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普門品講記 玅境老和尚

三、普門品講記.十一

[日期:2011-02-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庚二、現辟支佛身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前說現佛身,以下說現辟支佛身。按照次第來說,這中間應該說現菩薩身,但是經文說觀世音菩薩現辟支佛身,那就等於是包括「若有眾生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這個意思在內了。

有 人疑惑:「這是觀世音菩薩叫辟支佛為眾生說法?還是觀世音菩薩現辟支佛身為眾生說法?」現在是說,觀世音菩薩現辟支佛身為眾生說法,不是觀世音菩薩命令辟 支佛為眾生說法。在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這一大段文中,完全都是觀世音菩薩親自化現那樣的身份去度化眾生,不是他叫別人現身去度眾生。

辟 支佛是印度話,中國話翻為「獨覺」、或「緣覺」。譬如,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有迦葉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這時候的人壽是兩萬歲左右;當釋迦牟尼佛出現在 我們這個世界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壽命是一百歲左右。迦葉佛入涅槃後,佛法也滅了,而釋迦牟尼佛又尚未出世,那就是沒有佛、沒有佛法的世界。又例如,釋迦牟 尼佛入涅槃了,而佛法也在這個世界上息滅了,那麼就可以說就是無佛、無佛法的時代,在這樣的時候出現,沒有師長的教導,自己就能夠覺悟真理的人,就名之為 獨覺。這種人,因為前一生親近過很多佛,聽過很多的佛法,栽培了很多的善根,所以能無師自悟。

我 曾經說過:「栽培善根,應該修福,也應該修慧。」修福是一般的情形,但是修慧就是要修四念處了。四念處是無漏的善根,而你所栽培的福能夠幫助這個無漏的善 根成就聖道。如果,只是栽培福而沒有修四念處的善根,那麼,也只能在人間或者天上享福而已。福報享完了,就等於零了,和沒有栽培福的時候一樣。若是栽培福 而又能栽培四念處無漏的智慧,那就不同了,能夠得聖道!

因此,辟支佛無論是福也好,還是四念處 的善根也好,都是栽培得特別殊勝,所以,在無佛法的時代,他自己就能覺悟。「春觀百花開,秋觀黃葉落」,他從這個無常的境界裡,就能覺悟真理,得成聖道。 花開、花落,這是很平常的事,我們也常常看見。看見了,我們也可能小小地思惟思惟就完了,似乎沒有很深刻的領悟。不要說花開花落,我們就算看見人死了,好 像也不在乎。除非自己親愛的人死了,眼淚流一流,慢慢的也就忘了,還是繼續追求色聲香味觸和榮華富貴,碰得頭破血流還不覺悟!我們就是這樣!但是,有善根 的人不一樣!有善根的人遇見這樣的事情時,他有很深很深的覺悟,而能成為辟支佛。

在《大智度 論》中,說到一位國王。當然,國王是有大福報境界的,身邊又有很多的女人來服侍他,他可能不常洗澡,所以要這些女人給他撓癢。這些女人的手臂上戴著莊飾 品、手鐲子這些東西,在撓癢的時候,手鐲子與手鐲子互相碰撞,就發出很多聲音來。等到撓癢結束了,國王就從這裡覺悟到:世間上一切的事情都是無常的,終歸 敗壞。他就得辟支佛道了。

又有一個國王,帶領著很多女人到花園裡欣賞遊玩。過了些時候,國王疲 倦、睡著了,這些女人就去各處摘花。本來花開得很茂盛、很美好,但這些女人把花朵都摘下來以後,就沒有花了。國王睡醒之後一看,各處都沒有花了,他覺悟到 無常的道理,得了辟支佛道。得了阿羅漢的聖者有的有神通、有的沒有神通,但是辟支佛是一定有神通的。這位國王得辟支佛道後,不願再留在王宮,立刻乘著神 通,飛到高山裡住,就不在人間住了。

辟支佛也有幾種情形:有的住在高山裡面,若有可度化的弟子,他也收徒弟,教化他們修學聖道。也有的辟支佛是不收徒弟的。

剛才解說獨覺,另外還有緣覺,在這裡就略而不說了。

我再說一個故事。

佛在世時,波斯匿王有個女兒,叫做金剛女,長得非常醜陋,不像是人,但由於是自己生的,就只好養育她。等到年紀大了,得要給她找丈夫,於是就找一個原來很有錢,但是現在窮苦的人給她作丈夫。雖然,這個女孩子非常醜陋,但還是國王的女兒,所以這個人也就接受了。

接 受之後,波斯匿王就為他造了很多樓房,讓他作官,送他很多的珍寶。每當有集會時,丈夫總是不帶太太出來,一次不帶、兩次不帶,人家可能不注意,時間久了, 就有人提出問題:「集會的時候,我們都帶著太太,他怎麼不帶呢?」大家就議論,說是可能有問題,若不是太太特別醜陋,就是特別美,不然怎麼不帶出來呢?

