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空法師嘉言錄(三) 淨空法師講述

淨空法師嘉言錄(三) 淨空法師講述

十二、答學佛疑問

[日期:2011-01-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十二、答學佛疑問

【空】

三心不可得,所以沒有能得、能控制的心。所想控制的、想得到的,是外面的人事物,這屬於境界,所有的境界都是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外面一切人事物也不可得。(990224早餐)

【感應】

所謂「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必定有應;不但有情眾生有應,無情的山河大地也供應你。(990224早餐)

我們的心正,感應就正;心邪,感應就邪,所以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唯心所現」。(990224早餐)

【常樂我淨】

佛經上說的「常樂我淨」的「我」是真我,我們現在執著身是我,這是「假我」。禪宗說得好,「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才是真我。(990322早餐)

【降魔】

《楞嚴經》講,心邪、行邪,魔就得其便,與魔志同道合,魔就附身。你也能言善道,甚至於也有不少小神通,很能誘惑人。跟魔結合,依舊脫離不了感情,魔不是聖人,感情結合的時間久了會厭倦;到了厭倦時,魔就會離開,你的能力全部喪失,必遭王難。王難就是犯法要受法律制裁,要受輿論制裁。(990414早餐)

《楞嚴經》講,五十一種陰魔(「色、受、想、行、識」是五陰,每一陰裡有十種,共五十種陰魔),每一種都無量無邊。在現前社會,我們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展開佛經,就像是講我們現前的事實。我們接觸外面的境界,都是魔境,所以在這種環境裡,要站穩腳跟,修行證果,實在不容易。(990414早餐)

【佛知佛見】

若將虛空法界比作是一個人身,一切眾生就是身體的每個細胞。每個細胞都是自己,每個細胞都是平等的。雖然各個功能不相等,眼能見,耳能聽,但無論是眼、耳、鼻,或是內臟、四肢、皮膚、指甲,分析後皆變成分子、原子、電子,所有的組織完全是相等的,這是平等。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是佛知佛見。(990222早餐)

《金剛經》在末後做了總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看法就是諸佛如來的看法,就是「佛知佛見」。《法華經》上教我們「入佛知見」,佛的知見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990224早餐)

「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即是自性」,這就是入佛知見,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特別是在現前時代,若沒有此認知,自己與一切眾生的災難,就無法避免。要認知這個事實,就必須要深入經藏,而經藏並不是指《大藏經》,而是佛教裡的任何一部經典,一部經典所含藏的真理,就能解決問題。任何經論裡含藏的真理是相同的,所以「法門平等,無有差別」。(990409早餐)

【彌陀村】

一九八三年,我在舊金山見到一所老人公寓,這裡住有四百多位老人,而且還附設一個幼稚園,這是一位猶太人主辦的,辦得很成功。於是我就聯想到,二十一世紀的佛教道場一定是這樣的形式,啟示我對「彌陀村」的想法,住進彌陀村的就是退休的老人。(990321~0325早餐)

將來在「彌陀村」裡服務的工作人員要接受訓練,要天天聽經,要在念佛堂念佛。我們要以孝順父母的心來服務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薩的心來恭敬每位老人,這是其他老人院所沒有的。(990321~0325早餐)

在「彌陀村」裡面,每天有兩小時講經,二十二小時念佛。但並不是要求每個人二十四小時聽經念佛,而是要真正發心到念佛堂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990321~0325早餐)

在彌陀村裡,也會安排其他的娛樂,像民族舞蹈、表演、戲劇,每個星期都安排一場,讓老人有充分的娛樂時間,有平靜、快樂的生活,如同大家庭一樣的和樂溫馨。(990321~0325早餐)

我要求新加坡的彌陀村,所有工作人員要把住在彌陀村裡的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樣孝順,都看作佛菩薩一樣尊敬,我們才是佛陀的學生,才是真正佛弟子。盡心盡力為老人服務。(990429早餐)

我們在新加坡也正在籌備建一個「彌陀村」,對象是幫助年老人,大家在一起過一個最有意義、最幸福、最有希望、最美滿的晚年。(990429早餐)

【緣】

一切法是緣生的,緣聚緣散,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才與一切眾生、諸佛如來,結好緣,結善緣。(990224早餐)

善根福德能否成熟,「緣」太重要了。這正是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所說的,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換句話說,若遇緣殊勝,縱然善根福德差一點,可以補足,這一生也決定成就。可見,緣對我們太重要了。(990327早餐)

道場是緣,善友是緣,聞法是緣,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不中斷,這就是為我們做增上緣,使善根福德差一點之人,用聽經的方法來補足,這一生也能成就。(990327早餐)

佛菩薩慈悲,幫助我們有很好的修學環境、工作環境,這個機緣真正是千載難逢,百千萬劫難遭遇,往往我們疏忽沒重視,當面錯過,這多可惜!(990408早餐)

要知道好的機緣很不容易遇到,遇到的時間往往很短促,所以有智慧之人,遇到之後趕緊抓住,決定不放鬆,利用這個機會成就自己,利益眾生。(990408早餐)

古今中外,世出世間凡是有成就之人,仔細去觀察,都是掌握機會;凡是失敗之人,都是錯失良機。由此可知,認識良機是智慧、學問,把握良機是真正的福報。(990408早餐)

一定要認清楚,這一生不能成就,不免長劫輪迴。下次再想遇到這個機會,不是來生,不是後世,恐怕要多生多劫之後,所以大聲聞、大菩薩對於機緣非常珍惜。以為這些機會常在,今天偷懶沒有關係,還有明天;今年放逸也沒有關係,還有明年。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這就是業障現前;不僅是業障,是魔障現前。明天還有這個機會嗎?明年還有這個機會嗎?靠不住!(990408早餐)

