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 會性法師敬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 會性法師敬集

觀音觀

[日期:2010-12-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敬集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庚二、觀佛侍者分二

初、觀觀世音  二、觀大勢至

辛初、觀觀世音(第十、觀音觀)分五

初、結前起後  二、正示身相  三、結示觀名  四、舉益勸修  五、簡觀邪正

壬初、結前起後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

壬二、正示身相

此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

初、明身量。直指疏云:「量較佛身短少恒河沙者,例如東方淨光莊嚴界中,淨華宿王智佛,身長六百八十萬由旬;妙音菩薩,四萬二千由旬(見法華妙音品)。此土釋尊丈六,人身八尺。」釋論云:「此觀先說身量為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按佛身為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約萬億言,八十較六十為多;約由旬言,無恆河沙字句,則減少甚遠。然此等處不必執著,但想像身量之高與佛相仿而略低耳。」身紫句,二、明身色。頂有句,三、明頂髻。箋註云:「肉髻,梵名烏瑟膩沙,佛之頂上有一肉團,其狀如髻,故名肉髻。為三十二相之一。」

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四、明項光。演義云:「光量四面,各百千(即十萬)由旬。中有化佛,佛有化菩薩,復有諸天為侍者,其數無量。」靈芝疏云:「如釋迦者,丈六身也。」

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

五、身光。靈芝疏云:「五道眾生,合修羅故。菩薩垂形五道,救苦眾生,故於光中現其色相。」釋論云:「光中不僅化佛菩薩,且有五道,攝及惡趣;蓋此菩薩本願,被弘誓鎧,遊行各界,度苦眾生故。非如壽佛之建立淨土,專以攝受眾生為主要之事也。」

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六、天冠。演義云:「釋迦毗楞伽,此云能勝。冠中有立佛,高二十五由旬。」靈芝疏云:「冠中化佛,以表帶果而行因故。」

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

七、觀面色。八、眉間下,毫相。毫備七寶色,色有八萬光,光有無數化佛,佛有無數化菩薩為侍者。變現自在,滿虛空中。(演義)

 

釋論云:「眉間毫相,作七寶色,異於白毫。」

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九、臂相。色如紅蓮華。復有八十億妙光為瓔珞,瓔珞中現一切莊嚴。(演義)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十、手相。掌如雜華色。手十指端,各有八萬畫;畫有八萬色,色有八萬光;光照一切,接引眾生。(演義)  釋論云:「周身各部,色不盡同。如面閻浮檀金色,身紫金色,臂蓮紅色,手五百億雜蓮華色;而寶手特色尤多,表直接援引之德。此應注意。」

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十一、足相。若不舉,似不能觀,故須舉足時觀千輻輪也。(靈芝疏:「輪有千輻,號千輻輪。」)輪相化光臺。下足有金剛寶華,彌布一切。通身相好,大概若斯而已。(演義)

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此明餘相同佛,唯肉髻不同。妙宗鈔云:「肉髻是相,無見頂是好。此之相好,表於極果;今作因人,故不及佛。」

壬三、結示觀名

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靈芝疏:「真實色身,即應身也。」

壬四、舉益勸修

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

初、約修觀滅罪勸。靈芝疏云:「當作是者,即上諸相,不可異故。不遇諸禍,除現難也。除無數劫罪,破往業也。」次、約稱名獲福勸。演義云:「稱名散善,尚得無量福,況修觀定善,故能除無數劫生死重罪矣。」聞名獲福,如普門品廣說。

 

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先觀頂上肉髻,次觀天冠;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悉令明了,如觀掌中。

三、示觀次第。靈芝疏:「從上至下,以為次第。」演義:「謂從頂項循次觀下,直至於足下輪相,悉令明明了了,如於掌中,自見掌文然也。鈔云:身相既多,先觀何相?今示:先觀肉髻,次觀天冠。以此二種,能別表示觀音德相。何者?肉髻降佛,表現行因;冠有化佛,表昔成果。別相若顯,其餘通相則易可明。行者觀於冠、髻、毫、面、身色、光明,一一須用心作心是而為能觀。說在像前,用在此處。既云作佛是佛,豈不能作觀音是觀音耶?作髻、作冠,是髻、是冠,皆可為例。不獨以佛例觀菩薩,亦須例於普、雜、三輩。豈唯以前例後,亦合以後例前。以令行人,始末經文,俱可修觀故。」

壬五、簡觀邪正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書籍目錄】
第1頁:本編所據典籍一覽表 第2頁:壹、釋經題
第3頁:貳、明譯史 第4頁:序分
第5頁:正宗分 第6頁:別明淨觀
第7頁:明十六觀法 第8頁:觀落日(日觀)
第9頁:水觀 第10頁:地觀
第11頁:樹觀 第12頁:池觀
第13頁:總觀 第14頁:華座觀
第15頁:聖像觀 第16頁:佛身觀
第17頁:觀音觀 第18頁:勢至觀
第19頁:普往生觀 第20頁:難明佛菩薩觀
第21頁:上品生觀 第22頁:中品生觀
第23頁:下品生觀 第24頁: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