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真言宗綱要 黃繩曾居士編著

真言宗綱要 黃繩曾居士編著

8、十住心之大要

[日期:2011-01-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黃繩曾居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8、十住心之大要

十住心之解釋,其說甚繁。今以弘法大師之『秘藏寶鑰』為基礎,以概觀各住心之思想內容,而作九顯一密之對辯。表示如下:弘法大師最初建立十住心之名稱,隨即附以極簡單的說明。

第一異生羝羊心:「凡夫狂醉,不悟吾非。但念淫食,如彼羝羊」。

第二愚童持齋心:「由外因緣,忽思節食。施心萌動,如穀遇緣」。

第三嬰童無畏心:「外道生天,暫得蘇息。如彼嬰兒,犢子隨母」。

第四唯蘊無我心:「唯解法有,我人皆遮。羊車三藏,悉攝此句」。

第五拔業因種心:「修身十二,無明拔種。業生已除,無言得果」。

第六他緣大乘心:「無緣起悲,大悲初發。幻影觀心,唯識遮境」。

第七覺心不生心:「八不絕戲,一念觀空。心源空寂,無相安樂」。

第八如實一道心:「一如本淨,境智俱融,知此心性,號曰遮那」。

第九極無自性心:「水無自性,遇風即波,法界非寂,蒙警忽進」。

第十秘密莊嚴心:「顯藥拂塵,真言開庫!秘寶忽陳,萬德即證」!

淺釋如下:

第一異生羝羊心

異生者,一類眾生,由於業報,生而相貌狀態,異乎人類,故名。羝羊者,牡羊也。祗識食與生殖,並無道德上或宗教上的覺醒,純依賴本能的生活,此種單一的精神狀態,歸入第一住心。倘人類而住於此心,則急切的道德救濟,及宗教救濟,實為必要!

第二愚童持齋心

愚童者,凡夫之一類,但能善自反省,善自尊重,遠離奢侈,明瞭節食旨趣,因節約而存有餘物資,則聽善友之誘導,向他人施與。此種對一切眾生所發之同情心,歸入第二住心。此即提倡人道德孔子儒教的階段也。

第三嬰童無畏心

嬰童與愚童,同屬凡夫。無畏者,離怖畏之謂。此類凡夫,對做人之道,已普遍明瞭,但未感滿足。故更上進一段,以求宗教在其心靈上之安慰。彼等深信死後可以生天,故對於死無所怖畏。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國的老子學說,及道教,皆屬此階段。

(以上為世間三住心)

第四唯蘊無我心

此一階段,乃初聞佛法,明瞭一切因緣,不外乃物質原素(色蘊),及精神要素(受想行識四蘊) ,集合而成。倘人之所以為人,亦是此五個假和合物~五蘊法~因緣所成,則可以悟出人的身體與心靈,實際上並無固定的個體。導致此一住心者,乃聲聞乘之階段。

第五拔業因種心

對於人世間苦的根本,窮追探索,而發現「無明」。此無明乃一切煩惱之所生。煩惱一生,隨即造業,此業乃招致生死苦果。如是了了覺知,則做成人世間苦惱根本原因的無明種子,不能不切志去拔除之。住此一心者,則緣覺乘之階段也。

第六他緣大乘心

他緣者,與無緣同一意味。絕不考慮其緣故,祗住於同體大悲之中,對一切人類不分彼此,廣施救濟。此即生大乘菩薩心之狀態,此乃法相大乘教之階段也。

第七覺心不生心

覺心不生者,應解釋為覺悟了,心本不生這件事。自心實相,本來是不生不滅。所謂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徹悟此八不正觀者,乃此第七住心的精神狀態,此乃三論宗之階段。

第八一道無為心

所謂一道者,一切眾生之自心中,原具本來清淨的妙理。無為者,離造作之謂也。凡所有造作,必生對立,離於對立,安住於一道的絕對境界。如斯乃在第八住心的精神狀態,強調一如一道的天台山智者大師之階段也。

第九極無自性心

澈悟一切法常常生起轉變,固定的自性,了無可得。諸法的根源,就在法性的緣起。在此第九住心,即說性起法門的華嚴宗之階段也。

第十秘密莊嚴心

身、口、意、之三密妙行,是我們心中本來潛在之秘密莊嚴曼荼羅的開顯。在此精神狀態,乃第十住心真言密教當位。弘法大師之宗教的極致也。

(以上第四至第十為出世間住心)

建立的正意

以上九顯一密的十住心判釋,乃對他宗宣示真言密教的地位,及其宗門之活動也。亦所以顯示出人間生活進步發展的次第情形。前九個階段中,第九住心,乃必然階梯。各個住心淺深不同,但終極至於洞開秘密眼,以體驗宇宙的神秘。如是,必需活用大日如來所開示的秘密妙法,順序修行,此乃人類對宗教向上進展心的當然步驟。『十住心論』第三云:「若解真言實義,則若天若人,若鬼畜等法門,皆是秘密佛乘。」弘法大師所述之深意,不可不察也。

【書籍目錄】
第1頁:羅序 第2頁:李序
第3頁:1、宗名 第4頁:2、教相與事相
第5頁:3、秘密 第6頁:4、本宗之聖典
第7頁:5、本宗之判教 第8頁:6、顯教與密教
第9頁:7、十住心 第10頁:8、十住心之大要
第11頁:9、三大 第12頁:10、六大體大
第13頁:11、四曼相大 第14頁:12、三密用大
第15頁:13、本宗之教主 第16頁:14、曼荼羅之名義
第17頁:15、金剛界曼荼羅 第18頁:16、胎藏界曼荼羅
第19頁:17、五智 第20頁:18、四種法身
第21頁:19、發菩提心 第22頁:20、持戒
第23頁:21、入壇灌頂 第24頁:22、三句
第25頁:23、即身成佛 第26頁:24、護摩
第27頁:25、加持祈禱 第28頁: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