有 一天,有人打主意說:「這樣子,下一次集會的時候,我們去看看他太太。」就在集會的時候,勸他喝酒。一杯一杯的飲下去後,就醉了,臥在那裡,什麼也不知 道。然後,有人在他身上拿到鑰匙,再派幾個人到他家去,把他家的門一層一層的打開,到裡面一看:不得了!他的太太非常美!他們趕快把門鎖上,跑回來把鎖匙 放回他身上,酒醒了他就回家去了。

回到家,也是一層一層的開門,看見一個美麗的女人,他說:「哎呀!妳是誰?」

金剛女說:「我是你的太太呀!」

「妳以前特別醜陋,為什麼現在這樣美呢?」

她 說:「我一直悶在這房子裡,不能出去,心裡很苦惱。我就念佛,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求佛救救我!』我誠心地念,佛就來了。他從地下來,先是頭部從地裡 面慢慢出來,我的身相也就從頭部慢慢地改變,最後變成這樣的莊嚴。而釋迦牟尼佛為我說法,我就得了須陀洹果。然後,佛就走了。原因就是這樣。」

這時候,她的先生就去對波斯匿王說:「您的女兒想要來看您。」

波斯匿王說:「不要,不要,叫她不要出來!」

金剛女的先生說:「您的女兒和以前不同了,現在像天女似的,特別地美!」

這麼一說後,國王就允許女兒來。大家見了面,波斯匿王非常歡喜,於是共同坐車來見佛。見佛時,波斯匿王就問佛:

「我這女兒原來長得不像人樣,現在為什麼這樣美呢?」

佛 說:「在久遠久遠以前,高山上住著一位辟支佛,長相非常醜陋。那時候,天不下雨,人民生活困難,辟支佛就到一位大長者家乞食。乞食時,大長者叫他的女兒供 養辟支佛。長者女一見辟支佛就罵:『你長得根本不像人!』用各式各樣醜陋的語言辱罵辟支佛。辟支佛於是現出種種神通,長者女一見,心裡想:『哎呀!他是聖 人哪!我不可以毀辱他、不可以罵他,應該恭敬讚歎啊!』就向辟支佛求懺悔。那位長者女是誰呢?就是你現在的女兒。因為罵辟支佛,因此她現在得的果報就醜 陋;由於懺悔了,所以就能遇見佛,相貌又變得端正,然後聞法得須陀洹果。」

又佛世時,有一位牛齝比丘,這位比丘是舍利弗尊者的弟子,也是一位阿羅漢。但是,他吃完飯後,總是把飯再吐出來咀嚼,和牛有一點相似,人間的人看見這個情形,就會譏嫌他。但他是大阿羅漢,譏笑他、對他不恭敬,會有罪過的,所以他不在人間住,而到天上釋提桓因的花園裡住。

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不同,天人的智慧高過我們,他能知道這個人是凡夫、是聖人,所以不會對聖人生輕慢心。所以,我們人間的人譏嫌、毀謗醜陋的人,這個事情是有點問題!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前面說到的金剛女,就是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雖然相貌醜陋,卻終究因此而得解脫。

 

庚三、現聲聞身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佛出現世間之後,說法的法音就叫做「聲」;或者是經論上能表達佛法真理的文句,也可以名之為聲。「聞」,聽佛說法,或者閱讀經論,由此而覺悟苦、空、無常的道理。「得度者」,從這裡能得解脫。

「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為你現聲聞的阿羅漢身,說苦集滅道的佛法,或者為你說《法華經》的妙法。

苦集滅道是佛教中很重要的教法──苦集是世間的因果,滅道是出世間的因果。世間因果中,果就是「苦」。我們的身體是果報,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一切,也都包括在果報之中。這果報,佛法給它一個批判,就是苦!

當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一切境界的時候,有苦受、有樂受、有不苦不樂受,就是有時候有苦惱的感覺、有時候有快樂的感覺、也有不苦不樂的感覺。但是,這三種感覺,若深一層說,都是苦。所以,以佛法的態度判定世間的果報,不管是人間、天上,都是苦!

