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陀教你不生氣:佛陀的最佳EQ處方

佛陀教你不生氣:佛陀的最佳EQ處方

溫暖的愛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具備了兩種基本屬性,一是自然屬性,即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一是社會屬性,即人與其所生存著的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人的社會屬性對人的生存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人不可能離開其所生活的社會環境而存在,在這種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產生的複雜的人際關系使個人與群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個人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著群體,群體也以其獨特的方法造就著個人。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處於一種物質生活異常富足的狀態中,物質生活的日益優越又不斷刺激著人的各種欲望。在這種生存環境下,個體只專注於自身的享樂和發展,對集體的幸福或者說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卻漠不關心。此起彼伏的地區沖突和戰爭,難以預測的自然災害和突發疫情以及隨時可能爆發的各種隱患正是這種人性的冷漠孕育出的惡果。因為勤勞與進取,我們飽享幸福的生活;因為私欲與惡念,我們也備受痛苦。於是,熱愛和平,珍視和平成為世界發展的最強音。只有和平,人類才能永享心靈與精神的恒久寧靜。人類之所以掀起戰爭,互相殘殺,使自己陷於無盡的苦難之中,是因為人類心存魔性,即永無滿足的欲望、嗔和愚癡。它們是人類一切災難的根源,不根除這三種惡念,人類將永遠處於苦難之中,如果人類願意抵制這種心靈的汙染,習得英明的智慧,心懷慈悲,就能脫離苦海。

  人們渴望和平,祈求安寧,希望在和平中發展,在良好的社會秩序中生存,因此,只要每個人都懷抱一顆寬厚慈悲的心,每個人都能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視所有人為自己的親人,把他們的苦樂當作自己的苦樂,那么這個世界將會是美好的。

  有這樣一個老先生,他總是趁著紅燈時穿梭在車陣當中,並且敲著別人的車窗。

  很多人總擔心他會不會是精神異常,不知是否具有攻擊性,所以第一個反應就是趕緊鎖上車門。但幾次下來,只看到那個老人在險象環生的街道間遊走,即使有駕駛員把車窗搖下來響應他,也只見他簡單地說著話,於是人們開始好奇,期待他有一天會來敲自己的車。

  有一天當紅燈閃起,一個人的車剛好停在這個老先生面前,他一如繼往地敲了那人的窗戶,對著車中的女士說:“小姐,要記得系上安全帶喔!”

  然後他就走向下一部車,留下有些吃驚的女士。

  “這或許是某商家的宣傳新花招、或許是著急的祖父在尋找失蹤的孫兒、也或許……”之前,每每看到他敲旁人車窗時,很多人心中就不斷地推測答案,但怎么也沒想過竟會是這樣簡單的一句  要記得系上安全帶喔!

  後來有人說:“那位老先生姓陳,報紙上曾經報道過此事。一年前,陳先生的兒子在那個交叉路口不幸出車禍死亡,那並不是個大車禍,只是他兒子沒有系上安全帶,頭撞上了擋風玻璃,當場就去世了。”

  有愛的能力的人,不會沉溺在自己的故事裏,他們時常能體驗到“感同身受”這句話的意境:“看到別人受傷,仿佛自己受傷;看別人遭逢生離死別,自己的心也在淌淚。”

  這個故事到此真相大白,陳老先生竟然在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傷情緒之下,還勉強自己站在傷心地,阻止另一個可能的家庭悲劇發生。這樣的感情不僅是老人對自己孩子的愛,更是天下父母對子女的愛!

  要找到痛苦的根源並永遠解除這些痛苦,首要的前提是了解痛苦,品嘗痛苦,與受這種痛苦折磨的人共同感受痛苦。這樣你就會產生憐憫之心同情之心,以此為動力指導解除痛苦的實踐,並最終脫離痛苦。但是,這種惻隱之心的產生依賴於高度發達的思維活動,在生物界,只有人類的大腦具備這種進行深層次思考的能力,因此,相對於其它生物而言,人類對其自身或其它物類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感受要敏感得多,這也是人作為高等生物的特征之一。因為人類這種獨有的情感特質,他們很容易建立團結共進的集合體,雖然在這個集合體中每個人都不願抹殺自我價值,不願被他人忽視,但這種團體一經形成,存在於其中的每個個體就會努力維持這種團結,他們懂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生存法則。另外,還有一個方法的問題,即如何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怎樣真正的撥苦。這就需要你站在受苦之人的立場,此時的你應該明白,為了使自己脫離苦海,我應該怎樣做。

