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但用此心:身心康寧的禪修之道 見了法師

但用此心:身心康寧的禪修之道 見了法師

第四章 海中鹹味

[日期:2011-03-2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見了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動影影動影影生

  水波波水水水痕

  空心心空空空如

  我知知我我我從

  禪宗是佛教的一個宗派,佛教的根本教義就是眾生都有本具的佛性,意指有情眾生的心本質上是清淨的,眾生都具有可以成佛的能力。常雲:“佛是沒有煩惱的眾生,眾生是有煩惱的佛”,其隱含的意義就是:如果每個人不斷用功精進破執,淨化自心,都可以成佛。另一個重要的佛教教義是:每個人本具的清淨心,就是所謂的“菩提心”或是“佛性”,在過去生及輪回時都跟隨著自己。雖然從心起用的個體起了迷惑的自我意識,但個體永遠離不開清淨心,無論個體在那一個時空出現,清淨心如日之普照隨影。無論個體的虛妄為何,個體剎那的存在必是隨起隨融,但因虛妄的自我意識不自覺,就持續有著虛妄的獨立感,這獨立感就是心外求法的緣境習氣,是虛妄不實,也是參禪非破不可的虛妄分別。白雲守端禪師說:“若能轉物即如來,春暖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窮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過去是它,現在是它,未來還是它,它就是眾生本具的佛性。

  我執必扭曲實相

  當清淨心被自我中心封閉染汙時,就成了凡夫心。凡即是紅塵界,即是世間,即是現象存在,因此凡夫指的是執著於紅塵,離不開時間空間限制,並陷於現象輪轉的人,也可以說是困在現象的監獄裏找不到出路的人。凡夫依據虛妄自我、執著、分別、妄想和習慣性的思考來面對處理現實,尚未對自己的清淨心有所認知。

  被虛妄自我意識所染汙的心與整體無我的清淨心,在此簡稱為凡夫心與清淨心,這兩者主要差異在哪裏?禪宗經常會用一面完全幹淨又清楚的鏡子,來比喻清淨心的功能性質。凡夫心作用時,就像一面嚴重染汙的鏡子,被暗沈的斑點遮蔽住,無法清楚正確地顯示鏡像,就像心充滿了我執的妄想塵埃而扭曲了實相。心有執著而變得不清楚時,是以偏頗扭曲的眼光來看現實,就無法以實相的真正形式來呈現它、與它互動,並且領會它。相反的,鏡子如果完全幹淨無垢,就可以正確清楚地顯出鏡像,沒有被我執染汙的清淨心就像幹淨的鏡子,沒有成見分別、錯覺與習慣性妄想的念頭。

  徹悟的人已經體認到生命的源頭,也就是清淨心,其個體與整體已是不二的融合。禪宗講心即是佛,一個念即是一個眾生,念從心起,有心方能起念,眾生從佛性而生,有佛性方能為眾生依怙。從佛性的立足點來看眾生,則佛性生出一切眾生,佛不離眾生;從眾生的立足點來看佛性,則每個眾生都基於佛性而有,都是從佛性而生。依每個眾生都是從有性能生的佛性而來的立足點來看眾生的來處,而講眾生皆有佛性,意即沒有離心體之用,用必然是心體之用,沒有離佛性的眾生。眾生必然是佛性起用的眾生,眾生皆依性起,無性不能生,故而講眾生皆有性。念的本源是心,眾生的本源是佛性,念不迷則心現,眾生若不迷則佛性顯。

  念心不二,念即解脫;生佛不二,眾生即解脫。徹悟的人可以做到念念從心起,個體依整體而起用;念念不離頭,每一個當下作用的個體皆從心生;念念歸自性,每一刻起用的不同變化的個體,能時時自覺地回歸到整體的清淨心,有偈雲:“見了就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由此即可窺明其意。清淨心無形卻永恒存在,清淨心就是真我、就是整體。真我也就是大乘佛法涅槃四德“常、樂、我、淨”的“我”,不是執著身體想法為我的“我”,不是個體的虛妄獨立自我,是無我的真我,是收斂一切作用的普世,是收斂一切個人的造物主,是徧及宇宙的全知,是沒有內外的一切含攝。真我無形萬古存,真我的清淨心是空、覺、明,就是禪宗祖師講的無影樹無根永固。

