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善 聽(1995) -- 星雲日記37 星雲法師著

善 聽(1995) -- 星雲日記37 星雲法師著

菁華語錄

[日期:2011-02-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拒絕的藝術

拒絕人情、拒絕因緣,主要是由於能力、慈悲、道德不夠,能幹的人絕不會隨便拒絕別人。「拒絕」要有「代替」,世界就會更寬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人若沒有敞開心扉,就像是一道道封閉的門窗,思想永遠在有限空間,而不能超越。

◎「不知道」除了增加愚昧無明外,有時也會增加勇敢、好奇、放下與自在。

◎與人共事要包容接受,禮賢下士,尊重對方;若拒絕,將因緣推開,則什麼都沒有了。

◎我的個性是隨緣不變,但隨緣非隨便,非隨心隨意,而是遷就現實,隨順別人意思為對方著想。

◎凡是有人跟我們接觸,必定要給對方希望,一個肯低頭、謙虛、彎腰者,必定會成功。佛法最重要的是視人如己,否則不會長養慈悲。

◎人有善的理想、原則時,要能改變環境,不要被環境改變。剛開始的時候要適應環境,安於環境,進而改變環境。

◎面對信眾無限期望熱情的要求,不要輕易拒絕,就是拒絕也要有代替。凡事不要輕易拒絕,能幹者工作一定會皆大歡喜。

◎與人賽跑所以會落敗下來,是因為力氣不夠;人不主動,力氣就會不夠。「主動」就是要讓自己自動化,不要讓別人來擺佈我們,要做個主動、有表情的人。

◎世間上的寶藏財富不在銀行,不在荷包裡,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田裡,只要我們開發自己的心田,就是「發心」。


■不比較、不計較

人與人相處只要有計較、有比較,就會有紛爭。佛法所謂的不思善、不思惡,就是不要去比較,在人我上、是非上、得失上不比較,凡事都不要去比較,只要計較因果就好。

◎發心是一念,佛道是永恆。

◎對自己的承諾要負責,珍惜自己的信用就是無限的資本。

◎給人慈悲就是自我結緣,是一種很歡喜的修持法門。

◎擁有財富金錢,並不代表有人格道德;擁有土地大樓,也不一定會歡喜快樂,真正富有者是具有慈悲心。我們寧可失去世間上一切東西,但絕不能失去慈悲心。

◎有人需要我們就是我們的價值,常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服務,做一些與人有利的事,就是價值。

◎持戒不要拘於戒條,要注重精神,能用於救人救世上,才是戒的真正精神。

◎令人害怕不如令人喜愛,令人喜愛不如令人讚美,令人讚美不如令人尊敬,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懷念。

◎求人不如求己,求財不如勤儉,求名不如隨分,求安不如守戒,求助不如結緣,求福不如修身。

◎學佛可以增進我們的修養,但很多人信佛、拜佛、求佛,就是沒有學佛。沒有學到佛的自在、解脫、慈悲、道德,所以真正學佛,不外是要學佛菩薩的觀自在。

◎參禪非逃避世間,而是要培養菩薩心、菩薩行、為大眾服務。修行非只閉眼盤腿,對人要有服務奉獻的心,才是禪者。

◎信心就是力量,只要心甘情願的去做事,就會有歡喜。

◎對兒童教育,應該著重在養成兒童有接受的心、仁慈的心、感恩的心、惜緣的心。


■義工精神

身為義工,不僅要時常不忘給對方利益,還要做義工的義工。因為義工非客人,而是主人,要主動接引更多的義工。在給人方便中,自己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方便。

◎做事一定要抱有理想,且不忘初心,才能持久,人發心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因緣,可以成就難遭難遇的盛事。

◎能將歡喜給人,就是做事的最大成就。

◎慈悲與愛,可以戰勝一切。

◎要慈悲,廣結善緣,隨時隨地想到我能給別人什麼,不要又求人家給我什麼,如此就能夠接受外在的一切。

◎要有表情、聲音、動作、笑容,並懂得讚美人,在辛勤的工作中,能加上這些「色彩」,緣自然越結越廣。

◎肯將時間、力量布施出來,才能將歡喜布施給人,不能捨者,如何給人?在佛門布施的等級分為出錢、出力、出口講好話,更上一層便是將心給了寺院。

◎將佛法弘傳全世界還是小事,應該更擴及傳遍三千大千世界。因佛教的時間觀是無限的未來,無量的阿僧衹劫;空間觀是無邊的法界,非只限於一個地球,而是萬萬千千的地球;人間觀則是指無量無邊的眾生。

◎尊重是︰尊重別人的自由,尊重天地的價值,尊重大眾的所有,尊重天地的生機。

◎傳統的佛教較偏重個人修行,而人間佛教除了注重平常的養老、育幼、給苦難人的協助、臨終關懷之外,更注意生有所養、終有所葬的人間事,也就是要把幸福、快樂在當下成就,不必將希望寄託來生。


■善 聽

很多煩惱的根源,都是因為不會聽話。有距離要協調,有誤會要化解,包容對方無心的錯誤,也是一種尊重的表現。

◎其實世界都是一樣的,只是自我內在的分別不一樣,只要能做到無所分別,世界就真的是任我們遨遊了。

◎用感覺去應對世間,不是真的美好;用禪心去體會世間人生,將我們的菩提心、般若心、禪心提出來才是真美好。

◎禪,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非佛教專有,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心。

◎真正的享受,是除了享受有,也會享受無;享受好的,也可以享受不好的;當然更高層次的是「享有比擁有更值得珍惜」。

◎人與人間的糾紛,都是因為不懂其中因緣關係,若了解這種關係,則會對我們身邊的一切心存感恩,因世間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而世間上最殘忍的莫過於破壞好因好緣。

◎對「空」不認識,是因為被假相迷惑,而外相皆非本來面目,能認識「空」者才能認識自己。

◎人常會為一個位置、一個角落、一個空間起糾紛,這就是沒有空間觀念。在現實生活中,進一寸不見得有,退一步也不見得無。

◎承擔之後還要有思想,對每一地、每一物、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句話、每一樣東西,經過眼、耳之後,在內心都要有想法。對一切問題,思想慣了,了解慣了,自會有頭緒。

【書籍目錄】
第1頁:拒絕的藝術 1995/9/1~1995/9/15 第2頁:不比較.不計較 1995/9/16~1995/9/30
第3頁:義工精神 1995/10/1~1995/10/15 第4頁:善 聽 1995/10/16~1995/10/31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