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如何才能開悟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圓覺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但是我們現在不是佛,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自性光明受了蒙蔽,等於一面光明的銅鏡埋在泥土裏,埋久了,把銅鏡的光明遮掉了。我們的自性光明被自己的煩惱妄想遮蔽,若將這些塵渣、汙染除掉,就恢複了自性光明——淨圓覺心,就成佛了。

  經典回放

  錄自《圓覺經》

  【原文】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譯文】善男子啊!那些初學菩薩道的人,以及未來眾生,想得到“如來淨圓覺心”,遠離種種虛幻。先按“如來奢摩他”的方法修行,堅守各項戒律,安然處身於徒眾之中,宴坐在靜室裏修行。

  大師釋疑

  如來淨圓覺心:據南大師解釋,是指“真正佛的淨土”,“不是東方淨土或西方淨土,而是自己的唯心淨土”。即一塵不染之心。

  正念:即端正念頭。南大師解釋說:“不要亂想,只有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要不著邪念。”

  奢摩他:梵文音譯,是“止”的意思。

  宴坐:按龍樹菩薩《大智度論》解釋,“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是名宴坐”。也就是說,身心寂靜,沒有任何雜念。

  學佛一得:目標高遠,由低起步

  普眼菩薩向佛祖提了一個問題:如何修行?是啊!佛法那么高遠,用什么方法到達佛境,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上面摘錄的文字就是佛祖對普眼提問的回答,總括其大意:佛法雖然高遠,仍需從低處修行。無論是“堅持禁戒”,還是“安處徒眾”、“宴坐靜室”,都離佛境尚遠,但自己身處低位,還是只能從低處起步。孫悟空一斤鬥十萬八千裏,他起步時的這個低點還是省略不掉。何況孫悟空蹦得再高、跳得再遠,連如來佛的手掌心都翻不過,差得遠!

  無論是修佛道,還是修俗道,起點低沒關系,關鍵第一步不要邁錯。把方向搞錯了,去西天取經,一個勁地往東土跑,錯得就離譜了。雖說地球是圓的,西天並不在地球上。走錯了方向,回頭才是岸,非得返回來重新走過不可。那又何必這么麻煩呢?

  佛祖傳授的低位起修方法,也就是佛經中經常談到的修“戒”、“定”、“慧”。這跟《大學》提到的修行方法幾乎是一樣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知止”就是“戒”,“得”猶如“慧”,只不過《大學》把從“戒”到“慧”的過程描述更具體,並且指明了其中的邏輯。

  為什么要守戒呢?這樣心才不會散亂,才能定下來。這是為什么呢?打個比方,你想去某地,如果堅持只走某條路,堅決不走其他的路,那么肯定能到達目的地。如果認為“條條道路通羅馬”,走這條可以,走那條也行,就存在利弊得失的選擇,就有試試看的心理,走了幾步感覺不那么美妙,又退回來,換一條路重走。這樣心就散亂了,老是拿不定主意。

  在人生中,我們經常會拿不定主意,因為選擇條件太多了。而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自己不願“守戒”。如果“守戒”的話,事情就比較簡明了,也容易做出決定了。打個比方,做一件事,有無數種辦法,其中很多是不合法、不合理、不合道德、不合人情的,如果願意守法、講理、講道德、講人情的話,其中絕大多數方法就可以刪掉了。如果自己是一個做事講原則的人,也尊重別人的原則,又可以刪掉一些方法,剩下來的不多了,選擇起來就比較容易了。這是對普通人而言,對佛家和儒家或其他教派來說,他們還另外制定了很多戒律,比如佛家的和尚要守250戒,尼姑要守348戒(一說500戒),儒家要遵循禮、義、仁、智、信和溫、良、恭、儉、讓等各種准則。凡此種種,看似約束了自由,實際上使自己變得更自由了。這是心靈的自由。相反,那些無法無天的人,看似很自由,其實最不自由。比如那些強盜、小偷之類,能夠光明正大、安安心心地幹自己的工作嗎?敢向大家公布自己的工作業績嗎?恐怕不行吧!甚至想睡一個安穩覺也不可能。在他們還沒有被法律剝奪自由前,已經把自己裝進了心靈的囚籠。

  戒律是否合理,有時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遵守它們。比如和尚不吃葷腥,是不是合理?難道吃了豬頭肉就不能成佛嗎?不一定。反正規定了不讓吃,就堅決不吃。不過,既然定了戒律,肯定有其合理因素。凡人都吃肉,都喜歡美色,僧人不吃肉,遠離美色,自己就會覺得不是凡人,並由此產生某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進而刺激其上進之心。如果沒有這些戒律,僧人也到處找肉吃,到處追求美人,跟凡人就一樣了,哪有心情修行?沒辦法,只好跟佛祖他老人家說“拜拜”。

