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湛江市佛學演講 文珠法師講述

湛江市佛學演講 文珠法師講述

因果與輪迴

[日期:2011-01-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文珠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文珠法師講述

因果與輪迴

各位:今天是湛江市佛教協會,在宗教局各位長官同意協助下,請本人出席演講佛學。今天的講題是:因果與輪迥,可分以下三點說明。

一、因果與輪迴的意義

因是原因,果是結果。世間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果必由因,因之與果,如影隨形,絲毫不爽。例如,個人受到別人尊重,原因是行為光明正大,處事公正,待人有禮;個人的事業成功,原因是做事負責認真,有商業道德,有創業精神;做家長的受到子女的敬愛,一定是以身作則,教導有方的好家長;被學生敬佩服從,一定是諄諄善誘,誨人不倦的好老師。在社會受到群眾歡迎,被國家賞識的人,必然是熱愛國家,關心社會的好公民;在世界上受人歌頌讚歎與景仰的人,必然是對人類有貢獻的偉大人物…。總之,世間事無大小,必有原因。縱觀宇宙之大,品物之盛,內則個人身心的演變,外則社會國家的形成,小至個人穿衣吃飯,無一不受因果支配,無一能超越因果範圍。即使是一般學說,亦不能離開因果的法則。

比如:倫理學,推究事物原理,然後判斷其定義;政治學,審察犯罪動機,以判定其犯罪輕重;醫學研究病因,診斷其病勢安危,何曾不涉及因果關係?被視為萬能的科學,亦不外研究宇宙現象界的因果法則。可以說:科學家埋頭苦幹,不斷研究,不斷分析,不斷演繹與歸納便是因,導致物質文明,醫學昌明,以及種種發明,就是果。誰說科學不談因果?又怎能說:在科學時代講因果是迷信,是落後?

或有人因才貌出眾,品學兼優,竟然懷才不遇,終生寄人籬下,窮得要命;但有人目不識丁,獃頭獃腦,或品德不修,橫行霸道,卻扶搖直上,財運亨通,終成巨富。因而懷疑因果,不信因果,甚至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殊不知因果報應,通於三世。所以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然則,今生金腰帶的富翁,該是宿世修福善業成熟所致,與今世殺人放火的惡業無關。而沒屍骸的悲慘下場,亦是宿生惡業所追,今世修橋補路的善行,當感來世的福報。因此,佛教根據因果定律,三世循環,認為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得失,皆是人自作自受,絕非天賜神與,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可以說:人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無上的恩人。明白此理,對於眼前的際遇,幸與不幸,都應該坦然接受,不應該怨天尤人。

但為了改善我們的命運,創造未來的幸福,在逆來順受的同時,必須努力改過,積極向善,自求多福。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或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不報,時辰未到。」此皆是勸人明白因果,止惡行善的箴言。

何謂輪迴?輪迴,指眾生在六道中,輪迴往返。六道,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六條道路。天,是在人之上,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分。欲界共有六層天,其中居民樂多於苦,身有光明,相好莊嚴,飲食如意,壽命特別長,但仍然是憑藉物質生存的世界。包括男女愛欲,及物質情欲,因名欲界。

色界的眾生,純有色身而無愛欲及情欲,不但正報莊嚴,美妙殊勝,依報國土、宮殿、亦莊嚴華麗。已斷除男女愛欲,無需飲食營養,僅憑禪悅為食。同時根據禪定境界的深淺,分為四級,名四禪天,共有十八層。

