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講述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講述

不思議品第六

[日期:2011-01-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太虛大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不思議品第六

庚二  不思議品

【釋】此品正顯佛國依土資用不可思議之果。雖所明因果皆不可思議,而果上之事用較顯;雖主伴不二諸果事皆顯,依土資用之化共之眾人事尤彰明較著。故於此品,獨標為不思議。譬之六種皆是神通,而往往以神境通獨當神通之名也。

辛一  引不思議理

壬一  舍利弗念座

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床座,作是念:斯諸菩薩大弟子眾,當於何坐?

【釋】夫室空乃佛國之體,室中眾人乃佛國之因行,因未成果是謂無有床座。發心小者,欲圖一旦之利,速求證果,故舍利弗推己及人,乃曰斯諸菩薩大弟子眾當於何坐。此所謂著相以求者,故招來淨名之訶也。雖然、不因漁父引,爭得入桃源!見維摩詰不思議事,不知實出舍利弗之引發,是忘卻漁父也。

【紀】大乘菩薩,乃實報莊嚴法身,惟是樂相而無苦相。若小乘,因雖淨而業果猶繫,尚難解脫,既此報緣未謝,勢不得不求床座也。但舍利弗乍入淨名之室,便念無有床座,少得修因,急求證果。淨名之責,無怪其然。

壬二  維摩詰究責

長者維摩詰知其意,語舍利弗言:『云何?仁者為法來耶?求床座耶』?舍利弗言:『我為法來,非為床座』。維摩詰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貪軀命,何況床座?

【釋】夫迴事而向理,則修行者為證法性,行尚應捨,何況求其果報?

壬三  示理遣情

『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識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無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夫求法者,無見苦求,無斷集求,無造盡證、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無戲論。若言我當見苦、斷集、證滅、修道,是則戲論非求法也。唯!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法無取捨,若取捨法,是則取捨非求法也。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則著處非求法也。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

【釋】此文分為三段:一、不著世間法求,二、不著出世法求,三、不著一切法求。此義云何?謂若求世間法、出世間法乃至一切諸法,皆分別念令心起滅,不契法性故也。

【紀】首言求法,不著五陰、十八界、十二入、三界求(此屬世間法),三寶、四諦求(此屬出世間法),知因為見,終不離我,故曰戲論。明以我見修一切善法者,終為有漏,不能得其究竟解脫耳。後言不著一切法求也。

壬四  聞法獲益

說是語時,五百天子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釋】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此斷大乘之分別法執也。

【紀】得法眼淨句:即見道。意謂會中大乘初地菩薩,證斷分別法執,正見菩薩法空真如。小乘初果弟子,證斷分別我執,正見聲聞生空真如耳。

辛二  顯不思議事

壬一  借座直示

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仁者遊於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國,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文殊師利言:『居士!東方度三十六恆河沙國,有世界名須彌相,其佛號須彌燈王、今現在。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於是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之座,高廣嚴淨,來入維摩詰室。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其室廣博,悉皆包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於毗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追迮,悉見如故。爾時、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就師子座!與諸菩薩上人俱座,當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薩,即自變形為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座。諸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皆不能升。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就師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廣,吾不能升』。維摩詰言:『唯!舍利弗!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於是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即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便得坐師子座。

【釋】此文有二:一者、借座入室,二者、就座得坐。

文殊是萬行之智導,故獨就問。此經須彌燈王佛、阿佛皆居東方,亦示修取佛國非求生西方也。世界名須彌相,佛名須彌燈王。夫須彌是依土,燈是光照,王是主權。光照者、群人之心理行業,合之即是國義。座乃行行之別依報。迴因心之不思議力,向果佛之不思議德,感應道交,心佛緣會,於體空之一念心中,一一正行皆現別別依果。得念佛三昧人,在三昧中即現極樂世界主伴依正。有同入三昧者,亦可同時互見,而在色身居處了無妨礙。在大不小,在小不大,不小不大,大宛在小,不思議事,此其由致。

