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沙田大會堂佛學演講 文珠法師講述

沙田大會堂佛學演講 文珠法師講述

懺悔業障

[日期:2010-12-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文珠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懺悔業障

各位,昨天講到運用佛法,消除人心貪瞋痴種種不良心理病態,自可取消社會罪惡,促進世界和平,只是就人今生行為的善因善果而言。但因果報應通於三世,即使今生止惡行善,但多生多世前由貪瞋痴所作種種惡業未消,仍然會招致種種苦惱與不幸,破壞幸福,障礙世界和平。因此,今天特別提出「懺悔業障」的問題,與各位討論。懺悔業障,可分為三點說明:

一、懺悔的重要

懺悔二字,出自佛經,梵文懺摩,意譯忍恕,即請求他人,容忍寬恕自己的過失。華言悔,是悔恨,悔改,屬於一種追悔罪過,立志改往修來的心意,華梵兼舉,合名懺悔。

人的一生無論是在思想、語言、或行動各方面,都不可能純善無惡,絕對無錯,除非聖人再來,或可例外。特別是當人受到環境衝擊,或事業上發生利害衝突時,往往喪失理智,做出不可理喻的錯事。即使能逃避法律裁判,亦難免受良心責備,遺憾終生,後悔莫及。若有機會接受善知識的勸導,說罪懺悔,何止解除心中郁結,還可滅罪生福,身心舒暢。

或有人說:我自少家教森嚴,品行良好;長大成人,亦能奉公守法,從不犯罪,何用懺悔?或說:我一生樂善好施,從來不作虧心事,又何必懺悔?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我們生長在多災多難的時代,廁身於複雜的環境中,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受到環境及他人影響,很可能做出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有害無益的事而不自覺。凡損害他人的事,就是罪過,都應懺悔。何況我們多生多世以來,由貪、瞋、痴等不良心理驅使,亦可能作出種種惱亂他人的惡業,致使三世因果循環不已,六道輪迥,生死不息。雖然今生自問行為光明磊落,無愧於心,但誰能保證自己宿生不曾作惡?若不懺悔宿業,勢必從迷積迷,罪過日深,如人泥足深陷,無法自拔。

例如:小孩無知,犯了錯誤,若肯接受父母師長教導,改過自新,從此立品勵行,則其前途必然遠大。若不肯悔改,任性妄為,勢必淪為問題少年;何止自毀前程,抑亦遺害社會,可知懺悔對兒童,非常重要。

一般青年或因無知,或受環境感染,一時糊塗,觸犯法紀,或使用暴力,危害治安。若能及時醒覺,痛改前非,誓不再犯,自此發奮自強,立德立業,則不失為良好公民,社會中堅;否則,不受規勸,不知悔改,喪德敗行,無惡不作,何止要受法律懲罰,還要接受因果報應,所以懺悔,對青年人亦非常要。

至於老年人,更要檢討自己一生所作所為是否出錯?若能做到清夜撫心,自問無愧,固然可以心安理得;若因年少無知,曾經闖禍作孽,就應把握殘生,趕緊懺悔。否則「一旦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將悔之已晚。所以,懺悔對老年人言,更加重要。

可以說:懺悔是青少年洗除心垢的強力清潔劑;懺悔是成年人敦品勵行孕育新生的高級營養素;懺悔是老年人拋棄罪惡,創造未來幸福生命的指南針,亦是全人類滅罪生福、離苦得樂的無上法寶,是六道眾生,自救自拔,尋求解脫的主要力量。

從前有個青年,時常喜歡提出很多古怪的問題來考驗師傅的智慧,但每次師傅的回答,都令他敬佩不已。有一次,他在郊外旅行,看見一隻牛,在一棵大樹下,無論向左轉,或向右轉,都無法擺脫繩子的束縛。他想,這次師傅不在場,一定無法回答我的問題。於是他跑去問師傅:「如何是團團轉?」師傅說:「只因繩不斷。」青年人簡直懷疑師傅有天眼通,不然,怎知道是因繩不斷呢?

