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錄要 諦閑法師講述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錄要 諦閑法師講述

釋文題

[日期:2011-02-0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諦閑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釋題

甲一  釋文題

乙一  文之由來

此一篇文,是淨土大德,省庵法師所作。師在阿育王寺,供養釋迦如來真身寶塔,發起兩種感想:其一為:不生佛世,不見真佛,自悲悲人。其二為:猶得讀經典,猶得見真身舍利(靈骨),自慶慶人。於涅槃紀念日,作供舍利大會;發四十八大願,作此文以勸人發心。詳見省庵法師語錄。

乙二  文之價值

此文是祖師所作,名雖非經、非律、非論,而經律論三藏無不攝在其中。勸人發佛果之因心,為顯法身續慧命之關鍵;實可當作經讀,當作律看,當作論研究。故今講此文,即當作講經、講律、講論也。

乙三  文題之分釋

勸發菩提心文為文題,古杭梵天寺沙門實賢撰為人題。

乙四  通別能所

此題有通別二分,文之一字是通題,勸發菩提心五字是別題。又有三重能所:(一)文為能詮,勸發菩提心為所詮。(二)祖師是能勸人,大眾是所勸人。(三)發是能發,菩提心是所發。

乙五  五玄略釋

五重玄義,為就一經題開出幽微難見,深有所以之旨也。天台宗祖師釋經之遺規如此。五重者:一、釋名,二、顯體,三、明宗,四、論用,五、教相。

丙一  釋名

此題以單法立名。一切經題可分七種:單人,單法,單喻,人法,人喻,法喻,及人法喻也。此題「勸發菩提心」都是法,無人,無喻,故曰單法。

所言法者,有性法,有修法。此菩提心為性法(性德本具),勸發為修法(修德所顯)。

心即我人日常思慮之心,此可為善、可為惡;成佛亦此心,做人亦此心,地獄亦此心。菩提此云覺道,亦即是心。然前心是妄心,此是真心;但妄者全真成妄,真者全妄即真也。此有三義:一、真性,二、實智,三、方便。

真性菩提者,即我人現前一念心性,上至諸佛,下至地獄,十法界眾生,無不具足。是自性本具的如如理,又名本覺。不假造作,離諸虛妄,故曰真性菩提。

實智菩提者,依如如理,起如如智。又名始覺,如我人發起好心聽經,皆是始覺之智。此智即是意識相應之慧心所,用此慧心所,照本覺理,如實了知,故名實智菩提也。

方便菩提者,用此菩提心,行菩薩道,鑒機說法,種種設施,度脫眾生,是為方便菩提也。

心字是凡夫心;菩提是佛之妙心,即是聖心。今合言之者,欲人即凡心見聖心,依本智求佛智故。何以能爾?發字其要矣!菩提心無人不具,凡聖平等,生佛體一之法,無論智愚賢不肖皆具。既然皆具,何以不同諸佛?即無此發字耳。

發者,心本無生,仗境方起;如世間順逆境界,能令善惡心生。今發菩提心,亦須緣境。約而言之,有其四種:(一)外見佛,內觀身,自慚奮勉故。(二)憫念眾生同己,欲化淨故。(三)觀佛相好功德,因喜樂故。(四)最勝佛果,非不可得,因勤求故。

勸者,勸勉也。文中舉十種因緣,皆是勸勉之詞,觀文可知,不煩歷舉。

別題四義已釋,今通題「文」字。文者,文章也;積名成句,積句成章。

丙二  顯體

此文以真性為體。虛明洞澈,湛寂常恒,寂照不二之體,不但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皆以為體;即山河大地虛空,莫不以此為體也。

丙三  明宗

此文以慈悲為宗。既發菩提心後,慈悲之心自然能生。與樂曰慈,拔苦曰悲。

丙四  論用

此文以與樂拔苦為用。以慈悲之心,觀於四諦,發四宏誓願,不外慈悲二用。

丙五  教相

此文以方等生酥為教相。佛一代時教,有華嚴、阿含、方等、般若,及法華涅槃五時,喻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味。此文屬第三時者,以非餘四時所攝也。既是第三時,則大乘教法矣。

前講文題,次講人題。

【書籍目錄】
第1頁:省庵大師略傳 第2頁:予茅靜遠居士書
第3頁:勸發菩提心文 第4頁:重印勸發菩提心文講義錄要序
第5頁: 第6頁:釋文題
第7頁:釋人題 第8頁:緒論—序分
第9頁:本論—正宗分 第10頁:結論—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