法身菩薩見一切法唯一心故,心無高下、大小、長短、闊狹、多少、通礙相故,高大之座不變低小,低小之身不變高大,即身就座,恰恰合式。功行未泯,業報猶縛,然以深觀法性,藉勝解作意之力故,則能變身與座一般高大,就座而坐。若其未登初住、得無生法忍之菩薩,及小乘聖,猶滯化城,非仗佛方便力化城亦無,故須禮佛乃能就座。

【紀】顯示事實,由理事無礙見得事事無礙。阿僧祇,此言無數。佛心量中,有十種大數,以阿僧祇為第一。今現在:顯非過去、未來。師子座,有二釋:一、謂如來說法,威音震懾十方,如獅子吼,百獸驚懼。一、謂座上本來雕飾獅子之形。今取前義。由旬,本為梵語,有大中小三種,即中土驛站之義,乃計路之長數者。須彌燈王之座,惟維摩詰現神通力,乃能借來;如此高廣之座,亦惟須彌燈王現神通力,乃能遣來。其室廣博三句:內相不增。於毗耶離三句:外相不滅,故曰悉見如故也。但前述座高八萬四千由旬,與後得神通菩薩變形為四萬二千由旬,兩兩相較,仍應莫能升。經文許是結集時互為倒置,然無實據,未能輕斷。淨名勸新發意菩薩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下數句:即是以誠懇心求佛加被也。於是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及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便得坐師子座數句:即是承佛哀愍,攝受證知也。有感斯應,推之淨名。此品之能向須彌燈王如來借座,與後香積佛品之能向香積佛如來請飯,雖曰神通無礙,又豈有他巧妙哉!

壬二  標名廣說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於毗耶離城無所妨礙,又於閻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迮』。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鱉、黿、鼉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諸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己之所入,於此眾生亦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恆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薩即演七日以為一劫,令彼眾生謂之一劫;或有眾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為七日,令彼眾生謂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一切佛土嚴飾之事集在一國,示於眾生。又、菩薩於一切佛土眾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動本處。又、舍利弗!十方眾生供養諸佛之具,菩薩於一毛孔皆令得見。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於一毛孔普使見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諸風,菩薩悉能吸著口中而身無損,外諸樹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盡燒時,以一切火內於腹中,火事如故而不為害。又、於下方過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取一佛土舉著上方,過恆河沙無數世界,如持針鋒舉一棗葉而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能以神通現作佛身,或現辟支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帝釋身,或現梵王身,或現世主身,或現轉輪聖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眾聲、上中下音,皆能變之令作佛聲,演出無常、苦、空、無我之音;及十方諸佛所說種種之法,皆於其中普令得聞。舍利弗!我今略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之力,若廣說者,窮劫不盡』。

【釋】此文有四:一、舍利弗稱頌,二、維摩詰標名,三、就事歷顯,四、以略結廣。初二後一可知。第三段中有八無礙:一者、大小無礙,二者、動靜無礙,三者、延促無礙,四者、一多無礙,五者、依正無礙,六者、業用無礙,七者、應現無礙,八者、法音無礙。無礙乃平等自在同時義,大可入小,小能容大,小與大等,大與小等,小大平等。然大者不失其大也,小者亦不壞其小也,小大自在。出此一例,餘可推知。

辟支佛:此云獨覺者,或云緣覺者。聲聞:必須遇佛聞佛法聲乃能悟道,故名聲聞,即弟子義。亦以處處依佛而住,隨從佛行,名聲普聞,故名聲聞。世主:此有二種:一、即各國國主,二、是山川、嶽瀆、日月、星雲等等神主。轉輪聖王:此有四種:一、金輪王,王東南西北四大洲;二、銀輪王,王東南西三洲;三、銅輪王,王東南二洲;四、鐵輪王,王南瞻部洲。

