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二十三〕為什麼要趁吸氣時,起身?

[日期:2011-01-0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道證法師編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道證法師編述 

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二十三〕為什麼要趁吸氣時,起身?

一、物理、生理原因:

        ┌不吹飽氣,就扁塌皺折。

一個汽球│

        └一灌飽氣,就膨起硬朗,能支持形體。

        ┌不打氣,就扁塌,無能承載車之開動。

一個輪胎│

        └一打氣,就飽滿,能支持,有承載力。

同理:

人不充份徹底吸氣,不靠氣體支撐力,就得耗很多能量、力氣,維持姿勢;若能善用吸氣,藉空氣之力,就能節省能量而動作輕鬆靈活。大家不要小看「吸一口氣」之力量,昔日火車即藉「蒸汽之氣力」而發動,噴射機亦藉「向後噴氣」而產生「向前推進」之力,各人自己實驗體會,就能明白—

┌趁吸氣時,站起來  ┐

│                  │二者之間的差異,就知「吸氣而起」之奧妙。

└呼氣(將了)站起來┘

因我們的肺,是由很多小肺泡構成,每個肺泡,如同一小汽球,若不吸氣,個個汽球扁塌,支持力就差。若徹底吸氣,個個汽球飽滿,就能助維持形體姿勢,猶如打氣於輪之內胎,外胎亦可維持形狀及支撐力。(參考下方圖示)

了知法界,本無有閡,

有我無始,順於凡俗—

非有有想,非閡閡想。

今達自心,虛通無閡,

故行禮佛,隨心現量。

 

—三藏勒那 

二、由「一口氣」體會佛法:

很多人誤會,自己的「身」,是小小一個皮囊肉,其實,我們的鼻孔,完全和整個宇宙空間相通、無隔,吸一口氣,隨時可取用自「無限遠的氣流」,我們能自由吞吐天邊的雲彩,也能自由吸極樂世界的蓮香,說實在,我們和十方諸佛,根本是同一鼻孔出氣。他呼出的,我吸進來;我呼出的,他吸進去。深深體會,其實我們和一切眾生,不但息息相關,且,一口氣全然相通,我們不能離呼吸這一口氣而活,故,實際上,我們的「身」也遍及這口氣出入的整個空間,而且「互相呼吸」、「互相涉入」,難以畫出「隔閡,界限」。但人心虛妄設立,畫定界限,又妄自尊大,認為我自己重要,輕慢眾生,由此虛妄界限,生出無限貪、嗔、痴、慢、...之惡業,又虛妄受苦。禮佛中,由專注清淨,吸一口氣的體認,漸漸體會—心、佛、眾生,本無差別,本體廣大平等,漸漸放下種種「自以為是的憍慢」,放下「自我意識」走出自私執著,實踐平等慈悲。人能放下一向固執的—「我的見解」、「我的意見、個性」才能柔軟體會眾生的心,發揮「拔苦予樂」慈悲的功能,否則,老堅持自己的「個性」去衡量別人,一定會格格不入。

禮佛—

讓我們的「個性」由剛冷易碎的「冰」,化成柔軟流通的「水」,再昇華成遍布法界虛空的「雲」。

佛教導弟子,修習定心之法,初步要「知息入,知息出」。呼吸的「息」,中國字即是「自心」二字之合成,心與呼吸是有直接關連的,而且,可說是一體,我們平時,不知「息出」、「息入」,何以「不知」?因為心攀緣於外務,罣礙外境,充滿雜念,所以不知息之出入。當能「知」息出入之剎那,就是已放下外境萬緣,故佛教導散亂心的弟子,學習靜下來,知息之出入。心安定,息必長而穩定,心散亂,息必短而氣浮粗。呼吸是每日不間斷之「身業」,但反而被忽略了!日日糊塗,一口氣不來之時,必更糊塗!禮佛,乃練習息息與佛相連,息息念佛,一口氣不來,就生在佛前。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拜佛是「第一善」的緊密實踐
第3頁:拜佛經驗談 第4頁:禮佛方法及觀想
第5頁: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一〕為什麼要合掌? 第6頁:〔二〕為什麼不宜咬牙切齒?
第7頁:〔三〕為什麼站立宜「前八後二」? 第8頁:〔四〕為什麼站立時要以足跟支力?
第9頁:〔五〕為什麼站立時(1)要收下巴(2)後頸貼衣領? 第10頁:〔六〕為什麼拜佛須俯首(柔軟垂首)?
第11頁:〔八〕為什麼要合掌垂手(鬆肩)? 第12頁:〔九〕為什麼拜佛,手按地,下跪前,邊曲膝—邊鞠躬—宜保持小腿垂直?
第13頁:〔十〕為什麼要手先按地,而後跪下? 第14頁:〔十一〕為什麼要屈膝跪地?
第15頁:〔十二〕為什麼跪下之瞬間,要充分活動「蹠趾關節」? 第16頁:〔十三〕為什麼膝一跪地,手就即刻放鬆?
第17頁:〔十四〕為什麼要跪坐於「二足跟之內側」? 第18頁:〔十五〕為什麼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第19頁:〔十六〕為什麼伏地時(1)肘宜撐開?(2)掌、指宜平貼整齊? 第20頁:〔十七〕為什麼禮佛要頭面(印堂、眉心)貼地?
第21頁:〔十八〕為什麼要翻掌接佛? 第22頁:〔十九〕為什麼接佛後,又翻掌平貼地?
第23頁:〔二十〕為什麼恢復跪姿時,雙手宜收到膝旁?(勿離膝太遠) 第24頁:〔二十一〕為什麼起身之前,須先跪「翻腳掌」?
第25頁:〔二十二〕為什麼由「恢復跪姿」—「起身」,皆宜以「頭部」作引領? 第26頁:〔二十三〕為什麼要趁吸氣時,起身?
第27頁:〔二十四〕拜佛的深呼吸對身心的利益 第28頁:差異對照表
第29頁:疑問與探討 第30頁:後記及感恩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3-3 23:14:57
台北出差找小姐加line:205440台北汐止外送小姐,台北土城叫小姐,大安區找女人開房,新莊找小姐,內湖外送茶叫小姐 板橋外送小姐,松山區外送小姐,永和外叫全套服務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2-11 8:31:24
_/\_
癸巳蛇年
新年快樂
智慧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