現在社會上也有所謂「創造條件,創造機會」,佛菩薩也會創造條件、創造機會,但是創造條件也必須在條件具足之下,才能創造;創造機緣,也是機緣湊巧;沒有條件、機緣,是不可能創造的。這在佛法裡稱之為「善巧方便」,比世間人說得好,說得真實、圓滿。(990410早餐)

人與人相處的時間很短暫,緣分很深。有些人跟我們只有一面之緣,一生就見一次面。這一面之緣是多生多世結的緣分,否則一生都遇不到。一生只見一次面,只有一、兩分鐘的時間,為何不珍惜?為何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高興,還要結這些怨仇?沒有必要。(990412早餐)

我們與家親眷屬、朋友是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若沒有這四種關係,一生當中遇不到。這四種緣都是情執,情執就帶來煩惱,就搞六道生死輪迴。(990412早餐)

從世界各地,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來參學的人,數量月月增長,這都是仰慕佛法而來的。為了求法,不遠千里而來,這種精神值得敬佩。他們才真正明瞭緣分之可貴,天天在一起的人,不懂得珍惜緣分,所以也就不會精進努力,這是我們修學成敗的樞紐、關鍵。(990420早餐)

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不足以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佛法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套一句宗教的話來講,佛法能幫助我們得到真正的永生。有智慧、真正聰明之人認識機緣,他們求之不得,怎麼肯捨棄?諺語常講:「人在福中不知福」,這是說已經遇到機緣之人,不知道珍惜。(990420早餐)

今天要從自己努力做起,全心全力的幫助有緣的眾生。何謂有緣?能聽得進去、能接受的,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聽不進去、不能接受的,那就沒法子了,這是佛法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意思就在此地。(990428早餐)

【弘護】

在現代的社會,佛法雖然好,可是發心弘揚的人太少。有許多人謙虛說自己業障深重,沒有能力弘法利生,自己這一生能往生就心滿意足。此想法不能說錯,也不能說全對。你得到佛法的利益走了,佛法後繼無人,不就是斷在你這一代嗎?自釋迦牟尼佛創教以來,代代相傳,我們才有此緣分遇到佛法,到我們這一代斷掉了,怎麼能對得起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們?佛了解這些人的心理,所以常勸導我們,不僅要自行,還要重視化他。沒有智慧,沒有能力,煩惱習氣很重,果真發大心,捨己為人,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必定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990422早餐)

李木源居士常講,我們做這些事業需要的財力,完全靠阿彌陀佛,仰仗阿彌陀佛;不向人化緣,不向人開口。眾生沒有福,就沒有錢來;眾生真有福報,佛菩薩會差遣人送錢來。向人求,就落在意識裡,會生煩惱。(990430早餐)

【戰爭】

今天全世界的動亂,武力決定不能解決,武力只有加深族群之間的仇恨,這種仇恨難以消除。滅絕一個族群,消滅一個國家,用現在高科技的武器,容易做到。但是果真消滅了嗎?沒有。這些冤魂死了以後,就到你的國家來投胎,做你的兒孫,將來再來報復你。(990428早餐)

清朝在早年開國之初,憑著自己武力將葉赫氏消滅了。葉赫氏酋長臨死時發誓,「我們族裡將來就剩一個女人,也要報仇,也要把你消滅」。清朝末年亡國就在慈禧太后,她是葉赫氏女子。清朝宮廷裡,祖宗的規約中,「葉赫氏的女子,決定不能進宮」,年代久了,大家就疏忽了。所以慈禧進宮時,當時有人提起這樁事情,但咸豐皇帝不理會,最後國家亡在她的手上,她是來報仇的。所以武力不能解決問題,冤冤相報沒完沒了。(990428早餐)

真正有道德、有學問、有良心之人,決定不會去發展新武器。菩薩戒裡,造作這些殺害眾生工具的人,都犯殺戒。造打獵的工具都犯殺戒,何況造的武器能殺害很多人,此罪大矣!你雖然沒有去殺人,但你製造的這些武器,將來殺害很多人,你要負責任,這個果報不堪設想。(990428早餐)

【多元文化】

昆士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尤里先生說,現在大家居住在一起,如何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創造澳洲美好的生活環境和安定繁榮的社會。這個想法非常合理、非常難得,佛法裡所說的真實智慧,無過於此。(990117早餐)

譬如一顆大樹,這顆大樹是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大樹比作宇宙,比作法界,自己比作樹上的一片樹葉。葉葉相看就產生對立、對抗,彼此猜疑。如果深入觀察,原來好幾片樹葉是從同一個枝條生出來的,是屬於同一族群,這就不會和其他的葉產生衝突了。如果再往下尋找,條條同生一枝,枝枝同生一幹,幹幹同生一本,本本同生於一根,找到根本,才曉得整個大樹是一個整體,一個大我,一個真實的自己,這才真正把自己的生命根源找到了。於是一切對立、矛盾、衝突煙消雲散,大慈大悲的心油然而生,愛護一切眾生跟愛護自己一樣,真正契入自他不二。(990117早餐)

真正體認到整個大宇世界是一家,整個地球是一家,人與人的紛爭就沒有了,所以任何族群團體統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個體,這是我們必須認知的。(990117早餐)

徹悟虛空法界裡所有的星球是一個整體,一切問題才能圓滿解決。此一事實真相,《華嚴經》講得最詳細、最明白,所以多元文化最理想的教材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即是表虛空法界無量不同的族群,「嚴」即彼此無礙,共存共榮,和睦相得的莊嚴美好圓滿的境界。凡是具有如此認知的人,佛法中稱為「佛知佛見」,此人即稱為菩薩、佛陀。(990117早餐)

《大方廣佛華嚴經》開端,我們看到參與佛陀說法的聽眾,就有二百二十八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社團,此是一會,若通說十方,則有無數無盡之族群。這正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的大匯集。佛經上所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指這些無量無數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思想集合在一起,大家皆享有各種和合圓融的真善美慧生活。世尊和諸佛菩薩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採取了教學的方法,就是要讓一切眾生認清宇宙人生的根源、真相。(990117早餐)