【紀】未曾有也句:本非小乘菩薩所能夢見者,應歎得未曾有。於毗耶離城五句:由近推遠。須彌、山名,此翻妙高。此山居四洲之中,高八萬四千由旬,出水面四萬二千由旬。須彌之頂,通傳三十三天居其上。四天王、忉利諸天句:──梵語忉利,此云三十三天。共為四方,每方八天,帝釋天居中主之──。顯帝釋與人間世,有密切關係也。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句:天神尚不知不覺,何況於人?經文所云一芥子、一毛孔,以俗眼見之似甚細微,以佛眼見之,為真如法性之全體。如人身內之心,能納一切世間,不見增大。依此理推之,此說內須彌於芥子內,容海水於毛孔中,本相如故,無所增減,本性如故,亦無所嬈,信不誣矣。斷、取二字,對無邊世界言。各世界──如三千大千──當互有相連關係,防擾亂計,勢不得不先斷而後取也。菩薩於一毛孔句:指正報之極為分言。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句:指依報之極廣分言。十方世界二句:顯依四大而成者,還由四大而滅。世主,謂三世界各有其主也。如有情世間,人天主之;器世間,天神主之;正覺世間,惟佛主之也。

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下、講義又細分為就事歷顯八種無礙。以須彌之高廣至一無所嬈,為大小無礙。又舍利弗至本相如故,為動靜無礙。或有眾生至謂之七日,為延促無礙。住不可思議至而不動本處,為一多無礙。十方眾生至普使見之,為依正無礙。十方世界至而無所嬈,為業用無礙。能以神通至或現轉輪聖王身,為應現無礙。所有眾聲至普令得聞,為法音無礙。

讀此經者,每多疑此段不思議境,為理論上所有,事實上所必無。今舉二實例以證明之如下:唐時有人名王玄策,曾至天竺國,其時維摩之室尚在。亦久疑本經所說,如是小室能容九百萬,合後香積佛國眾言──三萬二千高廣師子之座,是座能確定其大,而室終未確定其小。以笏量其室之周圍,僅東西南北各得十笏,每笏一尺,即成一丈(雖度量之數代有損益不同,然終不能大至如何程度)。於是讚歎維摩詰當時神通不置。世稱叢林長老所居為方丈室,亦原於此。又、玄奘法師亦至天竺,曾造維摩之室。賭此小室,頗懷疑經說之非事實,擬題維摩室壁,申述己意。詎濡毫向壁欲書,而壁與身終距離而莫能近,捉摸不得,幾於終日,仍不曾寫著一字。玄奘擱筆稱歎維摩詰應跡所遺,尚不可思議若此,其在當世之時現神通力,更可想見矣!疑團從茲頓解。依上二例觀之,可知我輩現在之疑,亦即王玄策及玄奘當時之疑。夫理以事顯,非離事而見理,事以理彰,非離理而成事。總之、理無礙,事無礙,事理無礙、事事無礙──四法界,諸佛菩薩決不相賺。諸君如將此段文字,徒作空理看過,則為寶山空返,辜此經義。所謂百花叢裏過,一葉不沾身,未免可惜!