無色界的眾生,既無正報的色身,亦無依報的國土宮殿。已脫離物質及情欲的束縛,唯有精神界存在。亦是依據禪定境界的深淺,分為四層。綜合三界共有二十八層天。

人,是指人類而言。人的世界,苦樂交參,或苦多於樂,亦有自然界種種災害,以及人事界種種煩惱牽制。內有生理上生老病死苦,與心理上種種憂悲苦惱的衝擊。例如: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以及五陰熾盛,種種苦事逼迫。當然,人亦有享不盡的富貴榮華,有說不盡的賞心樂事,但此皆是無常變壞,往往樂極生悲。何況人命無常,青春不永,一旦死神降臨「萬兩黃金拿不去,一雙空手見閻君。」若然生前能夠持戒修福,當可保持人身不失。否則,作惡多端,死必墮落三惡道受苦。所以說:人道苦多於樂。

阿修羅,譯名無端正,又名非天。此類眾生,有天之福,無天之德,個性好勇鬥狠,誑妄驕詐。居須彌山空間宮殿的,是天道阿修羅;居海底的毒龍,或潛跡深山的毒蛇猛獸,是畜生道中的阿修羅。人間好戰多瞋,殺害無辜,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是人道中的阿修羅。地獄與鬼道中,瞋恨心重的眾生,亦屬阿修羅攝。

畜生,是指個性愚痴,背天而行,不能自立,賴人畜養的生命。有胎、卵、濕、化四種。大自龍、獸、禽、畜,小至昆蟲螞蟻,與水族中微生物,遍滿人間,山野澤沼。無論欲界、色界、或阿修羅,或地獄與餓鬼道中,無處不有,不一定需要人畜養,故又名傍生。

餓鬼,是鬼道中的眾生,但有靈性,而無色身。概括而言,可分為無財,少財,多財三種。無財鬼,是指餓鬼的一類,貧窮無福,常受飢餓逼迫之苦。少財鬼:雖得人間飲食,但常感不足,相當苦惱,即是夜叉羅剎之類。多財鬼:受人間祭祀,福樂類似人天,屬鬼道中的神類,亦即是俗人所拜祭的鬼神。此外,還有沉冤待雪的冤鬼,枉死等待超生的厲鬼,或生緣未具,無人供奉,終日遊蕩閒散的孤魂野鬼。此類多住幽室空房,人進則害。鬼道眾生,與人道雜居;午前陽盛,多藏慝於陰暗處;午後陰盛,則四散遊行,幢幢鬼影,往來人間,可穿牆逾壁,不由門戶,畏人陽氣,遇人即閃避,不將人害。除非互有宿緣或宿怨,遇之則或為禍為福。

中國古人,每以為人死為鬼,或鬼是人的歸宿,因而連想到鬼的世界,既要生活,亦需要金錢。故孝子賢孫,燒大量紙錢,或紙札洋房,汽車、飛機、司機、僮僕之類。用火梵燒,供給親人使用。更有因宗教或民族不同,不但用畜牲拜祭,甚至用生人殉葬,這都是迷信行為。其實人死為鬼,機會不多,因鬼道只是十法界眾生之一,由中品十惡業引生。業報受盡,或親人做佛事超荐,即可脫離鬼道,轉生為人,或上生天界,或轉凡入聖,甚至覺悟成佛。所以鬼道,絕非人死的歸宿處。

地獄,位居人間地下,苦如牢獄,因名地獄。佛眼觀見,地獄眾生,受苦無量,及其受苦之處,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及孤獨地獄等三大類。根本地獄,又名無間地獄,其中有八大寒冰,及八大炎熱地獄,隨人所犯罪業輕重而受苦大小,及時間長短不一。凡人間罪大惡極的人,死由業牽,即墮地獄受苦。總之,眾生被善惡業力驅使,在天、人、阿修羅等三善道,以及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中,輪迴不息,時而做人,時或做鬼,時而牛胎,時而馬腹,此死彼生,彼死此生,生生死死,循環不已,如車輪的旋轉不停,因名六道輪迴。

