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來果禪師開示錄 來果禪師講述

來果禪師開示錄 來果禪師講述

禪七開示(十七)

[日期:2011-01-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來果禪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十二月二十日開示(十七首日)

佛的正法難遇。我們業障重的苦惱眾生,雖有善根感受這一個人身;再發一點道心,相信佛法,用功辦道,這就要有無量的培植;不然,決不能到這步田地。但是善根雖有,感不到正法,誤受許多的外道法,在我看來苦矣!還不如一個不修心的人。何以呢?

不修心的人,現在雖然不修;將來一遇機緣感受正法,這就可以發心修行,馬上就可以證果。那些外道雖然用功,他用的是精、氣、神,修的是仙道:地行仙,飛行仙,空行仙,天行仙,絕行仙等十種仙類。其中有二種:九公道,先天道,可以近於天道;感果雖然到天道,然而,他求壽而不求樂,這就是居天捨天,不同那八種仙類;直至修成了,住位在七金山洞裏,岩下無人到的地方,壽有十萬歲。為什麼住在這裏呢?因為,他們所修不與人知,怕與人同居一處,傳道就是一師、一徒,沒有三個人的,就是六耳不傳道;他用起功來就是他一個人,不與人共;故此修成了功,還是一個人住在七金山裏頭。這兩種道為甚麼修成功近於天的呢?他在修因的時候,有利人的心,有做功德的心;只求壽命長,先要斷欲,因此修成功,與欲界天同壽而不同樂。你們想想:他的結果,七金山裏,六欲天上,壽命若了,仍然墮落;亦有下地獄的。何以呢?只信他的道好,不相信別的;你教他相信三寶,他不但不相信,還要譭謗;因為他不謗三寶他不能立足;所以他這種謗因種下去,將來一定要招果報。這許多的人,往昔因中的好因,今天,遇不到正法,便接受種種邪見,將來,感不到好果。我真替他們可惜!又要淌眼淚替他們可憐!如此修心,不如不修。

師傅們!今天在這裏參最上上禪,修十方諸佛的正法,行十方諸佛的心行;不要開悟,就這樣行去,這一種正行、正因,還了得!我的口還能讚歎得盡嗎?(再講自己行腳時教化外道公案一則。「自行錄」有載。從略。)

十二月二十一日開示(十七第二日)

七打了九個下來。宗門下這一件事,說起來很難,又無相可見,無形可表;世間上的事,有相可見,有形可考,自然是好做;無論甚麼人,大概都是這一種要考察實際。但世間的事亦不容易,你們看:學木匠的人,要學三年、五載,學成,有時沒得人雇用。再則,學木匠一定要拿斧頭,不能拿剪刀來學;學裁縫的,一定拿剪刀,不可以拿斧頭。學裁縫的也非三年不可,不經過這麼幾年,也學不好的,這是多麼的難!你看宗門下的事,才真正容易!看不到,正是的;手抓不到,抓得到,都是的;腳踏不到,是的;腳踏得到,也是的。任是用功,不用功,善念,惡念,皆沒離開。如說穿衣、吃飯那麼容易,比穿衣、吃飯還要容易得多;磕著,掽著便是!彈指之間,時間還多了;一張紙也不隔,那裏說遠?你們想想:這麼容易一件事,你們反把它當作難事。這一件事,只要你承當下去,拿斧頭也能做裁縫,拿剪子也能做木匠,這是多麼容易!多麼簡便!你們反把它當個不得了的難;把世間上的難事,反認為容易。但是,每每有人空腹、高心,不肯實行其事,以為任何人都不如我,我總比人強;這一種人不許是宗門下的人。若要真實是宗門下的人,他並不是以鐘板敲得好,香板打得好,就是宗門下的人。這就是弄錯了!

以何為宗門下的事呢?對中等根機人說,先要從不會用「念佛是誰」說起,例如:「念佛是誰」用不上,怎麼樣子用法?會用了,是怎麼用法?用熟了,是怎麼用法?直至得力轉入深奧工夫的路頭,總要明明白白的;並不一定要開悟,只要工夫上的路頭清楚就是。對於上等根機的人,由凡夫地做甚麼事,至聖人地做甚麼事,未悟以前做甚麼事,既悟以後做甚麼事,都要清清楚楚的,才許你是宗門下一個人。我從前當清眾的時候,看到許多「二百五」、「半吊子」當清眾,談起來,某班首的規矩不熟,某班首講開示講得不好,又拖拉得很,維那是初參,種種看不起人,他以為自己超過人家。等到常住上請到他代職事,糊塗亂闖,一天到晚引人家發笑。我看的多得很!這一種人,還許是宗門下材料嗎?大概你們還有好幾位是這一種心理。你這一種人,我要問問你:你是看不起人家,你還知道香板上的「警策」兩個字有多大?兩個字中間有多少距離?上頭多長?下頭多長?共有多長、多寬?散香多長、多寬?茶壺是怎麼拿法?絆子是怎麼裝法?你還知道嗎?這許多事,雖然不是宗門正行,也是宗門的助道法。何以呢?香板打得好,馬上就開悟;散香的音聲敲得好,也是開悟的門徑;茶壺絆子放下來一直的,人家一看就悟了;眼見、耳聞、身觸,皆是悟道的因緣。古來,靈雲睹桃花而悟道,香嚴聞竹聲而有省。宗門下的大規矩,小法則,還能有一點馬虎嗎?

