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說好做好 星雲法師

說好做好 星雲法師

第三部分 -- 以智慧來代替金錢(3)

[日期:2011-02-2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雖然沒有建築師設計,但佛光山的大雄寶殿外觀富麗堂皇,多少年來,不知贏得多少人讚美。像畫棟雕樑的色彩是台灣一位油漆匠的研究作品,而人人稱道圖案優美的天花板,不過是三夾板漆上油漆而已。所以,我們不一定要用金錢來做事,發揮我們的智慧,一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天上午,我站在佛光山的門口,觀察到徒眾們一部車子、一部車子接二連三地開到城裡去辦事,我當時很訝異:為什麼大家不坐一部車子下山,如此一來,不是既可以辦事,又能夠節省能源嗎?雖然“佛佛道同,光光無礙”,但“千年暗室,一燈自明”,如果一燈能抵無盡燈,也未嘗不好。

我記得三十多年前,佛教界還沒有人用汽車時,我為了弘法方便,買了一部九人座的“載卡多”,因為常識不夠,請工廠將它改裝成二十六人的座車,每次出門,我都招呼徒眾學生們一起上車,那種“皆大歡喜”的情景,至今想來,仍然覺得趣味無窮。所以我常常告示徒眾:節省是智慧,忍耐是智慧,善於處理是智慧,能將世間萬物提綱挈領,化繁為簡,運用自如,能為大眾所用,就是一種智慧。

現代人甚麼物品不用了,即使出於愛惜的心態,將它們放在倉庫裡,我覺得也是一種浪費,因為一放進倉庫就不再聞問,再好的東西也等同廢物。所以我主張不設置倉庫,我認為只要你會運用,破銅爛鐵都能派上用場,所以基本上,世上沒有廢物。如果自己不用,能讓他人使用,就是一種智慧的考驗了。

記得三四十年前,我希望把靜態的佛教帶動起來,常常舉辦一些社教活動。有人批評我:“沒有錢,還辦什麼活動?”其實我辦活動,一切從簡,不但沒有花什麼錢,而且還有結餘。因為辦活動可以陶鑄思想,凝聚力量,這些價值都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所以我力排眾議,一次一次地辦下來,不但吸收了許多青年人學佛,而且培訓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干部。我們同心協力,將佛教從宜蘭發展到台灣各個角落,從島內發展到世界各個城市。近十年來,我們所辦的一些大型活動,如“回歸佛陀的時代”、“禪淨密三修法會”、“慈悲愛心列車活動”、“恭迎佛牙祈福法會”、“籌募佛光大學基金園遊會”,乃至每年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的大型佛學講座等等,動輒數以萬計的人前來參加,大家看到台上台下飛天躍舞,莊嚴堂皇,實際上除了很多義工前來幫忙外,許多道具都是我們自己製作,用碎布拼湊而成,甚至自己穿袍搭衣,莊嚴場面,無形中發揮了淨化人心的力量,凡此都肯定了金錢不是萬能的,唯有散播佛法的智慧,用慈悲融和大眾,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和樂利。

在佛經中記載:一位善生長者得到了世間最稀有的栴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他立即向大眾宣布:“我要將這稀有的寶貝贈送給世間最貧窮的人。”許多貧窮的人來向善生長者索討這個金盒子,但是善生長者都說:“你不是世上最貧窮的人。”大家認為他根本沒有誠意要將這個金盒子送出去,因此要他說出世上最窮的人是誰。善生長者於是告召大眾:“他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國王。”國王聽說此事,心裡很生氣,派人把善生長者抓去,將他帶到收藏珍寶的庫房,那裡的金銀財寶,多得不可勝數,但是善生長者還是認為國王是世上最貧窮的人,因為國王雖然有錢,卻不知道做福利人群的事情。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分 -- 結緣總比結怨好(1) 第2頁:第一部分 -- 結緣總比結怨好(2)
第3頁:第一部分 -- 結緣總比結怨好(3) 第4頁:第一部分 -- 結緣總比結怨好(4)
第5頁:第一部分 -- 語言要像陽光、花朵、淨水(1) 第6頁:第一部分 -- 語言要像陽光、花朵、淨水(2)
第7頁:第一部分 -- 排難解紛不是閒事 第8頁:第一部分 -- 不比較,不計較(1)
第9頁:第一部分 -- 不比較,不計較(2) 第10頁:第一部分 -- 不比較,不計較(3)
第11頁:第一部分 -- 老二哲學(1) 第12頁:第一部分 -- 老二哲學(2)
第13頁:第二部分 -- 被領導學(1) 第14頁:第二部分 -- 被領導學(2)
第15頁:第二部分 -- 給人利用才有價值(1) 第16頁:第二部分 -- 給人利用才有價值(2)
第17頁:第二部分 -- 給人利用才有價值(3) 第18頁:第二部分 --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1)
第19頁:第二部分 --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2) 第20頁:第二部分 --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3)
第21頁:第二部分 -- 人我之間要跳探戈(1) 第22頁:第二部分 -- 人我之間要跳探戈(2)
第23頁:第二部分 -- 拒絕要有代替(1) 第24頁:第二部分 -- 拒絕要有代替(2)
第25頁:第二部分 -- 拒絕要有代替(3) 第26頁:第二部分 -- 拒絕要有代替(4)
第27頁:第二部分 -- 弘法利生(1) 第28頁:第二部分 -- 弘法利生(2)
第29頁:第二部分 -- 弘法利生(3) 第30頁:第三部分 -- 忍耐就是力量(1)
第31頁:第三部分 -- 忍耐就是力量(2) 第32頁:第三部分 -- 忍耐就是力量(3)
第33頁:第三部分 -- 不要同歸於盡(1) 第34頁:第三部分 -- 不要同歸於盡(2)
第35頁:第三部分 -- 不要同歸於盡(3) 第36頁:第三部分 -- 有情有義(1)
第37頁:有情有義(2) 第38頁:第三部分 -- 化緣化心,不一定化錢(1)
第39頁:第三部分 -- 化緣化心,不一定化錢(2) 第40頁:第三部分 -- 錢,用了才是自己的(1)
第41頁:第三部分 -- 錢,用了才是自己的(2) 第42頁:第三部分 -- 錢,用了才是自己的(3)
第43頁:第三部分 -- 錢,用了才是自己的(4) 第44頁:第三部分 -- 以智慧來代替金錢(1)
第45頁:第三部分 -- 以智慧來代替金錢(2) 第46頁:第三部分 -- 以智慧來代替金錢(3)
第47頁:第三部分 -- 以智慧來代替金錢(4) 第48頁:第三部分 -- 貧窮就是罪惡(1)
第49頁:第三部分 -- 貧窮就是罪惡(2) 第50頁:第三部分 -- 貧窮就是罪惡(3)
第51頁:第三部分 -- 錯誤不能一直下去(1) 第52頁:第三部分 -- 錯誤不能一直下去(2)
第53頁:第三部分 -- 錯誤不能一直下去(3) 第54頁:第三部分 -- 錯誤不能一直下去(4)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