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

[日期:2011-04-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穀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愛愛情

  一、在愛情問題上,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

  孫:因為某種因緣,多年前您已經有了一本專門談男女的書,而這書也在大陸出版了(即《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我們在那本書的書後也有一個相關訪談,好像這個話題已經談盡。但是回到這本書的定位,我覺得還可以再問出另外一些問題。記得您那本男女書開篇就在講愛情的變是本質,不變是迷思。不過我認為我們的生命都從年輕來過,那個時候愛情的永恒是一種信念,如果一個年輕人不相信這點,他就不會愛得那么純真熱烈,義無反顧。總之一句話,老奶奶的經驗絕對無法作用於少女,這對任何打算談論愛情這個話題的人來說,都是一個要觀照到的基本前提。否則,我們的談話就變成過來人的自說自話了。

  林:我寫男女書,固然是由禪來映照男女之間的虛實,不過,在其中也觀照到了男女與宗教在本質上的一些相似之處。你也看到我在書中提到,一個信徒對大師的敬仰乃至全身心的奉獻,情形非常像男女間的相吸,說不上太多道理。佛教中有句話:“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對喜歡論理的人永遠會出現一個所謂邏輯上的矛盾,或者講說是循環論證:我若不知它是什么,我怎么能信呢?而既然由信而入,又怎能從情境抽離作智慧觀照呢?但生命體驗與邏輯推理的確存在不相屬性的地方,愛情也一樣。

  所以你剛才提到愛情的論理對年輕人可能無效,這的確是點到了問題的關鍵。為什么會無效?正因為當一個人以整個的生命在擁抱與領略愛情時,你去用概念對他指導,說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多少會不著邊。所以我的男女書出來,我也發現看得最有心得的是那些過來人,起碼是戀愛過或失戀過的。而那些還處在戀愛憧憬階段的年輕人會說:看不懂耶。

  但有這種邏輯矛盾並不意味著不能打破。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讓年輕人知道,生命不會永遠年輕。雖然你可以主觀希望愛情的美滿,但旁邊很多人的愛情經驗至少可以讓你覺察到,生命不只有個愛情。

  孫:而且你有愛情也不可能如你感受到的那樣獨一無二。這是很多年輕人初入愛河時的錯覺,我也有,所以即使看到旁邊的人被愛傷得千瘡百孔,也堅定地相信自己不會。後來慢慢醒悟,老天怎么會那么好,獨獨眷顧你的愛情,讓它走得順風順水?我看馬爾克斯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時特別有感受,就是年輕時愛一個人,真的是愛那個對象呢?還是自己心中勾畫的愛情?夢真的很美好,但也很脆弱,也許就是一回頭的功夫,你就發現那讓你魂牽夢繞的人,竟然那么卑微。可惜愛情之美也在於心中那種純美的感覺,外人不忍說破。。

  林:在愛情教育上我們的確很少從實然的角度去談愛情的可變性,也或者我們覺得愛情是不能被教育的,否則就褻瀆了它,所以一提到移情別戀這個字眼,就帶上了無限的貶意。有這出自內心的真誠希望,無可厚非,只是回到具體的生命軌跡來看,人在情感上的確很少是能擇一而終的。能觀照到這樣的生命常態,許多的絕對化就會去掉一些。

  孫:是不是過來人的經驗也就只能作用到此了?

  林:我們當然得承認所有的勸告是有限的。佛教在談一個人能不能學佛時,常說:佛度有緣人。為什么這么說,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的提法可以做為參考。他把世界宗教分成兩大塊,一塊叫價值的宗教,另一塊叫本質的宗教。前者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就是由一個神或者教會告訴你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於是你選擇了高的價值去信仰。這些價值比較是外附的,比如基督教的原罪觀念就是價值的觀念。你選擇了基督教,也就背負了亞當夏娃的原罪。

  本質的宗教像佛教,它講生即是苦,要你自己感受到無常,你才會去了生死。換句話說,你如果沒有無常感,所有的佛教教理對你就沒有任何意義。

  也因此,談禪,我常提到嵩嶽元 所說的佛有三不能,其中一個就是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你沒無常的感受,我講再多也沒用,我只能提醒你,轉換還在自己。這個矛盾也體現在愛情方面,因為年輕男女談情說愛,本來就不是概念在起作用,是荷爾蒙、是無明沖動。好在,幾乎沒有哪個人不在感情上受挫過的,所以要說服年輕人,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