師傅說:你見的是事,我答的是理。因為六道眾生,被煩惱所牽,業繩所縛,輪迴生死不息。若非誠心懺悔業障,誓不再造,是無法截斷惡業繩索的束縛,將永困三界生死輪轉。由是可知,懺悔對於六道眾生的重要,所以佛在業報差別經中說:「若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不更造,能拔根本罪。」又在心地觀經說:「若覆罪者,罪即增長,發露懺悔,罪即消滅。」

二、懺悔的方法

懺悔的方法很多,現分述如下:

(一)二種懺悔

一是事懺、凡決心懺悔業障的人,應先潔其心,淨其意,三業恭敬至誠,對被傷害的人,或對佛菩薩聖像前,披露罪過,陳說己非,表示悔意,求乞對方原諒寬恕自己的過失,並誓不再犯。或依古德所編製的各種懺悔法儀,頂禮受持,求佛菩薩,慈悲攝受,以消除多生多世,因身口意三業所犯之罪,著重於形式及行動的表達,故名事懺。

二是理懺、端坐觀心,知罪性空,不生執著,罪福之相,因而捨妄念,證實相理。所謂「罪由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皆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二)三種懺悔

一是作法懺、依法如儀,胡跪合掌,以清淨身心,在三寶前說罪懺悔,誓不再犯,能滅犯戒之罪。

二是取相懺、心運懺悔之想,求佛菩薩慈悲攝受,感佛菩薩,現身摩頂,以求感應,能滅煩惱罪。或選一種懺法,如大悲懺,淨土懺,水懺或梁皇懺等,定期於一七日,或三七日中,專心一意,如法修持,懺悔宿業,期感瑞應,名取相懺。

三實相懺,正心端坐,摒除妄念,觀無生法,念實相理,知罪性空,不生執著,故觀普賢經說:「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前二種是事懺,後一種屬理懺。

(三)五種懺悔法

五種懺悔法,又名剎利居士懺悔法,是佛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為在家居士所說。在家佛弟子,無論貴為國王,大臣,或賤如貧民,若因貪瞋痴,作五逆十惡罪,或毀謗三寶,果報必墮三惡道。自救之法,是正心誠意,懺悔業障,力求止惡修善;不謗三寶,反而恭敬供養三寶;不毀正法,反而弘揚佛法;不障人出家修行,且恭敬供養;不但讀誦大乘經典,進而思惟第一義,實行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助長菩提,生菩薩法,是名第一懺悔法。

其次是孝順父母,恭敬供養師長,是名第二懺悔法。

「以正法治世,不邪枉人民」是名第三懺悔法。正法,指合情合理的法律,是適應時代環境,適應民生需要,又能維持秩序,令人安居樂業的法律。否則,身為國王,或執政長官,施行苛政,提倡邪見,或自我膨脹,專權橫蠻,或貪贓枉法,或枉殺無事,必受惡報,故應反省自責,誠心懺悔。

「於六齋日,敕令管轄區域力所及處,實行不殺」名第四懺悔法。齋,指過午不食,或八關齋戒。六齋日,指農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等六天。四天王巡視人間,或遣王太子下凡,紀錄人間善惡,作為賞善罰惡的依據。諸惡鬼神,亦於此六日伺機害人,主使疾疫、凶衰、擾亂人間。若人能於此六日,持齋持戒,修善作福,當令諸天歡喜,降福人間;鬼不得其便,自可消災解難,遇禍成祥。至於國家主管,更應於此六齋日,在自己權力所及地方,禁止民間殺生、食肉,以此功德,消除宿世殺業。

「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種不滅。」名第五種懺悔法。世事有因必有果,果必由因。如涅槃經憍陳如品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莫及。」因果報應,通於三世,前生所作一切善惡行為,固然可以影響今世運程,而今生行為好壞,又能引生未來果報體的苦樂,故因果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束,今生作者是。」若想離苦得樂,世世生生,幸福如意,當深信因果,止息妄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實道」,指一乘真實之道,亦即是深信「眾生佛性本具,平等真實。」循此進修,必成佛道。

