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學魔? 諾那華藏精舍編輯室著

學佛?學魔? 諾那華藏精舍編輯室著

六、坐禪與靜坐有何不同?禪定的種類及其境界之差別?

[日期:2011-01-3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諾那華藏精舍編輯室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六、坐禪與靜坐有何不同?禪定的種類及其境界之差別?

一般人靜坐的目的,常是求得心靈的舒適、輕安,讓精神統一,身體健康而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也有些宗教家練丹運氣,靜坐以求感應升天等等。這些靜坐的方法,依佛法而言僅是治標不治本,是無法達到解脫,證悟菩提的。

佛門中所謂的坐禪與靜坐是有差異的,靜坐不—定包含坐禪,而坐禪卻有含攝靜坐。什麼叫做坐禪呢?坐是徹見本性,禪是頓除妄念,亦即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佛教坐禪目的在「明心見性」,以明心見性為修行最大目標,而不是盲目追逐各種境界、異象、神通,因此佛門強調坐禪不見性,縱使坐禪百千劫,亦與外道無異!

禪定種類略分為三:

(一)世間禪:就是一般民間人士為讓身體得到健康或訓練精神統一以達到增加工作效率為目的,如社會上的靜坐,冥觀,瑜珈術或於大樹下吸取樹之靈氣,乃至擇時在日、月之下打坐,充電,以吸取天地精華,此類人士,修煉身體之精氣神,以達到身心的安康,舒適,其間雖有治病,靈動或各種神奇感應之事跡,唯如此的行法與開悟見性毫無相關,佛門稱之為世間禪。

(二)四禪八定:四禪是色界的四種禪定。此界人天調伏淫欲具修五戒,又具禪定力,足以感得勝報生色界梵天,其身自有威光,無女惟男,貌如童子,身銀白色,穿黃金天衣,頭雖無髻,如著天冠,壽命歷劫,無量快樂,但以其仍有色質,光色互照,色身超勝,故名色界,通名梵世,梵者「清淨」之義也,已離欲染而得清淨故也。色界依其禪定功夫之深淺而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境界。八定是色界的四禪與無色界的四空定合稱為八定。色界天人若修禪定厭捨色身之粗重,便入四空定;人同碧落,界若虛空,四蘊成身,唯一精靈神識;無有色蘊,常住甚深禪定之中享受法樂,曠劫彌久,以其無色質,故名無色界,既無色質可見,雖名為「界」,其實無界限可明,只由其空定之不同而略分四天(四空定)。

1、空無邊處定:是修行人覺有身為礙,不得自在,於是修空觀,滅身還無,亦即銷礙歸空,這樣一類名為空無邊處定。

2、識無邊處定:諸礙既然全銷無餘,無礙之念亦不存在,其中惟第八識阿賴耶識全在,第七的末那識,只剩半分入於微細,內緣八識,這樣一類,名為識無邊處定。

3、無所有處定:空處定是滅色歸空,識處定是滅空歸識,到此色空兩亡,識心亦滅,惟覺十方寂然,再無所往,從此止步不前,這樣一類,名為無所有處定。

4、非想非非想定:識性即為如來藏性,從來就寂然不動,而凡夫天人,欲以滅盡定之力,窮研精究,於本無窮盡中,強求窮盡,由於定力所逼,識性雖存,但不起現行作用,似盡而實沒有盡,這樣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定。

以上四空定,前二窮境,後二窮心。欲令心境俱空,故總名窮空;此四空處的眾生,於五蘊中無色蘊,只有受想行識的四蘊(受——眼耳鼻舌身接受色聲香味觸五塵之義。想:第六意識胡思亂想。行:第七意識末那識胡思亂想;想蘊是對外境所見之有形有相事物,行蘊屬內在,即對於一切無形無相過去,現在未來之內事而生起愛惡分別取捨而胡思亂想,前者屬有形有相之外境,後者屬無形無相心之內境。識:第八識阿賴耶識,自身之靈魂也。)已無物質的色身,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亦無依報的國土宮殿,故名無色界,或四空天。四天之天人皆入甚深的禪定,色質欲心悉皆泯除調伏,在空定中享受法樂,曠劫彌久,不知人世變遷。以其入大空癡境故,雖曠劫享樂,福盡還易墮入畜生道,繼續輪迴,甚可警惕,故非究竟安樂處所。

(三)出世間禪:行者修習九次第定,超越非想非非想處定即入滅盡定,證羅漢果,出三界。雖名「出」三界,其實只是不被三界之業因所繫縛,解脫自在,恣心所往,縱為地獄、淫舍,處處是三界外,如是名為聖流解脫輪迴也。出世間禪者如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皆已出世解脫,其中以佛之禪定最為究竟、圓滿。

※附註:

1、有禪定功夫的人,不論其所入宗派是正法或外道甚或邪教者,皆不易退轉,放棄其所修持法門,因攝心於一境,久而久之或多或少會有境界,異象現前,行者由此便會體會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感覺,且瞭解這物質世界之外確有超乎科學領域之另一或多重世界,至此要他不相信其宗派已是不可能。所以禪定功夫的培養雖不是佛教的最終目的,但卻是念佛、持咒、攝心習定,對其所學法門能否終身行持甚為重要的關鍵。

2、行者無禪定功夫,必須先檢討自己有無減少外緣,有無精進,有無恒心長年依法修持;如果不檢討自己的偏失,而只會一味以為所拜非「明師」再到處尋找「名師」,此絕對是愚癡的行為。

3、有關修持的各種問題,除了多研究正信佛書、正統佛典外,最好是親近具德師父或大善知識,才能摸著門路,本書僅能略舉大略而已。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前言 第2頁:二、學佛的目的
第3頁:三、皈依學佛必須特別戒慎思索的二件事 第4頁:四、高僧大德、真正成就者為何不以神通來接引眾生?
第5頁:五、修持佛法的基礎與方法 第6頁:六、坐禪與靜坐有何不同?禪定的種類及其境界之差別?
第7頁:七、修行中呈現境界、異相好嗎? 第8頁:八、佛法與外道所言「感應」之不同?
第9頁:九、務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結晶一 第10頁:十、修學佛法成就的關鍵
第11頁:十一、我們的期盼——最後的叮嚀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