  開悟的人依於心的本性起無執的用,造清淨無染的因果;凡夫無法清淨無執而用,而是依心的本性起我執妄想的用,是個體虛妄意識不覺的起用。凡夫不能依心本質的覺從心顯一切相用,因此造成了“能執取一切境的我”、“我所執持的一切境”,即是所謂“能”與“所”分開的二元境界。凡夫尚未悟到生命真實的源頭,無法認知實相,不知道“能”與“所”都是心在當下起的同時作用,是不分開的,亦不知萬事萬物的根源就是心。凡夫依我執而有個體虛妄獨立感,逐境起作用而迷,也就是迷失心的空性和覺性,而依我執起心動念。此外,凡夫尚未明白沒有任何一種形態的個體獨立或任何事可以超越心、超越整體,不明白心外無法,是故虛妄的自我意識乃生;不明白法外無心,則整體的清淨心不能顯。凡夫不明白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法一如。淨與染、真與妄、實與虛、無我而用與有我而用,這些就是開悟的人與未開悟的人最主要的區別。

  有情眾生皆是因為心被虛妄的自我意識染汙而迷,無論開悟與否,心存在於每個人,凡夫無明日覆已久,時刻不離無知、不覺、是非、人我、判斷、內外、執著和虛妄想像,將廓然如太虛的無我整體真心染汙、分割、窄化,所以是個體的虛妄自我將心染汙了。修行人必須努力達到開悟的境界,只有開悟才能體證心的無我、清淨、圓滿,才能親證經典所說的華嚴境界,不再被名相及教派異論爭端所迷惑,如宏智正覺禪師勉勵學人言:“明月蘆花水茫茫,激箭風舟破冷光,親到廬陵酬米價,那時開口便相當。”悟道後才能真正體會到一切不離心,那時開口便相當。

  已經明了並可以完全從清淨心作用的人,稱為完全的開悟者或成道的聖者,他們是自己心念及生命的主人,在任何時刻和狀況下,聖人當下起用的個體不自執、不迷惑且隨生隨滅,與整體的心時刻都是融合無二,整體以個體為用,個體以整體為依歸,無二無別。完全開悟的聖人從本具的整體清淨心起作用,顯現出生活裏的個體及種種現象,他們可以隨願開出不同的法界,相應不同的眾生而化渡之。也就是說,聖人以清淨心有意向地起用,經曆並影響現實。再者,聖人面對心所生的境時不會迷惑散亂,能安住在全然覺性中,於空性裏從容不迫地起用正念,產生種種利他的清淨善業,不再起個體的虛妄分別,能如實知一切實相。破除執著的自我意識是禪修的重要目標,破了執才能親證生命永恒的常寂光,與天地同壽,也才能達到與祖師聖賢同等透徹及開闊的心性,與曆代祖師同一鼻孔出氣。

  在進一步討論開悟破執前,可先思考現實生活中大環境裏“制約”與“自由”的矛盾。例如一個有數千年曆史的文化古國,累積了深厚的傳統風俗習慣,但是幾千年都在類似的思想框架生活的族群,必有迥異於他邦的族群性格,族群的集體性格即是文化思想框架的成品,這些傳承下來思想框架,無疑會對該民族的行為和心理起了限制的作用。相反的,一個沒有長久曆史文化的國家,因為沒有深厚的傳統風俗習慣予以制約,人民較能自由創造新的想法和社會架構。沒有悠久曆史背景的族群,因為思想框架的制約力不強,使其思想多元且蓬勃發展,但蓬勃意味著不穩定,不穩定的多樣化就不容易培養出文化的深度及厚度,也不容易有族群融合的共識主軸。族群融合是需要時間與可融合的觀念來引導才能完成,而這可融合的思想觀念必有收斂點、收斂性,若無收斂點則不同族群的相處會因彼此尊重容忍而產生距離,若無收斂觀念則無法消弭此距離,即使曆經再久的時間也無法消除。反之,對於有深厚曆史根源的國家族群來說,雖有其基礎,卻同時受這些基礎背景制約。心若有彈性,就較易學習和消化新資訊,無論這新資訊是好或壞;相反地,如果心中早已充滿了想法、信念,當新的觀念被提出時,心仍舊會依著原有的習慣,對新資訊加以過濾分別,並試著將新的資訊與舊有的知識連結而做出反應。

