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舉世盡從夢老,誰人肯向死前休。」修學佛法有四個層次,即信、解、行、證。

  古德說︰「有信無解,增加愚癡。有解無信,增加邪見。」經說︰「佛法如大海,唯信能進入。」《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有四種︰一、現事可信。如開悟人,親見親聞的事。二、比知可信。如桌 四腳,觸類旁通。三、譬喻可信。若人欲知佛境界,當觀其心如虛空。四、賢聖所說可信。因佛菩薩有六種神通,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 語者、不異語者。所謂︰「月可熱,日可冷。佛說四諦不能不信,苦不可以令樂。」

  信又分為迷信、邪信、正信三種。

  一、迷信。中國民間頗多迷信的事,可由習俗觀之。例如︰燒觀音衣、地主 衣、七姐衣、女神衣、觀音帽。為死去的人燒往生錢、添壽紙、紙樓房、紙汽車、紙傭人、紙電器、紙船、紙馬、大光寶、大元寶、金箔、銀箔、金磚、銀磚、冥 票、路票、淨水符、五龍符、貴人符、百解符、轉運盤、日月盤、長祿馬、圓祿馬、燒紙寄冥庫︰︰等。拜祭先人要在山頭放鞭炮。結陰間夫妻,殯葬要用寶物陪 葬。追悼儀式大事舖張,中國人穿白色喪服,西方人穿黑色喪服。粵人長子要為父母擔幡買水,北方人長子要摔焚紙盆。參加喪禮後要跨火盆,扶靈者不可看棺材。 死後要計算死者何日回魂。家有喪事者,百日不得向人賀壽或赴宴。新年要貼揮春,將傢俬、年花等擺在風水位。出門要擇日,逢七不出門、逢八不歸家。以上種種 過年過節,紅白二事,各地皆有各地之迷信。每個人的觀點與角度可能不同,其實,如以佛教之立場來看,這些均非正信佛教儀式,乃民間迷信習俗。

  二、邪信。中國民間流傳很多邪信習俗,例如︰打卦、問卜、求籤、測字、 看相、算命、巫婆、仙娘、驅鬼、弄神、扶乩,還有悟善社、同善社、白蓮宗、白雲宗、白蓮教、軒轅教、南無教、彌勒教、龍華教、高台教、天理教、有道教、天 帝教、全真教、太一教、八卦教、聞香教、天真教、巴哈教、九宮道、五斗道、一貫道、道德會、正一道、淨明道、三教同源、五教合一、義和團、青紅幫、玉皇大 帝、王母娘娘、卍字會、哥老會、大刀會、小刀會、太陽神、月亮神、宇宙神、成就神、破壞神、山神、樹神、門神、石頭神、草木神、災星、凶星、北斗星、南斗 星、九曜星、七姊妹等等,不一而足。以上這些信仰,不能稱為正信佛教徒。

  三、正信。應該相信因緣果報,因即習因,由種而生。緣即助緣,助成習 因。果即習果,習因於前,習果於後。習有三義︰一、現行。二、種子。三、習氣。有習因習果而感其報,宇宙萬有,並非天造,亦非地設,更非人與,自種如是 因,而結如是果。所謂︰「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凡夫小乘人,認為以「業造」生萬物,權教人認為以「識造」生萬物,實教 人認為以「真心所現」生萬物。業是造作之義,如身取捨屈伸等造作,名為身業。音聲屈曲造作,名為語業。意之思維造作(審慮思、決定思、發動思),名為意 業。身、口、意有善、惡、無記三性,作善業必生善道,作惡業必生惡道,無記業不定。如身作殺、盜、婬;口有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有貪欲、瞋恚、邪見 等十惡業,即墮落三惡道。如果相反,身能放生、布施、梵行,口能說誠實語、質直語、和諍語、柔軟語,意能修不淨觀、慈悲觀、界分觀。則種十善,即生三善 道。

  業有定業、不定業,有漏業、無漏業,及非有漏非無漏業。定業有現報、生 報、後報。不定業不定受果報。有漏業成分段生死。無漏業生方便有餘土。非有漏非無漏業生實報莊嚴土。又有引業與滿業,即第六識引起的諸猛力惡業,能引發為 三惡道種子;假使能引起諸猛力善業,即引發為三善道種子。所引起種種業,能圓滿成異熟果報,故稱滿業。

