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嬰兒搖鼓及其他分心物

[日期:2011-04-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和淨飯王一樣。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讓自己和他人避開真相。我們對衰朽的征象已經產生了免疫力。我們告訴自己“不要老想著這些事”,並且用正面的方式來鼓勵自己。我們在生日派對中吹熄蠟燭來慶生,而事實上熄滅的蠟燭應該用來提醒自己,離死亡又縮短了一年。我們以煙火與香檳慶祝新年,讓自己忘掉舊的一年永不複返、新的一年難以預料的事實。然而,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

  當這個“任何事情”令人不滿意的時候,我們就會故意轉移注意力,如同母親用玩具和小搖鼓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一樣。如果心情不好,我們就會去逛街、下館子或看電影。我們編織夢想,瞄准終身成就,諸如海邊別墅、徽章、獎座、提早退休、名車、好朋友、好家人、好名聲,最好還要上吉尼斯世界紀錄。到了晚年我們還要有個忠誠的伴侶一起坐豪華遊輪旅行,或養純種貴賓狗。雜志和電視介紹並強化這種快樂和成功的模范讓人們去追求,不斷地創造新的幻象來引誘我們。這些所謂成功的觀念,就是我們大人的嬰兒搖鼓。

  不論是念頭或是行為,我們在一天當中所做的任何事,幾乎沒有一樣顯示出我們覺知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我們浪費時間在影城等候一部爛電影開演,或急著趕回家去看電視現場節目。當我們坐著看廣告、等待……此生的光陰就逐漸消逝了。

  對悉達多而言,僅只一瞥老死的景象,就在他心中生起了追求真理全貌的渴望。第三次出遊之後,他好幾次試圖獨自出宮,但都沒有成功。在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如常的宴飲作樂之後,一個神秘的咒語席卷了整個王宮,除了悉達多以外,每個人都被制伏了。他在殿中徘徊,發現從淨飯王到最低下的仆人,個個都睡得不省人事。佛教徒相信,這場集體的昏睡是所有人類共同累積的功德結果,因為這個決定性的事件,造就了一位偉人的誕生。

  由於不再需要取悅王公貴族,宮女們睡到張口打鼾、四肢橫陳,戴著珠寶的手指浸在咖喱醬中。她們狀若殘花,風華盡失。悉達多並沒有像我們一樣忙著讓一切恢複原狀,反而由於這樣的景象,更加強了他的決心。她們美貌的消逝,正是世事無常的明證。在眾人沉睡之際,太子終能不被監視而離開王宮。他看了耶輸陀羅和羅羅最後一眼,便悄然地消失在深深的夜裏了。

  在很多地方我們也和悉達多一樣。我們有自己的宮殿——不論是貧民區的單房公寓、郊區的雙層別墅或在巴黎的頂層閣樓。我們也有各自的耶輸陀羅和羅羅。我們也許不是擁有孔雀的王子,但我們有事業、寵物貓咪和數不盡的責任在身。所有的事情老是出狀況。家電壞了,鄰居吵架,天花板漏水。親愛的人死了;或是他們早上醒來之前,下巴和悉達多的宮女一樣松垮,看起來就像死了一般。也許他們聞起來有穢濁的煙味或昨晚的大蒜味。他們嘮叨不停,而且還張著嘴咀嚼食物。但我們還是心甘情願地困在那裏,不試圖逃開。或者我們終於會忍無可忍,心想:“我受夠了!”然後結束一段關系,卻又再找另一個人重新來過一遍。我們對這樣周而複始的循環從不厭倦,因為我們期待而且相信,有個無瑕的靈魂伴侶或完美的香格裏拉正在某處等著我們。面對每天令人懊惱的事,我們自然的反應就是認為我們可以把它們弄對,這一切都能修理,牙齒是可以刷的,我們可以感到完滿。也許我們還會認為,總有一天,我們會從生命中的課題中學到圓熟。我們期望自己變成像《星球大戰》電影中的智慧長者Yoda一樣,卻不知圓熟只是衰朽的另一個面向。潛意識中,我們期待自己會到達不再需要修理任何東西的境界。總有一天,我們會“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我們深信“解決”的概念。好像我們所有經曆的一切,到這一刻為止的生命,都只是在彩排。盛大的演出還沒開始。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這種永無休止的處理、重新安排以及更新版本,就是生活的定義。事實上,我們是在等待生命開始。如果有人逼問,大部分的人都會承認自己是為了某種美好的將來而努力,譬如在緬因州肯納邦克港的木屋,或哥斯達黎加的小屋中安享退休生活,或者有人夢想在中國山水畫般的理想山林裏,在瀑布和鯉魚池畔的茶亭中,禪思靜坐,安享晚年。

  我們往往也會這么想:當我們死後,世界依然存在。同樣的太陽會繼續照亮大地,同樣的星球會繼續轉動,因為我們認為從開天辟地以來,它們一直都是如此。我們的孩子會繼承這個地球。這都顯示出我們對於不斷流轉的世間和一切現象是多么無知。我們可能會注意到雲在動,指甲在長,但事實上一切都在變動。孩子們不見得一定比父母長壽,而且他們也不見得依照我們的理想生活。小時候乖巧又可愛的小寶貝,長大後可能會變成吸毒的惡棍,還帶各式各樣的情人回家。你也許會想:這實在不像是我的兒子,但他確實就是。他們毫不在乎地浪費掉你畢生的積蓄,就像人們拿蜜蜂辛苦采集的蜂蜜來泡茶,還覺得理所當然一般。最古板的父母可能會生出最炫目的同性戀小孩,而最散漫的嬉皮卻養出新保守派的孩子。可是我們還是執著於家庭的典型,夢想著我們的血統、臉形輪廓、姓氏及傳統都能由子孫留傳下去。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簡體中文版序
第3頁:胡因夢推薦序——生命的真諦 第4頁:自 序——又是一本介紹佛教的書
第5頁:造作與無常 第6頁:嬰兒搖鼓及其他分心物
第7頁:追尋真理可能像件壞事 第8頁:佛陀的發現
第9頁:“在目前是” 第10頁:然而我們仍然忽略它
第11頁:不穩定性 第12頁:因與緣:蛋已煮熟,你無法改變它
第13頁:明了的利益 第14頁:情人眼裏出西施
第15頁:無常是好消息 第16頁:老沙彌的故事
第17頁:情緒和痛苦 第18頁:個人快樂的定義
第19頁:社會化的快樂定義 第20頁:無法計數的各種情緒
第21頁: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第22頁:習氣:自我的盟友
第23頁:與自我作戰 第24頁: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