所有一切眾生,就像身體每個部位的細胞;不同族群就像不同的器官,少一個族群,人就會生病。所以才曉得,各種不同的族群,組織起來是一個圓滿、美好、完整的生命共同體,這樣你就會愛一切不同族群的眾生。所以,我們對於各種不同的文化、族群、宗教,以真誠心去愛護,全心全力去幫助,這就是《華嚴經》的落實。所謂落實,就是《華嚴經》的證果。「信、解、行、證」,證就是落實,完全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現實的生活就是「佛華嚴」,我們才得真正的受用。(990222早餐)

何謂「多元文化」?恆順眾生就是多元文化。要聽命於一個,那就是統一文化,是一元的。(990224早餐)

一個大型的聚會場面,全世界的國旗都掛在一起就很美;若全世界的國旗是一種顏色,就不美了。花園裡,百花盛開很美;若只種植一種花,就沒有欣賞價值。所以,文化根本上就是多元的。(990224早餐)

以一個身體來說,眼能見,耳能聽,這種組合就是多元的。若要統一成一元的,只要眼睛就好了,耳朵、鼻子、嘴巴都捨棄,人就不能生存了。所以,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是多元文化的組合,世界也是多元文化的共同體,怎能強迫成為一元化?(990224早餐)

佛家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一元,多是多元。一元是講自性,多元是講現相、作用。《華嚴經》講:「體、相、用」,體是一元,相、用是多元。這是真理、事實真相,若違背了就不吉祥,必定有凶災;你能順從,就會非常幸福美滿。(990224早餐)

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在參加「論壇」時提出,他希望每個宗教在傳教、講道時,不要攻擊別的宗教。這個理念很好,這是真正有自覺。我聽了之後說,我們不但不能攻擊別人、批評別人,還要禮敬、讚歎別人。希望全世界所有宗教領導人都能覺悟,把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落實到信徒上,這個世間才有真正的和平安定。(990412早餐)

我們最近訪問了伊斯蘭教、回教、印度教(即婆羅門教)和天主教。新加坡有九大宗教,我們往來很親切。他們有需要幫忙的,我們全心全力主動的幫助,這是前所未有之事。(990412早餐)

我們籌備將培訓班擴充到佛學院,佛學院將來的課程,是每個宗教的課程都有。我們請各個宗教的傳教師,來為我們介紹他們的宗教教義,他們的生活習慣、禮儀。我們先學習他們,讀他們的經典,以後,他就會讀我們的佛經。彼此互相了解,誤會、摩擦、隔閡就消除了,這才能做到大同,才能真正落實到共存共榮,互助合作。(990412早餐)

《華嚴經》一展開,列出二百二十八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族群都在華嚴海會。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許多不同的族群生活在一起。我們要向毘盧遮那佛、阿彌陀佛學習,我們這個世界才會美滿,大家才能幸福。(990412早餐)

【養生之道】

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對於一個人的生理產生影響的是心理,心理健康,生理就不會有疾病;心地清淨、慈悲,就不容易感染傳染病;清淨心能抗拒病毒,慈悲心能化解病毒。(990418早餐)

真正有智慧之人,能調適自己的身體狀況,無需借重外面藥物。佛法稱為內學,其原理就是《華嚴經》說的,「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心最極清淨、慈悲,所以佛的世界、佛的依報環境,是最極圓滿。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清淨心、慈悲心所現的。(990418早餐)

對於中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若稍加注意,身體就不會有問題。但是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若不健康,無論用什麼藥物、補品、飲食,都無濟於事。這個道理,學佛的人懂得,深信不疑。(990424早餐)

將自己的欲望捨棄,對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捨得乾乾淨淨,心就會清淨自在。心地清淨自在,身體就不會有毛病。(990424早餐)

經上講:「依報隨著正報轉」,心是正報,身是依報。算命看相的常說:「相隨心轉」,相就是身體、身相,身相好看與否、身體健康與否,都是隨心轉,所以心理健康,身體一定就健康。(990424早餐)

迷惑、妄想、煩惱是心理的毛病,能將這些毛病統統放下、捨棄,身體無需任何刻意的保養,自然健康。順乎自然,身體就健康;刻意營求,刻意保養,這是違背自然。歷史上,許多帝王將相、大富長者,用盡心思,保養色身,但依舊是一身毛病,壽命長的很少。原因是心理不健康,種種保養都無濟於事。(990424早餐)

我們想要身心健康、自在幸福,就要聽從佛的教誨,斷煩惱、轉換念頭,也就是轉換觀念。(990424早餐)

學佛首先要明白道理,然後了解事實真相,懂得如何調心、調身,讓自己身心輕安自在,功夫才能得力,才能真正得到法喜充滿。世出世間一切法,展現在面前,真的能完全放下。(990424早餐)

飲食方面,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早晨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飽,晚上要吃得少,這是養生之道。晚上少吃的原因,是睡眠時,所有器官的運動都緩慢下來,消化系統緩慢了,吸收能力也緩慢,所以晚上少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好處。所以佛家「日中一食」,很有道理。(990424早餐)

現在很多人,晚上也不吃,但身體並不好,其原因何在?妄想沒斷。飲食是能量的補充,每個人能量消耗的狀況不同,有人消耗能量多,有人消耗能量少。而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是消耗在妄想上。若妄念少,消耗就少。(990424早餐)

古代的修行人妄念少,沒有欲求,心地清淨,所以每天一點飲食,足夠補充能源,體力的需要足夠了。可是妄想多的人不行,他若是補充的不夠,體力支持不了,就會生病。所以這還是心理上的問題,心雜心亂,身體就需要大能量的補充;心清淨,妄念少,補充的能量也就少,一天一餐足夠。(990424早餐)

若將三餐的分量變成一餐吃完,必定得腸胃病。表面上做得很如法,日中一食,卻是一身的毛病。所以這是不能勉強的。(990424早餐)