  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上述的觀念,有位學人去參訪一位開悟的禪師,他問禪師:“心長得什么樣子?”禪師回答:“如果我告訴你事實,你不會相信我說的。”這個人回答說:“師父,我當然相信您。”禪師說:“清淨心就像一個大怪物,有三個頭、很多只手腳,而且很醜。”禪師的回答令這個人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根據他閱讀過的經典,心沒有形相、充滿宇宙,而且可以呈現所有的存在。於是這個人對禪師說:“您給我的是錯誤的答案。”禪師說:“我已經警告你,如果我告訴你事實,你不會相信我,打鼓看來君不見。你應該要問的是,為何無法認取當下?”禪宗說“當面錯過”,在這個公案中,這位禪師以體證的現量境試著點化學人,示以真相,阻斷其妄想習氣思維而婉轉回頭,但此學人抵死不放,續以虛妄想像,因此充滿成見緣心的個體很難反觀自性、照取實相。

  虛妄自我意識的緣境習氣稱為“二元想法”或是“能”與“所”分開的作用,就像你現在正閱讀著這一頁的內容,不知不覺中,你會從既存於心的觀念來過濾內容。這段文字是講述二元觀念的產生,你正用現階段所能了解的思想來了解文義,無論你的了解為何或觸角有多廣,都脫離不了虛妄的自我意識。事實上,你正以虛妄自我的觀點和看法,來認知這一段的文義。基於自我意識,你定義了我所要表達的為何,你的定義從你而生,我的表達從我而有。換言之,你以虛妄自我意識所起的認識,與我真實所要表達的觀念知見沒有任何直接關連,若將這兩個不同見解連接在一起,並認為自己能了解文義,這是個體的妄想。個體對事實的看法與真正存在的事實是兩種不同的答案,所以稱之為二元。二元對立或二元思想是人類沖突矛盾的根源,每個個體都是以習氣、經驗、思維框架所組成的虛妄自我意識去了解一切,讓一件事實變成各自所執的諸多不同答案,執其所信相持不下,紛爭油然而生。背負著思維框架的生命將事實推離個體,以思維框架了解事實即是自愚自弄的無明遊戲。

  心若無虛妄的自我意識,就能顯現事實,這樣的心就像沒有受到汙染的鏡子,就是清淨心。但由於通過人所執著的自我意識去了解事實,就造成所謂的二元沖突,就像兩個人戴著不同顏色的眼鏡,其中一個人的鏡片是紅色,另一個人的鏡片是綠色,他們看到的世界就因為鏡片的顏色而有差別。一個人的世界是紅色的,另一個人的世界是綠色的,這兩個人都有看的能力,卻被鏡片的顏色扭曲了對世界的看法,而各說各話。個體對實相的認識也是被不同虛妄的自我意識扭曲,這些認識是幻識所生的幻象,但這些藉由習氣所生的唯一觀察路徑所認識到的現象,變成個體無可回避、無可選擇而必然執持的答案,因此成為僵持不下的爭端,並造成不同個人之間、不同社會之間、不同國家之間、不同宗教之間、不同種族之間的種種矛盾沖突。這些都是二元世界必然會產生的。由於人心依靠在現象界,心外求法,藉分析現象而意圖在現象中找出理則來穩定現象,故而追尋與發展二元思維。現象是被生、被起用、被呈現,而且現象的呈現是多度時空的回互支持造成的不可分割,是一個整體。各執一詞的自我中心及本位主義的二元爭執,就是分割這不可分割整體的妄想。

