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人間之樂不宜求

  人們常說︰「我們一定要追求快樂的人生。」而今筆者主張「人間之樂不宜 求」,豈非與世人唱反調?不錯,我們佛教所講的道理,是頗異於世俗的。由於人們的思想與觀念是由個人的性格與嗜好產生,並不能跳出凡夫知見的範疇。同一事 物,甲認為是美好的,乙可能認為醜惡,而丙則或視為不醜不美。甚至個人的觀念也會經常變化,昔日認為是的,今則或覺其非。可知世間一切善惡好醜極難下個定 義,因為人心時時為業識支配,外境也隨心所轉變,種種觀念與知見全是凡夫的妄計,並無真理可言。所謂︰「情有理無。」我們說的真理是有共同定義,置諸四海 而皆準的,任何人都不能將其推翻,而非一般人所易體會。

  佛說︰「人生世間,苦多樂少。」這句話要認真的去體會也不難,祇是人們通常都不大樂意去仔細玩味吧了。

  以結婚來說吧,一般都認為這是人生快事,無須費辭。人們到了婚後,若倆情投 意合,自是如膠似漆,因為既落愛網,彼此便不見其瑕疵。但愛情歸愛情,肚子餓了總要吃飯,縱然不忍片刻分離,仍要出外各奔東西,以謀生計,於是丈夫怕妻子 不安於室,妻子也疑夫有外遇,你牽我掛,何有歡樂?佛經所謂︰「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更何況人事滄桑,無常瞬息,恩愛不易永固,相 處日久,生活可能已轉趨平淡,說不定這時才發現彼此所好不同,妻樂寧靜,夫喜外動,或因信仰不一,意見相左,從而互相指責,爭吵不休,甚而分居離婚。又或 生兒育女之後,生活擔子益重,除非增加收入,否則便要量入為出。假如子不聽父教,女不守家規,諸般苛索,一不順意,便生怨結仇。況且家中不論那個有病,或 有困難,等於身受,煩惱之多,實在不勝枚舉!試問樂在何處?

  人生苦多樂少,一般人是會體驗得到的。若再深一層地去研究,縱然偶爾得到一點小樂,也不過是以苦為樂。如人走路覺得辛苦,便以坐下休息為樂;坐的時間太久又覺不適,仍以行走為樂。這豈不是因苦顯樂?

  曾有某國大使館之大使,一日忽為劫匪綁票,限期勒贖,這時其家眷必寢食不 安,苦不堪言,正當不知如何籌措,忽然匪徒將人釋放,這時舉家喜出望外,可謂快樂無比。然深思此樂,從何處得來?追本窮源,由苦換來,若無當日綁架之苦, 何來今日之樂?以此類推,人間之樂,莫不由苦換來。

  一日閱報,見賽車好手,得到冠軍,獎金數萬,一時聲名大噪,揚眉吐氣,樂不可支。誰料,翌日下午與其太太驅車出遊,一時輕心,開到海,同歸於盡。此乃樂極生悲之苦。

  若言官位是樂,以美國尼克遜為例,在他競選總統未知勝敗之前一日,由於精神過度緊張,以致一夜未能入眠。至「水門事件」逼於下野,更身敗名裂!南韓朴正熙總統執政十八年,雖然對南韓貢獻甚多,結果也被人謀殺,其妻亦於七四年為人槍殺身亡。凡此種種,莫不是苦多樂少!

  有人早出晚歸,拼命追求財富,以為有錢便是萬能,財富即是快樂。不知財富本身又具有極大的誘惑,使人賺十萬想百萬,得百萬想千萬,欲望無窮,無法罷手,如此不斷地勞心竭力,苦樂實難以分辨。

  還有那些不願安分守己的人,見別人位高財多,便心生貪念,為達目的,不擇手 段,偷盜搶劫,作奸犯科,無所不為。幸而稍有所獲,即盡情享受。然巧取豪奪,終非良策,偶一不慎,便陷入牢獄,試問樂與苦誰多?可知不論追求人間任何樂 事,莫不有苦惱相隨,追求愈多,則痛苦愈大。

  作為一個智者,要明是非辨邪正,凡事須從遠處著想,不宜祇顧目前的小利益。 凡對別人有裨益的事,則應量力而為;如對別人有損害的,萬勿沾手。《中庸》有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 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即是此意。

  須知富貴貧賤,乃前世作善為惡所招來。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假如今生不修善反作惡,等於點燈不加油,反將燈炷燃大,這是非常可怕的。

  人們追求世間之樂,不是浪費金錢,便是消耗精神,前者招致貧窮困苦,後者促使多病短命!若以因果來說,這祇是受現報之小苦,轉世還要受生報之大苦,假使來生受報未完,仍要多生多世再受後報。因此我們寧可吃些小苦,不要追求人間之樂。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綜合來說,欲得人生真正之樂,切勿祇限於物質的享受,而應在精神方面下功 夫。因為前者是有限,後者乃無窮。孔子讚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知樂與物質豐儉無關。而且精神上之樂,是惜福 而順於善,則善有善報;物質上五欲之樂,乃損德而順於惡,則惡有惡報。所以有識之人,不應貪求物質上的快樂,而應追求精神上的寧靜。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