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 會性法師敬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 會性法師敬集

明十六觀法

[日期:2010-12-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敬集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丁二、明十六觀法分二

十六觀者:淨影疏云:「一是日觀,二、水觀,三、地觀,四、樹觀,五、池觀,六是總想—觀一切樓樹池等,七、華座觀,八、佛菩薩像觀,九、佛身觀,十、觀世音觀,十一、大勢至觀,十二、自往生觀(即普觀),十三、雜明佛菩薩觀,十四、上品生觀,十五、中品生觀,十六、下品生觀。」此十六觀,古疏科判不同。靈芝疏云:「就十六觀,大分為二:初一種,先觀此方落日,指定向方;後十五種,正觀彼土依正二報。初觀是總,該下十五。下皆為別,各不相收。就後十五,復分為二:前五、先觀彼土依報莊嚴,後十、觀彼正報殊勝。就前五中,又分為二:前二、觀彼所依境界;觀水成冰,見冰為地。後三、觀彼莊嚴之相。國土莊嚴,不出三種:樹即觀彼林蔭,池即觀彼流泉,樓即觀臺閣。地觀為總,攝餘三故。樹等為別,皆依地故。就後十中,復分為四:前三觀佛—第七觀佛坐處,第八觀像表真,第九正觀佛像。十與十一,觀佛侍者,左右分殊。十二十三,總觀三聖,普雜不同。十四五六,觀佛徒眾,三輩差降。」淨影疏云:「此十六中,初之七門,觀其依報。後之九門,觀彼正報。前言『汝當諦觀彼國』是初七觀。『淨業成者』,是後九觀。觀別如是。然今文中,初之六觀,一處論之。後十觀門,一處而辨。華座之觀,應與前六一處論之;以與佛觀相起義便,故在後說。」今依文便,分為二科:初、觀依報,二、觀正報。

戊初、觀依報分三

初、如來誡勸  二、韋提重請  三、正示觀法

己初、如來誡勸分三

 

初、敕聽許說  二、別囑阿難持宣 

 

三、敘韋提希見土之由

庚初、敕聽許說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

佛下,誡聽。如來下,許說。善哉下,讚前問。

告韋提希復告阿難者:告韋提希,令一心諦聽;命阿難,使傳化未聞。為是因緣,故雙告二人也。(嘉祥疏)

諦聽,生聞慧;善思念之,思、修慧也。(天台疏)

為未來者,正指像末也。煩惱賊害,即具縛凡夫也。清淨業,即十六觀也。(靈芝疏)

煩惱言賊者,能損慧命、傷法身故。(天台疏)

善哉,是歎詞。善,猶好也。哉,是助詞。快問此事,出其所歎。由前請問,廣開往生淨土之業,所以歎之。(淨影疏)  靈芝疏云:「悅可聖心,故云快問。」嘉祥疏云:「由其問故,得近利現在,復益未來,故歎快問。」

庚二、別囑阿難持宣

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阿難多聞,勸令持說;由在幽宮,同聞尚少,後還耆山,意令重述,故預囑之。如來今者等,並是付囑阿難所說之詞。(靈芝疏)

如來下,出勸囑所以。淨影疏云:「近教韋提,遠教未來一切眾生,聖意普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出所教事。以佛力下,明觀利益。益有三種:一、佛力故見。見之分了,故如明鏡自見面像。(直指疏云:「執譬修持,鏡譬觀心,像譬土境。」)二、由見心喜。三、得無生忍。由知彼國從心而現,達本無法,故得無生。無生,理也。慧心安理,名無生忍。」直指疏云:「得,證也。忍,智也。無生法,理也。慧心安此無生法性理故,名得無生法忍。應時者,圓頓入也。見土,是境妙。心歡,是因純。即得,是果熟。」靈芝疏云:「得無生忍,位當初住。若據觀法,功德力強,現生可證。準下佛觀,即指生彼獲證之相。下云: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是也。」

庚三、敘韋提希見土之由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大權引實,故示同凡。(淨影疏云:「韋提夫人實大菩薩,此會即得無生法忍,明知非小,亦化為凡。」)天眼,六通之一;障內障外,無不徹見。凡仙小聖,雖得天眼,遐方淨剎,亦不能觀。異方便者,若對當機,即前光臺現土,令韋提見。據論垂教,即下十六觀法,專被未來。欲彰權智道同,故言諸佛。(靈芝疏)淨影疏云:「教觀此方日水等事,令知彼方,名異方便令得見矣。」直指疏云:「異者,勝捷奇妙也。起信云:如來有勝方便,謂以念佛因緣,常見於佛。」演義云:「勝,是超勝。異,是殊異。經論合觀,足見淨土是勝異方便法門也。」

己二、韋提重請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此問意者:我今以佛力故,得見彼土;若佛滅後,眾生云何得見?為未來眾生重問也。(嘉祥疏)  靈芝疏云:「此即大悲權巧利物,方見韋提位非凡小。濁惡不善,義同前釋。五苦者:疏云:五道皆非樂故。修羅一道,開則為六,合但有五。或取大本五惡、五痛、五燒,以為五苦。即五戒所禁五種之過,為五惡。犯此五事,遭難犯法,為五痛。後墮三塗,名為五燒。未來眾生:一、生不值佛,二、濁惡轉盛,三、苦逼益深。業障如此,疑無見土之理,有何方便令得見乎?」

 

己三、正示觀法分六

觀法有六:一、日觀,二、水觀,三、地觀,四、樹觀,五、池觀,六、總觀。嘉祥疏云:「前一觀半(日觀及水觀前半),作觀方便。後三觀半,正作觀(正觀依報)。」今且隨文分六:初、觀落日,二、水觀,三、地觀,四、樹觀,五、池觀,六、總觀。

【書籍目錄】
第1頁:本編所據典籍一覽表 第2頁:壹、釋經題
第3頁:貳、明譯史 第4頁:序分
第5頁:正宗分 第6頁:別明淨觀
第7頁:明十六觀法 第8頁:觀落日(日觀)
第9頁:水觀 第10頁:地觀
第11頁:樹觀 第12頁:池觀
第13頁:總觀 第14頁:華座觀
第15頁:聖像觀 第16頁:佛身觀
第17頁:觀音觀 第18頁:勢至觀
第19頁:普往生觀 第20頁:難明佛菩薩觀
第21頁:上品生觀 第22頁:中品生觀
第23頁:下品生觀 第24頁: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