養生是大學問,講得最圓滿的是佛法。歸根結柢還是一個清淨心,消除一切欲念。不但對世法的欲望要放棄,對佛法的希求也要放棄,只有一個念頭:「求生淨土」。(990424早餐)

【道場】

《百丈清規》第一條,「叢林以無事為興旺」。沒有事才是興旺,有事就不是興旺。(990223早餐)

從前道場是「二時講經」,二時是印度的時間單位,印度將一晝夜分為六時,晝三時,夜三時,所以印度的二時,是現在的八小時。每天八小時密集的聽佛講經說法,自己逐漸就明白、開悟了。現在的道場不講經,人人都胡思亂想,道場怎麼能和睦?(990223早餐)

在澳洲、紐西蘭,找風景優美、山靈水秀的處所作為道場並不難,問題在於是否有真正修行之人。(990224早餐)

我們在澳洲建道場,是為了此地的眾生,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就是行菩薩道,這個道場的建立就有意義。我們到此地,不是來避難、享福的,而是為了弘法利生,這是報佛恩、報父母恩,這是建道場的原因。(990224早餐)

有人問我:「法師,你的道場在哪裡?」我說:「我沒有道場,一生都是住別人的道場。」(990224早餐)

道場最重要的是講經說法,一天都不能缺少。若沒有講經說法的法師,就要自己發心,求人不如求己。(990224早餐)

佛家的道場,自古以來,都是以講經說法教學為主。佛法的衰落,也不過兩百年的歷史。衰落的原因,就是寺院裡不講經。不講經,不懂得修行的理論、方法,縱然修行,也是盲修瞎練,得不到諸佛菩薩加持,反而招致妖魔鬼怪的擾亂,這是道場衰敗的原因。我們明白、了解,所以希望建立一個正法道場,報佛恩,報眾生恩。(990327早餐)

正法道場要天天講經,但是現在講經的法師少,我們利用科技的便利,保留講經的錄影帶、錄音帶,做成CD、VCD,無條件提供給大眾。這樣,你就可以天天聽經。若你沒有這麼多錄像帶,就重複聽,聽十遍、二十遍,鍥而不捨,道理就漸漸明白,心也愈來愈清淨,愈來愈定,這樣魔事就少了,魔不得其便,魔想擾亂也找不到機會。只要你真幹,魔也會受感動,魔不但不擾亂你,也來護法,這是我們要曉得的。所以聽經比什麼都重要。(990327早餐)

道場要有學、有道。「學」是天天講經、聽經;「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道」,是採取持名念佛,佛堂裡佛號不中斷,念佛人不中斷。有道、有學才能「上報四恩,下濟三苦」。(990327早餐)

我們冷靜去觀察,仔細去思惟,在經典上,釋迦牟尼佛與這些大弟子,從來沒有去蓋廟、建大道場。道場在哪裡?維摩居士講得好,清淨心就是道場,慈悲心就是道場,不是形式。這些形式上的道場,都是帝王大臣、信徒們貢獻的。(990410早餐)

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他的道場是怎麼形成的?隨緣成就的,沒有一絲毫攀緣心。蓮池大師沒有去化緣,那個道場是自然成就的。若是自己想去募化,那是欲望,不是願力。所以欲望度不了眾生,將來自己還是往三途去。《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得清楚明瞭。(990410早餐)

新加坡居士林從上到下,一團和氣,諺語講「家和萬事興」,這是此地最大的特色。(990412早餐)

佛法的修學、弘揚,在此時代,寺院的功能逐漸減少,而最有效果的是利用高科技的傳播。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修建寺院道場,他的生活方式是遊化人間,居無定所,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機會教育,效果很好,值得我們省思。(990413早餐)

有了道場,就有世俗許多瑣碎之事,這些事會擾亂清淨心。能夠在管理人事物上,保持心地清淨而不繁雜,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世尊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沒有道場最好,沒有道場去找道場,那是自找麻煩。(990413早餐)

若想建道場,我建議蓋小茅篷,不要建寺院,勞民傷財。你到外面去化緣,這有因果責任。佛家說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不能成就,將來要還債。你現在募化得很多,將來還起來就很累,要懂「無債一身輕」的道理,絕不負債。一切要自然成就,不要有一絲毫勉強,這樣就很好。(990413早餐)

古大德建道場,都在深山人跡罕到之處,目的是避免外緣的干擾。初學之人心還不定,定力不夠,接觸外面境界,總免不了受影響,所以道場離村莊都有一段距離,這是經上講的「阿蘭若」,修行人所居住的地方。(990414早餐)

凡夫一定受環境影響,「心隨境轉」,所以要選擇好環境;若自己有功夫,「境隨心轉」,就無所謂了。所以古德對於初學善於保護,用心非常周到。可是現今社會,科技資訊發達,交通便捷,想找一個真正清淨修行的道場很難。(990414早餐)

世尊一生沒有建道場,菩薩、阿羅漢沒有建道場,祖師大德們也沒有建道場。何以故?不建道場,心在道上;一建道場,心就變了。所以沒有道場,心是安住在佛道、菩薩道;道場一建立,心是安住在輪迴道。誰可以建大道場?在家居士。他們建道場來供養,我們可以接受,但自己決定不能建。(990415早餐)

蓮池大師為我們做了一個最好的榜樣,他最初看到雲棲山環境很好,就自己搭茅篷進修。以後人家發現,他是一位有道德、有學問之人,想親近他,就在旁邊搭個茅篷。後來有些宰官、大富長者們知道了,有這麼多高僧大德在那裡修行,就為他們建大殿、建房舍,這才變成一個叢林。蓮池大師與一起修行之人,不但沒有操這個心,連念頭都沒有,所以這個道場是自然形成的。自然形成的,不失清淨心。道場雖然形成了,修行人心理絲毫不執著,能放得下,依舊不失當年住茅篷的心態,絲毫留戀都沒有。(990415早餐)

