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然接受:18個放下憂慮的禪修練習 塔拉•布萊克

全然接受:18個放下憂慮的禪修練習 塔拉•布萊克

對徹底接納的普遍性誤解

[日期:2011-04-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塔拉•布萊克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由於徹底接納跟我們“不接納”的文化完全南轅北轍,因此我們很難理解它的真義。我所談論的徹底接納,表面上聽起來可能像是放任不管、自我放縱,或者為自己惡劣的行為找借口:“我正在練習徹底接納,所以,別怪我工作不負責任、別怪我對家人不好或不體恤。”由於徹底接納是如此具有威力的修持,我想更仔細地檢視關於它的認知誤區。

  徹底接納不是放任不管。對徹底接納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我們如果就這樣接受了自己的原貌,就會喪失改變或成長的動機。 “接納”可能會被曲解為積習不改的借口:“我就是這副德行,你要么接受,要不拉倒。”又或許,我們本想正面積極地改進,但最後結論卻是:“我就只能是這個樣兒,永遠也不可能改變了。”

  接納也可能讓人以為做原來的自己就行,但原來的自己常常意味著“不夠好”。然而,正如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所言:“奇怪的矛盾是,當我如實接納自己的本來面目時,我反倒能有所改變了。”我們最深刻的本質就是能夠覺醒與成熟。我自己也曾一再發現,以徹底接納的態度來面對自身經曆的所有層面時,就會帶來基本的轉化,開啟持久的改變之道。本書提供了許多案例,說明了當我們以徹底接納的態度,去面對看起來似乎十分棘手的狀況或頑固的積習時,改變就會自此開展。

  徹底接納並不是要你以能力有限來自貶,並以此當作退縮的借口。比方說,我們雖然很想得到某份工作,卻又告訴自己,我沒有符合這份工作要求的文憑或經驗,於是連應征機會都懶得爭取了。又或者,根據過去的經驗,我們就斷定自己天生不適合發展親密關系,於是幹脆保持單身算了。我們的自我評估或許有部分是事實,然而,徹底接納也意味著,清明寬容地關注我們的能力和局限性,而不是任由恐懼感所生的情節妄想封閉我們的生活。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生理狀況。如果我們發生車禍以致半身癱瘓呢?如果我們被告知從此可能再也無法行走,那么接納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絕望地聽天由命?我們是否該就此放棄擁有幸福生活的機會?徹底接納並非要壓抑因失去行動自由而產生的莫大悲痛,而是全然尊重自己的感受和回應。

  徹底接納也意味著不去忽略另一個重要的事實:生活中存在無限的創造力和可能性。由於接納了我們無從預測未來生活境況的事實,我們得以敞開心胸,充滿希望、充滿活力與決心地繼續向前邁進。因落馬意外而全身癱瘓的美國著名演員克裏斯托弗•利瓦伊①(Christopher Reeve)正是典范,他的奮鬥過程告訴我們,我們也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康複之道——我們可以“放手一搏”,做物理治療,跟他人維持豐富多元的關系,並從所有的經驗中成長學習;事實上,通過努力,利瓦伊先生竟然達到了先前被視為不可能的康複程度。以徹底接納的清明與仁慈寬容去面對現實,我們就會發現,無論遭遇何種境遇,我們都可以自在地、充滿創造力地活著,並全然去愛。

  徹底接納並非自我放縱。徹底接納並不是說:“我接納自己就是有這樣的愛欲或貪求,因此我就付諸行動。”盡管不去否認或壓抑欲望是異常重要的,但是我們更要注意自己的動機和行為的後果。例如,假設我們對尼古丁上癮,徹底接納並非叫你每次癮頭來了,就不顧一切地點根煙來抽。而是說,當我們覺得“非得吸兩口不行”的時候,就應該以明見與慈悲來對治癮頭;我們也將注意到自己正編織借口企圖說服自己:現在壓力很大,我得想辦法紓解一下;我們還感覺到體內的煩躁感,回憶起口中有根煙的滋味。我們看著煙盒上的警示,不去否認抽煙的確有害健康;假使最後果真抽了一根煙,我們也不急於辯解,而是注視著罪惡感的生起,並以正念接納之。以徹底接納的覺醒和慈悲來經曆抽煙的整個過程,終會讓我們漸趨明智地做出抉擇。

  ————————

  ①克裏斯托弗•利瓦伊(1952~2004)以主演《超人》系列電影著稱,1995年因落馬意外而導致頸部以下癱瘓,但他積極尋求康複並為脊椎受損患者四處奔走尋找治療良方,病逝時享年52歲。

  徹底接納並不會讓我們變得消極。一位身為環保人士的朋友最近告訴我,如果接受環境的惡化,她就不會是謀求改善之道的活躍人士了;一位接受我心理治療的受虐婦女向我透露,如果她接受丈夫對待她的模式,她就會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很多學生也常常向我提出質疑:徹底接納不就意味著,要接受希特勒的大屠殺,容許種族歧視、戰爭和饑荒的存在?徹底接納是否表示我們漠視世界上的痛苦?