二、因果與輪迴的關係

是誰主使眾生在六道輪迴,生死循環不息?佛經的答案:是因果,是業力。眾生由身口意三業,造作一切善惡業因,在因緣成熟時,能引生同類的結果。所謂: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是以因果與輪迴的關係,非常密切。可以說:因果與業力,是六道輪迴的軸心,亦是眾生生死循環的主因。眾生無論上升或下沉,或苦或樂,皆由自己所作的善惡業力所主使。故欲想上升不墮,純樂無苦,應當從人道開始止惡修善。

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思想敏捷,頭腦靈活,忍耐力強,進取心勝;上有天堂快樂的鼓舞,下有地獄苦惱的警惕,旁有畜生餓鬼的借鏡,最易激發道心。至於其他五道,欲界諸天,耽戀塵勞,身心放逸,無心修道。修羅瞋重,障礙修道,畜生愚蠢,不懂修道,地獄餓鬼太苦,無法修道,唯有人類,苦樂交參,最宜修道。人若立品修身,敬信三寶,布施持戒,奉行十善,修心聖道,何止可保持人身不失,或上生天界,還可以解脫生死,超越輪迴,轉凡入聖,覺悟成佛。

可惜一般人,不識因果,不信三寶,不肯止惡行善,煩惱特別多,貪瞋特別強。不是貪名,貪利,便是貪財,貪色,貪無止境。每為滿足個人名利財富,或為鞏固個人權位勢力,不惜損人利己,薄人厚我,抑人揚我……不自覺走向邪惡之途。身則殺盜婬,口則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心則貪瞋痴。若是上品十惡業,死即墮地獄;中品十惡業,死則淪為餓鬼,下品十惡業,投入畜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皆是由十惡業所招致的惡報,故名三惡道。

如果人能夠仁慈忠厚,遠離邪惡,身不殺、不盜、不婬,口不妄言綺語,不兩舌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做上品十善業,加以布拖持戒,修福修定,死即生天,享受天福。若做中品十善業,加以受持五戒,可保人身不失,隨其業力,報生人道,苦樂各殊。下品十善業,加以瞋恨心重,妒忌障礙,報生五趣阿修羅道,其果報體大小不一,苦樂懸殊。但同由十善業得生,故與天道、人道,合名三善道。可見因果報應,與六道輪迴關係密切,而且對人生的影響重大。

三、因果輪迴對人的影響

很多人不信因果報應之理,不肯接受佛教六道輪迴之說,更懷疑鬼神存在的真實性。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不難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六道輪迴就在人間。例如:人間富豪,享用如意,一擲千金。其財富之多,環境之美,簡直是人間天堂。及其財盡勢去,一夜之間,變成窮漢,加以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個中苦惱,又何異人間地獄?

在落後國家,糧食奇缺,醫藥欠缺,與物質富裕,醫藥進步國家比較,正是人間天堂與地獄的寫照。目前世界上,不知多少人在飢寒交逼中掙扎,無以為生。特別是中東地區的兒童,餓到骨瘦如柴,非人間餓鬼是甚麼?還有社會上,行為鬼鬼祟祟,居心不正的人,就是人間牛鬼蛇神。至於陰險好戰,奸詐多瞋的人,就是人道中阿修羅,而人面獸心,不修品德,奸婬邪盜,弒害父母,殘害兄弟手足之人,又何異於禽獸?同是人類,同生天地之間,就有天堂地獄之分,以及人鬼畜生之別。何況眾生,自無量劫來,所作善惡業,品級不同,種類各異,依因感果,據業受報,自然六道懸殊,苦樂天淵。

眾生隨著自己所作的善惡業因,招感各式各樣的果報;生生世世,不斷在六道輪迴中轉世,前世之前,還有數不盡的前世;來生之後的來生,仍然連綿不絕,如是三世因果循環不息,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徵之事實,無論古今中外,對於人死轉世為人、為畜、或互為夫妻眷屬,或受因果報應的紀錄甚多,豈可不信?