  孫:可是有人會言之鑿鑿地說:自己就談了一次戀愛,結了一次婚。婚姻還挺美滿。

  林:受挫不一定來自對方,也不是說你一定經受過情感的背叛,而是在你生命的某一刻,還會自以為有更好的選擇沒被抓住的悵然。有的時候你對另一個人暗留情愫,但又得不到響應,這也是受挫。回到佛家的解釋,愛和世界上所有事物一樣,都是有因緣對應的,沒有哪個人會成為宇宙核心,各方面處處順遂,尤其感情又是最無明的,牽涉到兩個人之間的事。

  有了受挫經驗,對愛的本質會更准確理解一些。其實,真正構成障礙的倒並非當下的昏頭昏腦,而是一再的昏頭昏腦,沒有在受挫中回到如實。你會發現他永遠在重複一種模式:一頭栽下去——失戀一陣子——再一頭栽下去。

  孫:就是他絲毫沒有長進,戀愛的學費白交了。

  林:關鍵在這裏,所以年輕人不懂沒關系,因為他不會永遠年輕。一時不懂也沒關系,怕的是有慣性,在自己的戀愛模式中一演終生。不僅在過程當中領略不到情感的實然,而且是在次次的追尋與受挫中,沒有一個轉折觀照與生命境界的提升。很多人臨老入花叢,因為他五十歲時的戀愛觀和二十歲時差不多。

  孫:就愛情這件事上,難道會有年齡的差別嗎?有的上了歲數的男人能贏得少女芳心,也許就是沒給少女年齡的錯位感。

  林:講一個少女愛上你,愛的不是成熟的你,本身就是年齡的錯位。愛情與萬般事物一樣,有依他緣起的本質。許多成年人談戀愛,做愛,開玩笑講,好不年輕,但談起事業、人生來,又很老到,老實說,這種時候的愛情是應該有另一番景況。就像事業一般,如果五十歲做起事業來還像二十歲只有沖勁不牢靠,那還談什么事業,同樣,你五十歲談戀愛還用二十歲的談法,反而會讓愛情很脆弱。所以說,愛情本來就有年齡的差距,否則你不白活了,當然有些人二十歲像五十歲,有些人五十歲像二十歲,但就自身而言,你若沒有了時間積澱,有愛也不可能長久。

【書籍目錄】
第1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內容簡介 第2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目錄
第3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如實的生活,如實的禪 第4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第5頁:位子擺對了,人家才看得對 第6頁:朋友之間不溺的相知相諒,最好
第7頁:孤獨是一種美感 第8頁:整個社會都談人際
第9頁:朋友的前提是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 第10頁:純粹的異性友誼,是否是我們的妄想?
第11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總經理與科長理論 第12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
第13頁:金錢一樣有它的價值遞減效應 第14頁: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
第15頁:有過錢的人才能看淡錢嗎? 第16頁:沒有理財智慧,不代表你沒有生命智慧
第17頁:簡單的談發展,人就容易活在統計數字裏 第18頁:感恩與仇富:當代人的一對難題
第19頁: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規劃 第20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遊於藝、志於道
第21頁:算命與看星相是一種生命的謙卑嗎? 第22頁:人的命運是上帝安排?
第23頁:擴展自由是生命最大的價值 第24頁:加法世界如何做減法
第25頁:在最適當的時機做最適當的事 第26頁: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第27頁:票友的心靈,專家的技巧 第28頁:當健康變成流行
第29頁:資訊經驗不能替代生命經驗 第30頁:是想象力釋放還是另一種腦空白?
第31頁:因為網絡,我們得面臨另一種失序 第32頁:博客的存在就是退回子宮
第33頁:資訊社會生命最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第34頁: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
第35頁:真的是年輕時代爽透了 第36頁: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第37頁:夫妻間的事情,沒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第38頁:假如愛情是盲目的,禪者如何了了分明?
第39頁:出家眾以戒律為重,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第40頁:帶業而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圖
第41頁: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個? 第42頁: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樣的參照系
第43頁:孩子需不需要全副盔甲應對社會? 第44頁:照見自己殘缺,才不會為難孩子
第45頁:旅行是為照見自己 第46頁:年老時的流浪叫流落街頭
第47頁: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第48頁:旅遊文字也只是一種職業書寫
第49頁:做藝術教育,先要想清為什么? 第50頁:藝術和人格並不就是同一碼事
第51頁:當藝術的異化偏離了生命 第52頁:謝德慶與印度苦行僧
第53頁:藝術如果可以從各種角度作不同詮釋 第54頁:藝術的懂與不懂之間,我們要持什么態度?
第55頁:永恒之當機:作為個體生命,我們選擇什么? 第56頁:拒絕長大與童心未泯有何區別?
第57頁:不服老與臨老入花叢 第58頁:女人如何在歲月裏安然
第59頁:一日有一日的領會,十年有十年的風光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