「佛種不滅」,意是指極惡眾生,雖斷善根,但佛性不滅,因緣具足,仍然可以成佛。凡能發大乘心,讀誦大乘經典,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種不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者,皆名第五種懺悔法。

如佛滅度後一百年間,印度出現一位阿育王,自少性情殘暴好殺,父王駕崩,殺兄自封為王,任意殺害異母兄弟,及諸大臣;。又聽耆利言而造人間地獄,枉殺無辜。後因為海比丘的感化.發露懺悔,皈依三寶,興隆佛法。在自己領土內,建八萬四千佛寺,並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佛舍利,自此以正法治世,亦不再枉殺無辜,即實行第五種懺悔法。

(四)六根懺悔法

六根懺悔法,出自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六根,指人耳、鼻、舌、身、意等器官,人生於世,六根具足,原是福報。可惜世人,不識運用六根功能,作有益自他的事業,反而眼貪好色,耳貪好聲,鼻貪好香,舌貪好味,身貪好觸,意貪快樂的享受。在六根貪戀六塵的迷網中,瞋恨妒忌,憍慢邪見,種種不良心理,隨之而生。結果策動身口,走向罪惡,殺盜淫妄,胡作非為。既作惡因,當感惡報,是以流轉六道,生死不息。普賢菩薩愍念眾生,教授六根懺悔方法:

1)懺悔眼根罪法

眾生眼根貪戀的對象是色塵,色有內外之分,內色指眾生內在果報的色身,外色指外界色、香、味、触等塵境。無論因貪內色引生男女色情愛欲之想,或貪外色而追求名利財富,皆能障蔽佛性,喪失理智,顛倒行事,作諸惡業。特別是貪戀色情,更是為患無窮。如楞嚴經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正常婚姻關係,都是生死根本,何況因貪色而邪淫、非禮、強姦、謀殺,更是罪大惡極。所以說:「萬惡淫為首」。至於貪圖外色享受,貪而不得必爭,爭必亂;小則破壞家庭,擾亂社會治安,大則導致世界戰爭。如是由業感果,世世生生,彼此互怨互恨,互相侵犯,互相殺戳。故普賢菩薩教導眾生,於諸佛前,發露眼根所作眾罪,誠心懺悔,誓不再犯。

2)懺悔耳根罪法

人的耳根,所對不出聲塵。聲有有情聲、無情聲,可意聲及不可意聲等四種。可意聲,令人聞之心情喜悅,貪戀不捨。不可意聲,聞之憎惡、逃避。本來娑婆世界,眾生耳根偏利,功能殊勝,具有圓、通、常、三種功德。諸佛亦於此界利用音聲作佛事。楞嚴經,文殊菩薩選擇耳根為圓通本根言:「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從聞中入。」可惜眾生不識利用耳根修行,旋聞與聲脫,從聞性回歸佛性。反而終日執緣外界聲塵,分別取捨,聞讚則喜,聞毀則瞋。故普賢菩薩說:「汝於多劫,耳根因緣,隨逐外聲,聞妙音時,心生惑著;聞惡聲時,起八百煩惱賊害,如此惡耳,報得惡業,恆聞惡聲,生諸扳緣,顛倒聽故,當墮惡道,邊地邪見,不聞法處。」見(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因教眾生,於十方佛前,發露耳根積劫所犯罪過,至誠懺悔。

3)懺悔鼻根罪法

人的鼻根嗅覺,對外界香塵,扳緣不捨。或因迷戀男女身香,而犯淫戒,或因貪飲食美味而犯殺戒,故觀普賢行法經言:「我於無量劫時,貪著香味觸,造作眾惡,以是因緣,無量世來,恆受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邪見,諸不善身,以此惡業,今日發露,歸向諸佛正法之王,說罪懺悔。」

