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今天的佛教弟子,出家與在家,有兩個任務需要負起來。一是自利,必須萬緣放下,專心一意,精嚴戒律,苦修一番。二是利他,必須要想出種種新方針,怎樣才能令世人接受佛教獨一無二的真理。經云︰「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這是我佛弟子們,應該關心和承擔的。

  讀過佛教史的人,都知道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在京的和尚,出京 的官」。就是形容當時和尚尊嚴可以與奉聖旨到民間的官尊嚴相比。其因素何在?當時的僧侶才學傑出、道德高超為主要因素外,性情和平、志向堅定、專心矢志去 惡修善的佛教僧侶,堪稱人天模範。所以每當法師講法之時,不遠千里來聽法者,車水馬龍,座無虛席,儀式莊嚴,布置隆重,使人一見生敬。當時聽經的人所以多 者,因為他們習慣節約,生活安定,每日工作之餘,沒有其他的不良吸引,唯有在精神上追求安慰。今則不然,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欲望無窮,有一想二,有三想 四,於一日中享受和破費,幾欲與一個月開支相等,因此造成入不敷出,生活艱難,惶惶終日。由此可知,古人在精神上愈追求就愈快樂,今人在物質上愈追求就愈 痛苦,所以近來服毒、投海、跳樓、上吊,各種自殺無日無之。祇因物質有限,欲望沒有止境。經說︰「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猶 不稱意。」因此身為佛門弟子,如果在這個人欲橫流的時代,欲以佛法普度此時此地的眾生,而一成不變,仍舊採用古人講大座的方式化導,恐怕不容易接引這般 終日沈醉在財色酒肉的苦惱眾生。我們一定需要另想辦法,採取新方針,推廣佛教深入民間,使上智下愚的人們都能夠得到佛教的法水潤澤,逐漸達到究竟彼岸,才 是隨機應變的最好措施。

  佛教本身力量相當強大,祇因各自為政,力量渙散。假使我們能夠志同道合,團 結一致,其力非但能建設一座佛教醫院,十間二十間也不成問題。所謂︰「團結就是力量。」如果我們再不想辦法去挽救,一旦被時代所淘汰,恐怕難有立足之地。 欲使佛教繁榮和興盛,首要領導有方,力量集中,友誼合作,努力圖存,茲略舉數端如下︰

  一是對內,我們首先應該多辦僧伽教育,致力培養人才。須知佛教盛衰與否,全賴僧才掌握命運。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才興即佛教盛,僧才衰即佛教落,由此看來,佛教僧才水平高低,非常重要。

  其次需要分工合作,應該有修行組和弘法組。修行組中設有專門念佛和參禪之 處,願意修淨土,即往念佛堂,願意參禪,即往選佛場。弘法組中更設有研講、文教、經懺等。研講組負責講經說法和討論佛法。文教組負責出版及翻譯經書、雜誌 及刊物等。經懺組負責應酬施主超度亡靈,祈福延壽。

  餘外我們更要注意,佛教不單祇顧內容,更要重視外表,如果我們出入往返僅顧 內容,而不顧外表,難免使人輕蔑和譏笑。有許多修苦行者,卻認為佛教人士應該注重實際,不需要重視外表,祇要看破和放下就能得到自由解脫,外表是假面具, 是作戲,根本無用。所以他們衣服襤褸不堪,出入舉動狀似濟顛。一次在一個國際機場中,曾見有佛門同道背荷長衫,足踏拖鞋,手提雨傘毛氈出現,大搖大擺,惹 人側目。這種裝扮,令人不敢恭維,有失人天師表和佛門弟子的風範。此外並有許多同道出街不穿長衫者,短褂出現,雖然經我再三勸解,也是徒勞無功。須知長衫 乃今日佛門制服、禮服,穿長衫正是代表僧人的身分,世人稱我為和尚、出家人、師父、大師或法師等,正是因為我人威儀十足而備受尊重,而穿長衫或大袍正好是 我等出家人應有代表性的外觀。如果我們廢棄長衫,短褂出現,光頭赤足,與俗人無異。試看陸軍、水兵、警察、童軍、教師、學生、醫生、護士、站長、售票員、 神甫、修女等,使人一見即能知道其身分,當然也是全憑制服作他們的標誌。由此可見,我們佛教人士對於制服的重要,也不能例外。因為僧人是佛教的代表,如果 一人有所忽略,可能影響整個佛教團體之尊嚴,所以每人的責任相當重大。

  二是對外,我們需要多辦社會福利工作。因為現在時代不同古時,環境也有變 遷,如果我們一味墨守,關門閉戶,隱逸潛修,當然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卻與社會人士脫節,距離愈遠,不免形成彼此之間的許多隔閡,由隔閡而被誤會,惹來 佛教人士是逃避現實,是寄生蟲,不耕而食,不織而衣,與世無益等等的諷刺,使人祇有厭惡和遠離,不可能接受佛教的化導,入於正途。

  因此我們對外必須廣興福利和文化教育,由出世而入世,捨山林生活,深入民間。例如設立學校、醫院、安老院、孤兒院、託兒所、醫務所、救濟團體等等。與世人多接近,利用這種善巧方便教化眾生。如果在此時此地,捨此新方式而不用,祇有坐失良機,任佛法荒廢。

  幸而在此末法時期仍有傳弘大乘的高僧,堅定扶持積弱的佛教。保賢大師即是其 一,此公學問與道德,乃是出類拔萃,令人敬佩讚歎不已。老人雖然年近古稀,而思想新穎,不落俗套,與青年弟子相處,談笑風生,並無老態,彼此融和,老少打 成一片。老人可以和光同塵,善用大乘菩薩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權巧方便教化眾生,能以菩薩法,行菩薩道,實是菩薩化身。其弟子百餘人,每周日 晚聚會一堂,風雨不改,排演話劇、歌唱、朗誦、座談、討論佛法等,使這班青年度過一個愉快和有意義的晚上。藉此機會,薰陶習染,日漸踏入佛教門徑,積年累 月,慈悲喜捨之念自然產生,不致個人散漫,流浪不良場所,誤入歧途,墮落迷惘。公於屢年寒暑假中,必假大會堂,舉行大型佛教話劇,兼及古代孝子賢孫善惡因 果等故事。內容多采多姿,表演異常生動,使場中數千觀眾,無不盡情投入,喜極忘我,真能做到寓佛法於娛樂之旨,使人因此斷惡修善,功德實在不可思議,一入 八識田中,永為道種,生生世世不能磨滅,一旦善根成熟,自然出世,證得佛果。何況其中許多上根利智的人,觸境生心,已經發了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由 此可見,表面上是做戲,演話劇,觀其實際乃是登壇現身說法,十方同聚會,各各學無為,功德寧有限量?

  最後祈望我佛教人士最好團結一致,共同合作,將自私心理完全撇開,每日不論心想與言談,應以佛教命運和前途為前提。我們需要用甚麼方法,才能推動佛教發揚光大,使人人可以離苦得樂,這是我們佛門弟子,應該時刻關注和履行的責任。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