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平常禪:活出真實的自己 艾茲拉.貝達

平常禪:活出真實的自己 艾茲拉.貝達

遠離妄想

[日期:2011-04-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艾茲拉.貝達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遠離妄想

  學習者時常被不同的名相所困擾,以下的問題時常會出現。譬如,所謂的“觀察者”是什么?觀察者和目睹是相同的,還是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目睹或觀察者其實部不存在,這些名相只不過是用來形容覺知在拓寬中的不同階段罷了。當我們開始覺察自己的時候,就好像有一個觀察者跳出來在看自己,不過那種狀態仍然有一股強烈的自我感。一旦進入目睹的階段,我們就會經驗到祥和與空寂,自我感也會減低,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和自己的經驗是疏離的。事實上,處在目睹的狀態,我們往往會有強烈的存在感和連結感,不過這樣的描述仍然是一種空泛的理論,重點還是在於用心體證。

  體證的重要性之一便是,我們越是能親身體察,就越不會陷入妄想。反之,越是陷入妄想,就越不能真的體察。因此,標明念頭便成了體證最重要的方法:只要對自己的念頭深信不疑,我們就會被鎖在心智的次元,而脫離了當下的身體實況。

  如果練習自我觀察和標明念頭,我們也許會發現念頭經常和日常行為有直接的關連。譬如說,我們基本的行為策略如果是想要掌控,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思想也總是在計劃著什么,即使靜坐時仍然在延續這樣的對策。這並不是一種巧合,因為如果害怕事情會一敗塗地,我們一定會竭盡所能不去面對這份恐懼。我們甚至會在靜坐的時段裏迷失於未來的計畫中,借以逃避那份對失控的不安。修行就是要努力認清這種心理動力的過程。因此,每當我們看到自己的思維模式時,就要立刻標明我們的念頭,這樣才不會迷失於其中。對這些思維模式一旦變得熟悉之後,只需要給它們加上“計畫”的標簽,就可以回來覺察身體。心中的計畫至少有一部分是想要掩蓋這份不安感,一旦發現到這一點,我們就回來覺察自己的身體,試著去體驗那份不安。只要不迷失在思維活動裏,會比較容易體驗到那個時刻的不安。

  如果你在靜坐時總是花許多時間幻想,那么你能不能看到這些幻想都是一些追逐快樂、躲避焦慮不安的模式。如果能清晰地見到這一點,就要立刻在這些念頭上加個 “幻想”的標簽,然後回來覺察身體上的這份不安感,並且認清是它促成了想要逃避的欲望。如果你時常迷失在你編織的劇情裏,並且重複地在心中編織出一些對談,那么你能不能看得出,這些思維模式其實是要竭力逃避被忽略或是被輕視的恐懼?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就應該在這些念頭上標明“對談”或“戲劇化傾向”,然後回來覺察身體上的那些小坑洞,並且看到從這些妄念的小坑洞裏生起了想要被肯定的需求。

  重點是,如果我們無法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念頭並加以標示,就很難真的在身體的層次上獲得體證,因為我們會被自己所深信的妄念遮蔽。尤其是當我們陷入困惑而強烈的情緒反應時,心中更容易雜念紛飛而很難看到該加什么標簽。這時我們不妨制造出一個籠統的標簽,來厘清那些混亂不堪的妄念。譬如早上醒來時,發現自己充滿著焦慮的念流,至於那些念頭的內容是什么卻不重要。其實那些念頭都是從想要掌控的欲望中生起的,或是想逃避對混亂的恐懼。因此我對自己說:“心裏的妄念是:事情不在掌控中;但是我又必須得掌控。”其實上述的念頭從未真的在心中生起過,我只是利用它們來簡化一下複雜的妄念罷了。辨別和標明念頭能令我回到當下的身體實況。我們越是能清晰地觀察和認識自己,就越能看透思維的模式,並因此而進入當下的體證。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介紹
第3頁:作品相關 第4頁:目  錄
第5頁:導  言 第6頁:譯者序:依法不依人
第7頁:推薦序:真正的領悟 第8頁:如履薄冰
第9頁:兩種人生的基本功課 第10頁:“速簡、廉價與失控”
第11頁:學會客觀地觀察自己 第12頁:瑞士乳酪
第13頁:標明念頭 第14頁:體證身體的實況
第15頁:體證和目睹 第16頁:三加三默觀練習
第17頁:遠離妄想 第18頁:安於當下
第19頁:第八十四個煩惱 第20頁:如實面對人生
第21頁:這是什么? 第22頁:靜坐的三個面向
第23頁:安住在身體中 第24頁:標明念頭和體證
第25頁:我們要怎么辦? 第26頁:替代式的人生
第27頁:認清虛擬的替代式人生 第28頁:與情緒共處
第29頁:轉化憤怒 第30頁:如何正確地對治憤怒
第31頁:重塑情緒經驗三部曲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