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第九

[日期:2011-01-0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宣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第九

問曰:易行道與難行道之談,當身即是菩提之觀,其意旨已如明鏡般顯明了。然而人生在於這個世間,就如同擊石之火、閃電之光一樣,剎那消失生滅無常,如果有一念的蹉跎浪費時光,將來後悔也難以追回了。修習佛道之人,尚且不親戀執著於自心,何況是親戀執取於自身。尚且不親戀執取於自身,更何況是身外之境界呢?心中常常恐怕一口氣息,呼出之後不再復還,則已經到了後世。在業力的狂風之中,如同飄浮的蓬草一般,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期願師父能開示一念、十念之念佛法門,此生他生之生計規劃。

答曰:淨土法門之蓮池海會,乃是功德福業之廣大者也。二乘之人乃澄靜心慮於虛寂無我之境,耽著於空、怖畏諸相,不能憶念眾生之苦,是故無有淨土之施設,而大乘菩提道則有之。按《悲華經》的記載云:「阿彌陀佛,在往昔之世為轉輪聖王,名為無諍念,輪王的七寶、及一千個兒子悉皆具足圓滿。因為寶海大臣這個善知識而了知佛法,於寶藏佛之所發大菩提心,發願成就攝取西方極樂淨土。而諸經典中知名的諸佛、菩薩、聲聞等,皆是阿彌陀佛昔日的一千個兒子。其最長的太子名為不瞬,即如今之觀世音菩薩也。其次的兒子名為摩尼,即今之大勢至菩薩也。其次的兒子名為王眾,即今文殊師利菩薩也。其次的兒子名為能伽奴,即今之金剛智慧光明菩薩也。其次的兒子名為無畏,即今蓮華尊如來也。其次的兒子名為菴婆羅,即今虛空光明菩薩。其次的兒子名善臂,即今師子香菩薩。其次之兒子名為泯圖,即今普賢菩薩也。其次的兒子名為蜜蘇,即今阿佛也。蜜蘇王子,自從發菩提心以來,行路時的步步之間,其心心所法,常常憶念諸佛,如今已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示生於妙樂國土了。」

我認為不論是經行於廣大的草原道路之上,或是徒步於幽深的園林之間,則應當不別異於蜜蘇王子之憶念於佛。就如同諸候大臣,駕著車乘搖動震鳴車馬上的玉器,擺動著身上的玉佩前往朝見天子。或是官兵將領,統帥著整齊的羽仗儀隊,帶領著浩浩而行的車馬時,怎麼可以不小心謹慎地用心於步步之間呢?如今將其比例於念佛法門,則也是應當在日用平常步步之間如同前者小心謹慎,仔細用心,令心相繼不斷地憶念於佛。

凡是一般的平常人,從出生到死亡之間,沒有一個人沒有呼吸的出息入息也。此外一口氣呼出之後,如果不再回復,則便死亡而屬於後世了,這也真的是如你所問的。世間上的人,大多以寶玉、水精、金剛、菩提木□,以此種種之物為念佛之數珠。我則以呼吸之出息入息為念珠也,稱念佛號時,跟隨著氣息而念。如此則大大有所依靠,又何必恐懼一口氣不來,便死亡而屬於後世呢?我行住坐臥之間,常常用此念珠。縱使是昏沉而睡眠,也是含抱著佛號而寢臥。睡醒之後則繼續念佛,如此必定能夠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就如同鑽木取火之時,煙如果生起時,即是火要生起前之相貌。如果能夠常常夢見阿彌陀佛,則念佛三昧必定能夠成就。如是將來往生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之白毫相好,親自蒙受阿彌陀佛的授記,則必然是萬無一失的了,你應當勉勵而行之。

又問:一念念佛、十念念佛,而往生西方淨土。何者為正確之說?

答曰:但用一念即可往生極樂,住於不退轉之地,此才是正確之說也。就如釋迦牟尼佛所說:誣謗佛陀、毀壞經典,毆打僧眾、咒罵尊者聖人,五逆之惡、四重之罪,皆是由於一念的惡業所成就的,因此而墮於無間地獄,猶如箭弩射出一般快速。如今之念佛往生於西方淨土,亦是一念的善業所成就的,即時而得高登於極樂國土,猶如彎曲手臂一樣迅速。前一念娑婆世界的五陰消滅,後一念極樂世界之五陰即時生起。就如同以蠟所作的印,壓印於泥沙之中,蠟印融化消失時,文彩即時成就,尚不須要兩念的時間,豈更要到十念之久呢?又毆打僧眾、咒罵尊者聖人,雖然不是正屬於逆罪,但也是五逆之類也。

此外所謂一念者,如經典中所說:有一位貪愛乳酪滋味的沙彌,命終時因為生起一念貪愛之心,後世生於乳酪中作蟲。另外大薩婆長者的妻子,在船中正當坐著面對於明鏡自照其身,自憐自愛其色身美好之時。海風吹來破裂其船,命終之後生於其屍體中作蟲,貪愛嬉戲、往來鑽遊於死屍之中,不離於其處所。此者皆是一念所致,非是十念也。此外《大無量壽經》當中,說明了一念念佛,皆得往生極樂世界。而《觀無量壽佛經》當中的十念念佛,實在是有其緣由的,那是因為臨終之人,身得疾病萎糜衰弱,體力微弱心力下劣,故須十次稱於阿彌陀佛名號,以幫助其心念也。若是心力堅強清明不昧,一念即可往生了。這就猶如栽培種植如同一絲毛髮的幼苗,其茂盛壯大時,可以有百人同圍之廣大也。

【書籍目錄】
第1頁: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五 第2頁:念佛三昧寶王論自序
第3頁:念未來佛速成三昧門第一 第4頁:檗女群盜皆不可輕門第二
第5頁: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門第三 第6頁:現處湯獄不妨受記門第四
第7頁:觀空無我擇善而從門第五 第8頁:無善可擇無惡可棄門第六
第9頁:一切眾生肉不可食門第七 第10頁: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第八
第11頁: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第九 第12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門第十
第13頁:高聲念佛面向西方門第十一 第14頁:夢覺一心以明三昧門第十二
第15頁:念三身佛破三種障門第十三 第16頁:念過去佛因果相同門第十四
第17頁:無心念佛理事雙修門第十五 第18頁:了心境界妄想不生門第十六
第19頁:諸佛解脫心行中求門第十七 第20頁:三業供養真實表敬門第十八
第21頁:無相獻華信毀交報門第十九 第22頁:萬善同歸皆成三昧門第二十
第23頁:舊跋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