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學佛文集 暢懷法師

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日期:2011-0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暢懷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福慧與人生

  人生在世間,最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便是衣食住行,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壽夭窮通,賢愚好醜,都要依止這四樣事,方能生活。因此,凡人每每經年累月早出晚歸,勞身苦思,東奔西走,無非為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一旦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安度平淡的生活,但又得隴望蜀,不以為 足,更求洋樓汽車,錦衣美食。經云︰「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猶不稱意。」由此可見,欲無止境,若求之不得,乃苦上加苦。有 人想要達到目的,甚至偷盜搶劫,欺世騙人,祭神拜鬼,求籤問卜,看相算命,結果仍舊不能從心所欲而東成西就,因此神喪氣沮,愁容滿面,終日不是怪責自己命 途多舛,便是怨天尤人。

  其實,乃因人沒有自知之明,不了解人的力量勝天地鬼神,是超群絕倫,真正可 以挽回惡劣命運的,乃是自己本身。因其捨本逐末,走向邪途,猶如砂非飯本,欲成佳饌,縱經塵劫,也不得成。古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由 此可知,人之吉凶禍福,壽夭窮通,全在個人把持與操縱,並非如《論語》中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漫無標準。

  人生於世,既要衣食住行,就得依靠天時地利,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始能獲得 華屋厚蓄,飽食足衣。《周書》有云︰「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士不出則三寶絕,商不出則財匱少。」雖然道理如是講,事實上很奇怪,有人生來,不 動一毛之勞,便獲美服厚味,富貴逼人;有人終日奔馳,風塵勞苦,竟難禦寒餬口,溫床暖被;如果將此對比「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大同格言,似是不能自圓其 說。

  因為我們觸目共見,不論男女老幼,富貴貧賤,誰人不是處於兢兢業業,各盡其 力,以謀生計?但是有人金玉滿堂,花天酒地,有人捉襟見肘,無棲身處。由此可見,並非全靠自食其力,都能獲得心滿意足,安居樂業。有云︰「巧者有餘,拙者 不足。」但是不能保證巧者決定有餘,拙者必然不足。例如子牙與管仲,均有掀天揭地之才,因少年不得志,飽受困乏之苦。再舉劉禪與晉惠帝,均是笨拙不堪之 才,但其能繼承父王為國君主,吃是珍饈百味,住是堂皇宮殿,穿是千金之裘,坐擁宮娥采女,三宮六苑,七十二妃。由此便知,雖然自己能夠操縱一切的善惡命 運,但是命運也能支配人的災祥禍福。

  世有人不信命運之說,每舉荀子《天論篇》來抗拒此理,以為荀子是明周孔之 教,他既不信天賜地與及神鬼作祟之說,足證一切命運,全是謬論,其實他們祇知其一,不知其二。荀子也說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 吉,應之以亂則凶。」此義豈不是說,不怨天,不尤人,吉凶禍福,全在個人掌持?又說︰「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使之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使之病,修道而 不貳,則天不能使之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此義難道不是說,敬勝怠者必吉,義勝欲者必從?「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 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背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祅怪未至而凶。」此義難道不是說,怠勝敬者定滅,欲勝義者 定凶?由此段文足證,荀子雖不信有鬼神之說,可是對於善惡報應,命運氣數,全由自作自受,絕信無疑。佛經云︰「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 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由此可見,古聖先賢,同如此見解,不過後人,各執管見,定要分河飲水吧了。

  然而自作自受之定律,並非粗心浮氣之人,可以窺視於萬一,因為每人所作的善 惡業因,有千差萬別,所感的善惡業果,也有萬差千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業果不同,各如其心。有人前生作業,今生受報,有人今生作業,來生受報,也有今 生作業,後生受報。須知,前生又有前生,來世又有來世,既有無窮無盡的前生與來世,當然就有無窮無盡的因果與報應。