  又多業引多生,如殺多人,多生為人所殺。又一業引多生,如帝王一怒伏屍 萬里,多生墮三惡道。又有共業與不共業,共業共生一處,如吾人均住這個世界,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受報相同。不共業各各生處不同,有情相貌端正醜陋,也各 有不同。又有強力業與劣力業。強力業為善對治力強,加功用行,有增上緣,可以轉重報為輕受。相反,強力業作惡重,引致重善業而輕受。劣力業者與此相反,善 惡果報,均未能轉。佛經有說︰「若我聖弟子,有廣大勝業,善熏其心,諸所造作,有量之業,不能牽引,不能留住,亦不能令墮在其數。」有十種業,不受果報︰ 一、夢所作業。二、無知所作業。三、無故思所作業。四、不利不數所作業。五、狂亂所作業。六、失念所作業。七、非樂欲所作業。八、自性無記業。九、悔所損 業。十、對治所損業。

  修觀,可以對治各種惡業。如多貪眾生,以不淨觀對治。多瞋眾生,以慈悲觀對治。多癡眾生,以因緣觀對治。若人能知人生宇宙一切萬象,皆是業感緣起,名為正信。《法華經》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有學者說︰「宗教有數萬信徒,不如有十數之理解者。一個宗教得億兆之教 徒,不足為喜,遇億兆之非宗教徒,不足為懼。盲並非損害於教,而盲從者,乃有大危害於教也。」猶如猴子撈月,以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阿含經》說︰「雖 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解由見聞,而生心解,所謂︰「猶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如對佛法不能理解,縱信佛教 數十載,煩惱痛苦,亦不能減少。《菩薩戒經》說︰「四十里內,有講法處,不去聽法,犯菩薩戒。」

  解。要明白大乘佛法,有解始能實行,實行以戒為本,持戒能修福德,解理能開智慧。修行人要有行有解,解行相應,福慧雙修,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諦。乘戒四 料簡說︰乘急戒緩,雖生四惡趣,亦可聞佛法,如八部鬼神。戒急乘緩,雖生人天,不易悟道。乘戒俱急,生於人天,聞法悟道。乘戒俱緩,永墮四趣,無所依怙。 根遮四料簡說︰根利有遮,生多障礙,處處碰壁。根鈍無遮,雖無遮障,但缺少智慧。根利無遮,非單一切順利,尚有智慧。根鈍有遮,折磨很多,愚癡無知。乘戒 是因,根遮是果。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普賢行願品》偈頌︰「智海廣無量,不測反增謗,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成菩提,愚學為生死,如是不了知,斯 由少學過。」《大智度論》云︰「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暗中,有目無所見。」又說︰「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又說︰ 「多聞利智慧,是所說應受,無聞無智慧,是名人中牛。」

  修行佛道,是名為行。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華嚴經》說︰「譬如貧窮人,晝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所謂︰「解一丈 不如行一尺,解一尺不如行一寸。」應要坐言起行,方能得到真實利益。有解無行,名為狂慧,解如火燄,行如水漾,是火燎原,非水莫救。有解無行,易生傲慢, 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行能除我執,傲慢之火熄。古德說︰「行解相應,目足並用,如鳥雙翼,如車二輪。」

  以無漏正智,能契合於所緣之真理,謂之證道。所謂︰「悟道而後修道,修 道而後證道。」因悟而修,即是解悟,未得神通。因修而悟,即是證悟,已得神通。以天台宗分為三類︰一、斷見思惑。離分段生死,證阿羅漢果,得一切智。二、 斷塵沙惑。離變易生死,證菩薩果位,得道種智。三、斷無明惑。離二種生死,證究竟佛果,得一切種智。

  《占察經》說:四種成佛。一、信滿成佛。信於諸法,不生不滅,清淨平 等,無可願求,是為信滿成佛。二、解滿成佛。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無造無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思,心無所佈,亦無所欣,是為解滿成佛。三、行滿成 佛。依究竟之菩薩地,能除一切無明法障,菩提之願行,應皆具足,是為行滿成佛。四、證滿成佛。依淨心地,得無分別之寂靜法智,以及不可思議勝妙之功德,是 為證滿成佛。

  《心地觀經》說︰「法寶之中不出教、理、行、果。因教顯理,依理起行, 由行證果,四法收之,鮮無不盡。」教乃起信,理應生解,行即實行,果是證果,所以教理行果,即是信解行證,一切法門,無不包括。雖言行解相應,方能成為法 器,而仍多有能解不能行,或能行不能解,縱然如是,亦勝於無解而不行。古人說︰「能言不能行,國之師也。」佛亦曾說︰「師雖是凡夫,然能說聖法,如食母 乳,勿嫌面醜,如採枝果,勿嫌枝曲。」又說︰「能行不能言,國之用也。﹂可為世人作模範,﹁能行復能言,國之寶也。」

  經說︰「世間有五種寶,甚為難得。一者、如來出現於世,甚為難得。二者、如來演說正法,甚為難得。三者、能信解正法者,甚為難得。四者、如來演說,能成就者,甚為難得。五者、臨危救厄,知回頭者,甚為難得。其中隨得一寶,即能了生脫死。」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