  當我們對人類的暴行感到深惡痛絕,或者對環境惡化感到灰心絕望時,我們強烈地感到自己必須有所行動,而這樣的回應也是再正當不過的了。當我們看到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造成苦痛的結果,這自然而然迫使我們去做某些改變。終其一生,這些劇烈的回應引領著我們去追求心靈修持及心理治療,也決定了我們對政黨的選擇,要跟哪些人相處、要接哪些案子,以及教育兒女的方法。

  然而,出於徹底接納所做的行為和決定,和基於攀執某些特定結果、恐懼某些特定後果的本能回應而引發的行為和決定,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所謂的徹底接納,就是首先認清我們當下的經曆,這才是明智行為的第一步。然後,在付諸行動或采取回應之前,我們先體驗並接納自己的感受,比如,對環境汙染的哀慟、對野生動物遭殺戮的憤怒、自己被他人錯待的羞辱、對他人看待我們的眼光的恐懼、由於自己不夠敏銳不夠體恤而引發的罪惡感等等。

  無論哪種情況,我們當下的個人經曆即是徹底接納的基礎,而這就是我們培養真正的覺醒和仁慈之處,有了覺醒與仁慈,才會產生具影響力的行持。

  全世界最受推崇的社會運動家,都是以徹底接納的態度作為行動基礎。比方說印度的甘地、緬甸的昂山素季①(Aung San Suu Kyi),以及非洲的曼德拉②(Nel-son Mandela),他們全都遭遇過囚禁之苦,都曾面對受壓迫的無力感、寂寞等不適。但是憑著清晰的理解力,他們看出憤怒的回應背後所潛藏的痛苦,並且持續保持著利他的意願;他們不試圖否決自己的痛苦,不對之回應,反而全盤接納,使自己得以解脫自在地為和平與公義奮鬥,毫不自艾自憐,也不怨天尤人。他們以及其他許多榜樣都示范了,以徹底接納來解除痛苦的威力。

  ————————

  ①  昂山素季(1945~),緬甸反對運動領袖,倡導民主與人權,曾數度遭緬甸軍政府軟禁。199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②  曼德拉(1918~),南非反種族隔離政策運動的領袖,曾遭政府監禁多年,於1994年至1999年間出任總統。

  徹底接納並不表示接受“自我”的存在。有時當我跟學佛的學生談到要接納自己、愛自己時,他們就會問我,這怎么符合佛法有關“無我”的教示,自我接納的理念不就肯定了自我的存在?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如實接納自己”,指的並非是去接納一個善或惡的虛幻自我;而是去接納我們對“自我”的看法、發生在當下的念想與感受。我們將熟悉的希望與恐懼、批判和計劃的種種想法都視為生命之流的一部分;以如此模式來接納它們,反而讓我們得以認清,經曆其實與個人無關,也使我們得以從“視自己為有缺陷且受限的自我”的陷阱中解脫出來。

  我想提醒學生的是,“徹底”(Radical)這個字出自於拉丁文radix,意指“追根究底”。徹底接納使我們得以回到我們存在的根源;當我們可以無條件地仁慈,並處於當下,我們就能直接消融缺乏自我價值感與分離感的迷惘。由於接納這些不斷生起與消逝的念頭與感受,我們終能了悟,自己最深的本質、最初的本性其實就是汪洋浩瀚、無遠弗屆的覺性與慈愛。

【書籍目錄】
第1頁:《全然接受》內容簡介 第2頁:《全然接受》作者簡介
第3頁:《全然接受》目 錄 第4頁:《全然接受》序
第5頁:《全然接受》前言 第6頁: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
第7頁:心靈修持也難避免“我執” 第8頁:助長疏離感與羞愧感的文化
第9頁:缺乏自我價值的成長曆程 第10頁:我們處理缺陷感的對策
第11頁:視他人為假想敵 第12頁:迷惘的根源——視自己為分離的個體
第13頁:對不完美無需憂慮 第14頁:因缺乏自我價值而迷惘
第15頁:從迷惘中覺醒 第16頁:展開接納的雙翼
第17頁:勇於面對迷惘的痛苦 第18頁:苦難使我們敞開心胸徹底接納
第19頁:對徹底接納的普遍性誤解 第20頁:發現徹底接納後的自在解脫
第21頁:修持正念 第22頁:適時歇息片刻
第23頁:逃避只會加深迷惘 第24頁:停止逃脫,活在當下
第25頁:在魔王面前暫停 第26頁:神聖的停歇時刻
第27頁:解脫自在的珍貴時光 第28頁:神聖的停歇時刻
第29頁:無條件的友善之情 第30頁:魔王,我看見你了
第31頁:請魔王喝喝茶:練習說“來吧” 第32頁:對我們的生命說“來吧”
第33頁:學會說“來吧” 第34頁:直面困境的真相
第35頁:微笑地擁抱生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应梦禅寺會員 发表于 2013-1-30 19:37:04
后六章呢???
怎么好多都是半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