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優婆塞戒經講錄 太虛大師著

優婆塞戒經講錄 太虛大師著

五戒品第二十二

[日期:2011-01-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太虛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戒品第二十二

五戒雖戒條比八戒齋少,而須終身受,故次在八戒齋後。

丁三  五戒

戊一  善生問

善生言:『世尊!何等之人得三歸依?何等之人不得三歸』?

以五戒先須受三歸,必先得三歸,方能淨五戒,故從得不得三歸依問起。

戊二  世尊答

己一  答得歸戒

『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諦、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則得三歸。若人至心信不可敗,親近三寶,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則得三歸。優婆塞戒,亦復如是。若能觀是優婆塞戒多有無量功德果報,能壞無量弊惡之法;眾生無邊,受苦亦爾,難得人身;雖得人身,難具諸根;雖具諸根,難得信心;雖得信心,難遇善友;雖遇善友,難得自在;雖得自在,諸法無常。我今若造惡業,因是惡業獲得二世身心惡報。以是因緣,身、口、意惡即是我怨。設三惡業不得惡報,現在之惡亦不應作;是三惡業、現在能生弊惡色等,死時生悔。以是因緣,我受三歸及八齋法,遠離一切惡不善業。』

此明從心上得歸戒義也。真了因緣果報之人,稍起惡業,即應自怨自艾,生大怖畏,慚愧悔除。

己二  分別戒相

『智者當觀戒有二種:一者、世戒,二者、第一義戒。若不依於三寶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堅,如彩色無膠;是故我先歸依三寶,然後受戒。若終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謂優婆塞戒八戒齋法。夫世戒者,不能破壞先諸惡業;受三歸戒,則能壞之,雖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勢故。如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則罪重,不受戒者犯則罪輕。何以故?毀佛語故。罪有二種: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種罪,復有輕重。或有人能重罪作輕,輕罪作重,如鴦掘魔受於世戒,伊羅缽龍受於義戒;鴦掘魔羅破於性重不得重罪,伊羅缽龍壞於遮制而得重罪。是故有人重罪作輕,輕罪作重,是故不應以戒同故得果亦同。世戒亦有不殺、不盜,義戒亦有不殺、不盜;至不飲酒,亦復如是。如是世戒根本不淨,受已不淨,莊嚴不淨,覺觀不淨,念心不淨,果報不淨,故不得名第一義戒,唯名世戒;是故我當受於義戒。』

此分別世戒與佛戒相,受戒後所作功德大,而犯戒其罪亦大,故尤應慎之。鴦掘魔羅、為人名,此云指鬘。伊羅缽、為龍名。義戒、即佛第一義戒。

己三  廣讚戒德

『善男子!後世眾生身長八丈,壽命滿足八萬四千歲,是時受戒,復有於今惡世受戒,是二所得果報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說言:可斷命處乃得戒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於一切可殺不可殺中得,一切可殺不可殺者無量無邊,戒之果報,亦復如是無量無邊。善男子!一切施中,施無怖畏最為第一,是故我說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眾生離五怖畏,是五種施,易可修行,自在無礙,不失財物,然得無量無邊福德。離是五施,不能獲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若受戒已,當知是人為諸天人恭敬守護,得大名稱,雖遭惡對,心無愁惱,眾生親附,樂來依止。阿那邠坻長者之子,雖為八千金錢受戒,亦得無量功德果報。善男子!為財受戒,尚得利益,況有至心為於解脫而當不得?善男子!有五善法圍繞是戒,常得增長、如恆河水。何等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慇重邪見,心無疑網,則具正念,莊嚴清淨,根本清淨,離惡覺觀。善男子!若人能遠五惡事者,是名受戒,遠離一切身、口、意惡。若有說言:離五戒已度生死者,無有是處。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應當至心受持五戒。』

