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學佛當從敬佛始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大師語錄

  做人做事就是一個恭敬的敬,就是儒家所講的敬。一個人能夠敬己,然後才可以敬人;敬別人,恭敬別人,也就是可以敬自己。一念的誠敬,當下就可以證到佛的境界,所以這一段的道理,是叫我們正信。

  經典回放

  錄自《金剛經》

  【原文】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譯文】須菩提,這部經文,乃至裏面的四句偈頌等,你要知道,只要它在這裏,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都應當供養它,就像供養佛的塔廟一樣,何況有人能夠受持此經,隨時讀誦呢……只要是經典所在之處,就是有佛,如同尊重佛弟子。

  大師釋疑

  四句偈:《金剛經》共分三十二品,每品有四句偈頌,總結全章大意。

  天人:大致是神人,其首領是帝釋。

  阿修羅:梵文譯音,意為“非天”、“不端正”、“無酒”等,意謂此道眾生雖然近似於天,而德行受用等不如諸天,故稱“非天”。大致相當於我們常說的邪神或妖怪。

  供養:又作供、供施、供給、打供。意指供給食物、衣服等,也包含純粹的精神供養,如禮敬、虔敬等。

  學佛一得:學佛的四個原則

  前一節講到,眼睛是被老師弄瞎的。本節佛祖又鄭重其事地告訴須菩提,《金剛經》是如此神奇,經在佛在,連天人、阿修羅都要對他頂禮膜拜。好比皇帝拿出一把 “尚方寶劍”,交給某位欽差大臣,“如朕親臨,准便宜行事”,誰都得對它下跪磕頭。把《金剛經》視同於佛,會不會導致迷信呢?會不會使自己的眼睛變得更不明亮呢?

  講到這裏,又有一個疑問:史載佛祖“述而不作”,所有經文都是弟子後來結集而成。佛祖在生時,《金剛經》尚未形成文字,他又怎么會說“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呢?當然,筆者提出這個疑問,並無考證之意。只要《金剛經》講得對,就當佛祖這樣說過好了。

  那么佛祖講得對不對呢?從表面看,好像是在提倡盲目崇拜,實際上是在強調虔敬心。因為“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敬佛就是敬自心。所以,對《金剛經》虔敬,可以理解忠實於自己的心。只有如此,才不會被誤導。

  如果要學佛,當從敬佛開始,要絕對相信佛法是拯救心靈的良方。學科學也是如此,當從敬科學開始,要絕對相信科學是改善人類未來的正道。如果半信半疑,就不必學。學也學不好,只能是個半吊子水。一開始信,後來懷疑,就不如改行。比如,魯迅先生起初堅信醫學是改造“東亞病夫”的良方,後來懷疑了,認為首先應該改造中國人的精神,而是轉而學文。由於信念堅定,就成了大器。

  這並不是迷信,而是一個精神驅動力的問題。信念越強烈,精神驅動力越強大,越是勇猛精進,越是可能學有所成。

  佛家其實是反對迷信的,它提出了學佛的四個原則:

  第一,依法不依人。也就是說,依從正法,而不依從講法的人。桃水禪師曾是大寺廟的方丈,後來看見僧眾學佛都流於形式,離正法越來越遠,便遣散僧眾,改修“乞丐禪”,天天跟一群乞丐混在一起,這樣過了很多年。聽他說法時,假如他講的是正法,就不能因為他是一個乞丐而覺得他講得不對。《水滸傳》裏的崔道成,是來江洋大盜,霸占寺廟,當了方丈。聽他說法時,假如他講的是正法,當然也可以聽,如果胡說八道,就不能因為他是方丈就覺得他講的一定對。

  在生活中,很多底層人士也能講得出正理,很多權威人士也會胡說八道,我們就不能被他們的身份迷惑,只能“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經不依論。傳世經典往往千錘百煉,其價值經過了時間的考驗。經論尚未經過時間的考驗,價值就令人懷疑。既然有疑,就不能盲信。如果經與論相沖突,在無條件驗證誰對誰錯時,要依經不依論。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南懷瑾大師認為:“佛經有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經。了義是徹頭徹尾的通達圓滿,譬如‘楞嚴經’、‘圓覺經’、‘華嚴經’、‘法華經’,這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對宇宙生命問題的方便說法,雖末直截點出佛法的究竟,但若能將這些道理參照對比、融會貫通,還是有個趨向了義理趣的脈絡可尋。”什么是“了義”和“不了義”?大致是通達真理或未通達真理的意思。一般的說法是能夠幫助你成佛的就是了義;只能幫助你證得阿羅漢、菩薩果位的,就是不了義。但也有人認為,只要能幫助自己提升境界的就是了義,不能幫助自己提升境界甚至會使境界降低的就是不了義。打個比方,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話,大概可以算是了義。“無毒不丈夫”這句話,大概只能算是不了義。

  第四,依智不依識。南懷瑾大師說:“佛法是智慧之學,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呆板的功夫,真正智慧不是根據我們的意識妄想去推測。”那么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呢?要用心靈去感悟。

  一般來說,學佛也好,學科學也好,還是學習別的技能,如果能依照以上四個原則,就不會被歪理邪說所迷惑了,印堂上那只慧眼也會越來越亮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一枝一葉皆可悟道 第2頁:目錄
第3頁:聽大師說儒 第4頁:學做大人
第5頁:給自己量身定位 第6頁:單純就是天才
第7頁:勿自欺欺人 第8頁:人身難得要珍惜
第9頁:修身齊家的五大障礙 第10頁: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第11頁:順從民意,引導人心 第12頁:多行善事即是真學問
第13頁:決定成敗的第一大要點 第14頁:忠誠勝於能力
第15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第16頁:透過“義”字見大利
第17頁:領導的威儀與威德 第18頁:什么是婦人之仁
第19頁:政治經濟不分家 第20頁:小勇大勇都重要
第21頁:慎防樂極生悲 第22頁:愛財好色並非壞事
第23頁: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第24頁:忠誠的前提
第25頁: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第26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27頁:佛是無事的凡人 第28頁:學佛的第一步
第29頁: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第30頁:如何才能開悟
第31頁:不移一步到西方 第32頁: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第33頁:信為道源功德母 第34頁:愛是煩惱,還是要愛
第35頁:學道的二種障礙 第36頁: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第37頁: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38頁:如何快速成佛
第39頁: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第40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41頁: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第42頁:學佛當從敬佛始
第43頁:佛的般若智慧 第44頁:生命的沉潛與騰飛
第45頁:心量決定能量 第46頁:莫學小鳥笑大鵬
第47頁:莊子推崇的境界 第48頁:大而無當不如小而有用
第49頁:低調做人的哲學 第50頁: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第51頁:功成而不居 第52頁:無事莫找事
第53頁:鮮靈活潑即是道 第54頁:做官莫作怪
第55頁:專用聰明,大事不成 第56頁:一身榮辱自心知
第57頁:留一點閑心,看花開花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許賢文 发表于 2012-8-26 0:05:36
佛.道. 儒.歸根佛經.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