辛三  讚不思議德

壬一  大迦葉反讚

是時、大迦葉聞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歎未曾有。謂舍利弗:『譬如有人於盲者前現眾色像,非彼所見,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不能解了,為若此也。智者聞是,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為永絕其根,於此大乘已如敗種!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皆應號泣,聲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薩應大欣慶,頂受此法。若有菩薩信解不可思議解脫法門者,一切魔眾無如之何』。大迦葉說此語時,三萬二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釋】迦葉跡示獨覺根性,在聲聞中精進之最,未嘗為小乘限。故前者聞維摩詰語,即於大乘菩薩深生欽慕,不復以小乘法化人。此處語舍利弗,自鄙其為聲聞乘人一切無能,深為諸大乘人欣慶。故他日遇釋尊拈花,獨能微笑,為宗門第一祖。但此猶淺窺迦葉者,蓋真是住不可思議解脫之菩薩也。何者?以天竺相傳來多自求解脫之外道,故佛初以小乘化之,其效大彰。出家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之人,如麻、似栗,世人睹其成效,無不欽仰,遂多從小乘發心者。咸視大乘以為迂闊,或謂大而無當,或以不得現實受用;或者雖發大乘之心,亦必將自他、先後分次第,從小乘道先求自度,然後再來度人。此皆執著世間法為實在,合之、背之,惟得人天、小權之益,不入真大乘法。迦葉於是乃示現極鄙棄小乘,稱歎大乘,又絕人先從小乘道自度然後回向大乘上求佛果下度眾生之念,故曰我等何為永斷其根,於此大乘己如敗種。證阿羅漢果者,雖非永不能入大乘,然除諸大弟子從佛轉法輪度人者,其餘大都一經證入,即沈空滯寂而不醒。經無量劫,縱能發大乘心而求佛道,迴度眾生,然諸根闇鈍,眾緣疏遠,修習百千萬劫尚不如大心凡夫之修行一日。此正猶幽沈暗室數十年,不見色、不聞聲、不知味、不覺觸、不習言語文字思想,再登人世,身根朽廢,親友斷亡,其不如孩提之童也遠矣。夫今凡夫之人,誠無日不縱其根識昧然妄動,種種造作皆雜染不善之業而鮮有淨善之業。然持刀殺人者此手,燃香敬佛者亦此手。今以此手持刀殺人,欲致後不復殺,豈必縛使不能動哉!亦從心主宰以制之,使不行惡而能行諸善耳。昔天親謗大乘,逮其開悟,欲割舌以謝罪;無著止之,令顯揚大乘以成就功德,亦此理矣。故大乘法必先令悟煩惱之體即菩提體,生死之體即涅槃體,捨除煩惱生死,主乎心而不傷乎體,是為不斷而斷。龐居士曰:『但願空諸所有,切莫實諸所無』。故望學佛者能善用其心,心能轉物,則若家、若國、若社會、若世界之一切眷屬眾生,皆菩提功德之勝緣;家庭、國家、社會、世界乃至宇宙萬有,皆涅槃圓常之實相。維摩詰之不可思議解脫,人人有份,應大欣慶!深體會之,毋令大迦葉尊者空為吾曹號泣也。三萬二千天子皆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乃誓不求人天福果、聲聞辟支佛果、權乘現神通菩薩果,決定唯求無上真果覺也,彼天子亦大丈夫哉!

【紀】我等何為永絕其根四句:見先證小乘果者,以內獲涅槃之樂,外斷生死之累,故生貪著,發大乘心,實覺甚難。

壬二  維摩詰正讚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琉璃、硨磲、碼腦、珊瑚、琥珀、真珠、阿貝,衣服、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諸眾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方便之門』。

【釋】夫苦樂、利衰猶人所能忍,至於勝劣、尊卑、榮辱、勞逸、邪正、順逆之見泯除無跡,是真難能之事。以菩薩而現為魔逆,使稍有為己之見存,又寧能為之哉!故獨舉是以歎不可思議解脫方便智慧之德。夫然、舍利弗、迦葉等示為聲聞,以受訶、以自貶,發人大乘之心,斯為真住不可思議解脫;其功不在維摩詰下,明矣。

【紀】魔王,我貪生死最有力者。十方無量菩薩下,手足耳鼻等,見內應一切捨;聚落城邑等,見內與外皆應一切捨;金銀琉璃等,見外應一切捨也。

【書籍目錄】
第1頁:懸論 第2頁:佛國品第一
第3頁:方便品第二 第4頁:弟子品第三
第5頁:菩薩品第四 第6頁: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第7頁:不思議品第六 第8頁:觀眾生品第七
第9頁:佛道品第八 第10頁: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第11頁:香積佛品第十 第12頁: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13頁:見阿佛品第十二 第14頁:法供養品第十三
第15頁:囑累品第十四 第16頁:貫攝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