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優婆塞戒經講錄 太虛大師著

優婆塞戒經講錄 太虛大師著

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日期:2011-01-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太虛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此六種修行,度到彼岸,如六種渡人之船。菩薩、即藉此以渡到彼岸,此品正明其總相。

丙二 正明能行六度之相

丁一 善生問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說供養六方,六方即是六波羅蜜,是人則能增長財、命,如是之人有何等相』?

問意:為能供養六方、六波羅蜜之菩薩,究有何種行相可辨?

丁二 世尊答

戊一 正答能行人相

佛言:『善男子!若能不惜一切財物,常於他人作利益事,念於布施,樂行布施,隨有隨施,不問多少,當行施時,於身財物不生輕想;淨施不擇持戒、毀戒;讚歎布施,見行布施歡喜不妒;見有求者心則悅樂,起迎禮拜,施床命坐;前人諮問若不諮問,輒為讚歎布施之果。見恐怖者,能為救護,處饑饉世,樂施飲食,雖作是施,不為果報,不求恩報施。不誑眾生,能讚三寶所有功德。不以斗稱雜餘異賤欺誑於人,不樂酒博貪欲之心,常修慚愧羞恥之德,雖復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施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常修軟心,不作罪過,設誤作者,常生愧悔,信是罪業,得惡果報,所修善事,心生歡喜;於小罪中生極重想,設其作已,恐怖憂悔。終不打罵瞋惱眾生。先意語言,言輒柔軟,見眾生已,生愛念心,知恩報恩,心不慳吝,不誑眾生。如法求財,樂作福德,所作功德常以化人。見窮苦者,身代受之,常修慈心,憐愍一切。見作惡者,能為遮護;見作善者,讚德說果,復以身力往營佐之。身不自由,令他自在。常修遠離瞋恚之心,或時蹔起,覺生愧悔。實語、軟語,遠離兩舌及無義語。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戒波羅蜜。善男子!若人能淨身、口、意業,眾生設以大惡事加,乃至不生一念瞋心,終不惡報;若來悔謝,即時受之。見眾生時,心常歡喜,見作惡者,生憐愍心。讚歎忍果,訶責瞋恚,說瞋果報多有苦毒。修施忍時,先及怨家。正觀五陰眾緣和合,若和合成,何故生瞋?深觀瞋恚乃是未來無量惡道受苦因緣,若蹔生瞋,則生慚愧恐怖悔心。見他忍勝,不生妒嫉。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忍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人能不作懈怠,不受不貪坐臥等樂,如作大事功德時力,及營小事心亦如是。凡所作業,要令畢竟。作時不觀飢渴、寒熱,時與非時。不輕自身。大事未訖,不生悔心;作既終訖,自慶能辦。讚歎精進所得果報。如法得財,用皆以理。見邪進者,為說惡果。善教眾生令修精進,所作未竟,不中休息。修善法時,不隨他語。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進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樂處空閒──若窟、若山、樹林、空舍──不樂憒鬧、貪著臥具,不樂聽說世間之事,不樂貪欲、瞋恚、愚癡。先語、軟語,常樂出家教化眾生,所有煩惱輕微軟薄,離惡覺觀,見怨修慈,樂說定報,心若逸亂,生怖愧悔,見邪定者,為說罪過,善化眾生置正定中。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禪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悉學一切世間之事,於貪、瞋、癡心不貪樂,不誑、不亂。憐愍眾生,善能供養父母、師長、和上、長老、耆舊有德,修不放逸。先語、軟語,不誑眾生,能分別說邪道、正道及善惡報,常樂寂靜出家修道,能以世事用教眾生,見學勝己,不生妒心,自勝他人,不生憍慢。受苦不憂,受樂不喜。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般若波羅蜜。』

此正分答能行六度菩薩之六種相。瞋心為純惡法,若貪及癡尚通無記及通三界,瞋唯惡性,只在欲界。

戊二 別明各有四事

『善男子!一一方中各有四事,施方四者:一者:調伏眾生,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若人於財不生慳惜,亦不分別怨親之相、時與非時,是人則能調伏眾生。於財不惜,故能行施,是故得離慳吝之惡,是名離對。欲施、施時、施己、歡喜,不生悔心,是故未來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能令他人離於飢渴苦切之惱,故名利他。戒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優婆塞戒至菩薩戒,能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地根基,是名莊嚴。既受戒已,復得遠離惡戒、無戒,是名離對。受持戒已,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既受戒已,施諸眾生無恐無畏,咸令一切離苦獲安,是名利他。忍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忍故得修善,修善故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既修忍已,能離瞋惡,是名離對。忍因緣故,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忍因緣故,人生喜心、善心、調心,是名利他。進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精進故得修善,修善法故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修善法時,離惡懈怠,是名離對。因是善法,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教眾生修善,令離惡法,是名利他。禪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修如是禪定力故,獲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因是禪定修無量善,離惡覺觀,是名離對。修舍摩他因緣力故,常樂寂靜,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斷諸眾生貪欲、瞋恚、狂癡之心,是名利他。智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修智慧獲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修智慧故,遠離無明,令諸煩惱不得自在,是名離對。除煩惱障及智慧障,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得調伏,是名利他。