  起心動念業即現

  想象有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的任務是選擇一個代表真理的宗教,帶回真理渡化其國人。這些外星人對地球一無所知,對宗教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些外星人被邀請參加一個宗教領袖會議。在會議裏,每一位宗教領袖都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可以用生命保證其所信的是真理,也都有無數的例子來佐證其所信為真理,在聽完每位宗教領袖的表述後,這些外星人唯一能確信,也是唯一的事實,就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相信自己所信,並依自己所信去創造相依的結果,而生活在自己造出來的結果裏。由上述例子可知,個體依自我執著創造自己每一刻能依靠的唯一結果,無法逃避、無從選擇地接受並依靠這唯一的結果,且執著地認定這結果才是所謂的對。人類依此模式造就出人種、信仰、社會、貧富貴賤等種種業報差異,這個模式沒有例外,沒有例外才是普世的真理。在人類曆史上諸多可見以傳承真理之名,而行非道排他之實,仇恨是非、殺戮征戰蜂擁而起,各種政治、宗教、種族的紛爭,在曆史上斑斑可見,這些都不是天咎、佛咎、神咎,而是個體為幻識所牽的過咎。個體創造並跟隨自己的信念,依據自己的信念作用而得到結果,然後企圖要他人遵循自己的信念,這樣的模式適用於生命的所有面向。個體只相信自己的定義和想法,並習慣用自己的定義來形容事實,而成為其所謂的“真理”,然而它卻不是真理,只是一般人的理。真理是沒有例外的普世,真理又可稱做宇宙性通則,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超越普世的真理、超越通則。

  心本具的功能可以起用呈現並同時含攝作用,心可以起各種念頭,心起什么樣的念頭,相對應的現象就會同時顯現於現實中。因此,心創造並呈現出所有的現象,沒有任何存有可以超越心。心可以起無量無邊的念頭,不同的起心動念造成不同的腦波、不同形式的能量,念頭的顯現就是能量的呈現。假使心起了一個快樂的念頭,整個身體會覺得很舒服,臉部表情也會改變,身體的賀爾蒙和肌肉甚至於環境都會受到影響。心起用時,現象的出現不分彼此前後,一切的存在即時依於個體的立足點為中心,而呈現出一個和諧統一的森羅萬象,所謂時時處處一合相。如心王論雲:“水中鹹味,色裏膠青,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心王亦爾,身內居停,面門出入,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依心起念、依心作用,剎時造成整個法界現象回互影響,並顯現在每一刻的現實中。所以起心動念會引生出無限度空間的漣漪效應,遍滿全部的存在,當心起念時,在每一瞬間,身體、環境、關系和法界,都會同時且均等地受到影響,起心動念就是如此有力量的造成現象變化。

  法界隨著人的起心動念而變,所以每個心念對生活中的現象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若不知道正確地起心動念,就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並且負面地影響整個生活。例如生氣的念頭和生氣的現象連結,生氣的作用對於個體與環境的關系有立即的沖擊效應,這是必須理解的重要觀念。問題在於大部分的時間,個體無法察覺自己時刻都在攀緣地起心動念中,更不知道為何起這些念頭,也不知道念頭從何處來。每天從醒來的那一刻直到閉眼睡覺,人起了無可記數的妄想念頭,卻只有極少數的念頭能被覺察,或被認為是重要的。人所說所做,以及每天的生活經驗,絕大部分是不覺的。人在不覺中逐漸造出自己現在和未來的業而不自知,只能不覺地起念,不覺地依賴這些念頭,不覺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念頭,然後驚訝於自己起心動念所造的結果。因此,人不覺地造就現實,與不滿意的結果生活在一起。若無法自覺並改變,將會不覺地重複產生同樣類型的業,這就是為何生活充滿困境與無奈。

  心是生命第一因

  心的本質是沒有形相但能起念作用,當無相的心起念時,念念是不同,念念是獨一無二的獨立作用,念即起即滅。當從心起念時,若覺性隱沒則無法安住在起念的無相心體,必會認取心所起的念,剎那之間不覺而認取念,此時念即是我,我即是念,虛妄獨立的自我即生出了。因為念的本質是獨立,念念不同,故認取念為“自己”、為“我”的這種執著,必然會因認取獨立的念而有獨立感,這也就是為何個體會因執著所認取念而產生虛妄獨立意識。心沒有形相,但心可以創造並呈現所有的現象。若心不起關於感覺的念頭,就沒有感覺;如果不起看東西的念頭,即使有眼睛也無法看見,正所謂視而不見;如果不起聽的念頭就聽不到,正所謂聽而不聞。起心動念是現象呈現的方便因,念不同則感受不同,當心不起用時,則一切寂然,沒有任何感覺想法。這說明了雖然人有感官系統,為了要經驗這些感受,就必須起關於感覺或心情的念頭,這表示有某樣東西在感官的後面,讓感官系統起作用。能使感官起作用的才是源頭、才是主人,念、感覺、現象則是起用後的結果。