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說:「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此故事正是發生在中國康熙年間,據說:當年中國南京金耕縣,有一養驢之家,其子三歲,母死,由惡業牽,投生子家為驢,代負貨物。十六年後,其子用驢負糧食回家,驢已老,不勝負荷重物,走得很慢,子因趕路,鞭驢出血,驢望著兒子,悲泣不已。夜托夢其子說:因生前盜汝父銀三兩,故死做驢還債。今債已還完,希望勿再使之負荷重物及鞭打。子始知是母投生,而善養其終。

牽豕就屠故事,亦是發生在當時浙江省,黃岩縣,有一屠戶,以殺豬為業。臨死自割臂肉食,並命其子加一刀,三年後,子家畜一豬甚肥,決定牽往屠場宰殺,竟牽之不動。後文殊菩薩,示現一人在前,輕呼其生前為人之名,豬竟隨行,子因知是父親投胎,泣不成聲,即停止殺業,善養肥豬。

近代(一九四八年八月七日)重慶陪都晚報載,貴州通訊一則云:本月初三日,貴州修文縣,發生一件果報之事,頗堪尋味。緣修文縣,岩腳鄉,李姓農民,家有妻子,與年方週歲男孩,夫妻視此子若拱壁,每日外出工作,均抱此孩同往,以防發生意外。李某過生日,赴城買母雞一隻,返家命妻煨雞,其妻遂將雞洗淨,置於鍋中煮。不久李因田中工作未完,即偕妻往田工作,估計返家時雞必熟,其子因午睡未醒,不便攜往,恐其著涼,隨將棉被蓋在小孩身上,放心而去。剛走不久,同村陳某,因家中走失母雞一隻,四處找尋不獲,乃至李家,忽發覺鍋中煮有一母雞,錯認為己物。李陳素有嫌隙。陳將雞取出,心尚不甘,復施其極殘忍手段,將李某之子,放置鍋內,取雞代之而去。不久李某夫妻返家,床上孩子不見,方感驚異,突見鍋內有異,前往一看,當時魂飛天外。原來二人之獨子,被煮爛於鍋中,皮肉均裂,慘不可睹。二人見狀,痛不欲生,當夜妻即憂病而亡,李某亦自殺死。隔一日,雷電大作,陳某竟被雷擊死。陳某屍旁,死有野貓一隻,口內尚有雞毛數根。因此,知謀殺李某之子的兇手,即為陳某。而食陳某之雞的是野貓。故陳某及野貓均被雷擊(錄自唐湘清著因果報應故事類編)。

當知,因果報應,既通三世,復通善惡。人由自己所作善惡行為,將引生未來類似的果報。是以人的正報,容貌好醜、壽命長短,健康好壞;人的依報,貧富貴賤,苦樂懸殊,皆由人宿業或現業所感。故人想富貴,當散播富貴種子,實行布施,種福惜福;人想長壽,必須戒殺放生,仁慈愛物;人想平安,如意吉祥,一定要立品積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否則,一方面求神拜佛,希望福壽康寧,平安如意;一方面行為不檢,無惡不作,不種善因,欲得善果,神佛豈不變為幫兇?

然則,如何種福?佛說布施就是種福。布施,是將自己擁有的一切,包括財物,知識,精神與力量,分佈給予其他急需的人。例如:出錢出力,從事社會文化教育工作,作育英才;或隨時隨地,給人知識學問的協助,是法施。出錢出力,建設社會慈善、救濟等福利事業,給人財物的援助,是財施。服務社會,警衛,拯溺,救火……各種社工;或隨時隨地,替人排難解紛,救急扶危,是無畏施。