4)懺悔舌根罪法

人的舌根,不但貪著好味,殺生食肉,損惱眾生,同時搬弄是非,惡口罵人,或妄言綺語,或讚歎邪說,作種種口業,招致墮落,故普賢菩薩教眾生於佛前,長跪合掌,說舌過患:「無量無邊諸惡業刺,從舌根出,斷正法輪,從此舌起,讚歎邪見,如火益薪,猶如猛火,傷害眾生……以妄語故,墮大地獄,……今向十方無量諸佛,大悲世尊,發露黑惡,誠心懺悔。」

5)懺悔身根罪法

人的身體,所對觸塵,實包括一切人事接觸,並不限於與人體切膚接觸的冷暖澀滑等外界事物。因為人執著四大五蘊組合的假我形象,為自己實際存在的個體;又執外界事物確屬我自己所佔有。故每為滿足私慾,而爭名奪利,貪之無厭,貪財則盜,貪色則淫,貪不得則瞋,瞋則凶殺、殘殺、暗殺、謀殺。由於殺盜淫種種惡業牽纏,輪迴六道生死,償還財債,命債,情債,障礙修道,不得解脫。故普賢菩薩勸導眾生「汝等今當懺悔,如是惡不善業。」自此誓不更作,五逆十惡,反而受持諸佛清淨禁戒,名懺悔身根罪法。

6)懺悔意根罪法

人的心意,貪戀法塵,法塵範圍甚廣,包括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或善或惡諸法。在時間言:通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在空間言:通於十方十法界,聖凡、因果、依正二報,無一不是意根思量的對象。人因意根思想,執著我及我所有,而引生意識,扳緣法塵,妄起分別,愛惡取捨之心,繼而策動身口語言行動,作善惡業,成為招致生死的根本,故普賢菩薩說:「汝等今應當身心懺悔,身者殺盜淫,心者念諸不善……。」又教人讀誦大乘經典「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以此想心,從妄想起,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如是法相,不生不滅,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一切法如是,無住無壞,如是懺悔,觀心無心,法不住法中,諸法解脫,滅諦滅靜,如是想者,名大懺悔,名莊嚴懺悔,名無罪相懺悔,」亦即是懺悔意根罪法。

我們果能隨順普賢菩薩教導,實行懺悔六根罪法,從身至心,由有相懺悔,進而無相懺悔,一定身心清淨,感應十方諸佛現身,說無生法,得入菩薩正法,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懺悔的功德

懺悔能令人停止作惡,改往修來;懺悔能令人消除業障,增長善根;懺悔能令人自覺自勵,自利兼他,速證佛道。如「阿闍世王,從文殊菩薩懺悔,得柔順忍,命終入賓吒羅地獄,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得無生忍。彌勒出時,復來此界,名不動菩薩,後當作佛,號淨界如來。」(見普超三昧經)。

阿闍世,譯名未生怨。母后懷胎,即反常態,怨嫌頻婆娑羅王;出生後,相師言:此子長大,必殺父母,因名未生怨,母愛之名善見,立為善見太子。因受惡友提婆達多影響,幽禁父王,奪取王位,後遍體生瘡,群醫束手無策。時名醫耆婆勸往見佛,求乞懺悔,後成為佛教大力護法。佛滅度後,五百比丘結集佛經時,阿闍世王擔任護法之職,因懺悔功德,滅無間地獄罪,並得授記作佛。

又波斯匿王女,名波闍羅公主,面貌醜陋,肌膚粗澀,膚如蛇皮,頭髮粗強猶如馬尾,自少被父王幽禁宮中,不准外出;長大後,王覓一破落戶青年,招為附馬,建造宮殿七重,重重深鎖,不令人見,一切享用,由國王供給。當時豪族,每月共宴,皆攜眷赴會,唯獨駙馬一人獨往,眾人生疑。有一次,灌醉駙馬,盜取門匙,啟門而入,偷窺公主,見美麗端莊,相貌非凡,急退。

