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然接受:18個放下憂慮的禪修練習 塔拉•布萊克

全然接受:18個放下憂慮的禪修練習 塔拉•布萊克

逃避只會加深迷惘

[日期:2011-04-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塔拉•布萊克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有個傳統的民間故事說到,一名男子由於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於是企圖逃開。他堅信,只要甩掉他的影子,生活就會快樂。當他發現,無論自己跑得多快,影子都 “如影隨形”時,他愈發沮喪了。但他仍然不願放棄,愈跑愈快、愈跑愈快,到最後,他終於精疲力竭、倒地身亡。其實,他只消踏進影子裏,坐下來安歇一會兒,影子就會消失了。

  同理,我們的影子就是那些自己覺得無法接受的部分。我們的家庭和文化從小就教導我們,人性的哪些品德是有價值的,而哪些又令人鄙視不屑。我們希望被人愛、受人接納,於是不斷改變、打造自己,企圖呈現一個能吸引他人的自我,以確保自己有所歸屬。但是,我們不免還是會表現自己原本的侵略性、貧乏或恐懼——這些是情緒的部分元素,通常被視為禁忌——而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就會對之有所回應。其回應無論是輕微的斥責、忽視還是劇烈排斥,都會使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感到受傷、被拒絕。

  由於我們慣於壓制可能會引發他人排斥的情緒,因此,這陰影逐漸在心靈中醞釀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我們可能會埋藏或遺忘自己如孩子般的興奮情緒;不理會自己的怒氣,以至於憤怒凝聚成體內緊繃的結;或者,以永無止盡的自我批判和自責來掩飾自己的恐懼。我們陰影的根源就在於羞愧感,並受縛於自覺根本有所殘缺的念頭。

  我們愈自覺有瑕疵、不討人喜愛,就愈是拼命想逃離這陰影的魔掌。然而,我們愈想逃離所恐懼的一切,就愈助長了內在的黑暗陰影。每次排拒內在的一部分時,我們無疑是在確認,自己根本毫無價值。在“我實在不應該這么生氣”底下,其實是“一定是我有問題才會有憤怒感”。就像陷入流沙之中,手忙腳亂地企圖逃離自己的“壞”,只會讓我們深陷其中;愈奮力想要逃避陰影,那個自認害怕、有缺陷的“自我感”就愈加堅實。

  羅拉來找我做心理治療時,她用以逃避陰影的模式幾乎葬送了自己的婚姻。當時她已變成丈夫菲爾口中“一不小心就會隨時爆炸的地雷”。當初剛開始約會時,她的敏感和戲劇化的感受力令他大為心動;羅拉是個護士,而菲爾,跟大部分的患者一樣,都非常喜愛她貼心的關懷,也很感動於她處處為他設想;羅拉跟菲爾共處時很快樂,她很欣賞菲爾的聰明機智。但是結婚幾個月後,他敏銳的心和尖刻的幽默,卻開始讓她感覺像是在攻擊她一樣,每當菲爾批評她的開車技術或收拾碗盤的方式時,她就會覺得很受傷;這使得她的內在開始崩毀,到最後覺得自己根本就一無是處。被批判之後她的怒氣會開始翻騰,然後,她毫無預警地就惱羞成怒,向菲爾咆哮如雷。大發雷霆是羅拉逃避羞恥感的主要策略。

  他們的親密感幾乎已全面瓦解——雙方連話都很少說了。當律師的菲爾有很好的辯論才能,因此什么事都可以解釋成羅拉的錯,每當這種情形發生的時候,羅拉到最後就會對他大吼大叫,然後氣呼呼地跑掉。她來找我做心理治療時,就已痛下結論:“溝通根本沒用,他是理性先生,我只會被打敗而已。”

  就在我們第一次協談的前一個晚上,他們又發生了激烈沖突。羅拉白天跟醫院的上司發生了嚴重口角,她當場就辭職了。晚餐時,她告訴菲爾事情發生的經過,菲爾顯得很不耐煩。這時電話鈴響了,菲爾接了電話,轉頭沖向他的辦公間,羅拉跟在他身後,橫在門口等他辦完事。菲爾一掛上電話,馬上打開電視看,羅拉於是以嘲諷的語氣說道:“你對其他新聞都有興趣,就是對我的新聞沒興趣!”菲爾惱怒地反擊:“剛剛是納森,他叫我一定要看福斯第五頻道的節目,你為什么非得把我的一舉一動都解讀成輕視你呢?如果你都是用這種態度對待你的上司,我想她一定很高興看到你走人!”她面紅耳赤、雙眼圓睜,回吼:“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幹脆直說不就得了,菲爾,你巴不得我離開,對不對?一定是這樣,不是嗎?”她從書架上隨手拿了一本法律書籍砸向電視,尖叫:“你就是想要擺脫我!我會讓你如願以償!”下一本書幾乎砸到他的頭,那天晚上,他們又分房睡了。

