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 玅境老和尚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 玅境老和尚

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三

[日期:2011-0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子三、得法性身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前面說菩薩得無生法忍、莊嚴淨土這兩種功德。得無生法忍,就是成就清淨的般若智慧;然後修六波羅蜜,莊嚴淨土、廣度眾生。前面兩段是因,以下這一段文是得果,指得法性身了。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表示這個人的身體像須彌山王八萬四千由旬那麼高大;也就是得無生法忍的人,有大悲心、有般若波羅蜜,修六度萬行、廣度眾生得到的法性身,能有這樣的果報。

我 們凡夫是以地水火風空識組織成眼耳鼻舌身意的身體,欲界地面上的人,身體不理想,不管怎麼高貴,都得要準備廁所,而且還有老、病、死。天上的人比人間好得 多,不需要廁所,果報比我們清淨,也不老、也不病。所以我們若是學習了佛法,就知道人間的人,太不理想了,我們應該要求增上生,希望再進一步!這身體不 好,但還得將就著用它來栽培善根,將來棄捨了這臭皮囊,得到好一點的身體。但是,欲界天人的身體,雖然好一點,還是要死亡;色界天人的身體,是大光明的境 界,是更好了,但也要死的;那麼好的境界若死了,心裡也是不快樂,所以還是苦!

若是把三界的愛 煩惱、見煩惱,完全消滅,得到般若波羅蜜的功德智慧,修六波羅蜜,這無漏功德所成就的身體,就是法性生身。法性生身是什麼呢?就是指超過世間的出世間無漏 的身體。因為經上說須彌山入水八萬四千由旬、出水八萬四千由旬,在這個世界是最高的山,所以姑且比喻這身體「如須彌山王」,這身體有無量的神通變化、無量 功德莊嚴,是特別不可思議境界,也沒有生老病死的問題,一直到成佛以後,就是圓滿報身的境界,得到這樣的身體真是太好了!

不 像我們現在很多很多的問題,如果這地方沒有醫院,你肯在這裡住嗎?所以,應該不要對身體那麼愛著,感覺到不滿意,就要好好修學聖道,得法性生身;應該以此 為目的,修學戒定慧,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要積極地做這件非常有價值的事!其它的事情,不應該去生分別心。說「這世間上很苦!」等到得無生法忍以後,願意 選總統、拿博士學位、做工程師、做醫生,做什麼都可以,這時候是大悲心、大智慧的境界,只有功德而沒有過失,因為有大福德、大智慧,做事情決定是成功的! 凡夫雖也有智慧,也能做些事情,但容易犯錯誤,而有罪過;並且靠不住,你心裡想:「我可以!」但事情沒成功,就算是成功了,實在是個苦惱境界,沒有想像的 那麼好。所以我們佛教徒真是太吉祥了!將來決定是成功的。為什麼呢?因為知道一切法是因緣生,現在把因緣準備好了,以後都是大自在、如意的境界。

這 一段文說「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就是得無生法忍而又修學六波羅蜜,莊嚴淨土的菩薩,積集了無量福德智慧的資糧,然後招感成法性身的境界。當然,初得無 生法忍,還沒能得到這樣的身體,據《華嚴經.十地品》說:第八地菩薩棄捨有漏的肉身,就得到法身的境界了;他若來到人間度眾生,就是化生;得到法身以後, 能化現出一切的身體在這世界上度眾生,那是個大自在的境界!

若是只得初地、二地、三地的菩薩, 雖然不能和八地菩薩相比,也比我們凡夫好得多;因為他栽培了很多善根,身體要比我們健康、莊嚴,是自在的境界。但是他還會有一些不如意,因為三界內的愛煩 惱、見煩惱沒有完全清除,就會有作用,所以不能完全沒過失。要不斷地用功,達到第八地菩薩以後,從空出假,廣度眾生,那才是特別如意的事情。

「於 意云何?是身為大不」:說是這個身大不大?像須彌山那樣高大的身,莊嚴不莊嚴?「須菩提言:甚大,世尊」:回答說這個人的身體,太廣大了。「何以故?佛說 非身,是名大身」:這位大菩薩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雖然有那麼如意自在的身體,在他的心裡還是:空空如也!也觀察這身體是寂滅相、無有少法可得,不生高慢 心,還是住於畢竟空寂舍,無所執著的。這就是金剛般若的作用!

