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一、譯者簡介

[日期:2011-02-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陸、譯者簡介

「姚秦」,是中國南北朝時代的一個國 名。在這裡提到姚秦,是表示翻譯經典的時期。鳩摩羅什法師是姚秦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來到長安的。在佛教史上看,很多梵僧到中國來翻譯經典都比較容易,不 需要派軍隊,只有鳩摩羅什法師來到中國是很難很難的。最初是苻秦的國王苻堅,聽說鳩摩羅什法師的大名,生歡喜心,派遣將軍呂光,帶著七萬大軍到龜茲國去請 他來。呂光請他來到涼州時(今之蘭州),苻堅已經被人殺死,所以呂光就在涼州獨立了。

苻堅是被部下姚萇所殺,因為苻堅組織百萬大軍,討伐東晉失敗,部下姚萇造反殺死苻堅,並在長安獨立。姚萇死後,兒子姚興繼承帝位,派兵到涼州,也是經過戰爭,才把鳩摩羅什法師再請到中國來。所以,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來翻譯經典,似乎比其他的三藏法師困難。

「龜茲國」,位於現在中國新疆省的庫車縣,是鳩摩羅什法師的祖國。

「三 藏法師」,是對譯經法師的尊稱。從《高僧傳》上看,凡是翻譯經典的人都稱之為三藏法師。「三藏」就是經律論。經,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佛法; 律,是佛組織僧團所制定的戒律。這兩部分都是佛說的。論,是佛弟子解釋經、律寫出來的著作,合起來叫做三藏。「藏」,就是文中有義,文句裡含藏著道理;義 中也有文,故名為「藏」。

「法師」,法,是指經律論的法;以法為師,所以稱之為法師。或者以佛法來教導人,也稱之為法師。這裡是讚歎鳩摩羅什這位大德,故稱他為三藏法師。

「鳩 摩羅什」,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他的父親叫鳩摩羅炎,母親叫耆婆;他出生之後,就把父親和母親的名字合起來作名,所以是「鳩摩羅什耆婆」,也叫「鳩摩羅 什婆」,略去婆字,就叫做鳩摩羅什。「鳩摩羅」翻成中文是「童」,「耆婆」譯為「壽」,合稱「童壽」。這部《法華經‧普門品》是他翻譯的,所以叫做「鳩摩 羅什譯」。

據古人的考察,鳩摩羅什是根據龜茲文翻譯這部《法華經》的。因為印度梵文的《法華經》傳到龜茲國去,譯成龜茲文,羅什法師就根據龜茲文翻譯成中國的漢文。另外還有兩種漢文的《法華經》,依古人的考察,說那是根據梵本翻譯的。

鳩摩羅什的父親是中印度人。中印度的國君想聘他為相,但他不願為相,便離開中印度而到龜茲國。龜茲國王感覺此人不好名利很難得,所以非常歡迎他。龜茲國王的妹妹耆婆,看見鳩摩羅炎也很歡喜,於是就嫁給他,生下了鳩摩羅什。

耆婆生了鳩摩羅什以後,想要出家做比丘尼,但是鳩摩羅炎反對,所以就沒有出家,後來又生了一個弟弟。等生了弟弟以後,耆婆決定要出家,鳩摩羅炎還是反對,她就絕食七天。鳩摩羅炎見她這麼堅定,就同意了。耆婆出家的時候,鳩摩羅什年紀有七歲,也隨著母親一起出家。

出 家以後,鳩摩羅什是學習阿毗曇論與《阿含經》的。有一次,他母親帶他從罽賓國回到娑羅國(位於今之新疆)。這時娑羅國正好有一位大乘佛教的學者,原來是一 位王子,後出家為比丘,叫須利耶蘇摩,才華非常高。當時,鳩摩羅什年紀很輕,約十一、二歲左右。他對鳩摩羅什講大乘佛法的道理,羅什法師不能接受,常與他 辯論。最後,鳩摩羅什法師感到大乘佛法是究竟圓滿的,於是迴小向大,成為大乘佛教的一名菩薩行者。他說:「我以前學習小乘佛法,譬如人不認識黃金,而認為 鋀石很微妙,是最好的!」

迴小向大之後,鳩摩羅什法師開始研讀大乘經論,他的智慧更加增長,有了很高深的境界。當他回到祖國以後,常常講解大乘經論,名望愈來愈高。而他的母親出家以後得了初果,後來得到二果,就離開了龜茲國到印度去;最後有消息傳回來,說她已經成為三果聖人了。

姚 興把鳩摩羅什請到長安後,就開始翻譯大乘經論,合計共三百多卷,對當時中國佛教影響非常大。因為,在羅什法師以前,翻譯經論的人漢文造詣不太好,所以翻譯 得詞不達意,讀起來不容易明白。在西晉的時候,道安法師常常講《放光般若經》,但是有的地方看不懂,只好念念文就算了,於是他發願要求生彌勒內院,去請問 彌勒菩薩。鳩摩羅什法師來了之後,他所翻譯的經論,文義非常流暢,令當時的佛教徒皆大歡喜。他翻譯的《維摩詰經》、《法華經》、《阿彌陀經》,雖然後來都 有其他的譯經大德又重新翻譯過,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漢文佛教徒大部份還是讀誦受持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論,可見他是非常地受我們中國人的歡迎,他對於中國 佛教的貢獻真是非常大!現在這部《法華經‧普門品》也是他翻譯的,所以說是「鳩摩羅什譯」。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釋經題 第2頁:一、本經大意
第3頁:一、本品大意 第4頁:一、牒釋品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5頁:一、流通因緣 第6頁:一、譯者簡介
第7頁:二、普門品講記.一 第8頁:二、普門品講記.二
第9頁:二、普門品講記.三 第10頁:二、普門品講記.四
第11頁:二、普門品講記.五 第12頁:二、普門品講記.六
第13頁:二、普門品講記.七 第14頁:二、普門品講記.八
第15頁:二、普門品講記.九 第16頁:二、普門品講記.十
第17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一 第18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二
第19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三 第20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四
第21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五 第22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六
第23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七 第24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八
第25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九 第26頁:三、普門品講記.二十
第27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一 第28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二
第29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三 第30頁:五、上玅下境老和尚生平簡介
第31頁:五、出版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