真正修行人的道場何在?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道場,多自在!而我的道場就是這些機器,我走到哪裡,機器都跟著我,每天講經都從網路上傳播,這就是道場。(990415早餐)

「新加坡淨宗學會」是由李木源會長領導,他非常熱心於弘法利生的事業。此道場很難得,這麼多人上下一條心,沒有意見,這真正是希有難逢。諺語說得好,「三人同心,其利斷金」。佛教給我們,與大眾相處一定要依「六和敬」。六和第一條「見和同解」,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建立共識。人再多,只要想法、看法相同,就能一致努力去做,事情沒有不成功的。(990423早餐)

中國一般的叢林道場,都是建立在深山,交通不便,人跡罕到之處,這種環境對修學有利益。(990426早餐)

今天我們在一起共住,還是要恢復小茅篷的方式,這有很大的好處,對居住環境沒有絲毫留戀。居住豪華的房舍,住得很舒服、很安穩,就不想離開,起了貪心、控制、佔有的念頭。將來死了之後,墮畜生身,在道場裡作蟑螂、螞蟻、蚊蟲之類,這多可憐、多可悲!(990426早餐)

【境隨心轉】

經上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指自己的心,除自己之外都是依報。我們依靠生存的環境,一切人事物、山河大地都屬於依報,乃至於諸佛菩薩,也是我們的依報。佛家講的「依正」,此概念必須要清楚、明白。(990224早餐)

事實真相是「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心識,能變能現的是正報,所變所現的是依報。若依報一切都能隨順正報,所謂是「隨順自然生態」,這是最健康、最美好的。(990225早餐)

今天的社會環境濁惡到極處,是住在此世界的眾生,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心極不清淨,沒有慈悲心,感得現前濁惡的依報。由此可知,我們身體健康的狀況,與生活環境的勝劣,都是淵源於一念心性。(990418早餐)

【福報】

世間有些野心家,想做世界的主宰,能否做到?能。佛在經上講,此世間最大的國王是金輪王,統治一四天下,就是統治太陽系。他們乘著輪寶,一天一夜可以走遍一四天下,也就是一個太陽系,這是一般的講法。若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換句話說,金輪王統治的範圍是一個銀河系。他的輪寶在二十四小時內,能周遍遊歷整個銀河系。輪王何以能統治如此大的國家?經上說,他以「十善業道」和「四無量心」,得此大福報。摩醯首羅天王是天王福報最大的,金輪聖王是人間福報最大的,都是修積功德而成就的,決不是以武力、霸道成就的。(990222早餐)

真正的福報不是自己享受,是一切眾生享受,因為一切眾生就是自己。如同一位真正愛護子孫的老人,自己辛勤的耕耘、工作,就是希望兒孫過得幸福、美滿。他將兒孫看作自己,兒孫享受就是自己享受,這是世間人。諸佛菩薩是將一切眾生看作自己,實際上一切眾生真正是自己。這是說明生命是一個整體,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生命的共同體,亦即是一體。(990222早餐)

現前由於科技醫藥發達,人的壽命延長了;佛說這是過去生中他們所修的福報。(990321~0325早餐)

中外古今,沒有人不希求福報。福從哪裡來?中國俗話常說:「福由心造。」若不從心地上求,決定得不到福報。(990408早餐)

現前的時局,每個地區都動亂不安,這是以往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世尊在經上講的「五濁惡世」,我們現在能意識到,而且還是濁惡到了極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還能遇到佛法,還能有一個良好的修學環境,這是無量劫修來的福報。(990408早餐)

世間許多真正想修行之人,找不到修學環境。真用功,沒有修學環境,是緣不足;有修學環境,不肯用功,是善根、福德不夠。(990408早餐)

能否找到一個山明水秀、幽靜的環境來修學,這是個人的福報。我們很想隱居,但是沒有福報,居住在都市修行是很不幸,天天要與外境抗拒,時時刻刻要提高警覺,稍微不謹慎就打敗仗,就墮落了。(990426早餐)

有財富是福報,但是福、是禍很難說。中國古聖先賢造的文字,都是啟發智慧的符號,看了、讀了要覺悟。「禍」跟「福」,形狀非常相同,意思就是「是禍、是福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覺,禍變成福;一念迷,福變成禍。譬如你擁有財富,不知道做好事,緊守著財富,這是禍害。這個財富可以利益很多眾生,救活很多眾生的生命,你守住不拿去救人,讓那些人死於災難、死於飢餓,就造了大罪業。雖然沒有害人,但是守住財富,這一點就叫你墮阿鼻地獄。所以財自古以來稱為「通貨」,通貨就是要流通,不能止住。止在面前就是罪,能夠流通出去就是福,禍福在一念之間。(990430早餐)

【疾病】

疾病的根源有三種:生理病、冤業病和業障病。(990225早餐)

身體是個小宇宙,每個器官、每根微血管、每個細胞,若能隨順自然生態,就可百病不生。反之,不能隨順自然,就會生病,這是屬於生理上的病源。(990225早餐)

隨順自然,這個自然就是自己的心性,佛說「真心離念」,真心沒有一個妄念就是自然。由此可知,起心動念是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違背自然、違背心性,於是破壞了我們的器官、血脈、細胞等組織,這是疾病產生的原因。所以,心地愈清淨,病痛就愈少,業障也就減輕。所有的麻煩都從妄想而生,這不但是病苦的根源,也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源。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要修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回歸自然,回歸法性。(990225早餐)