我以前在天童當維那時,堂裏有一、二位「二百五」的人,早已聽到他說:「禪堂有甚麼住頭?班首講的話還講不好,維那的規矩又不熟,真是糟蹋人!這許多規矩、法則還要學嗎?不算一回事。」我知道他們是這一種心。我問他:「禪堂還願意住嗎?」他說:「我願意住。」我說:「規矩,你還能守不能守?」他說:「能守。」我說:「很好的!」那天午板香開靜吃茶,茶杯子散到他的手上,他兩邊一望,我走上去一頓香板,不與他講話;茶壺來了,他又不知道怎樣接茶,我又是一頓香板;吃茶,頭勾下來吃,我又是一頓香板;吃了一回茶,打了五、六十個香板。我回頭問他:「你的香板吃得還願意嗎?」他大生慚愧說:「維那師傅慈悲!你老人家這一頓香板,我才知道禪堂深處,我才知道以前的不是;從今向後,大規矩,小法則,我是要認真學一下子。」你們想想:這一種人可憐不可憐?他吃了我這番痛苦,才知道禪堂裏頭可貴處,才把他的空腹、高心打掉。真是一個大苦惱子!為甚麼會這樣?要知道:初發心的人住禪堂,如果「我見」不捨,總有這樣的心,也不怪他;並不是那一個人才是這樣子的,我們以前初住禪堂也是這樣的。我求了戒住禪堂,自己以為住禪堂一定要了生、脫死才出禪堂門;不料進了禪堂,看看人家處處不對,坐起香來,沖盹睡覺;開了靜,或是放香,或是離了執事,不是調皮,就是充殼子;今天看如是,明天看也如是;第三天,就不願意看了,不要再看,當下五心煩躁,難過得很。

我這個人與人不同,在俗家看人家種種不好,我才出家;後至普陀山看了一些出家人,白褂褲、白襪子、洋傘,我又看到不好,我就至梵音洞捨身;在世界上看到不好,我就不住世界,我是這麼一個人。到了禪堂裏,還看得這麼許多不好,就自己回頭想:我是為甚麼出家?難道為看人家來出家的?還是混不了飯吃出家的?自己問自己,自己說:「都不是的,是為道出家的。」我又與自己考究:「既是為道出家,辦道就是的!為甚麼看人家呢?」這一問,才自己痛責自己,這個不是,那個不是,皆是自己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岔。所以,初發心的人,皆有這個不是;雖然有,還要自己覺悟;若不覺悟,一輩子不能為人。若果你把定這一個「我見」不捨,我說:你不是宗門的材料,是「二百五」,是「半吊子」,恐怕一定不錯。

各人發起心來──參!

十二月二十二日開示(十七第三日)

出家人頭上燒了幾個香疤,為甚麼?還有知道的嗎?三壇大戒是那三壇?恐怕還有許多人不清楚。說沙彌戒,還不知道是怎麼叫沙彌;再說戒,更不知道。再說比丘、菩薩也不知道。這一種出家人,還能算是一個出家人嗎?本來這許多話,不應在這個時候講;要想不說,我又真替你們可憐!不得不略略的與你們講一下子。