  真正的仁慈是要與樂,即幫助別人獲得快樂,得到真正的幸福,這才是仁慈的意義所在。那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樂不僅僅是脫離痛苦,也不僅僅是脫離痛苦之後短暫的、須臾的自我滿足,更不是像享受物質那樣只追求感官的刺激。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永恒的精神境界裏的歡樂。它單純,不摻和任何世俗的物欲或私念;它恒久,因為追尋精神的富足與升華是它源源不斷的動力;它熱烈,只要你找到了真正的快樂,你的生命將是慧識和完滿的結合體,從此生生不息。

  任何生命都是寶貴的,不容忽視或任意的踐踏。任何生命也都有其延續下去的合理理由。我們身體內部的各個器官、組織、各種結構,它們有條不紊的分工合作,缺一不可,也是為了保證我們的生命能夠繼續下去,即使是指導我們行為舉止的各種思維活動甚至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維護我們自己的利益而不停進行著的。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活著,而且是有模有樣、轟轟烈烈地活著的唯一理由就是利己,一切為了自己。由此看來,為人撥苦、與人快樂的仁慈似乎是有背於這種利己目的的。事實上,我們仁慈同樣是為了我們自己,仁慈也是一種本能。只不過與保衛個體的本能相反,仁慈是為了保護一個群體,保護全人類。如果不是這樣,為什么在危急時刻,有人願意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連生存下去的權利也放棄了?不論是任何人,不論你與他們是何種關系,親人、朋友、夫妻亦或從未見面的陌生人,只要你有慈悲之心,他們就是你自己,你自己也就是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縱使刀山火海也毫無懼色。這就是真正的仁慈。它原始,有紮根於內心深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它真實,敢於面對哪怕是失去生命的痛苦;它也最強有力,在關鍵時刻無堅不摧,感天動地。

  總之,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有這樣一顆心,在這顆心中,時刻想著他人,時刻為著集體。在這顆心中,能把自己的心與周圍所有人的心融合到一起,把他們的痛苦視為自己的痛苦,只有他們快樂我才快樂。有了這顆仁慈之心,你的生命將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在一次恐怖事件中,一位銀行家被困在了南樓的第五十六層樓上,四周都是猛烈的大火,門窗的爆裂聲不絕於耳。銀行家很清醒,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生還的可能了,在這生死關頭,他掏出了手機。

  銀行家撥出了第一個電話,但就在他要舉起電話的時候,從樓頂坍塌下來的一塊水泥塊把他砸翻了。他感到眩暈,越發覺得所剩時間已經很有限了,他改變了想法,打了第二個電話。在電話還沒有接通的時候,他又想起了一件事情,於是他打了第三個電話……

  銀行家死了。他的遺體是在廢墟中被發現的,他的親人和朋友十分悲痛,大家都趕到了現場,在這些人當中,有兩個人說自己曾經收到銀行家的電話信號,這兩個人分別是銀行家的助手和私人律師,不過,很遺憾,他們雖然收到了銀行家的手機信號,但他們都沒有能夠和銀行家通上話。大家又查了一番,發現銀行家還打過一個電話。

  助手和律師想,銀行家打出的第三個電話,很可能和他自己的銀行及遺產歸屬權有很大的關系。那么,這個電話是打給誰的呢?電話中具體又說了什么呢?銀行家沒有子女,五年前離了婚,他只有一個老母親,住在另一個城市,已經癱瘓了。

  當天晚上,銀行家的私人律師就趕往遠處的一座城市,找到了銀行家的母親。這位老母親悲痛萬分,淚流滿面,她哽咽著說:“是的,他的第三個電話就是打給了我。”邁克一下子嚴肅起來,他說:“夫人,請您原諒,但我認為,我有權知道他在電話裏和您說了什么,因為電話的內容關系到他的遺產的歸屬權問題,而您要知道,他的遺產非常龐大,最關鍵的是,他沒有留下遺囑。”銀行家的老母親搖著腦袋說:“他的遺言對你是沒用的。他臨死前沒有提到他自己的財產,他只對我說了一句話……”

  律師離開銀行家的老母親的時候,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不久後,一家報紙刊登了這次災難中,一個公民,同時也是一個兒子的最後留言:媽媽,我愛你!

  我想,能夠及時地向你愛的人表達愛,這應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未來的每一天都是不可猜測的,你不知道誰會在什么時候離開你,那么,為什么不趕緊說你愛他們呢?當你眼裏閃爍著光華說出自己的愛,你難道沒有看到,對方也是多么的激動嗎?