原來,這次駙馬外出,公主感懷身世,雖貴為公主,但相貌醜陋,幼被父王監禁,今嫁人又被夫重重深鎖,不覺悲從中來,遙向佛懺悔,求消業障,解除醜陋及監禁之苦,感佛來應,惡業盡消,證得初果,改變形像,美如天仙,駙馬歸,竟誤以為是別家婦女。後求見父王,同往見佛,王問:「此女何福,得生帝王家?又作何罪,受醜陋形?」

佛言:此皆業力使然。過去久遠時,有一大富長者,財富無量,供養一辟支佛,身體粗惡,形像醜陋。長者之女,每見惡心,輕慢訶罵辟支佛,面貌醜陋,皮膚粗糙。直至辟支佛將入涅槃,受供養畢,踴身空中,作種種神變,時長者女,始知是聖人,立即懺悔自責。辟支佛雖聽其懺悔,但因口業,故遭此惡報;以其曾供養辟支佛,故世世生在富貴之家,又得見佛。今因誠心懺悔功德,滅罪生福,還復端正。

可知懺悔功德,微妙難思。可以說,懺悔是滅重罪、銷惡業的利器;是解脫生死,離苦得樂的南針;是通往佛果菩提,進入寶所的橋樑。我們欲想消除業障,災禍不侵,幸福如意,非誠心懺悔不可。心地觀經說:「懺悔能燒煩惱薪,懺悔能往生天路,懺悔能得四禪樂;懺悔能雨摩尼珠,懺悔能入常樂宮,懺悔能出三界獄,能開菩提華,能見佛大圓鏡,能至於寶所。」

金光明最勝王經亦說:「若人犯罪,應當懺悔業障;若人想生人間富豪尊貴之家,享受如意,應當懺悔業障;若人想生六欲天中,享受諸天妙樂,應當懺悔業障;若人想證初果,二果,乃至阿羅漢果,應當懺悔業障;若人想得三明,六通,獨覺菩提,甚至十力四無所畏,佛果菩提,更應當懺悔業障。」

業障是甚麼?業是業力,障是障礙。人作惡業,障生善處,障修佛道,故名業障。業梵文羯磨,意譯為造作,指人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思想活動,或語言行為造作,都能形成一種習慣性的力量,印烙於八識心田中,作為引生未來果報體的潛勢力,猶如含有生機的種子,能引生未來果實,故又名業種子。

業種子有善有惡,有定及不定,共與不共種種差別。凡能利己利人的事業,能引生未來福報,名善業。凡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的作業,將引生不良的惡果,名惡業。凡立意籌謀,堅決去做的事,無論善惡,一定招致同類的果報,名定業。若在無意中犯錯,又事後懺悔改過,或力行眾善以補過,所謂將功贖罪,則不一定受報,或重罪輕受;或因佛力加被,惡業盡銷,名不定業。個人各別行動,無論善惡,皆由自己負責,不關他人,所謂:自作自受,名不共業。若眾人共同合作,或一家一國,或一小撮人,為了共同利益,從事一種作業,或善或惡,必由大眾共同分享或苦或樂的結果,名共業。例如:人生存於同一制度的社會,彼此共同認識,共同操作,形成社會共同趨勢,使大眾共同分享社會福利,或共同分擔應得的惡果,就是共業。不管定業或不定業,共業或不共業,凡對人有害無益,皆是惡業,都能障礙人向上進取,障礙人斷惡修善,故名業障。

人之所以作惡多端,皆因內心充滿貪瞋痴慢疑邪見種種煩惱之過。由貪等煩惱,驅駛人的身口意作不善業,障礙人天善道,障礙進修佛道,故名煩惱障。

由惡業招致三惡道的果報體,喪失人身,障生善處,故名報障。

人因愚痴我慢固執己見,囚於主觀錯覺,不肯接受客觀意見,所謂「當局者迷」,障礙真知灼見,不能進德修道,故名所知障。

所知障重的人,更障礙信佛學佛,每以為自己是知識份子,豈可迷信?其實世間知識,只知事物表層,不知事物真相。例如:人只知妻子貌似天仙,溫柔體貼,內外俱美,殊不知人命無常,青春不永,曾幾何時,美麗少婦,竟然老態龍鍾,而溫柔體貼,亦因日久生厭,變為河東獅吼,無復昔日之美,最後一坯黃土,長埋白骨,昔日風流,於今何在?