冤業病就是冤家債主纏身。《慈悲三昧水懺》是最顯著的例子,記載了唐朝悟達國師的公案。悟達國師是十世高僧,修行功夫很好,但因接受皇帝供養沉香寶座,因此心生歡喜(歡喜是煩惱,屬於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一念的歡喜之心,護法神就離開了,冤家債主找上身,得了個人面瘡,苦不堪言。皇帝找一流的大夫為他診斷,也沒法子。人面瘡是悟達國師宿世的冤家債主,過去是他的同事,被他害死了,所以怨恨結得很深。後來,遇到迦諾迦尊者用慈悲三昧水洗人面瘡,為他們調解,冤家離開了,悟達國師的病就好了。(990225早餐)

若遇到冤業病,以誦經、念佛、修積的功德迴向,這是調解。他接受了,問題就解決;他要是不接受,還是有麻煩。(990225早餐)

業障病不屬於生理,也不屬於冤業,是自己造作的惡業太多。這種病,醫藥沒有效果,誦經、拜懺、迴向也沒有效果,只有用真誠懺悔心才有救。換句話說,要以真誠心修懺悔法,改過自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消除這種病苦。所以,凡是病痛必有原因,將原因消除,才能恢復真正的健康。(990225早餐)

生理病、冤業病和業障病這三種病,在現前社會裡常常見到,得病的人若自己知道病因,如教修行,無一不得救。這些事情,唯有佛法講得透徹、圓滿,我們學佛也必須要知道。有健康的身體,心地清淨、平等、慈悲,菩提道上的障礙就減少,修行證果就能一帆風順。(990225早餐)

【超度】

三時繫念佛事,從淺處看,是孝道的顯示,儒家所講的「慎終追遠」,效果是「民德歸厚」。這是良好的教育,教導我們孝親、報恩,這是德行之根本。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注重孝道,特別著重祭祀祖先。在「古禮」裡面,對於祭祀很慎重,禮節相當繁瑣,其用意非常之深!(990330早餐)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世尊具體說明,超薦真有效果。婆羅門女、光目女,她們的親人,生前造作極重的罪業,死後墮入地獄。設法將親人從地獄救度出來,這是孝子之心。能否做到?能,因為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有真誠心、慈悲心,依照佛教的理論方法去修學,就能達到目的。若只有超度形式,而沒有實質轉變,就達不到;只可以說做比不做好,實質上的效果很難講。(990330早餐)

《地藏經》所用的方法是念佛,可見念佛之法非常殊勝。念佛一定要念到有功夫,才能產生效果;若念佛沒有功夫,念得再多,境界轉不過來,超度的效果就達不到。(990330早餐)

婆羅門女念佛一天一夜,在定中見到地獄,遇到鬼王告訴她,她母親生到忉利天。為何她能生天?因為她有個孝女,依照佛的教誨超薦她,不但她生天,跟她在一起受罪的這些地獄眾生,也都沾光生天了。她念佛一天一夜有何轉變?「轉凡成聖」。她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是聖人,不是凡夫,所以鬼王稱她「菩薩」,這是定中的境界。由此可知,《彌陀經》上講:「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亂」,此事不假。(990330早餐)

婆羅門女之所以能轉凡成聖,是母親幫助她的;母親要是不造罪業,不墮地獄,她就不會念佛,她永遠是凡夫,所以母親的功德在此地,她就是憑此功德而生天的。(990330早餐)

要想超度家親眷屬,要發真心,自己真修,真正修行證果,功德迴向給他們。他們墮落,逼著我們非修不可,我不修,他們就不能得度,就要受苦;我真修,做出成績,他們就能夠離苦,所以相輔相成。(990330早餐)

我們今天做佛事,依照儀規做一遍,我們的境界若沒有轉變,超度的效果就非常微薄。他在地獄道,還在地獄道;在餓鬼道,還在餓鬼道。若超度之人在這一堂佛事中觀念改變,做到「轉惡為善」、「轉迷成悟」,被超薦者就得利益;若真能在佛事當中「轉凡成聖」,他必定脫離惡道。(990330早餐)

光目女也是念佛,功夫就淺一點,沒有能得一心不亂,她得的是功夫成片,所以僅在夢中得感應。佛在夢中告訴她,她的母親脫離惡道,轉生在人道。婆羅門女的母親生忉利天,光目女的母親投生作家裡傭人的兒子。兩者相比,光目女功夫降了一等,效果也降了一等。(990330早餐)

接受人超薦不容易。信徒拿錢恭恭敬敬請你為他超度,你超不了,但你收了這個錢,麻煩大了!(990330早餐)

做佛事應當不收一分錢,以真誠心盡心盡力來做,對他們會有好處。若超度還要講價錢,討價還價,不但一點效果也沒有,還有副作用,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由此可知,只要自己真幹,自己真有功夫,形式不要緊。(990330早餐)

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記載一段故事,叫「八載寒窗讀楞嚴」。那時他還沒有出家,有幾位同參在一起學習《楞嚴經》,他們在這部經上用八年的時間,鍥而不捨。有這一分誠敬,也有一點功夫了。他們合夥開了一間中藥鋪,中午沒有生意時,其中一位在櫃台上打瞌睡。睡著時就彷彿在夢中,看到兩個人來找他,這兩個人是冤家債主。生前因為財物糾紛打官司,他打贏了,這兩個人打輸之後上吊死了。這兩個鬼走到他面前跪下來,他問:「你們來幹什麼?」「來求超度的。」他的心就定下來了,他說:「我要怎樣為你們超度?」「只要你答應就行了。」「沒有問題,我答應你!」就看到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生天了,什麼儀式都沒有。接著又看到兩個鬼魂,一個是他過世的太太,另一個是過世的小孩。這兩個人也到面前來求超度。他答應了,就看著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也生天了。這是什麼道理?跟《地藏經》的道理一樣,他八年讀《楞嚴經》有了功夫。所以修持沒有功夫,鬼不來找你;他來找你,證明你的功夫可以幫助他。(990330早餐)

講台技術學會了,德行重要,有德行才能超度冤親債主。沒有德行,講經說法是福德,福德不能出三界,只是來生得好果報;講經說法是法布施,來生得聰明智慧。若有德行,講經說法是功德,以此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決定得生。(990330早餐)