  醫學設備可以偵測到起念所相應的腦波或能量,然而這些機器設備並無法測量到腦波活動的源頭,也就是心。心是現象的源頭,但心沒有形相,心是以非物質能量型態存在著,用形而下的物質科技只能偵測到心的某部分作用,無法了解心的空與覺。心是一切現象的源頭,一切現象彼此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現前的物質現象是當下的心所含攝的一切現象的局部呈現,不同時間、不同方位空間的物質現象,也都只是當下心所現出的一切整體現象的局部。現象與現象之間雖有關系,但不是因果關系,存在的物質現象不可能創造出另一個存在的現象。以現象界的設備來測量另一種現象,只是得知在某些因素及限制條件下產生的儀器與被測的現象之間有限的互動所產生的有限數據,然而這些有限數據被一般人當成問題的根源或呈現,這是錯誤的,這是果上生果的觀念,而不是因中生果。果與果之間只有關系性,不是因果的關系,醫學或科學的證據,都是依果與果之間的關系性來做推論,無法看清現象事實的根源,無法了解真正的因,即所謂第一因。第一因就是無我為因、無相為因的心體,依無相的心體為因,起心動念為用,一切現象為果。心的實相只有證道的聖者才能體認,若無法了解真正的因,再多的論點發展與推導只是誤導因緣,是誤導眾生的業,無法根本解決人的困境。

  人基於自己的想法和定義過生活,個體以不覺的起心動念模式與出現的事物連結互動,若將某人貼標簽為“壞人”,是由於不自覺的起心動念模式對此人做出反應,其人只是如其人,個體思維不代表神的思維,也不是佛的知見。好與壞、對與錯、是與非,都是世間人因為地方、人文、業報種種不同,而加諸在因果上的定義。這些並無實義,而是世間的遊戲規則,而且這些規則會因人、時、地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這樣的定義模式無法認知決定實相。佛教稱人類為有情眾生,有情眾生是指有心念的活動,或有代表生命跡象的腦波活動,例如一尊木刻佛像不是眾生,而是沒有生命、無法思考的物體,因為它沒有心或腦波。既然佛像只是物質,不是活的生命,為何很多學佛的人到了寺廟會在佛像前禮拜祈禱呢?這是因為人們已經對佛像下定義,如果定義一尊佛像是莊嚴神聖的,自然會用虔誠的態度對佛像起作用反應,這些人將神聖的定義加在佛像上而做出反應,用自己的定義提升自已。然而,不管任何人對佛像有任何想法,事實上佛像是無情、無心、無生命的東西。

  個體依其虛妄獨立意識而造成自我中心的執著,形成不覺的起心動念模式,將一切人、事、物模組化,並依這些模式起作用或反應,而造成不同的結果。現實是被個體心中的起心動念模式所定義,佛教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念轉、法界轉,心念不同、法界不同。心即是佛,知道這個道理,自然能從煩惱中解脫。想要改善提升生命,就必須解構存在個體心中已久,由自我中心的意識形態所造的不自覺動念模式。人誤認習慣性的自我中心及其念頭為所謂的自己,誤認心之用為心之體、為生命的根源,使個體迷體而起心之用。事實上,心之用無有限量,但個體與心之用恒常廝結,便造成無量無根的漂泊,生命好比認子為父,體用顛倒,這正是人生錯誤及苦難的開始。