關於布施的對象,佛經分為恩田、敬田、悲田、福田等四種,對自己父母師長,給予物質供養,精神安慰,力量支持,執役服勞,是在恩田種福。對三寶恭敬,禮拜供養,護持正法,盡一切義務,是在敬田種福。對一切貧窮困苦的人,悲愍同情,以財解困,以智解憂,以力除畏,是在悲田種福。對凡有生命的動物,無論凡夫,或聖人,不管是人類,或畜生,平等施與,平等愛護;或慈心照顧病人,侍奉湯藥,是在福田中種福。等如農夫在田中散播種子,努力耕耘,必有收獲。我們將自己的金錢,學問,愛心,敬心,悲心,散播在恩田,敬田,悲田,福田中,則善因善果,福報無量,是名種福。

有人以為將自己財物分給別人,自己必遭損失,往往善財難捨;殊不知樂善好施,福報常隨左右。結果愈施愈有,所謂:「施財猶如井中水,一邊吊打一邊盛,三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檻邊。」

或有人說,貧窮布施難。其實只要有心布施,不一定要大量金錢。如佛在世時,貧女點燈供佛,夜來大風吹不熄,天亮,目連欲熄不能。佛告目連,即使海水暴風,亦不能熄滅此燈。因為貧女一錢,得來不易,且發心廣大,將因此燈供佛,心光照明,得大智慧,終必成佛。可知布施非關金錢的多少,而是在乎發心的大小。何況除金錢外,家中餘物,個人知識,時間,精神,力量,皆可布施。身體器官,生前死後,亦可布施。

或用友善喜悅,含有鼓勵同情的眼睛看人,是好眼施:用歡喜心,和顏悅色,對父母、師長、三寶、及一切人,是和顏悅色施。常用語言文字,歌頌讚歎別人,不妄言綺語,不惡口罵人,是言辭施。以禮待人,迎送如儀,不生輕慢心,對父母師長,執役代勞,是身施。對人態度誠懇,和藹可親,是心施;對三寶、父母、師長及一切人讓床讓坐,供給使用,是床座施。以房舍供養一切人,方便遠行者,或以私人住宅,改建道場,供佛安僧,是房舍施。此外,對殘障人士,給予方便協助,或對孤獨老人,無依孤兒,照顧供給,無一不是布施種福。

種福之人,實行方便,廣種福田外,還要惜福,切勿損福。俗語所謂:「有福不可享盡」。否則,未富先驕,揮霍無度,不知惜福,結果,福盡壽未盡,晚景淒涼,衣食欠缺,貧病交逼,真是苦不堪言。報章時有報道,老翁跳樓自殺,或老婦自縊身亡,正是壽星公吊頸嫌命長,皆因有壽無福之過。

或有人富甲天下,享用如意,可惜疾病纏身,或英年早喪,此正是有福不能享的慘劇。因此,我們求福,種福,惜福外,還要求壽。然欲想健康長壽,非戒殺放生,多積陰德不可。因為殺生之因,必招多病短命之報。可惜世人,皆迷信肉類滋補,肉類營養。為了健康長壽,更為滿足口腹之慾,不但殺生食肉,還要想出種種殘忍無道的方法,殺害生物。自己要長壽,而奪取其他生物的性命,還要令其難死慘死,太不公平啊!

黃庭堅詩曰: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原是一種性,祇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甘肥為我須;

莫教閻老斷,自揣應何如。」

耐庵道人詩:

「有命盡貪生,無分人與畜,

最怕是殺烹,最苦是割肉,

擒執未施刀,魂驚氣先窒,

斷喉氣未絕,顛倒三起伏,

魚鱉無聲類,見死睜兩目,

揮命砧几間,張口不能哭,

念此惻肺肝,何忍飽口腹。」

何況動物被殺,恐怖憤怒,怨恨痛苦的情緒,往往使細胞產生毒素;人將含有毒素的肉類,吃入口中,藏到體內,日積月累,人體細胞,自然含有大量毒素,而引生各種疾病。還有動物和人類一樣,患有各種疾病,人將生病動物殺食,直接從動物傳染病菌,焉能不病?