  守不守戒律的影響,很多是心理上的,在破戒之前很難想到有何影響,破戒之後才切身體會。比如過去女人在未出嫁前要保持處女身份,這是戒律。現在這條戒律從法律上被廢除了,但還在人們心裏留著痕跡。有的女人守戒,小心地保護著自己的處女膜;有的女人不守戒,感覺好就上床。前者對愛情會謹慎得多,因為只打算買這一件,自然會精挑細選,也不會遭遇始亂終棄的危險。後者就隨便多了,反正用過了就可以扔,何必操那么多心?誰知被扔的可能還是自己。結婚之後,兩者的感受也會不同。前者感覺自己把最珍貴的東西交給了對方,是一筆巨大投資,自然會好好經營,那么婚姻破產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後者覺得只是做一個普通投資,經營熱情不一定有那么高。何況對守戒者和不守戒者,男人那邊的心理感受也不一樣,這也是影響感情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總而言之,守戒的含義是只做該做的事,不該做的事一概不做,這樣心裏就沒有那么多想法。想法越單純,心越能定下來,或者說越能拿定主意。拿定主意後,心專注於決定要做的這件事中,不被其他的事情幹擾,就能進入靜的狀態,波瀾不驚。心靜下來後,神智就清明,看問題比較冷靜,不會有那么偏見和錯覺,自然比較容易得到正確的東西,或者說得到智慧。

  佛家或儒家所講的修戒、定、慧,或儒家所講的修止、定、靜、安、慮、得,相信每個人都經曆過,只是不經常而已。比如在學校讀書,有心思散亂的時候,什么也看不進去;也有心神寧靜的時候,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記就得。所以,戒、定、慧的好處大家都知道,用不著多講,所謂修行,就是要使不經常變成經常,也就是隨時能夠靜下來。

  佛祖所講的“安處徒眾”,對我們塵世之人特別重要。南大師認為是指“帶領徒眾修行打坐”,那么這是針對高僧而言了。但筆者認為佛祖這句話是對“大眾”說的,意為“安然地在徒眾中修行”。我們凡世之人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也只能像僧人學佛一樣,從低處起步。哪怕你的志向是當“元帥”,也只能從“士兵”幹起。即使是老板的兒子,一生下來就有希望當老板,地位高得很,但管理水平很低,還是得乖乖地在老師手下念小學。

  當你是一個普通員工時,不能因為自己志向高,就瞧不起同事,看不起老板,更不能藐視公司的管理制度,只能“安然地在徒眾中修行”。一方面,要執定自己的志向,不斷修煉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做與目前身份相稱的事,也就是守本分。我們不妨看一個例子:

  安妮特出生在一個貧窮家庭,成年後,她在紐約第五大街的一家女服裁縫店裏找到了一份工作,當打雜女工。她經常看到女士們乘著豪華轎車來到店裏,在鍍著金邊的大試衣鏡前試穿她們的漂亮衣服。店裏的女老板也和她們一樣,穿著講究,舉止得體,端莊大方,高貴典雅。她心裏升起了一股強烈的欲望:我也要成為她們中的一員。

  此後,她每天開始工作之前,都要對著那面試衣鏡,很開心、很溫柔、很自信地微笑。當時的她雖然經濟拮據,只能穿粗布衣服,但她想象自己已經是一個身穿漂亮衣服的夫人,待人接物也和那些貴夫人一樣落落大方,彬彬有禮。她對工作也積極投入,仿佛那間裁縫店就是她開的一樣。經過幾年修煉,她的氣質發生了質的改變,她的工作態度以及優雅舉止都贏得了老板、顧客的尊重和喜愛,盡管她只是一名打雜工。

  後來,老板覺得安妮特是員工中最有頭腦、最有氣質的,而且表現也是最傑出的,於是,她把裁縫店交給安妮特管理。安妮特憑著憑著勤奮好學,很快成了一個出色的管理者,還成了一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她也很自然地走進了貴夫人的行列。

  在人生中,起點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標要高遠;進步快慢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安然處之、靜而思之、勤而行之。有了這樣的態度,成佛都夠了,何況是成就俗世的事業呢?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一枝一葉皆可悟道 第2頁:目錄
第3頁:聽大師說儒 第4頁:學做大人
第5頁:給自己量身定位 第6頁:單純就是天才
第7頁:勿自欺欺人 第8頁:人身難得要珍惜
第9頁:修身齊家的五大障礙 第10頁: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第11頁:順從民意,引導人心 第12頁:多行善事即是真學問
第13頁:決定成敗的第一大要點 第14頁:忠誠勝於能力
第15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第16頁:透過“義”字見大利
第17頁:領導的威儀與威德 第18頁:什么是婦人之仁
第19頁:政治經濟不分家 第20頁:小勇大勇都重要
第21頁:慎防樂極生悲 第22頁:愛財好色並非壞事
第23頁: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第24頁:忠誠的前提
第25頁: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第26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27頁:佛是無事的凡人 第28頁:學佛的第一步
第29頁: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第30頁:如何才能開悟
第31頁:不移一步到西方 第32頁: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第33頁:信為道源功德母 第34頁:愛是煩惱,還是要愛
第35頁:學道的二種障礙 第36頁: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第37頁: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38頁:如何快速成佛
第39頁: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第40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41頁: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第42頁:學佛當從敬佛始
第43頁:佛的般若智慧 第44頁:生命的沉潛與騰飛
第45頁:心量決定能量 第46頁:莫學小鳥笑大鵬
第47頁:莊子推崇的境界 第48頁:大而無當不如小而有用
第49頁:低調做人的哲學 第50頁: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第51頁:功成而不居 第52頁:無事莫找事
第53頁:鮮靈活潑即是道 第54頁:做官莫作怪
第55頁:專用聰明,大事不成 第56頁:一身榮辱自心知
第57頁:留一點閑心,看花開花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許賢文 发表于 2012-8-26 0:05:36
佛.道. 儒.歸根佛經.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