三壇大戒:第一壇是沙彌戒,第二壇是比丘戒,第三壇是菩薩戒。廣說三壇大戒的戒法,各有多少,各有不同。但是,我們都受過菩薩大戒的人,應當要把菩薩的事業負起責任來才對。菩薩是行的甚麼事呢?他是以六度萬行為他的事業。在我們也有萬行,不是萬善行,是萬惡行;這種萬惡行,就是我們的身、口、意造成的。要懂得這一種萬惡行,還要帶一點教講;就帶一點教講,也沒有甚麼關礙。何以呢?這是各人當前的急務,故此亦可以講。身有三業,口有四業,意有三業,共為十惡。身三,就是殺、盜、淫;口四,就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三,就是貪、鎮、疑;共十業。由十業轉增萬數,這是在教乘法數上,這裏不多說了。能可以開悟的人他看見這些是惡的,立定志向改惡向善,行菩薩萬行。菩薩有六度;首先布施度,度這個貪,因身、口、意俱貪。譬如:人家一件袍子好得很,心裏想要,就是意貪;口說:「你的袍子賣給我罷!」這是口貪;用手去摸一下子,是身貪;這一種身、口、意貪,非布施不能度。何以呢?看到人家的好,便向他討;假使行布施度的人,不但不向人家討,自己有甚麼好的,或褂子,或褲子,有人想要,還要布施;他有布施的心,身、口、意的貪當下就完全消滅;布施有這一種的功效。但是,貪與愛不同,為甚麼不同呢?愛以貪不到而成愛,愛在心裏如膠似漆,布施不能除;非戒不能除。

談到這一個戒字,今世人更加可憐!只知貪圖一時快樂,不知道有幾大劫的受苦!要曉得:我們聖戒決不能犯;任是殺、盜、淫、妄,都是聖戒。為甚麼說是聖戒?當知我體即是佛體。何以呢?佛說:「一切地、水是我本體,一切火、風是我先身。」一切地、水、火、風,既是佛體;我這一個身體,當然也是地、水、火、風而成;這不是證明佛體即我體,佛制的戒即是我的戒嗎?故稱聖戒。譬如:犯淫戒,必須將身去犯;我身即是佛身,我犯戒,即犯佛戒。你們想想:這一種聖戒犯下來,還了得嗎?以此類推,殺、盜、淫、妄犯了,即犯聖戒。這一種聖戒犯一下子,不是口說就了事,它的果報真是可怕!我不是說到駭你們,犯了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至少阿鼻地獄一大劫;重一點,就是三大劫。你們想想:犯戒時間不過一時半刻,受起報來動經大劫,這還算少嗎?比如犯殺戒,一刀便是,有多大的時間?偷人家的東西,至多一個鐘頭;再則犯淫戒,有多少時間的快樂?妄語戒,就是一句話,有多大功夫?如招起報來,一大劫,二大劫,三大劫的阿鼻地獄。此獄一晝一夜,非非想天八萬大劫;非非想天一晝一夜,人間八萬大劫;算起來,將來還得了嗎?如果犯戒一個鐘頭,受罪也是一個鐘頭還可以;但是一個鐘頭的快樂,要受那樣長的果報,少許有點知識的人,聽了我這麼講,還有人淌眼淚嗎?我替你們可憐!替你們淌淚!因為你們只知快活,就不知道將來受果報的痛苦,可憐的就在這個地方。

戒,為甚麼能度這幾大劫的苦呢?比如一個女人在你面前,你的心動了,馬上就要犯了;但,在你兩人當中弄一塊木板一隔,兩下分開了,要犯也不能了。這木板猶如戒,所以能可以持戒,就與一切罪隔開了,當下就消滅了;故此任是最愛的不得了,不怕如膠似漆,有了戒就能度他。所以你能持戒就不犯戒,不犯,就沒有苦果。還有忍辱度鎮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疑。這六度是菩薩應行的。你們受過菩薩大戒的人。雖不全是菩薩,應當學菩薩,頂要緊的。

各人發起心來──參!

十二月二十三日開示(十七第四日)

(講釋迦世尊入海取如意珠公案一則。從略。)

十二月二十四日開示(十七第五日)

(講自己發願公案。載在《自行錄》。從略。)

十二月二十五日開示(十七第六日)

(講叢林掌故及只園掌故。從略。)

十二月二十六日開示(十七第七日)

(講正法來源。西天二十四祖遇難;東土初、二祖及六祖遇難。從略。)

十二月二十七日考功大解七

師拈竹篦云:

十七已畢,徹悟准的;把住放行,絕本絕跡。試問:七期中還有做夢者麼?若無,即死漢;若有,即俗人。各人檢點看!

良久一喝云:

大事未明心已懈!何時再聚話無生?

若能不被常情轉,道海淵源轉見深。

如其不會,上殿、過堂去!

解!

來果禪師禪七開示錄終

【書籍目錄】
第1頁:揚州來果禪師塔銘並亭記 第2頁:達本居士序
第3頁:倓虛法師序 第4頁:復仁和尚序
第5頁:起七 第6頁:禪七開示(一七)
第7頁:禪七開示(二七) 第8頁:禪七開示(三七)
第9頁:禪七開示(四七) 第10頁:禪七開示(五七)
第11頁:禪七開示(六七) 第12頁:禪七開示(七七)
第13頁:禪七開示(八七) 第14頁:禪七開示(九七)
第15頁:禪七開示(十七)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