  修行是學習成為生命主人的功課,生命的主人就是心,生命的現象就是心之用,而一切用皆從心之體所生,每件事都是心的延伸、都是心的作用,每個定義、想法都來自心。然而,當集聚心外緣境的習氣而組成的個體獨立意識起用的定義模式成熟了,生命中就會有許多不得不,就會因為心僵化而失去生命的活潑自由,迷失了心體應顯的清淨功德。個體創造出所有的定義模式,並因不斷起作用與現象互動而強化這些模式。現今有近六十七億的人活在地球上,所以心可以造出六十七億個不同的起用念頭模式,自己的起用念頭模式只是其中之一,由此可知人是如何限制了心的自由度,個體的想法是如何微乎其微的對,若僅能起用這微乎其微的對來過日子,必然讓生命坐困愁城。雖然心可以起無量的不同作用念頭,但由於習慣性地起相同的作用念頭,就局限了自己的心量,就像小孩子只學了一些字,只能依靠那些字去認識世界的所有。若無法控制反複起相同念頭的習慣,就很難改變生活的條件,並造成生活困頓艱辛,在經曆生活的煎熬後,無奈地失去生命的自由與活力,就如同漫無目標航行在汪洋大海中的無舵之舟,漂蕩在人生的業海中,不知何去何從,直到咽下最後一口無奈的氣,待來生重蹈覆轍。

  品管最差的工廠

  不覺的心是造成生命問題的關鍵,而心不覺則是因為強烈熾盛的我執造成。我執即是執著虛妄的個體獨立意識為“我”,不覺即是心之用迷離了心之體,迷體必起妄念,迷體的念必是妄念。事實上,心之體是空,心之用即起即滅,不會有暫留的“不變我”、“實體我”存在。但由於執著個體為實有不變,以及執著虛妄的個體獨立意識為我,“不變我”就因此存在了。虛妄的自我是從不自覺的心起作用的,不自覺所造成的心念活動,即禪宗所說“日下孤燈”是也。虛妄的個體獨立意識活動即是不覺的心念活動,既然個體是虛妄獨立,必然悖真空無常理。為了保持其虛妄的個體獨立感,一切思維及行為動作勢必要滿足虛妄不變的個體所需,依此虛妄不變的我為因,而造就出僵化的習慣性想法和自我的果。心中的習慣如同身上的皮膚,已成為自己的附加本性,如影隨形地跟著自己。你是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占據你的心,讓你的想法成為你的唯一。放下你的想法,你的每一刻將無立足之地,你不曉得下一步該何去何從;繼續起用它,你的生命將無法自由開展,這是自造的兩難。習性有很強的力量主宰著心的作用方向,所以要改正習性,必先對習性有自覺能力,才能挑戰它們,唯有心不緣境的自覺才能認知習性。要改正習性,可以從認知到目前有的妄念開始,對心的習慣性活動有察覺力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若對自己的起念不自覺,便會不覺地生活著,不知道自己為何動念、為何如此造作行為,就是不自覺地、慢慢地毒害自己的心。

  心是全宇宙最大且最有效的工廠,可以制造出無數念頭及現象,但凡夫心的工廠產物卻極度局限。凡夫被自己的習慣性思考、執著、幻覺所奴役,起用執著且毫無建設性的念頭,不自覺地跟隨著念頭,就如同盲人、聾人,看不到正確的方向、聽不到正確的聲音,不清楚生命的真諦、作用、緣起。凡夫將自己鎖在特定的生活囹圄,不知道如何釋放自己,執著於僵化的思想組合,不自覺的執著習慣性的起心動念模式,而完全忘記自己的工廠有著無限的潛能。雖然擁有最偉大的制造工廠,但在凡夫漫不經心的處理下,只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產出便宜劣質又有瑕疵的產品,直到工廠的資源荒費,生命結束。因此說“心是世界上最被浪費的自然資源”,這是一個悲哀的事實。

  多數人都只認識、起用心本具能力的極微小部分,這樣的限制是由於個體的無明將一切作用收斂到我執妄心上,不知不覺中,被習氣驅使而生出不斷的緣境念,起念的過程是一種不覺的習慣。這樣的心之用從不止息,即使在睡夢中,也依靠著白天遭遇的現象、經驗,不停地生出隨業的念頭。人會有昏夢、惡夢或失眠,是因為身體雖在休息,但心仍在活躍的狀態中。

  妄念多的人其生命是猶豫不定的,妄想的念找不到家,從來沒有歸宿於清淨心而安定,這是因為他們的心從不停止起念,不同程度的執著念頭輪翻占據個體的心,外在的現象吸引著不知收斂的虛妄自我意識,不自覺地起了一連串習慣性的念頭,這是個永無止息的不覺過程。多數人都是如此度日,從一個念跳到下一個念,因此說 “念頭從來沒有機會回家”。個體因自我中心思想的執著分別而制約了心量,更被不自覺的起心動念模式束縛,禪宗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解構所執的虛妄自我意識,從中解脫。在佛的教導裏,修行人是要當世悟道、當世離苦,當世就要從個體緣境的虛妄生死輪回中解脫,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說似一物即不中

