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劉洙源先生書札 劉洙源先生述

劉洙源先生書札 劉洙源先生述

書十二

[日期:2011-01-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劉洙源先生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書十二  卅六年夏五月十一日

細閱  尊札,懇到無比,真誠披露,得未曾有。(復禮)既老且病,指僵手顫,無力作書,問如泉湧,如何酬對?(余近年應酬,只小柬數十字而止,從無答君之冗長者。)然萬里遠問,又何可拂,姑擇要答之。利人須先自利,成己始能成人,(印書儘可不必,荒亂之年,尤宜惜費。)  望  君沈默觀心,勿以文字為障。所鈔之稿,一一核過。所問各節,另紙批答。足下當知此稿皆是略說,起人正信。若欲實修,更有詳細教授。(不結印亦可觀心,故于坐法,未曾詳列。)凡經典皆有含義,待人引申,何獨此耶?故勸  君力行觀心,自得多聞。

吾今批答來函,任意塗乙,殊不恭也。但知吾賢實心求法,于跋中頗解吾意。心地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妙法,一經于耳,須臾之間,攝念觀心,熏成無上大菩提種。」又云:「若能修習深妙觀,惑業苦果無由起,唯觀實相真性如,能所俱亡離諸見。」以上經偈望  賢時時溫習修煉,則吾願滿矣。君分別心太熾,當知分別即是忘想,即是惑業,與發心修無念行,正相反。講錄全本經論,無一字無來歷,一一注出,文當倍增,大可不必。答問五條,列後:

一、問發心與達摩法,及其他圓頓法,異同如何?

答:名異實同,唯三乘法稍異,宗門進行略異,同以見性為歸。圭峰云:達摩一宗,是佛法通塗,禪教共依,唯入手取徑不同。

二、問何故宗門須具大福德?

答:刳心見性,中間毫無境界,與觀行有別,須具真實信心,始能起行。觀門有境界可緣,較易。大信仰即是大福德,非根器薄弱者所能。

三、問觀心完畢,回向何處?

答:觀心即是回向真如實際,他佛自佛同一體故,更有何惑?君初入法門,回向他佛亦可。

四、發心文中,似應增入防魔,除障,證相等文,以為何如?

答:不必。此是速記之稿,非著述也。(如有需者,可閱起信論。)若有真修,必須從師授受,諸境自了,非一言所能盡。

五、淨土三經,與方等經,所說不同,願聞其故。

答:淨土之教,以大小彌陀觀經為本。小彌陀主持名,大彌陀主發心,觀經主修觀而發心,此佛語也。方等經中,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雖似更進一層,其實二法,原是一義。而普被群機,但以三經為要,不應獨倡方等高調,以迷中下之機。

故前書云:太玄則違經。

【書籍目錄】
第1頁:書一 第2頁:書二
第3頁:書三 第4頁:書四
第5頁:書五 第6頁:書六
第7頁:書七 第8頁:書八
第9頁:書九 第10頁:書十
第11頁:書十一 第12頁:書十二
第13頁:書十三 第14頁:書十四
第15頁:書十五 第16頁:書十六
第17頁:書十七 第18頁:書十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