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涼小品(二) 張有恆教授著

清涼小品(二) 張有恆教授著

四十九、淨業三福(二)

[日期:2011-01-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有恆教授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十九、淨業三福(二)

(二)二乘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1、受持三皈

「受」是老師把修行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接受之後,一生要能夠依教奉行,而且要能長久保持,才稱上「受持」。至於「三皈」就是皈依三寶,也就是我們在了解佛法,認識佛陀教育的本質之後,要發心學佛,這才是佛真正的學生,而歸依就是拜老師,既然拜老師了,老師就要把修學的綱領和方法傳授給你,你依照這個方法和綱領去修學才能夠有所成就。

「三皈」、「五戒」是佛法修學的綱領,「五戒」則是根本戒,但仍須以「三皈」為基礎。因此,不管吾人受五戒、菩薩戒或比丘戒,通通要從三皈做起。

三皈依戒裡面有三條,也就是有三個綱領:一是皈依佛,二是皈依法,三是皈依僧。佛、法、僧稱之為三寶,而佛向我們傳授的三皈,乃是「自性三寶」,經文出自《華嚴經》淨行品:「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其中的「自」即是自性三寶。六祖大師在講三皈依時,也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三個名詞,而說:「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又云:「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六祖大師這一解釋,使我們對三歸的意思,更能清楚明瞭,不致於聽到「歸依佛」就想到佛像;聽到「歸依法」就想到經典;聽到「歸依僧」,就想到出家人了。有關皈依三寶的意義,淨空老法師的著作或錄影帶有深入說明,讀者亦可參閱清涼小品第一冊第三十九篇。總之,「皈依佛」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能「覺而不迷」;「皈依法」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要「正而不邪」;皈依僧就是面對外在五欲六塵境界能夠做到「淨而不染」。

2、具足眾戒

「具足眾戒」的「眾」字就是「眾多」的意思,眾多的戒條裡,最重要的是「三皈五戒」,而在這眾多戒條當中,都是要引導我們得到幸福、美滿人生的生活規範,而不是要束縛我們的,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體認,才會樂於接受佛的戒條,並且能夠真正「以戒為師」,如此有了戒律的行持,佛法才能住世,否則眾戒不具足,佛法也就斷了。

「具足眾戒」是建立在覺、正、淨這三自歸的基礎之上。同時我們必須瞭解戒律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往往都犯過失,而這主要都是迷失自性所致。一般而言,「具足眾戒」就是要我們遵守日常生活的規範,這個規範包括老師的教誡、世間的法令規章、社會道德、風俗習慣等。

總之,人能夠持戒、守法,則身心安定,沒有煩惱恐怖,然後才能夠得定,如此「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也。

3、不犯威儀

「威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國民禮儀」或個人的儀表、風度、禮節,每一個人一定要遵守。孔子說人如果不懂得禮節,在社會上就不能夠立足,可見得過去教育對於禮儀非常地重視。現在社會為什麼這樣混亂,這是由於我們在教育上把「禮」或「威儀」疏忽掉了。「禮」是講社會秩序的,是講人與人的關係,是說明每一個人的身分、職責、義務,是給我們辨別這些事情的。我們知道自己的身分、職責、義務,盡心盡力去做自己的本分事,人人都能在自己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圓滿,這個社會是和諧的,是進步的,大家的生活都會過得非常地幸福美滿,這是「禮教」或「威儀」的功效啊!所以佛告訴我們說決定不能犯威儀啊!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四十一、心靈元年
第3頁:四十二、中國佛教出世因緣 第4頁:四十三、佛之釋義
第5頁:四十四、「南無阿彌陀佛」的意義 第6頁:四十五、一屁吹過江
第7頁:四十六、不二法門 第8頁:四十七、福慧雙修
第9頁:四十八、淨業三福(一) 第10頁:四十九、淨業三福(二)
第11頁:五十、淨業三福(三) 第12頁:五十一、「父母」是「在世佛」
第13頁:五十二、三學—戒、定、慧 第14頁:五十三、三車法師
第15頁:五十四、三百杯不醉 第16頁:五十五、四無量心
第17頁:五十六、五戒 第18頁:五十七、六和敬
第19頁:五十八、六度(一) 第20頁:五十九、六度(二)
第21頁:六十、「服務別人」就是「布施」 第22頁:六十一、十善
第23頁:六十二、十大願王 第24頁:六十三、人生智慧的開啟
第25頁:六十四、談時間管理—作「不急」而「重要」的事 第26頁:六十五、心無罣礙
第27頁:六十六、醒世對聯 第28頁:六十七、「盂蘭盆」節—「中元普度」的由來
第29頁:六十八、因小果大 第30頁:六十九、惡還本身
第31頁:七十、病中的省思 第32頁:七十一、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
第33頁:修行從改心做起 第34頁:念佛的功德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