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 星雲法師

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 星雲法師

第一部份 - 事理

[日期:2011-03-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有無相生

星雲大師:

前面說過,“不給”兩個字,養成了我淡泊物慾和“不要”的性格。

崇年先生:

可是,您什麼都有。

星雲大師:

是的,我不要而有!我不要錢,不擁有錢,錢來了,我覺得都是十方信施的,我要把錢用了,才能體現錢的價值。如果我要、我有,那麼人都有貪心,有錢就會把它存到銀行里,就要積聚,就不能創建事業。因此,常有人問我:佛光山是怎麼建起來的?我說:因為我“不要而有”,所以才有佛光山的一切。平時只要我有一點稿費收入,或是皈依的紅包,我就拿來建寺廟、辦學校、添置各項弘法設備。我認為個人可以不要,但是大眾要,要給大眾。我常說,我也是一個信徒,我跟大家一樣,我也要布施,我也在學習喜捨。我經常教誡佛光山的徒眾,不可以在信徒面前說到喜歡什麼東西,因為那是一種暗示,你歡喜,要他買給你,這是罪過,不可以的。我有多少奉獻、結緣?我覺得出家人要“以無為有,以不要而有”,不可以被物質所囚。

崇年先生:

您的“有”與“無”是您的佛家有無觀。

星雲大師:

世間的人總認為,“有”、“無”是相互對立的,有的不是無,無的不是有。但事實上,有的也會無,無的也會有。你本來沒有錢,忽然中了彩券,一夕致富,不就發財了嗎?有財有勢的人,忽然遭遇一場橫禍,頃刻間財富蕩然無存,什麼也沒有了。因此,假如有慧眼的人,能徹底認識世間,就會知道“有的非真有,無的非真無”。有,是有限、有量、有窮、有盡;無,是無限、無量、無窮、無盡。雖然這個理論要實踐很難,尤其佛教信眾過的是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從“有”上面著力去獲得需要的,不過出家生活還是要從“無”上面入道。 “無”反而更大、更多。

崇年先生:

佛家從禪學上看待“有”與“無”,在家人則從生活中看待“有”與“無”。老百姓認為:有,就是有,這個月我領了人民幣兩千元薪水,就是有了兩千元錢;這個月我花了兩千五百元人民幣,就是家裡不僅沒有錢,還虧了五百元人民幣。

星雲大師:

剛才講,“有”和“無”不是相互對立的,如《般若心經》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有一如,這是從理體上來看待有無;若從事相上說,世間生活不能缺少資生物用,即使佛教也講究“淨財”、“資糧”的具備,所以如何在生活中調和“有”、“無”,這是一種智慧。

崇年先生:

還是有“有”的慾望?

星雲大師:

有一次,我在香港機場轉機,候機時間需要兩三個小時。平時我到機場搭機,經過免稅商店很少會去看它;那天候機時間實在太長了,順道就進了一家文具店。記不清楚當時我是看到一樣什麼東西,忽然動念想買。問過價格,大概要港幣四五十塊錢,但是我身上沒有錢,我怎麼買呢?這時看到慈惠法師從遠遠的地方走來,我說: “惠法師,跟你借五十塊錢。”她問我:“做什麼?”“我想買這個東西。”她走過去一看,說:“啊!師父,不要買啦!這個在台灣多的是。”說完轉頭就走。我在後面一愣:“啊!身上還是要有錢!有錢就可以自己買,就不跟人家借了。”

崇年先生:

在佛家看來,“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好像有像點繞口令。佛家的“色”,不是“女色”的“色”,而是與“心”對立的佛教名詞,是指人能感觸到的、有形質的東西,佛家把它稱作“色” 弄清“有”和“無”,“色”和“空”的關係,的確是一種智慧。

不過,禪學的“有”與“無”是理論的概念;生活中的“有”與“無”是實踐的行為。出家人住在寺院,實際上過著“供給制”的生活;在家人住在家裡,衣、食、住、行、用,油、鹽、醬、醋、茶,孩子上學,老人生病,都要花錢,所以他們從生活的現實來看待“有”與“無”。不過,在家人有一點禪學知識,從出家人的禪學看待“有”與“無”,視野可以更寬、更遠些,心胸可以更大、更包容。

星雲大師:

您說的沒錯,在家生活“開門七件事”,哪樣不需要錢?人大都是為錢而生活,但錢是無限的,夠用就好,而且很重要的是,錢要用在刀口上,要用得及時,用得有意義!

昨天我剛從大陸南京回台灣,到機場的路上就想著:“回台灣應該不要用錢了吧!身上還有一點人民幣,全部送給開車的司機好了!”但是想到回台灣,在機場有人會用輪椅來推我,要給小費!我就問同行的容法師:“您有準備到機場要給的小費嗎?”她說:“我準備了。”結果到台灣後,通關出了機場,我問容法師:“有沒有給小費?”容法師說:“找不到人了。”我一听就很生氣:怎麼不懂得小小錢的布施呢?

說到用錢,過去常有人說我星雲某人“很有錢”,事實上我不是很有錢,而是“會用錢”。我常說:“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錢用了才是自己的。

【書籍目錄】
第1頁:序 - 作者介紹 第2頁:序 - 目 錄
第3頁:序 - 緣起 第4頁:第一部份 - 苦旅
第5頁:第一部份 - 說史 第6頁:第一部份 - 事理
第7頁:第一部份 - 放下 第8頁:第一部份 - 悟道
第9頁:第一部份 - 藝文 第10頁:第一部份 - 藝術人生
第11頁:第一部份 - 讀書 第12頁:第一部份 - 讀書有方
第13頁:第一部份 - 身心 第14頁:第一部份 - 和合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