  距今約一千四百年前,唐朝有位禪師名叫惠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位祖師,也是禪宗中國化的根植者與革命者。有一天,有位修行人來參訪六祖,六祖問:“什么處來?”這位名叫懷讓的修行人就回答:“嵩山來。”禪師經常會用這類問題來測試學人,看看來人對心性了解的程度。一般人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通常會認為這是個普通問題,而回答自己在哪裏長大或是從哪個城市來。然而,對一個參禪學人來說,這是一個微妙的驗關問題,只有悟道的人才能夠正確回答。假設你站在我面前,我問你:“你從哪裏來?”你可能會回答“我從俄亥俄州來”或是“我從紐約州來”。但想一想,問話的當下你離俄亥俄幾百哩,在俄亥俄的你不是現在的你,未來的你也不是現在正在我面前的你。另一方面,俄亥俄的你也不是“不是你”,未來的你也不離你。心之用不離心之體,你明白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道一句許你出身得來,道不出就於句下死也。你就在我面前,為何你說從俄亥俄來?要知道,生命就在每一刻的當下,當下心之用的個體與心之體的整體不二。心體無相,心之用現出當下的個體及其相應的因緣,當下的個體及其所相應的因緣即是當下心所生、所表現,當下的一切只有諸多條件因緣所成的“緣起相”而沒有“實體我”,除了當下,其他都是個體緣境的虛幻。心只能於當下起其用而現出因緣來表達自己,從心的真空起用,現出因緣和合境的那一剎那就是當下,離開了當下,別無他法可以表達心之體。更確切地說,當心之體起心之用的剎那即是當下,這因緣和合的境中有所謂的個體及其相應的一切條件環境,是一個整體、是一合相,心之用不離心之體,這點只有悟道的人才能真正了解。

  心之用永遠在變化,每一刻的念頭、身體都是不同的,環境也總在改變,一切的存在都在變化。以醫學來看,身體是細胞的組合,細胞是無法主動改變的,細胞組合的形態是被改變的,身體因組合因子不同而被改變,山河大地也是被改變。事實上,念頭存在即消失,每個時刻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前一個念頭無法改變這一刻的念頭,現在的這個念頭也無法改變下一個念頭。念頭出現時,該念頭的存在是獨一無二,此刻現前的念頭不同於前念而稱為改變。到底是誰改變了念頭、身體和環境呢?念頭無法改變或生出下一個念頭,念念是獨立的,在身體裏並沒有一個所謂的我或人可以造出這些改變。一切作用都是真空的清淨心所起,這就是為何“什么處來”是一個測試驗關,如果你體證到生命的真正源頭、你生命真正起用的來處,就會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由於虛妄的自我意識,個體頑固地緊握著自我中心的觀念,認假為真。惠能大師問這位修行人“什么處來”時,他回答“嵩山來”,他只是說出上次停留的地方。這個答案有錯嗎?問題是他(當下從心起用真實的他)的生命不是因嵩山而有,嵩山不是他的生命源頭。惠能大師接著又問:“什么物?恁么來?”惠能大師到底在問什么?你的心此刻的起用就是正在讀這本書,這是當下唯一的現實。生命永遠是當下,當下不是現在,當下是指由清淨心所顯的直接剎那,而現在是依於過去未來而有,是以現象的變化來說。個體將念頭攀附在現象的變化而去認識現象,因現象的變化移動,造成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感,執著就是立足在不變的絕對座標上,是處於不變位置的觀察者。物理學上講,觀察者所在的位置就已經決定被觀察的事物為何了,當下則是相對座標的觀念,沒有一個不變位置的觀察者可以看到所有的現象,也不是觀察者可以選擇要觀察何種現象,因為當觀察者出現時,其所能觀察到的現象已經在那裏呈現了,觀察者與被觀察的事物是同生同滅,能所是一起的。