此明持戒之功德。

己四  別詳戒齋

『是五戒中、四於後世成無作戒,唯愛難斷故不得成;以是因緣,婬欲纏綿,應當至心慎無放逸!若有說言:更有無量極重之法,過去諸佛何緣不制,而制於酒?善男子!因於飲酒,慚愧心壞,於三惡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緣,則不能受其餘四戒,是故過去諸佛如來制不聽飲。若有說言:如來已說酒多過失,何故不在五戒初說?是義不然!何以故?如是酒戒,名為遮重,不為性重;如來先制性重之戒,後制遮重。善男子!如來先說白、黑月中各有三齋,隨外道故;諸外道輩常以此日供養諸天,是故如來說有三齋。善男子!如因帳窗,帳勒故不墮,三齋之法,亦復如是。眾生若有發心受持,終不墮於三惡道中。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時,供養三寶時,若坐禪時,若修善時,若讀經時,供養父母時,當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剋罰,是人福德,日夜增長,如恆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種果:一者、無作果,二者、報果,三者、餘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脫果;若有具足受持五戒,當知是人得是五果。若優婆塞常能出至寺廟僧坊,到已,親近諸比丘等,既親近已,諮問法味;既問法已,當至心聽;聽已受持,憶念不忘能分別義;分別義已,轉化眾生,是名優婆塞自利利他。』

後世、即死後再生之一世。無作戒、從受戒時三說不殺等,即熏在阿賴耶識內,與思心所相應,成無表色或受所引色;經此熏入藏識之身口意三業種子勢力,即於不知不覺之中,受其支配,只要無失卻戒體之過犯,則戒體於後世亦不失。失戒體之相,前已詳言。例如發願素食後,久之於肉食之臭味亦不願近,此即誓願熏成種子之勢力,若中途開肉食後,即失此無作戒體。圓覺經言:欲界眾生,皆以婬欲而正性命。若生色界,即有定共戒相應。所謂定共戒、非此五戒也。除初地以上菩薩,係正念投生外,欲界眾生皆由婬欲而有生命。故不邪婬,於後世不得成就。邪婬之戒,雖現身能持者多,而邪婬之念不起則難,須至阿那含果,方斷婬欲。三齋、如未長素者,此三日中不食肉;已長素者,此三日中應過午不食。白月自初一至十五,黑月自十六至三十。白月三齋:初八、十四、十五。黑月三齋:廿三、廿九、卅日。自立制約,行諸善行,止諸惡行,為修行最要之法。餘果為旁帶之果,如不殺生得長壽果為正果,而旁帶色力具足之果等為餘果。

