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 玅境老和尚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 玅境老和尚

六、後輯.前言

[日期:2011-0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玅境長老宣講于美國法雲寺

一、本經大義

學習發無相的願、修無相行、得無相果,由此得無生法忍、得無上菩提,這就是《金剛經》的大義。

「無相願」,經文上說: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樣學習發願,就叫做無相願。「無相行」,就是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無相的智慧行六波羅蜜;後面的經文又說: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無相行。無相的願、行,由願而行,合起來就是因;由因而得果,果也是無相的。經文上說: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是「無相果」。

我們凡夫的心,在一切有相的色聲香味觸法上活動,而起有相的貪、瞋及種種愚癡邪見、種種煩惱。修學佛法,由淺而深、由事而理,逐漸逐漸地進步,到最後得到佛無量功德莊嚴: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所居住的無量功德莊嚴世界,那也都是相,但在佛的智慧中看來是無有少法可得的,和凡夫的心情不一樣。

凡夫執著有我、有我所,會希望我所越來越多、我越來越大,心一直在相上活動。學習佛法的人,入聖位時,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心沒有伴侶、是無所依止的。聖人能觀一切法空、寂滅相,入於離一切戲論的境界,所以不生高慢心,因為在那樣的境界上並沒有彼此對立、沒有可高慢的事情。而凡夫常是彼此對立:「我做功德比你多」、「我比你強,你不如我」;所以功德越多高慢心越大,高慢心越大煩惱就越多。

在佛法中修四念處觀,就知道我不可得、慢也不可得,所以心能平靜沒有波浪,安樂自在!不論讀《華嚴經》、《法華經》、《般若經》,或《維摩經》,都是一切法寂滅相的聖人境界,讀這些經論,應該有這樣的感覺。譬如國王和敵人作戰,國王一直向後退,最後完全都讓給敵人,而無立錐之地了;聖人就是這樣,觀一切法空、我不可得就是向後退,退到最後,無有少法可得,入於聖境。入於聖境以後,聖人又能向前進︱︱修六波羅蜜廣度眾生,什麼都可以有;可以做國王、乞丐、比丘、比丘尼,乃至做天王,一切法又都是有,而能廣度眾生,但是心裡無有少法可得。

現在學習《金剛經》,正好就是這樣意思,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在沒有學習聖道時,「對我有利的事我做、對我有損害的事我拒絕;我做利益他人的事情,是在利益我的立場來做。」一切以我為本的。但是學習佛法是把「我」取消的一種境界,所以是無相;沒有我相、法相,所以能發無相願、修無相行、得無相果。這樣的境界,是初開始學習大般若波羅蜜,最後在般若裡有大悲心的。

若是佛教徒一開始先發大悲心而沒有學習般若波羅蜜,就用大悲心弘揚佛法廣度眾生,這樣的菩薩在行「菩薩道」碰得頭破血流以後,菩提心就要退了︱︱這樣的人須要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所以,智者大師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為這樣的菩薩講的。當他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有無相願、行、果,就成功了。如果這位菩薩沒有金剛般若、無相的願行果,一定要失敗的。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冠科 第2頁:一、前輯.前言
第3頁:一、金剛經講記‧釋經題 第4頁:一、金剛經講記‧敘傳譯
第5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一 第6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二
第7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三 第8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四
第9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五 第10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六
第11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七 第12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八
第13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九 第14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十
第15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一 第16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二
第17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三 第18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四
第19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五 第20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六
第21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七 第22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八
第23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九 第24頁:三、前輯.正釋經文.二十
第25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一 第26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二
第27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三 第28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四
第29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五 第30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六
第31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七 第32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八
第33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九 第34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三十
第35頁:五、前輯.問答.一 第36頁:五、前輯.問答.二
第37頁:五、前輯.問答.三 第38頁:五、前輯.問答.四
第39頁:五、前輯.問答.五 第40頁:六、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冠科
第41頁:六、後輯.前言 第42頁:六、解釋經題
第43頁:七、後輯.入正文.一 第44頁:七、後輯.入正文.二
第45頁:七、後輯.入正文.三 第46頁:七、後輯.入正文.四
第47頁:七、後輯.入正文.五 第48頁:七、後輯.入正文.六
第49頁:七、後輯.入正文.七 第50頁:七、後輯.入正文.八
第51頁:七、後輯.入正文.九 第52頁:七、後輯.入正文.十
第53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一 第54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二
第55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三 第56頁:八、後輯.入正文.十四
第57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五 第58頁:八、後輯.入正文.十六
第59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七 第60頁:九、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