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談苦與空

  有些人士批評佛教是消極的,悲觀的,其所根據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關於佛教的理論方面,二是關於佛教徒的修行方式與生活方面。

  先講關於理論的問題。我也經常聽人說︰「你們佛教徒終日不是講苦,便是說 空,令人很不願意聽。」如果講到病與死,是否不講不聽,等於不會病不會死呢?遇親友家眷病重或者逝世,難免恍如晴天霹靂,感到震驚和悲傷。然生老病死是人 所不免,一旦輪到自己,到時又怎麼辦呢?古德說︰「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臨到我。」又說︰「往日戲談老死事,如今卻到眼前來。」這些 話實足以令人三省!世人皆知來年未到,今年就要準備來年稻糧,冬天未到,就要準備冬天衣被,為甚麼生老病死的事在未來時,不及早準備一下?

  人人都怕苦,可是苦是現實存在的。正因為人人怕苦,所以佛教特別強調它,將它提出來,為的是甚麼呢?正是為了研究苦的本質,苦的成因,從而找出脫苦的方法,拔除痛苦之根。
世間苦的種類雖然多,而歸納起來,不出身心兩種。身體的苦有生、老、病、死四種。心苦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三種,還有一種無常變壞,煎逼之苦,即五陰熾盛苦,合有八種苦果。

  佛教告訴我們,現在的苦果,必是過去種下的苦因。所以小乘行者,首先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才能了生脫死,超出三界。

  苦果既是由苦因招感而來,則苦因是甚麼呢?佛教講苦因就是我們的貪欲、瞋恚、愚癡、高慢、疑惑和邪見六種。更有內五欲,財色名食睡,外五欲亦即五根對五塵所生的欲望,這些都是苦因。種了苦因,必得苦果,是非常公平的事,即所謂自作自受,怨不得他人。

  佛教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古德說︰「君子無悔。」有智慧的人因為 怕結惡果,最初就不敢造苦因;愚癡的人不信因果,就恣意的造惡因,將來就招感惡果。學佛的人當然知道不作惡因,將來就不結惡果,縱然因為過去不知而作了惡 因,也決定不怨天尤人,可以安然承受苦果,因知「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有謂︰「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明白這道理的佛教徒,雖有苦惱,但身受 苦,而心不惱,若不明白苦因與苦果的人,不但身受苦,而心也很煩惱,怨天尤人,以為自己一生作了許多善事,為甚麼得此惡果,豈不是沒有因果!其實他不知道 因果是有三世,所謂三世,不是數目字的三,而是指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一、現報,今生作善惡業,今生受報。二、生報,今生作善惡業,來生受報。三、後 報,今生作善惡業,在第二生以後,受其果報。人不明白此理,誤以為沒有果報。

  我們佛教徒,為甚麼終日要講空。這也因為世人怕苦,若能知道宇宙人生是空, 那還會受痛苦?佛經有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緣生無主,當體即空。佛說宇宙萬有,皆是四大組合所成。以人來說吧,皮肉筋骨是地大所成,涕唾濃 血是水大所成,溫煖燥熱是火大所成,呼吸運轉是風大所成。由於地水火風四大中無我,故說其空,若人能觀察無我之理,煩惱痛苦自然不生。

  再說佛教徒修行和生活的問題。一般人見到佛教徒終日清心寡欲,寧靜澹泊,尤 其是出家人對社會上浮名私利,不去攀緣,就以為是消極,或認為是逃避現實。須知世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兒子女,每天的生活,非常逼人,不得不去勞碌奔波, 早出晚歸為謀生活,如果不然,衣食住行就會發生問題。出家人既無世俗的男婚女嫁,所以無家庭累贅,食住在廟宇,一件衣服穿十餘年,無掛無礙,終日自由自 在。但這並不是說出家人是獨善其身而不問世事,且看多少古今僧伽畢生為建寺勞身,為說法勞心。又一些閉關修學的出家人,也是積極的充實自己,為將來度他自 利而作好準備,若能確實了解出家人的行持,就不會誤解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