此別明六方六度各有四事。煩惱障、從能障得名。智慧障、即所知障,從所障得名。此六度為修行最要之法,自應各度平等均修;但因本經為在家菩薩經,故尤重在施度。

戊三 確示定有六度

『善男子!或有說言:離戒無忍,離智無定,是故說有四波羅蜜。若能忍惡不還報者,即名為戒;若修禪定心不放逸,即是智慧;是故戒即是忍,慧即是定。離慧無定,離定無慧,是故慧即是定,定即是慧。離戒無進,離進無戒,是故戒即精進,精進即戒。離施無進,離進無施,是故施即精進,精進即施。故知無有六波羅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智慧是因,布施是果;精進是因,持戒是果;三昧是因,忍辱是果。然因與果,不得為一,是故應有六波羅蜜。若有說言:戒即是忍,忍即是戒,是義不然!何以故?戒從他得,忍不如是;有不受戒而能忍惡,為眾修善忍無數苦,無量世中代諸眾生受大苦惱,心不悔退,是故離戒應有忍辱。善男子!三昧、即是舍摩他,智慧、即是毗婆舍那;舍摩他、名緣一不亂,毗婆舍那、名能分別;是故我於十二部經說定、慧異,當知定有六波羅蜜。如來所以最初先說檀波羅蜜,為調眾生。施時離貪,是故次說尸波羅蜜。施時能忍捨離之心,是故次說忍波羅蜜。施時心樂,不觀時節,是故次說進波羅蜜。施時心一,無有亂想,是故次說定波羅蜜。施時不為受生死樂,是故次說智波羅蜜。』

此中引或言只四度、或三度、二度、及一度而破斥之,確示定有六度之別體相。三昧、即正定,由舍摩他而得。毗婆舍那、即是觀。緣一不亂、即是止。能善分別、乃是觀。

戊四 出六波羅蜜相

『善男子!云何名為波羅蜜耶?施時不求內外果報,不觀福田及非福田,施一切財,心不吝惜,不擇時節,是故名為施波羅蜜。乃至小罪,雖為生命尚不毀犯,是故名為戒波羅蜜。乃至惡人來割其身,忍而不瞋,是故名為忍波羅蜜。三月之中一偈讚佛,不休不息,是故名為進波羅蜜。具足獲得金剛三昧,是故名為禪波羅蜜。善男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具足成就六波羅蜜,是故名為智波羅蜜。』

施度須與智慧相應,了達根身器界皆空無我。不分別福田非福田,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其他五度,亦復如是。佛作忍辱仙人時,任人割截支體而不生瞋,即忍辱與生空法空慧相應之實例。金剛三昧、即金剛定,金剛喻定,正指菩薩於最後位,斷最極細微煩惱之禪定,依此定之慧,如金剛能斷一切障習,得此定已,即將成佛。若引申之,則世第一位,亦可謂之無間道,即亦可謂為金剛三昧。再廣義、則由此一地進入彼一地時,通可謂金剛三昧。

戊五 結顯在家為難

『善男子!菩薩有二: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能淨六波羅蜜,是不為難;在家能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此顯在家菩薩能行六度難能可貴。

【書籍目錄】
第1頁:懸論 第2頁:集會品第一
第3頁:發菩提心品第二 第4頁:悲品第三
第5頁:解脫品第四 第6頁:三種菩提品第五
第7頁: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 第8頁:發願品第七
第9頁:名義菩薩品第八 第10頁:義菩薩心堅固品第九
第11頁:自利利他品第十 第12頁:自他莊嚴品第十一
第13頁:二莊嚴品第十二 第14頁:攝取品第十三
第15頁:受戒品第十四 第16頁:淨戒品第十五
第17頁:息惡品第十六 第18頁: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第19頁: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第20頁:雜品第十九
第21頁:淨三歸品第二十 第22頁: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第23頁:五戒品第二十二 第24頁:尸波羅密品第二十三
第25頁:業品第二十四 第26頁: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
第27頁:毗梨耶波羅蜜品第二十六 第28頁:禪波羅蜜品第二十七
第29頁: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八 第30頁:重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2-26 11:07:57
可以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