又如人只知金錢地位之可貴,而不知世態滄桑,幻變莫測,最後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昔日財富顯貴,已非我所有,所以佛說:「世間現象,無常苦空。」不應貪戀,佛性常住,人性真善,值得追求。若然僅迷惑於事物表面知識,不能透視現象,深入本體,將障礙認識人生真相,不能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因名所知障。

我們無論取用何種方法懺悔,除了懺悔業障,懺悔煩惱障,懺悔報障外,還要懺悔所知障。放下個人妄想執著,拋棄我慢與偏見,接受真理的啟示,與善知識的輔導,毅然斷惡,積極修善,以取消社會罪惡,建立人間淨土,實現世界和平,才是真誠的懺悔。目前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無日無之,此皆是眾生共業所感,而在各種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或交通意外種種不幸事件中,有人受到嚴重傷害,有人卻安然無恙,有驚無險,此亦各人別業使然,絕非僥倖。所稱「作如是因,必感如是果」。既不可以強求,亦不可以逃避。我們欲想扭轉世界人類共業所感的惡運,減少天災人禍的傷害,實現世界和平,非全世界、全人類共同懺悔業障、止惡修善不可。

我們實行二種懺悔法,可取消個人犯戒之罪,而得身心清淨。實行三種懺悔法,不但個人滅罪生福,還可以福蔭他人,改善社會。實行五種懺悔法,由消極的說罪懺悔,進而積極的止惡修善。由不謗三寶而皈依三寶,自行化他;由不謗大乘而讚歎大乘,自覺覺他;由不作五逆十惡,而奉行五戒十善,孝順父母,恭敬師長,以正法治世,教人不殺。由深信因果,信一實道,而發菩提心,行菩薩乘,弘揚佛法,淨化人心,則善因善果,一定可以消滅共業,改變現實,增進社會康樂,實現世界和平。這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懺悔的功德。

我們實行六根懺悔法,更能令人惡業盡消,罪障皆除,善根增長,今生福壽康寧,災禍不侵,來世得生善處,見佛聞法,速證佛道。故佛說:「此懺悔者,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所懺悔法。」又教阿難:「汝今持是懺悔六根,觀普賢菩薩法,並為十方諸天世人,廣為宣說。」使凡欲想速證佛道的人,都能隨順佛語,實行六根懺悔法,「能於一彈指頃,除去百萬億億阿僧祇劫生死重罪,是真佛子,從諸佛生,具足菩薩戒,應受人天供養。」(見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由是可知六根懺悔法,是一切懺悔法中,最上、最勝、功德利益最大的法門。

因為六根懺悔法,既包括懺悔身口意三業所作罪孽,也包括懺悔策動三業作惡的貪瞋痴等煩惱障,報障,以及所知障。亦即是普賢菩薩懺悔偈所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意語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初句是懺悔業障,次句懺悔煩惱障,第三句懺悔報障,第四句包括所知障。我們能至誠懺悔,一切業障,必然眾罪皆滅、福樂自臻。

現在,就讓我們以清淨的三業,實行至誠的懺悔。以懺悔的心,來反省自己;以懺悔的心,來改廣造自己;以懺悔的心,來拯救自己,創造自己;也以懺悔的心,來祈禱世界和平,香港繼續安定、繁榮。

【書籍目錄】
第1頁:世界和平 第2頁:懺悔業障
第3頁:自求多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