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真言宗綱要 黃繩曾居士編著

真言宗綱要 黃繩曾居士編著

19、發菩提心

[日期:2011-01-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黃繩曾居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9、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之語義及發菩提心之功德

以自己身心親證大菩提,此是修真言行者之主要眼目。但先非發菩提心不可。菩提心實乃萬行之導首,萬德之根本也。發菩提心,乃成佛必需之條件。『菩提心論』云:「如人貪名官者:發求名官心;修理名官行。若貪財寶者;發求財寶心,作經營財物行。凡人欲為善之與惡,皆先標其心,而後成其志。所以求菩提者;發菩提心;修菩提行」。『大日經疏』第三云:「此心有如幢旗,為眾行之導首;又如種子,為萬德之根本」。『菩提心論』又云:「當發如是心、我今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不求餘果。誓心決定,故魔宮震動,十方諸佛,悉皆證知」。此乃讚發菩提心之功德也。發菩提心之功德,如斯廣大無邊,豈可不趣向乎?菩提、梵語,即覺悟之意。心、即指希望心,希望求得佛果之心也。發、即發起。發起心以成就無上正覺。所謂發菩提心者,如上數語,已可明其簡要。

菩提心之內容

『菩提心論』中,舉出三種菩提心:一、勝義菩提心,二、行願菩提心,三、三摩地菩提心。今將此三種菩提心內容,分述如下:

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者:取得勝義心之意,所以又名捨劣得勝心。務必訴諸理智,以求此心動機之批判,而將最真的結論把握。在修持學習上之精進向上心也。

行願菩提心

行願菩提心者:執行願望之意。此乃對一切眾生發願救濟之同體大悲心。如來不取涅槃,而實踐利他大行向下心也。

三摩地菩提心

三摩地菩提心者,據自己本具心之意志力而實踐。此乃真言密教獨特之觀行法門,得即身成佛之願望成就。

真言密教之特質

以上所舉之三心,表大智、大悲、大定。其中三摩地菩提心為體,勝義、行願、二菩提心為自利、化他之二用。須知勝義向上,行願向下,二心皆是一三摩地心之所轉起。而勝義心當相即行願心,故彼此有同體不離之關係。勝義、行願二心,一般佛教亦有說及,至三摩地,則顯教所談者,祗指為一種精神統一法,但真言密教,則以三摩地心,顯明菩提心之體性。且如何實踐此三摩地菩提心的方法,更澈底清楚顯示。此則與顯教根本不同,不可不知。

四心

弘法大師『三昧耶戒序』,以菩提心之內容,分為信心、大悲心、勝義心、大菩提心之四種類。但其中以第一之信心為菩提心總體之本質。其餘三種,乃信心所開出之德用。此德用之順序,可以『菩提心論』之行願、勝義、三摩地之三心當之。然此三心,仍歸於信心之一心。所以謂信心者,菩提心之總體也。不單是弘法大師如是主張,即使疏家善無畏三藏,在其『大日經疏』第一亦云:「故菩提心,即是白淨信心義也。」是可知也。

發心與信心

上述信心,實乃與發心有表裡之關係。兩者互依不離。無信心為伴,則雖已發心,其發心非真。如發心真確,則信心不會不安。此乃精神狀態上必然之事。故應於信心之上,堅固不動而發心。又應於確固不拔之發心上,而決定信心。

能求之菩提心、與所求之菩提心

又弘法大師說:菩提心有能求、與所求之二種。能求之菩提心者:起心要求得佛果菩提,發菩提心之發心,足以當之。所求之菩提心者:求佛果菩提之心,其自體本來具足,換言之,佛果菩提,不能在遠在外求之,實即指自心實相而已。由所求菩提心之名稱上,已顯出其意義。所以『大日經』住心品開首即說:「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可知發菩提心者,發動自心實相的淨菩提心而已。

【書籍目錄】
第1頁:羅序 第2頁:李序
第3頁:1、宗名 第4頁:2、教相與事相
第5頁:3、秘密 第6頁:4、本宗之聖典
第7頁:5、本宗之判教 第8頁:6、顯教與密教
第9頁:7、十住心 第10頁:8、十住心之大要
第11頁:9、三大 第12頁:10、六大體大
第13頁:11、四曼相大 第14頁:12、三密用大
第15頁:13、本宗之教主 第16頁:14、曼荼羅之名義
第17頁:15、金剛界曼荼羅 第18頁:16、胎藏界曼荼羅
第19頁:17、五智 第20頁:18、四種法身
第21頁:19、發菩提心 第22頁:20、持戒
第23頁:21、入壇灌頂 第24頁:22、三句
第25頁:23、即身成佛 第26頁:24、護摩
第27頁:25、加持祈禱 第28頁: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