  因此,我們要想離苦得樂,化戾氣為祥和,就應植福修善,廣積陰德。假使遇見 別人貧病交加,或大險臨頭,縱然無力挽救彼之困苦,也要生起同情心、憐愍心、施捨心、救護心,因心生善,福慧日增。世人不明此理,以為既無捨財,又未利 人,何來福慧?須知我佛有言,人人本具無量性功德,有修則顯,無修則隱,現在假彼生善,即是自性福顯。若再利用資財救彼生命,彼此皆獲收益,如果有心無 力,雖然對彼無補,仍能單自得福,猶如以燈燃燈,自燈燃著之後,與彼燈並無損減。若人能將自性本具之福德智慧,修之又修,顯之又顯,積年累月,行圓果滿, 功德法財,自能全部昭彰。此時可以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為黃金,取之不竭,用之無盡。猶如佛陀從無量劫來,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捨身飼虎,割肉餵鷹,始有 今日的百福俱集,萬德莊嚴,從性顯現,表露無遺。

  若心能夠培德植福,身體自會端正強健,趨吉避凶,轉禍為福,衣食住行也隨之 而來。心時修善,乃屬道德,若有道德,必有福氣,若有福氣,必行好運。可是僅有鴻福,未有如海智慧作開路先鋒,仍會墮坑落塹,誤入歧途,不是吝嗇不捨,便 是奢侈淫逸,不分皂白,輕重倒置,有此作為,均是惡行,仍不受人敬重。因此有福之後,必定還要有智慧,始能尊嚴端正,為人上人。人須福慧兩足,堪稱為尊, 智能分析善惡好醜,是非邪正,故要追求智慧,立為根基。此為人生在世,立身處事,必須具備之宗旨。

【書籍目錄】
第1頁:導言 第2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1.佛教是否迷信
第3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2.宗教徒有三分呆 第4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3.從信解行證修學佛法
第5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4.甚麼是四大皆空 第6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5.略解六根清淨
第7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6.漫談忍辱道 第8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7.拜佛的真義
第9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8.皈依三寶身心安泰 第10頁:卷壹、正信的佛教 -- 9.為初機學佛者進言
第11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1.佛教的人生觀 第12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2.福慧與人生
第13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3.福慧與善惡 第14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4.煩惱與痛苦
第15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5.談苦與空 第16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6.人間之樂不宜求
第17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7.世出世間法 第18頁:卷貳、人生與佛教 -- 8.宇宙萬有從何而來
第19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1.護生的真義 第20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2.戒殺與放生
第21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3.人為何要戒殺放生 第22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4.持齋與吃素有甚麼不同
第23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5.持八關齋戒的利益 第24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6.論短期出家所得的功德
第25頁:卷糺、佛教的慈悲觀 -- 7.受菩薩戒之功德 第26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1.佛教的命運和前途
第27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2.佛教何以式微 第28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3.以佛教儀式舉行婚禮的益害
第29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4.宗教對社會的貢獻 第30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5.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第31頁:卷肆、佛教的前途與社會 -- 6.觀感四則 第32頁:卷伍、僧伽談 -- 1.僧伽趕經懺對佛教之影響
第33頁:卷伍、僧伽談 -- 2.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 第34頁:卷伍、僧伽談 -- 3.僧伽是否消極者
第35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1.釋迦牟尼佛與浴佛節 第36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2.觀世音菩薩成道
第37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3.藥師佛與眾生 第38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4.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第39頁:卷陸、佛菩薩與眾生 -- 5.盂蘭盆節的由來 第40頁:卷柒、人物誌 -- 1.覺光會長德高望重
第41頁:卷柒、人物誌 -- 2.追悼倓虛長老 第42頁:卷柒、人物誌 -- 3.記道源長老蒞港弘法功勳
第43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1.八宗緣起 第44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2.天台宗大義
第45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3.華嚴宗大義 第46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4.禪宗大義
第47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5.淨土宗大義 第48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6.三論宗大義
第49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7.唯識宗大義 第50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8.密宗大義
第51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9.律宗大義 第52頁:卷捌、中國佛教八宗綜述 -- 法師歷年活動年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呱呱 发表于 2014-3-23 21:02:29
請問我想要引用《學佛文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做學術研究,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跟出版社、出版的縣市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