即使是最健康動物,被殺死後,體內細胞,立刻開始腐敗,細菌立即成長,所以食肉的人,不但腸胃填滿各種動物屍體,同時吸入大量危害健康的毒素。現代科學已否認肉類滋補的說法,并且證明肉類傳染病菌與毒素,能破壞人的健康,求健康長壽的人,最好戒殺放生,實行素食。

至於平安,亦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環,否則,有福兼有壽,但終日煩煩惱惱,或疾病綿纏,或意外頻生,有福不能享,有壽不能保,何樂之有?古人說:「平安就是福」。可見平安對人的重要,人欲想平安,必須敦品勵行,處處忍讓,切莫貪名,貪利,又貪色,或爭是、爭非、又爭強,以排除人事的困擾與衝擊。

此外,還要宅心仁慈,止惡行善,實行不殺而仁愛,不盜而義利,不邪婬而禮節,不妄語而誠實,不離間而和睦,不惡口而友善,不綺語而警世,不貪欲而好施,不瞋恚而寬恕,不邪見而正信;身口意三業皆善,則善因善果,自可化解天災人禍,防止意外發生,平安不求自然得。

不過,因果報應之理,既通三世,則今生行善積德,善果可能報在今生,亦可能報在來世。至於宿世惡業未消。今生雖努力行善,仍不能避免宿世惡業所招惡果。因此有人雖終身行善,仍遭劫難,主要原因是宿業所追,不能倖免,當人力無法抗拒宿業逼害時,唯一辦法,就是敬信三寶,懺悔業障,求佛菩薩慈悲加被,消除宿業,自可逢兇化吉,遇禍成祥。特別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無論是痛苦,是天災,是人禍,種種不幸或意外發生;不管是求福,求壽,求平安,甚至求富貴,求子女;只要專心誠意,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必然離苦得樂,所求如意。

法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中佛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因為觀音菩薩,悲心救苦,無處不現身,所以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救人舟。

各位,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何況人的心理,有種種煩惱,人的生理有種種病苦,人的四周,有人際關係的風險;人的環境,有自然界的災害,真是苦惱多端,徬徨無依。當我們身心苦惱之際,最好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保證身心輕安,離苦得樂。既不要錢,又不迷信。因為,稱念菩薩聖號有求必應的原理,不僅是宗教界感性與靈性的事,而且是理性的事。在哲學言,是理性的相通;在心理學,是心電的交流;在宗教學,是靈性的契合;在現代科學,猶如無線電波的呼應原理,觀音菩薩的慈悲,如磁電充塞太空,眾生機感如收音機或電視機,我們稱念菩薩聖號,等如扭開機掣,感應的快慢,則要視個人內心虔誠的程度而定。絕對不迷信,至於實際上感應的事蹟,中外古今,紀錄甚多,現在告訴各位一件事實。

一九六零年,本人在日本東京大正大學研究院攻讀時,暑假曾與同學數十人,到東京淺草區,參觀淺草觀音堂,見有一碑文紀載曾經發生的事。原來一九二二年,日本東京大地震,引生大火焚燒,死傷人數竟然三十多萬。東京淺草區幾乎全毀,公園池水亦被大火燒乾,唯園內觀音堂,約三間舊屋獨存。災民被大火包圍,群集於該處,屋裡屋外,樓上樓下,共二萬多人。大眾同聲稱念觀音菩薩聖號,結果倖免於難云。此足以證明法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所說:「若有持是觀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確屬事實。

各位,我們明白三世因果輪迴之理,一切皆自作自受,就應該布施修福,戒殺放生,止惡行善,停止惡業,廣種善根。若能懺悔業障,稱念觀音菩薩聖號,自可消災障,增福壽,如意吉祥。若進而信佛學佛,念佛修行,必然了生脫死,超出六道輪迴,畢竟離苦得樂。至於如何信佛,學佛,明天再與各位討論。

【書籍目錄】
第1頁:因果與輪迴 第2頁:信佛與修行
第3頁:學佛與青年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