我曾講過「三時繫念」,為何要講?不講不能契入境界。古大德常教導我們,讀經、研教要隨文入觀,隨文入觀就是契入境界,若這個文不懂,如何能入境界!一定要將方法說清楚,讓所有參與者都了解,讀文時的感受就不一樣;換句話說,就是轉境界。若真的契入而不退轉,功德就非常之大,被超度者真正得度。(990330早餐)

修習任何法事,對內容都要細說,都要好好去研究,最好參與者都能了解,這個佛事就無比殊勝。(990330早餐)

筆記小說裡有一段故事:明朝戚繼光是一位大將,他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有一次作夢,夢到一個陣亡士兵來求超度,求他念《金剛經》為他迴向,他答應了。第二天,他以很恭敬的心念一部《金剛經》,念到一半的時候,家裡傭人為他端了一杯茶,他沒有講話,用手搖搖告訴他「不用」,傭人就端回去了。那天晚上,夢到這個士兵來道謝,他說:「我只得了半部,因為你當中夾雜一個不用。」然後想到家人端茶,雖沒有說話,但念頭上有個「不用」。一部經裡,夾雜個「不用」,效果就減一半。到第二天,重新再念一部迴向給他。所以功夫最忌諱的是夾雜,一夾雜效果就沒有了。(990330早餐)

【出家】

何謂真正修道人?和就是修道,不和就無道可言。佛制定的成法、規矩,四眾弟子若遵守,佛法就久住世間,法緣殊勝,眾生有福。(990223早餐)

出家人穿上這身衣服,在僧團之中不和,就是破壞僧團,果報在阿鼻地獄。(990223早餐)

出家人修行好,能成佛、成菩薩,成就是最高的;修得不好,墮落是最下的。(990223早餐)

出家人做個老好人,能否成就?不能成就,老好人是鄉愿,不但不能維持佛法的形象,反而糟蹋、破壞佛法的形象,此罪業無量無邊。(990223早餐)

現在出家人比不上從前,從前出家談何容易!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帝王看到都要合掌問訊,就是尊敬你的道德、學問、德行,你是「人天師範」,言行舉止,是天上、人間的榜樣。(990223早餐)

古代出家要經過皇帝考試,考試及格才頒發文憑,稱作「度牒」。考取度牒之後,你跟哪個道場、哪位法師有緣,就到那裡出家。你沒有度牒,他為你剃度是犯法的,要受國家法律的處分。(990223早餐)

進士是國家考試最高的等級,這是普通的學術標準,相當於現在學校裡的博士學位。出家人在普通學術上拿到進士的學位,然後考佛法,再考德行,統統及格才發度牒。若是在過去那種制度之下,我們可能都沒有出家的資格。但後來,此制度被清朝順治皇帝廢棄了,印光法師在《文鈔》裡,幾次提到這個問題,都非常感慨、痛惜!順治皇帝這個作法錯了,使佛法衰敗至此,一落千丈。順治皇帝認為出家是好事,值得尊敬、提倡,不必嚴格的限制。在當時確實是好事,使程度稍微低一點之人也能出家,但是他沒有想到,三百年之後,佛教因之而毀滅,他要負責任。(990223早餐)

出家人生活,衣食住行一切隨緣。出家眾對出家眾也是布施供養,他下廚做飯供養,我們用托缽的心理來接受,他供養什麼就吃什麼,沒有分別。我們用這種心態過日子,這叫修行。(990410早餐)

我們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一定要明瞭,出家學佛在社會上扮演何種角色。穿上這身衣服,人家稱你為法師,「師」是群眾的表率,人民的模範。我們講經弘法,主題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自己要常常想,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否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好模範;若不能,就決定不能做、不能想、不能說。這八個字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們共同擬訂的。這八個字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上每位善知識,皆為眾生作師作範。(990414早餐)

一般人對出家人格外尊重、敬仰,不管你有無德行,穿上這身衣服,人家對你的看法就不一樣,你是佛弟子。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我像不像佛弟子。怎樣才像佛弟子?天天接受佛的教誨,天天奉行佛的教訓,這就是佛弟子。經裡常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是對於佛所教的完全接受,能信、能解、能行;持是保持,天天做,時時做,一時一刻都不放鬆。(990417早餐)

我的觀念是出家人要住廣單,一般講通鋪,睡覺的時候大家互相看著,所謂是「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自己會約束自己,不可以放逸,道業才能有成就。如果一個人一個房間,就會放逸、懶散。從前寺院叢林,年歲老了,行動不方便者,才能有一個小房間。這是佛家講的「依眾靠眾」,自己煩惱重、習氣重,沒有辦法約束自己,希望靠大家的幫助。(990417早餐)

古代出家人五年學戒,那是基礎教育,現代沒有了。五年學戒不是學律藏,而是五年當中遵守老師的教誡。老師的教誡就是沙彌律儀,男眾是比丘戒,女眾是比丘尼戒,三聚淨戒。要認真學習,成就自己的德行,這是儒佛相同之處。(990421早餐)

【自度與度他】

大乘經說,人必須自度而後才能度他。佛講的話含義很深,可是有些人斷章取義,把佛的話誤會了,於是急著先自度,然後再度他,把自度、度他分成兩樁事情,這就錯了。(990430早餐)

在沒有覺悟,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度他是自度,在度他裡去學習。(990430早餐)

在沒有自度之前,每天講經說法,看下面的聽眾都是老師、善知識,都是我的監學。我在講台上,把我所學習的向他們報告,請他們批評指教,是這種心態,這就是自度。到自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看底下的聽眾就是學生,那就是度他。度他與自度是在一個講堂,離開講堂,離開群眾,去求自度,不可能。佛講經說法才是度他,十地菩薩、等覺菩薩講經說法都是自度。(990430早餐)