以什麼理由說完全都是苦呢?就是因為人間人所認為快樂的事,追求的時候不容易得到,是苦。追求到手了,還要保護令不失掉,也是苦。又終究有一天會失掉它,屆時會更苦惱。所以,從深一層說,樂受也是苦惱。

前面曾經說到隋文帝楊堅,就是隋煬帝的父親。在中國歷史上看,這個人還不能說是太壞,但也不能說是特別好。不過,就佛法來說,隋文帝和隋煬帝對佛法都有點貢獻。

隋 文帝作皇帝以後,當然也和別人一樣是凡夫,除了大太太,還有其他很多的女人。他的大夫人是陳皇后。但是他還有另一個心愛的女人,常常同她接近。這一天,他 下朝後就去找那個女人,但是找不到。下面的人報告他,說是已經被人殺死了。隋文帝立刻心情苦惱,說出來一句話來:「我作皇帝還不自由啊!」說完這句話,他 精神就有一點失常,騎著馬,不走正常的道路,到山裡面去亂跑。有人報告了隋文帝幾位特別親近的大臣,這幾位大臣就騎著馬把皇帝追回來,安慰他。這時候,陳 皇后來了,對他磕了一個頭,他就恢復正常了。這是說,作皇帝還不自由。

再說隋文帝的第二件事。晚年他病得很重,臨死的時候,發現太子楊廣是個壞蛋,就改變主意,想要立大兒子作太子,於是派人去請大兒子來。但是,這個人是楊廣的人,他沒有依隋文帝的意思去找人。就這樣,隋文帝自己躺在那裡沒有人照顧,就死了。

這 是怎麼個情形呢?就是隋文帝周圍的大臣,完全和楊廣合作,把隋文帝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封閉了,就剩隋文帝躺在那裡等死。所以,在歷史上明白地寫 出來,隋煬帝楊廣殺死自己的父親!這可見世間上認為作皇帝不得了,事實上,作皇帝也是苦惱。世間人所認為的很多很多快樂事,結果都是苦惱!

所 以,佛法批判世間一切都是苦。這苦的原因從何而來呢?就是「集」。集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煩惱和業力。煩惱兩個字怎麼解釋呢?煩者,擾也;擾者,亂也。擾亂 心神令不得安寧的力量,就叫做煩惱。比如說,瞋心來的時候,心裡不安;貪欲心來的時候,心裡也不安;高慢心、疑惑心,各式各樣的煩惱來時,心裡就不得安 靜。所以,這擾亂內心,令人不安的,那就叫做煩惱。當煩惱一動,就會造罪,那就是業力。

業力和 煩惱,就是苦的原因。即使我們修福、不造罪,福也是使令我們受生死的一個原因;不過,不到三惡道去,而是到人間、或是天上去。或者,我們修學禪定成功了, 到色界、無色界天去受三昧樂;但是壽命到了,三昧也會結束,還是要死,繼續輪迴受苦。所以,世間就是苦集二諦而已。

滅諦、道諦,是出世間的因果。「滅」,就是涅槃,是大安樂的地方。「道」,是出世間涅槃的因,也就是戒定慧、或者說即是八正道。我們學習八正道,就能到涅槃那裡去。涅槃是出世間的果,入涅槃時,就把惑業苦都消滅了,那是特別清淨、安樂、自在的境界。

聲聞人學習苦集滅道四諦的法門,成功後,就是得涅槃了。觀世音菩薩觀察這個眾生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或者為說四諦法門令得解脫,也可能為他說《法華經》,教他迴小向大。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釋經題 第2頁:一、本經大意
第3頁:一、本品大意 第4頁:一、牒釋品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5頁:一、流通因緣 第6頁:一、譯者簡介
第7頁:二、普門品講記.一 第8頁:二、普門品講記.二
第9頁:二、普門品講記.三 第10頁:二、普門品講記.四
第11頁:二、普門品講記.五 第12頁:二、普門品講記.六
第13頁:二、普門品講記.七 第14頁:二、普門品講記.八
第15頁:二、普門品講記.九 第16頁:二、普門品講記.十
第17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一 第18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二
第19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三 第20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四
第21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五 第22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六
第23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七 第24頁:三、普門品講記.十八
第25頁:三、普門品講記.十九 第26頁:三、普門品講記.二十
第27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一 第28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二
第29頁:四、普門品講記.二十三 第30頁:五、上玅下境老和尚生平簡介
第31頁:五、出版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