這三段文是引菩薩的境界來證明,學習金剛般若法門有這麼大的功德:可以成就菩薩道──菩薩的無生法忍、菩薩的莊嚴淨土、菩薩的法性身。

辛二、舉恆沙界七寶布施格量四句 壬一、明財施福多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前 邊一段說到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為什麼用這麼多的七寶布施,不如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的功德大呢?因為學習般若波羅蜜這個法門,可以成佛,可以得聲 聞的四果、也可以得菩薩道,所以功德非常的廣大。現在是第二段,以恆河沙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如學習般若經無相法門的功德殊勝。

「須 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像恆河裡邊有很多沙,若一沙等於一恆河,這麼多恆河沙數的恆河,裡面的沙,是不 是多呢?「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太多了,光是恆河沙數的恆河就已經很多了,何況這麼多恆河沙數的恆河裡面的沙呢,是更多 了!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這底下佛又招呼須菩提,現在告訴你是真實不虛的,你要相信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若有人以充滿了那麼多的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得福多不多 呢?這比前邊只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更多了。「須菩提言:甚多,世尊」:太多了。

壬二、明法施格量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佛 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這底下佛告須菩提,若是佛教徒能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要說全部,乃至能夠用 功學習四句偈等;自己正憶念,還能為他人宣說此般若經的大意。「而此福德勝前福德」:所得到的福德勝過前面布施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功德。

這 裡也可以作另一個說法: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做醫生、工程師、會計師、律師,或是做總統也好、做大資本家也好,所賺的錢能有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這麼 多嗎?我看沒有這麼多!但是學習般若波羅蜜所得的功德比這個還要多。這表示什麼呢?就是不管學習世間的什麼知識,得到的利益,不如學習《金剛經》四句偈的 功德大!所以出家人,已經出了家,反倒到社會學校讀書,我認為是不應該這樣子的!這是讚歎學習般若經的功德,特別的殊勝,比前面更多了。

庚二、稱歎般若在處處貴在人人尊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底下說明:學習般若經的功德這麼大,我們應該用怎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這件事呢?

「復 次」:就是在這件事上,又有一個道理。佛又招呼「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隨在什麼地方宣揚此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或者全部、或者半部乃至四句偈等的這個地點,是很尊貴的,在處處貴,講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地方,就是有功德了;當知一切世間 的天、人、和信佛的阿修羅都應該恭敬供養。「如佛塔廟」:對這個地方的恭敬供養,應該就像恭敬供養有佛舍利、尊像的塔廟那樣。

阿修羅,中國話翻為非天。非天,表示有天人的福而沒有天人的德行。天人的相貌非常的莊嚴,阿修羅的男人醜陋,女人非常的莊嚴,比天女還要美,但是天女沒有嫉妒心,阿修羅女有嫉妒心。阿修羅裡也有些信佛的,也有不信佛的;這裡所說的是指信佛的阿修羅。

說 說阿修羅和諸天的事情:阿修羅原來住在須彌山上,劫初時,色界第二禪光音天的人死了,來到須彌山頂上──就是欲界的三十三天,這些天人就對著阿修羅說: 「此非我類!」阿修羅一看到天來了,就向下退,一直退到大海去,須彌山就被諸天佔領了;此後,天和阿修羅彼此心裡就是不舒服。釋提桓因對阿修羅說:「我們 和平,不要戰爭!」阿修羅最初住在須彌山,天來了,把阿修羅驅逐了;然後說:「我們和平、不要戰爭!」我感覺這件事很滑稽。這樣子講,你說阿修羅心情怎麼 樣?心情當然不歡喜!這是對諸天第一個不高興。

第二個不高興呢?阿修羅王的女兒(舍脂),比天 女還美,於是釋提桓因就到阿修羅宮把這女人搶來了,當他的第一夫人。那時候,釋迦牟尼佛沒有出世,釋提桓因有時也從天上到人間來,親近深山裡得四禪八定的 這些仙人,聽他們講講道理。阿修羅女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疑惑他和別的女人有關係,阿修羅女就問釋提桓因:「你到什麼地方去了?」釋提桓因就說:「到人 間去拜見仙人。」阿修羅女疑惑心很大,不相信這件事。