  有一對夫婦,平時的生活是平靜而和諧的。有一天,妻子洗完澡出來,很納悶自己的腳上多長了一顆黑痣。這位妻子自己曾經當過藥劑師,所以多少知道一些醫學常識,看到自己身上突然冒出的黑斑,她意識到有問題,就到醫院去做了檢查,得出的結果一下子就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這位妻子得的是皮膚癌。

  丈夫又帶著妻子到大醫院咨詢,醫生的回答是,他妻子得的皮膚癌是最嚴重的一種皮膚癌,死亡率達到了90%,這樣的診斷結果簡直使人難以承受。接下來的日子,妻子的身上又長出了很多黑斑,不僅如此,她的身體狀況開始明顯變差,不得不住進了醫院。

  平時,丈夫的生活都是由妻子來打理的,包括洗衣、做飯、打掃和整理房間。現在,所有的家務活都必須由丈夫自己去完成,這時,這個做丈夫的,才認識到,看起來輕松的家務活其實一點也不輕松,相反,有很多細節都要想到,而且,每天都是重複的。做不慣家務活的丈夫一時間覺得生活不再舒適,此時他意識到了,對一個家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家人都健康平安。如果成天面對的只是一個豪華的屋子,屋子裏沒有體貼你的家人與你同在,那么你根本就不會覺得自己的家是溫馨的,更何況,他面對的很可能是失去自己最愛的人。

  丈夫的一個朋友告訴他,南方一座城市有一家醫院也許能治他妻子的皮膚癌,當然,那裏的醫療費用也非常高。丈夫把消息告訴自己的妻子,妻子只說了一句話:我要活!這是一種想要活下去的強烈欲望。這位妻子心裏明白,只有她能照顧好丈夫,使他能夠安心地工作。他們結婚多年,丈夫在外面奔忙,自己在家裏料理家務,一直都很和諧,家裏始終充滿了溫情,他們倆人都不希望這樣的一個家突然不再溫暖。於是他們一起去了南方。

  在最後的治療期間,夫婦倆天天寸步不離,一起經曆著快樂和痛苦,這一段布滿了疾病陰影的日子,居然成為了他們婚後最親密的時光。在照顧自己妻子期間,丈夫發現,從前吃糧不管閑事的自己實在是忽略了很多事情,購物的繁瑣與沉重,持家的辛勞與疲憊——他忽然意識到,妻子才是家裏的頂梁柱,才是使一個家充滿生氣的那個人。但以前自己一直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纏著,從來沒有認真地想過,自己和妻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正是在廣州時他們所做到一切:相互陪伴,傾心交談,彼此照料……

  當然,你也許猜到了,不管這位丈夫有多么痛苦,他的妻子仍然離開了他。他並不是不幸的人,因為他已經認識到了妻子對於自己有多重要,而且,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彼此間的溝通和交流打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盡管他們及時抓住了很多美好的東西,這個丈夫卻仍然感到非常遺憾,因為他從未對自己的妻子說過“愛”字。這位丈夫的遺憾不無道理,愛才是最大的力量,平日羞於啟齒的人們經常忽略這一點。因此,那些尚還健在的人們應該不要吝惜於愛的表達,這是對愛人的最大安慰。

【書籍目錄】
第1頁:源自內心的新氣象 第2頁:快樂和不快樂
第3頁:身心一體 第4頁:不和憤怒兜圈子
第5頁:修行花園裏的好園丁 第6頁:反躬自省靜人心
第7頁:寧靜的內心 第8頁:心靈的秘密
第9頁:減少痛苦 第10頁:照鏡子法
第11頁:傾聽他人 第12頁:把憤怒當作一個孩子
第13頁:痛苦源自內心 第14頁:修養離不了善意的監督
第15頁:我們的錯誤 第16頁:謙虛和包容
第17頁:嚴格自律使人重獲新生 第18頁:古法的深意
第19頁:把心放回心窩裏 第20頁:心靜好磨刀
第21頁:一顆感激之心 第22頁:惜福
第23頁:守財讓我們變得疲憊 第24頁:苦非苦
第25頁:尊重他人 第26頁:持有不動心
第27頁:身處逆境須用開拓法 第28頁:淡然面對世間悲苦
第29頁:醒悟 第30頁:你在想什么呢
第31頁:提醒自己勇猛精進 第32頁:心殘所以事殘
第33頁:對待痛苦的態度 第34頁:愁苦源於心
第35頁:疼痛的自省 第36頁: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第37頁:照管內心的油燈 第38頁:遲來的慚愧
第39頁:結束自己對自己的束縛 第40頁:虛名阻礙了我們
第41頁:內外兼顧的修養 第42頁:認知自己的不完滿
第43頁:每一條生命都很可貴 第44頁:堅持做好人
第45頁:心中的大世界 第46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第47頁:溫暖的愛 第48頁:悲憫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第49頁:人到無求品自高 第50頁:德高望自重
第51頁:取法天地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5 9:08:01
感謝,心情得到平靜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4 22:00:09
好喜歡喔!如果有書更好
第 2 楼
懺悔弟子 发表于 2013-6-18 0:30:24
南無阿彌陀佛! 感謝分享這麼棒的生活佛法書籍!! 弟子願信受奉行!!
第 1 楼
幸福 发表于 2013-4-26 20:54:11
歡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