不能度他,決定度不了自己,自他不二。所以在講台上,你就是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禮敬諸佛」,坐在下面的聽眾是諸佛。「稱讚如來」,講解世尊的經論,就是稱讚與會大眾的性德。「廣修供養」,認真努力做準備,將這一堂經教講好,是對於一切與會大眾的法供養。「懺除業障」,大眾提出的指正,我們認真努力改進,就是懺除業障。「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請別人難,人家不答應,要請自己;請自己上台轉法輪,請自己住世。一切要依靠別人,佛法會滅。自己覺悟,自己要荷擔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要認真努力做好。十大願王就是坐在講台上修。所以自度就是化他,化他就在自度之中,自度與度他是一不是二。台上如是,台下亦如是;處事待人接物,無一不如是。在沒覺悟之前,這些都是屬於修德,福慧雙修,定慧等學。(990430早餐)

【慈善事業】

這世間有許許多多的災難,大家都不敢去救災,為什麼呢?怕救濟的錢到不了災民的手上,活活的看到許多災民餓死凍死。這是感情用事,不是真正的慈悲。真實的慈悲,縱然我們以善心出錢出力被人騙了,佛說我們的功德仍是圓滿的。《楞嚴經》上佛說:「發意圓成,圓滿功德」。為善修福的人來生生天作佛,那些偷竊救濟財物而害人凍餓的人,來生必墮阿鼻地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放心大膽去做慈善事業。(990429早餐)

世間縱然有災難,有信心的人得救。所以我們今天做這一樁好事,決定沒有畏首畏尾,決定不會受周邊境界的動搖。這一樁事做得成功很好,做不成功也好。總之,我們這一點真誠的心,上帝知道,神明知道,佛菩薩知道。(990429早餐)

貪官污吏苛扣賑災物資的,自古以來就有,無法避免,這是少數人。我們不能因為這樣,救濟賑災的工作就不做了,那是我們的過失。要以真誠心去做,真誠心能感動人。自己做得不好,是真誠不夠,把這些責任推怪在別人身上,這是沒有智慧。(990430早餐)

【發願】

願力與欲望有何不同?佛法講發願,世間人講心願,心願是欲望,發願則不然,但是一般人確實很難辨別。倘若你能明白其中道理,也就不難辨別。以《金剛經》為例,佛法常講「四弘誓願」,若離四相、離四見發願,這是真的發願;反之,願就是欲望,這是一個揀別的方法。另外,一切隨緣是發願,攀緣是欲望;為自己是欲望,為一切眾生是發願。(990410早餐)

念念以我為本位,念念都想到我,發的一切願都變成自己的貪欲了。(990410早餐)

我們對於願力與欲望一定要辨別清楚,落在欲望裡,就是造三途業,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要知道,輪迴心修學佛法也是輪迴業,輪迴心念阿彌陀佛還是造輪迴業。(990410早餐)

灌頂法師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後講,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第一就是墮阿鼻地獄。為何念阿彌陀佛還會墮阿鼻地獄?就是輪迴心,迷惑顛倒,他不是發願,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實在是太可怕了!而別人造,我們也不必說,說了與人結冤仇,他也不會接受。要緊的是自己要明白、要清楚,自己決定不可以造,要死心塌地,安分守己,好好修行,念念與戒定慧相應。(990410早餐)

【智慧】

中國人有智慧,知道科技發展會帶給世人負面影響,若要使世界長治久安,不能著重在科技上發展。西方人沒有這種遠見,拼命在科技上發展,地球的資源幾乎快竭盡了。用盡之後,世界毀滅,科技發展的結果是世界同歸於盡。所以,真正有智慧之人不做這種事情。(990413早餐)

【加持】

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平等加持,這個加持有人能得到,有人得不到,原因不在佛,在我們自己,問題是自己願不願意接受如來威神的加持。怎樣接受?心行與佛相應就能接受,與佛相悖就不能接受,佛力就加持不上,道理在此地。(990422早餐)

心願果然與佛相應,所得到加持的力量,依舊不甚明顯,原因就在夾雜。相應裡夾雜著染污,就是蕅益大師講的,夾雜著我、我所,於是相應效果就大幅降低。倘若能把我、我所放下,加持的力量就非常明顯,自己幾乎都能覺察到,有功夫之人也能見到。(990422早餐)

【命運風水】

依照佛法的理論、方法來修學,個人命運能改變,家庭命運也能改變,國運、世運沒有一樣不能改變。佛經承認有命運,但不是宿命論,它不是一定的,是可以改造的。用什麼方法改造呢?完全在自己的心行,也就是你的思想行為鑄造了你的命運。心行善,命運就好;心行不善,前途就愈來愈暗淡。(990419早餐)

凡夫決定會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凡夫有分別、執著,所以就落在數裡,也就是有命運。數能夠推算出來,《了凡四訓》對於這些道理,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就脫離不了命運的主宰。還會受外面一切人事物的誘惑、影響,心就隨著境界轉;心隨境轉是凡夫,就決定有風水。(990426早餐)

對於一切事理通達明瞭,就稱為聖人。聖人不受命運的主宰,因為他於世出世間法,一切人事物,沒有分別、執著,超乎命運之外。(990426早餐)

會受外面環境影響,就有風水;不受外面環境影響,自己能做得了主,這就是佛菩薩。《楞嚴經》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有能力不被環境轉,可以轉環境,就是聖人。凡聖之別在此。(990426早餐)

【書籍目錄】
第1頁:一、讚淨土超勝 第2頁:二、勸信願真切
第3頁:三、示修持方法 第4頁:四、論死生事大
第5頁:五、勉誠敬人生 第6頁:六、勸深信因果
第7頁:七、明佛陀教育 第8頁:八、倡孝道師道
第9頁:九、談習講方式 第10頁:十、諭在家善信
第11頁:十一、標應讀典籍 第12頁:十二、答學佛疑問
第13頁:精要十念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