  個體總是以我執為絕對座標來觀察現象的變化,依於當下談過去還是當下的過去,並不是真的過去,依於當下談未來還是當下的未來,也不是真正的未來。當下由心所現的這一刻才是真正的現實,這是個體真正能有的,也是唯一能有的。試問當離開某地,什么跟著自己?只有心。無論人到哪裏,心就在那裏;無論現象在哪裏呈現,心就在那裏。心就是萬法的根源、就是真實的自己,禪者常說寒則普天寒、熱則普天熱,一任由它。詳言之,心起用的剎那,現象不分彼此地即時出現,即心即佛,即體即用,能所一如。心不起用時,靜則一念不生,心的真空現,空無一相;心起用時,動則萬善圓彰。心念一起,觀察者即出現了,被觀察的現象也同時出現,所以要知道在實義上,沒有立於被觀察現象之外的獨立觀察者,觀察者本身就是現象的一部分,現象本身無法觀察另一個現象,以現象為立足點的觀察者是虛妄不實的。

  南嶽懷讓無法回答六祖惠能的問題,是因為他尚未開悟,因此以依附於現象無主的心來回答,說他從嵩山來。禪只專注在當下,專注在現量,不是比量,更不是非量。當下現量的此時此刻才是最真實的,無相清淨的心此刻正在作用,時間的觀念,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我執攀緣依附現象的一種錯覺。後來南嶽懷讓在惠能大師身旁執侍八年後開悟了,方能省悟當時的對話,於是他對六祖惠能說:“懷讓會得當初來時和尚接某甲之語。”六祖就問:“爾作么生會?”這又是另一個禪宗的測試驗關,而南嶽回答:“說似一物即不中。”六祖又接著問:“還可修證否?”南嶽答:“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此時南嶽懷讓已經了解到心的本質是無形相的,這次他如實地回答六祖微妙的禪宗問題,從回答中,六祖惠能知道南嶽懷讓開悟了,已經覺悟到真心實相,於是六祖予以肯定的回應:“只此不汙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修行是要體證到心的本質,這是唯一的一條路,唯有本質、本性才是可修可證,其餘皆是緣起作用,修成還壞.,“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三界如火宅”。眾生都有本具的佛性,都能成為自己的佛,但眾生的清淨心被個體虛妄的自我、不覺的念頭、分別、偏見和信仰所蒙蔽。若能正確地、精進地參禪破執,就一定能悟道。修行的知見對了,剩下的只是時間和努力的問題。悟了道,就了解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心,心就是一切,心就是宇宙,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任何因緣都能無罣礙的自在,就是解脫、就是禪。

  塞外將士昏君令,固守邊疆濺血行,烽火炮厲雷滿天,相殘原是自家人。

【書籍目錄】
第1頁:見了法師簡曆 第2頁:見了法師訪談提綱
第3頁:目錄 第4頁:書評:禪宗與賽斯,殊路同歸(許添盛)
第5頁:自序:融通異見,追尋開悟之路 第6頁:第一章 虛空開口
第7頁:第二章 法印匪從人得 第8頁:第三章 循業發現、隨業受報
第9頁:第四章 海中鹹味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2-14 21:23:32
见了法师 妙参和尚 美国加州毗卢禅寺 http://www.vzmla.org/ 欢迎光临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2-14 19:53:53
禅门巨匠
第 2 楼
Carol Ko 发表于 2013-8-6 3:57:26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見了法師在啟台工程公司一別數十寒暑……?您現在已今非息比……?現在回首想出家殘念……?太晚?家父5月1日往生謝報?雖我吃齋念佛…?但卻依然無法改變世俗的宿命啊?松瑾愚痴……!盼您是否能于國曆7月13日告別式讓家父在西方極樂世界參佛典法喜充滿學佛…?我將永生報答您的大恩大德……………………
松瑾,請提供聯絡資料,師父在找您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7-3 6:46:41
見了法師在啟台工程公司一別數十寒暑……?您現在已今非息比……?現在回首想出家殘念……?太晚?家父5月1日往生謝報?雖我吃齋念佛…?但卻依然無法改變世俗的宿命啊?松瑾愚痴……!盼您是否能于國曆7月13日告別式讓家父在西方極樂世界參佛典法喜充滿學佛…?我將永生報答您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