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示陳君

[日期:2011-01-1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示陳君

天下事離不開一個「緣」字,緣會則聚,緣盡則散,非大福德、大智慧、上上根器者,難遇上乘,縱遇亦每因為業所障,不能相應,殊為可惜,若強之以登上乘,非僅徒勞,亦見不自量力。昔法華會上五百人退席,佛陀猶且莫可奈何,況你、我於若輩寧能為力?然一旦道業圓成,自有龍天擁護,一旦推出,道風必盛,顧自修能否不旁騖耳!

愚非學音樂者,其敢於作曲,蓋受壇經之感動而不自抑,在按捺不住之情懷下,循內心無聲之聲譜成此曲。

最令我感動者輒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何等直截了當,何等乾脆、肯定。此心唯何?曰「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之心也。

於此細剖、逆溯而時時吟唱,理解而力行,若不澈悟,確是佛法不靈;若不求甚解,或解而不行,則非佛法欺人,乃人自誤、自欺,當人宜深反省。

至於其餘五句乃說明佛性不只人人具足,且亦無待外求。

此歌如能常於調和心態後自然地唱,對心境、生活環境、健康……尤其追求生命的實相必有助益。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日) 

世人持誦金剛經多傾向於神秘主義,或求小小福報,殊不知此乃成佛之基。但能於無事縈懷時,閉戶朗誦三遍,然後合經,反觀自心,便知金剛經之大利在成就吾人八風不動之金剛心,堪稱殊勝至極,吾弟不妨試行之。

(一九八四年三月廿七日) 

法之究竟處在破我、法二執,即無我、無法。何以無我?何以法亦不有?見得透澈時,名為見性,然後以正見指導正行,完成法的人格化,名為修行……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原不假外求,修行之起點在於反省往非,杜絕後犯,保持一顆緝熙光明之心,若不如此,不名正法,終落魔外。

處世忌多言,學法亦然,古德云:「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一九八四年八月廿日) 

弟若能以平安為福祉,以寂寞為享受,以無住禦心,以無念自持,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凡有念皆不外責任、義務,則始終正念分明,乃真修行也。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 

弟之體悟完全正確,今後有二事須牢記:

一、切不可流於口頭──卅年中忌提此事,不則絕難進步。

二、須知「一處如此,處處皆然」,方契「不二」之旨,亦乃能完成人格化之鎔鑄,若執另有道理,不免流落異鄉矣。

此事但具足誠敬信行,斷能成就,若是小根,不努力「守本真心」,但徒形言語,難期大成。至讀書多少,與法殊少關連,豈不知能大師一賣柴漢耳,竟為人天導師,彼以世學自詡者,能望其項背耶?

所記知心、制心、常惺、能捨四點無誤,能於此處下工夫,方是真修行,方能觸到修心的實際,亦方能功不唐捐,若徒求多知,乃自己活埋自己,愚不可及。細思。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六日) 

「內心正舒坦時……享受安祥心境」並不是耽著樂境。經上指斥耽著樂境,乃指小乘聖人耽著四禪、八定、初、二禪之樂受、喜感。至於安祥則超越小乘甚遠,可稱「正受」,允宜珍惜保任,何耽著之有?且佛呵斥之意,慮其得少為足,更不求進。若是安祥,佛必不呵。勿疑。

賢弟向道至誠,得破本參,便知海闊天空本無道理,實諦唯是心安祥而已,此外更有,皆是虛幻,更求多知反增法塵。今後當努力將體悟得的打成一片,一處如此,處處皆然。便是正修行路,多管外邊反礙正修行,請多留意。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此事乃「獨行道」,苟非同見同行,切忌披肝瀝膽,不則言多必失。

弟暇時應細味修心四句要訣,若能洞然明白,自然「無法可說」,且亦無法可修、可學。不則不名獨尊,依然能所宛然,不離邊見。要須窮源徹底始得。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一日) 

能少談道理甚善。所云接人方法亦妥當,但仍以不接引為宜。蓋有緣自會發心,無緣勸亦無用,縱有相應,若未徹底,遇緣不免退轉,徹頭徹底又豈可多見?試看逢人說道理、逞知解者有幾人曾落實修行,有真實證悟與受用?弟能發願寡言力行,愚心滋慰。

多讀信心銘有大利益。最好能背誦。

(一九八六年一月廿四日) 

病目不能詳敘,總以不著相為要,不生心為妥。此事利益殊難道盡,才起一念功利與感應,與正法相違矣。

此事極細,貴一超直入,不貴枝節、瑣碎,文字尚且不立,語言豈非多餘?

前函勸精研信心銘,今再申斯意,祈勿忽。

(一九八六年二月九日)

此事苟不具上上根器,卒難相應,有之,亦「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愚實屢見不鮮。所謂上上根器者,無他,於師、於法至誠、至敬、至信而已。就學法而言,此雖非苛求,揆諸今時亦殊少覯,此愚之所以號「耕雲」者,蓋不信果能造就一個、半個也……。

修心訣曲譜配音極好,可以製作歌曲,此舉有大功德,佛天歡喜,必增福慧,蓋救人貴能救心,救陷溺之人心,則須有善方便……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卅一日) 

感弟誠敬,謹勸以做無愧於心之光明磊落之人為目標,必增福慧;若追求佛法,其事至難,不獨去淨偷心難,泯除機心難,視師如佛難,「無上甚深微妙法」,更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縱遇,苟未夙植德本,亦易蹉過,即使得到「正受」亦不易保任,豈非功德唐捐?何如存好心、做好人、行好事、得好報來得穩妥?

(一九八七年二月廿一日) 

學禪貴求心安,而心安須是理得,究理貴能「擒王」,找到理的根源,便名了事,便得斷惑,始得心安。

今後莫管光影門頭事,所有浮光掠影,俱非真實,得不足喜,失不足憂。古德云「好事不如無」,若貪天邊月,定失手中珠。一旦得見「本來面目」,便明「實際理地」,便可享受「本地風光」。「只此一事實,餘二皆非真」也。如今但秒秒管帶安祥,一切事、理拋諸腦後,若能「趁亦不去」,便是不了而了,豈不省力?這便是典型的無為法,切莫弄錯定盤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六日) 

【書籍目錄】
第1頁:示觀然 第2頁:示癡呆
第3頁:示張生 第4頁:示吳生
第5頁:示鄧君 第6頁:示寶林
第7頁:示如夷 第8頁:示行雲
第9頁:示忠雲 第10頁:示陳君
第11頁:示懷恩 第12頁:示仰雲
第13頁:示許女 第14頁:示張生
第15頁:示宗雲 第16頁:示王女
第17頁:示譚君 第18頁:示蔡生
第19頁:示李女 第20頁:示陳君
第21頁:示劉女 第22頁:示閒雲
第23頁:示顏君 第24頁:示吳生
第25頁:示陳生 第26頁:覆悟修
第27頁:示溫居士 第28頁:覆王居士
第29頁:示林君 第30頁:示李君
第31頁:覆李居士 第32頁:示韋君
第33頁:示邱生 第34頁:覆陳居士
第35頁:示嘉義諸君 第36頁:示蘇女
第37頁:覆臧居士 第38頁:示曾生
第39頁:示鄭君 第40頁:示奉君
第41頁:覆高居士 第42頁:覆李居士
第43頁:示奉女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