  在成長的過程中,羅拉學會了保護自己,免受情緒反複且吹毛求疵的母親所傷害。前一分鍾母女倆還相處愉快,下一分鍾母親就開始斥責她,說她從來不打掃自己的房間,或嫌她的劉海蓋在臉上醜死了。羅拉進入青春期之後,荷爾蒙和體內化學分泌的劇烈變化,使她再也無法壓制自己的傷痛和怒氣。當媽媽苛責她的打扮、委靡不振的姿態、老是跟窩囊廢做朋友、笨得要死考不上像樣的四年制大學時,她就會大聲頂嘴,回罵她,然後跑到朋友家過夜。實際上,她也盡其可能地遠離這個家,就為了避免聽到媽媽不斷指責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羅拉有時回家,兩人又開始吵架時,她對自己的怒氣騰騰也覺得驚訝。她覺得心裏好像有個惡魔,一逮到機會就大開殺戒。等到羅拉長大離家時,大聲咆哮已經變成一種生活模式了。

  頭幾次治療期間,羅拉告訴我,她在與大多數人交往時都相當有防備心,也很容易受到傷害,無論對方是朋友、家人還是同事。無論在哪兒,同樣的場面總是一再上演。如果覺得有人批評她,她就避開他們,或幹脆大發雷霆攻擊對方,使彼此的關系降到冰點,甚至斷絕來往。當羅拉的上司請她進辦公室,詢問她和另一位護士之間的緊張關系等尖銳問題時,羅拉就以明顯的敵意來防衛自己;當上司建議她平靜下來,以便兩人可以真正交談時,羅拉就口頭辭職並離開辦公室。

  無論處於何種狀態,當那“自覺不夠好”的赤裸裸感受被激起時,羅拉仿佛又被丟回童年,除了試圖保護自己以外,完全無能為力。我們也是一樣,當被觸及了特定的不安全感或傷痛,就很容易退回全然的迷惘之中。在這些時刻,我們似乎別無選擇,只能以最習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來掩蓋赤裸裸的痛苦感受。

  跟任何上癮症狀一樣,我們用來躲避痛苦的行為只會使自己受苦更深。因為我們的逃兵策略更強化了自覺殘缺的感受,並且還導致我們無法覺察、陪伴當下那一部分的自我,而彼時卻是最需要全力觀照以求療愈的時候。正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述:我們的心靈未曾面對、未曾體驗的部分,正是一切精神官能症與苦痛的起源。羅拉的大聲咆哮使她無法體驗自己內心有多么受傷,而這樣的“防禦”模式又只會讓她為自己的失控感到更加懊悔。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她愈是覺得羞愧難耐,就愈發想要攻擊他人來保護自己,隱藏自己的羞愧感。

  只有當學會面對、並體驗原先習慣逃避的恐懼與羞愧感時,我們才得以從迷惘中覺醒,以帶來真正寂靜安樂的模式,解脫自在地應對一切處境。

【書籍目錄】
第1頁:《全然接受》內容簡介 第2頁:《全然接受》作者簡介
第3頁:《全然接受》目 錄 第4頁:《全然接受》序
第5頁:《全然接受》前言 第6頁: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
第7頁:心靈修持也難避免“我執” 第8頁:助長疏離感與羞愧感的文化
第9頁:缺乏自我價值的成長曆程 第10頁:我們處理缺陷感的對策
第11頁:視他人為假想敵 第12頁:迷惘的根源——視自己為分離的個體
第13頁:對不完美無需憂慮 第14頁:因缺乏自我價值而迷惘
第15頁:從迷惘中覺醒 第16頁:展開接納的雙翼
第17頁:勇於面對迷惘的痛苦 第18頁:苦難使我們敞開心胸徹底接納
第19頁:對徹底接納的普遍性誤解 第20頁:發現徹底接納後的自在解脫
第21頁:修持正念 第22頁:適時歇息片刻
第23頁:逃避只會加深迷惘 第24頁:停止逃脫,活在當下
第25頁:在魔王面前暫停 第26頁:神聖的停歇時刻
第27頁:解脫自在的珍貴時光 第28頁:神聖的停歇時刻
第29頁:無條件的友善之情 第30頁:魔王,我看見你了
第31頁:請魔王喝喝茶:練習說“來吧” 第32頁:對我們的生命說“來吧”
第33頁:學會說“來吧” 第34頁:直面困境的真相
第35頁:微笑地擁抱生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应梦禅寺會員 发表于 2013-1-30 19:37:04
后六章呢???
怎么好多都是半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