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從心溝通 聖嚴法師著

從心溝通 聖嚴法師著

學習欣賞與讚美 -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日期:2016-07-0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恭喜你啊!真是了不起,身為你的朋友,我也覺得與有榮焉。」當好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時,你嘴裡這麼說,但心中可能還是會覺得不是滋味,心裡想著為什麼發生好事的不是自己?雖然不舒服的感覺非常輕微,但此時嫉妒心已悄悄升起。
  
  其實,我們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嫉妒心,只是很少覺察罷了。事實上除了聖人能夠無時無刻保持心理平衡外,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淡淡的酸葡萄心理。
  
  嫉妒別人的滋味委實難受,有的人雖然心裡明白,自己永遠不可能得到對方的成果和美譽,但是嘴巴上卻不饒人:「他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因為背景好、關係好,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就全力栽培他。」自己得不到就放不下心,心裡好像有一股酸酸的味道,這便是嫉妒心。
  
  有些陞官的人也會受到嫉妒,說他們的位子完全是靠拍馬屁得來的。但事實並非一定如此,即使真如你所認為的,那麼也該深入想一想,為什麼他拍馬屁成功了,而你沒有?為什麼他有這麼好的家庭背景,而你沒有?為什麼他受到這麼多貴人的幫助,而你沒有?
  
  曾經有一位先生告訴我,他的老闆有一次問他某位同事的人品如何。他猜想老闆的用意可能是要提拔那位同事,雖然他心裡很想回答:「這位同事很優秀,不但 工作認真盡責,平常對人也非常熱心。」但是念頭一轉,唯恐一旦這麼說,老闆心裡可能就只有那位同事,而沒有自己了,於是便改口說:「他表面上是不錯,但是 有些同事對他的印象不太好,至於我個人倒覺得他非常好。只是他有時候會嫉妒我,表示他可能在人格上有一點缺陷。」如此一來,老闆心裡就有數了,結果最後陞 官的反而是他的同事,並不是他。
  
  老闆只是要試探這位先生的心量大不大,因為這項職務相當重要,老闆想要任用的,是一個心胸開闊,能夠容納且讚美別人的人。如果當時他讚美那位同事,陞 官的可能就是他了。可是這位先生的回答,恰好顯示出他心胸狹小,不夠資格擔任這項職務,等於是把機會拱手讓人。由此可見,妒嫉別人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到最 後倒楣、受害的還是自己。
  
  當察覺自己的嫉妒心出現時,要提高警覺,馬上把念頭轉過來,用「感同身受」的方法化解嫉妒心,學習著當別人得到讚美,等於是自己得到讚美,心裡就會感到歡喜。
  
  讚歎人、成就人都是好事,就算幫別人抬轎子又何妨?俗話說:「送佛送到西天。」自己雖然沒有成佛,可是送一尊佛到西天,讓別人先成佛,自己的功德也很 大,一樣令人喜悅。就像雖然不是自己得獎,但是隊友得獎,就是整個團隊的光榮,自己當然也一起沾光。如果能以這種心態來待人處事,經常讚美別人的長處,並 向對方學習,自己就能不斷進步,而不會有嫉妒心了。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序 第2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溝通的方法
第3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先接納別人才能溝通 第4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存好心,說好話
第5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實話實說為上策 第6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討好的話不一定是好話
第7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謠言止於智者 第8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不要只是抱怨,要處理抱怨
第9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白色謊言該不該說? 第10頁:學習接納與誠懇 - 不要讓「重話」變成「惡口」
第11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少一分爭奪,多一分和諧 第12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較
第13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學習原諒與寬恕 第14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你可以微笑
第15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嫉妒有害而無益 第16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第17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如何消除嫉妒心 第18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結恩不結怨
第19頁:學習欣賞與讚美 -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第20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第21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卸除心防,從轉化煩惱開始 第22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別當狡猾的人
第23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遠離兩面人 第24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好人比較吃虧嗎?
第25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如何幫助自卑的人 第26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不只關懷,更要包容
第27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要包容不要包庇 第28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包容的尺度與智慧
第29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真正的柔軟 第30頁:學習慈悲與包容 - 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第31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結真正的善緣 第32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不被自己障礙住
第33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網路社會不等於疏離 第34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善知識、惡知識
第35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做個真正的貴人 第36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布施──真正的救苦救難
第37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愛語──讓人歡喜聽你說 第38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利行──最有號召力的行動方式
第39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同事──有願者同行 第40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慈悲他人的方法與智慧
第41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第42頁:學習關懷與付出 - 化敵為友最好的方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12 发表于 2012-3-18 10:51:56
很好看
回复 支持 (14) 反对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