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七、不要生氣

[日期:2011-01-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有恆教授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七、不要生氣

最近根據董氏基金會的一項調查,台灣多達一成半的人是天天生氣,而六成以上的人平均每週生氣一次。此種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人,每個禮拜都有一次心情不舒服的時候,此種心理狀態不只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品質。現代醫學證實,生氣動怒對人體健康至少有十害。一害肝臟:肝主怒,怒則氣機鬱滯;二害呼吸系統:可引起氣促、胸悶、肺腔膨脹;三害消化系統:可致骨黏膜充血,胃酸分泌過多;四害心血管:可致全身肌肉緊張,心跳加快;五害神經系統:引起神經衰弱、反應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六害腎臟:逆氣衝擊腎臟,會出現腎衰,腰膝酸軟無力;七害泌尿系統:可引起尿急、尿頻;八害皮膚:可引起皮膚乾燥、萎縮;九害內分泌:引起激素分泌紊亂,造成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十害引發猝死:現實生活中大怒暴怒後面紅耳赤、心悸血湧,吐血而死者,心肌梗塞而死者不計其數。因此,生氣對人體百害而無一益。

「生氣」在佛法稱之為「瞋」,尤其是在「逆境」的時候容易發作,是「三毒」(貪、瞋、癡)煩惱之一,對個人的修持影響甚鉅,因為「瞋火燒功德林」,人一發脾氣,就把所有的「功德法財」燒得精光。換言之,修行人一生氣,「清淨心」便喪失了,所修的一切功德便歸於零。因此學佛的同修要好好護持這顆心,要隨時保持心平氣和,如此方能「積累功德」,達到希聖希賢的境界。

大致而言,會使我們生氣的情境,大致可分為三種:

1、、遇到不講道理的「瘋子」:和這種人有理說不通,不必和他斤斤計較,更何況喪失神智的「瘋子」,在法律上,對其所作所為,無法追究其責任,因此受到瘋子的侮辱,不必生氣。

2、、對方有道理,是我們自己的過失:在這種情境下,即使對方大聲指責或痛罵我們,我們也要虛心接受,不能「死不認錯」或「惱羞成怒」,並且要「知錯能改」才是,因此也不該生氣。

3、對方沒有道理,刻意以尖酸的語言,激怒我們,惹我們生氣:在這種情境下,要切記:「生氣就是把別人的過失,拿來懲罰自己」,以及「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要把所有的逆境當作修行的考驗,更進一步要感激對方,不惜造業來成就我們的道行,因此我們要有智慧來面對外在的逆境與挑戰,因為「心隨境轉則苦,境隨心轉則樂」啊!

總之,生氣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因此,我們首先要瞭解自己生氣的心理狀態,並且進一步以智慧來面對「生氣」的各種情境,如此多一份修持,就多一份涵養,久而久之,就能達到「無瞋」的境界了。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千禧萬福
第3頁:二、爸爸的志願 第4頁:三、老師的志願
第5頁:四、「一切法由心想生」 第6頁:五、「簡單就是妙法」
第7頁:六、禪與生活 第8頁:七、不要生氣
第9頁:八、活在當下 第10頁:九、學做菩薩
第11頁:十、善用其心 第12頁:十一、佛與牛糞
第13頁:十二、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 第14頁:十三、佛與農夫
第15頁:十四、談「謙虛」 第16頁:十五、「了凡四訓」簡介
第17頁:十六、「遇灶神記」 第18頁:十七、改過之法
第19頁:十八、談佛教教育 第20頁:十九、四大天王
第21頁:二十、五大菩薩 第22頁:二十一、因+緣=果
第23頁:二十二、體、相、用的意義 第24頁:二十三、念佛消災免難論
第25頁:二十四、談「天」說「地」 第26頁:二十五、一門深入
第27頁:二十六、「一」字匾 第28頁:二十七、「爾來了」
第29頁:二十八、談「孝道」 第30頁:二十九、佛教之「孝經」
第31頁:三十、生死輪迴 第32頁:三十一、生死之由來
第33頁:三十二、解脫生死之法 第34頁:三十三、談「迴向」
第35頁:三十四、談「覺」與「迷」 第36頁:三十五、談「六信」(一)
第37頁:三十六、談「六信」(二) 第38頁:三十七、談「發願」
第39頁:三十八、談「行」 第40頁:三十九、皈依「三寶」
第41頁:四十、逆流而上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4-28 15:05:29
讚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