這回,釋提桓因又要到人間來,他坐的車是 能在天空裡飛的,阿修羅女用隱身術預先坐在車裡。釋提桓因在仙人住處不遠的地方下車,看見阿修羅女也來了,心裡不高興就拿蓮花的梗打她,說:「你知道啊! 仙人不歡喜看見女人,你不應該來的!」而阿修羅女「以軟語謝帝釋」,就是以柔軟的語言向帝釋道歉。在不遠處的這些仙人,聽見她發出來的聲音,身體就不正常 了。《大智度論》上說:人間欲心重的人,若看見天女,要發狂而死的。就是有這種境界。現在這些得四禪八定的仙人,聽見阿修羅女的聲音,就是有點發狂啊!穿 的衣服、戴的帽子都不整齊了。

因此舍脂夫人常回去向阿修羅王告狀,說帝釋欺負她,阿修羅王因此常要與諸天作戰,常有些衝突。

「何 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前面是指乃至四句偈,這裡說何況有人能講解、受持全部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呢!這個人的功德有幾大呢?又應該怎麼樣恭敬呢?這 表示金剛般若法門所在處是尊貴的,若在人的心裡受持,這個人也是尊貴的。為什麼這個人盡能受持讀誦,就那麼樣的尊貴呢?「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 有之法」:因為這個人成就了最殊勝的希有之法──能受持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文句,能正憶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義,就是栽培聖道的功德、栽培成 佛的善根了!

說「我想要見佛!」憑什麼見佛?如果不栽培聖道的功德,而只做世間有漏的善法功 德,這不是見佛的因緣。若能依據、隨順金剛般若法門這樣學習,將來一定能見到佛!因為佛看你心裡有聖道的善根,就會來度化你得聖道的!所以,今生若能得無 生法忍,也就能見佛。我們學習金剛般若法門的四念處,怎麼知道得無生法忍了?就是佛會在你得無生法忍時,來慶慰祝賀你!若是還沒得無生法忍,但是栽培了善 根,佛菩薩會待因緣到時,現身同你見面,來教導你,使令那個善根成熟、得解脫!

「若是經典所在 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這是總結前面這一段。若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和尊重弟子。佛所以那麼尊貴,就是他能用這樣的法門來 教化我們。若這地方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就是一種法門,我們向它學習,等於是有佛了!若尊重弟子的「若」當作「及」字講──及有尊重弟子。「尊重弟 子」:表示這個弟子是已經得成聖道的聖僧了!「尊重」就是得無生法忍、見無為法的人,他是尊重的!世間上一切虛妄的境界不能動搖他。得無生法忍的「忍」 字,就是安住不動、尊重的意思。我們沒得無生法忍的人,心裡輕浮,不能安住不動。尤其是欲界的人,常是向外攀緣,總感覺有什麼好機會不要錯過了。而得無為 法的聖人,沒有這回事,他觀察一切法都是虛妄的──「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就是見 到佛了!得無生法忍的人,心裡都是寂滅相,心不動。

《金剛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和已經得聖道的弟子──也就是有大阿羅漢、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在這裡;所以看見《金剛經》,那就是見到佛、見到聖人了。這是讚歎《金剛經》的尊貴,應該值得特別尊重學習的!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冠科 第2頁:一、前輯.前言
第3頁:一、金剛經講記‧釋經題 第4頁:一、金剛經講記‧敘傳譯
第5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一 第6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二
第7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三 第8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四
第9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五 第10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六
第11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七 第12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八
第13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九 第14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十
第15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一 第16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二
第17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三 第18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四
第19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五 第20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六
第21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七 第22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八
第23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九 第24頁:三、前輯.正釋經文.二十
第25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一 第26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二
第27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三 第28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四
第29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五 第30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六
第31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七 第32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八
第33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九 第34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三十
第35頁:五、前輯.問答.一 第36頁:五、前輯.問答.二
第37頁:五、前輯.問答.三 第38頁:五、前輯.問答.四
第39頁:五、前輯.問答.五 第40頁:六、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冠科
第41頁:六、後輯.前言 第42頁:六、解釋經題
第43頁:七、後輯.入正文.一 第44頁:七、後輯.入正文.二
第45頁:七、後輯.入正文.三 第46頁:七、後輯.入正文.四
第47頁:七、後輯.入正文.五 第48頁:七、後輯.入正文.六
第49頁:七、後輯.入正文.七 第50頁:七、後輯.入正文.八
第51頁:七、後輯.入正文.九 第52頁:七、後輯.入正文.十
第53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一 第54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二
第55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三 第56頁:八、後輯.入正文.十四
第57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五 第58頁:八、後輯.入正文.十六
第59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七 第60頁:九、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