己五  法非法住

『若優婆塞不能習學如是所說,輕慢比丘,為求過失而往聽法,無信敬心,奉事外道,見其功德,深信日、月、五星、諸宿,是優婆塞不名堅固如法住也。若優婆塞雖不自作五惡之業,教人作者,是優婆塞非如法住。若優婆塞先取他物,許為了事,是優婆塞非如法住。若優婆塞典知官津,稅賣估物,是優婆塞非如法住。若優婆塞計價治病,治已賣物,是優婆塞非如法住。若優婆塞違官私制,非如法住。若優婆塞自不作惡,不教他作,心不念惡,名如法住。若優婆塞因客煩惱所起之罪,作已不生慚愧悔心,非如法住。若優婆塞為身命故,作諸惡事,非如法住。若優婆塞雖得人身,行於非法,不名為人。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觀一切法皆是無常、無我我所,於一切法心無取著,見一切法不得自在,生滅苦空無有寂靜;人身難得,雖得人身,難具諸根;雖具諸根,難得正見;雖具正見,難得信心;雖得信心,難遇善友;雖遇善友,難聞正法;雖聞正法,難得受持;能如是觀,是名人身。若人能觀欲界無常,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皆悉無常,以是因緣,不求三惡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如是觀已,見三不堅,以不堅身易於堅身,禮拜供養,來迎去送,自手施與,親執福事,是名以不堅身易於堅身。以不堅財易於堅財,能自食用亦以布施,供給病瘦行路之人,供養沙門、婆羅門等貧窮下賤,是名以不堅財易於堅財。以不堅命易於堅命:修於六念、慈悲喜捨,證四真諦,善能觀察生老病死,明信善惡業之果報,定知恩愛當有別離,一切眾生不得自在,未得聖道,生死力大,一切世樂常與苦俱,雖復受之,心不染著,猶如寒月求火自煖,雖復為之,終不作惡。修忍二施以潤眾生,深觀苦樂其性平等。凡所發言,言則柔軟,善化眾生,令如法住,遠離惡友,心無放逸,飲酒、博奕、射獵之事悉不為之,是名以不堅命易於堅命。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饒財物,兼得自在,先應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持法之人,供給遠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須。言則柔軟,多有慚愧,不偏信敬有德一人,見有賢聖持戒、多聞,能以舍宅、飲食、臥具、衣服、病藥、而供養之,深信僧中多有功德,修習向道得須陀洹果,乃至能修向阿羅漢,得阿羅漢果,修金剛三昧、電光三昧。觀如是已,平等奉施。如是施已,得無量福,是故我於鹿子經中告鹿子母曰:「雖復請佛及五百阿羅漢,猶故不得名請僧福。若能僧中施一像似極惡比丘,猶得無量福德果報。何以故?如是比丘雖是惡人,無戒、多聞,不修善法,亦能演說三種菩提,有因有果,亦不誹謗佛法僧寶,執持如來無上勝幡,正見無謬。若供養僧,即是供養佛、僧二寶;若觀佛法功德微妙,即是具足供養三寶。若人施時不求果報,即是供養無上菩提,具足成就檀波羅蜜,修菩提道,能得未來無量功德,亦能自利及利益他。能修慈悲,為破他苦,自捨己樂。未得菩提,心無憂悔,雖聞菩提久遠難得,而其內心初無退轉,為諸眾生無量世中受大苦惱,亦不疲厭。樂如法行,不求世樂,樂處寂靜出家修道,未得出家,雖在家居,如解脫人不作眾惡,得三種戒──戒戒、定戒、無漏戒。』

依照佛法而行者,謂之如法住,否則非如法住。客煩惱、或環境牽連,或為前世習氣,與其現行心不相應者,皆是;即非意識上情願之事。一切法均是因緣所成,剎那生滅,故不得自在。金剛無漏之身,謂之堅身;功德法財,謂之堅財;煩惱業報之命,謂之不堅命,慈悲慧命,謂之堅命。此四真諦,指苦、集、滅、道言。三乘將得極果時,皆以能斷微細最後一分煩惱之定,謂之金剛三昧。在真見道時,一剎那如電光一閃,謂之電光三昧。在欲界未到地定,有一剎那之定一現者,亦謂之電光三昧。戒戒、即別解脫戒;定戒、即定共戒,得到禪定,能除欲界諸惡,如欲界之婬欲、瞋恨等,得定時自不生起,但僅以定力降伏,而猶未斷;至無漏戒、即道共戒,則斷滅一切惡法種子。

己六  顯在家難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如法修行,是不為難;在家菩薩如法修行,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書籍目錄】
第1頁:懸論 第2頁:集會品第一
第3頁:發菩提心品第二 第4頁:悲品第三
第5頁:解脫品第四 第6頁:三種菩提品第五
第7頁: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 第8頁:發願品第七
第9頁:名義菩薩品第八 第10頁:義菩薩心堅固品第九
第11頁:自利利他品第十 第12頁:自他莊嚴品第十一
第13頁:二莊嚴品第十二 第14頁:攝取品第十三
第15頁:受戒品第十四 第16頁:淨戒品第十五
第17頁:息惡品第十六 第18頁: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第19頁: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第20頁:雜品第十九
第21頁:淨三歸品第二十 第22頁: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第23頁:五戒品第二十二 第24頁:尸波羅密品第二十三
第25頁:業品第二十四 第26頁: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
第27頁:毗梨耶波羅蜜品第二十六 第28頁:禪波羅蜜品第二十七
第29頁: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八 第30頁:重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2-26 11:07:57
可以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