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文珠法師講述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文珠法師講述

正宗分—讚佛功德希有令感恩

[日期:2010-1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文珠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讚佛功德希有令感恩

1)釋尊讚諸佛功德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釋尊說此經時,固然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如經中說完欄楯行樹,說完天樂雨華,說完化禽說法,風樹法音,釋尊皆稱讚阿彌陀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今又說:「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皆是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但為甚麼說:「稱讚諸佛」呢?彌陀疏鈔的解釋是:「如華嚴頌云: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則彌陀即諸佛,諸佛即彌陀,故不曰:彌陀,而曰諸佛,蓋該彌陀在諸佛中。下言諸佛,亦彌陀與諸佛同讚釋迦也。」

又本經六方諸佛稱讚勸信後,釋尊又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知釋尊不但稱讚阿彌陀佛,亦同時稱讚諸佛,故經言:「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2)諸佛讚釋尊希有

1.五濁惡世得道難

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諸佛等,是釋尊指阿彌陀佛及六方諸佛。釋尊的意思是:不獨阿彌陀佛讚其不可思議功德,其他六方諸佛,亦稱讚其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譯能仁,牟尼譯寂默。能仁是大悲,寂默是大智。凡夫有悲無智,二乘有智無悲,菩薩雖然具足悲智,但末究竟;唯佛一人,悲智雙運,智慧福德悉已究竟具足,圓滿無缺,故號稱:能仁寂默。

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佛能窮盡諸法實相理,事理無礙,故名:能仁寂默。

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佛能因相達性,性相不二,故名:能仁寂默。

又能仁是俗諦,寂默是真諦,即俗即真,真俗圓融,故曰:能仁寂默。

彌陀疏鈔言:「能仁寂默,自有二義:一者對待說,則能者,善權方便,曲就機宜;仁者,至德洪恩,普霑萬類,是大悲利物也。寂則澄然不動,頓息萬緣,默則漠爾忘言,永離戲論,是大智冥理也。二者圓融說:以悲即智故,終日度生,無生可度,動一靜也。以智即悲故,不起一念,常度眾生,靜一動也。故知遍舉二字,乃至一言,佛之全德,攝無不盡。」

娑婆國土,是釋尊所教化的國土,亦即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梵語娑婆,譯名堪忍。即是說:娑婆國土的眾生,堪能忍受三毒煩惱之苦,而輪迴生死,不知厭離。

五濁惡世,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劫濁:梵語劫波,譯名時分。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時本無濁,因有其餘四濁,聚會一時,使之成濁。當減劫人壽減至二萬歲時,眾生就有見濁,煩惱濁、命濁、眾生濁,是時就名劫濁。直至人壽減至一百歲時,即名五濁惡世。釋尊示跡娑婆,正是人壽一百歲時,因名五濁惡世。

見濁:是指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等五利使。因為眾生不知宇宙人生,緣起性空,四大無我,妄認四大五陰所組合的色身為自我,深愛執著,是身見。

眾生不知凡有生命的動物,都是被善惡業力所牽,輪迴六道,此死彼生;以為人死如燈滅,只有今生,沒有來世;所以「為善不足恃,作惡無須懼。」或以為人死再做人,畜死再為畜,永不轉變;對於斷常二邊,偏執一端,是邊見。

眾生固執己見,自是非他,或心外求道,末得謂得,末證謂證,誤有漏因,作無漏解,是見取見。

眾生不解真理,迷失正道,枉修種種無益苦行,如昔日印度流行的拜火、拜水等外道,非解脫之因,卻心生執著,每持不當之戒,於持戒妄起偏見,是戒禁取見。

眾生不明白因果,甚至撥無因果,以盲引盲,相牽入深坑,疑誤眾生,害己害人,是邪見。

以上五種見解,皆因眾生愚昧無知,妄想執著,渾濁自性,故名見濁。

煩惱濁:指貪、瞋、痴、慢、疑五鈍使。五鈍使能引生枝末無明,故又名根本煩惱。眾生不了諸法緣起性空,如夢如幻,於順境愛戀執著,是貪;於違逆境起諸惱怒,是瞋;不明中道理,是痴。於諸眾生,心起傲慢,不敬不遜,是慢;於諸正理,心起疑惑,不能決斷生信,是疑。眾生由於貪瞋痴慢疑五種煩惱,渾濁自性,是煩惱濁。

五利使屬於見惑,五鈍使屬於思惑,能使眾生造業受報,流轉生死,故皆名使。貪、瞋、痴、慢、疑,較於身、邊、戒、見、邪,稍為重滯,因此,名五鈍使。

眾生濁:是因見思二惑,作業流轉,招感五蘊色身,假名眾生。阿含經言:「一者劫初光音下生;二者攬眾陰而生;三者處處受生,故云眾生。」眾生色心二法,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而又輪迴六道,備受眾苦,故名為濁。

命濁:眾生的生命,若無色身,則八識之心,無所依託;若無八識心的執持,則色身必然腐朽,故眾生是由色心二法,互相持續為身體,互相依賴為生命。此由色心二法組合的生命體,是念念新陳代謝,無常迅速,如泡中沫,風前燈,轉瞬即逝,不可久住,故名命濁。

娑婆世界的眾生,處身於劫濁中,必為時速所囿,為眾苦所逼;處身於見濁中,必為邪智所纏,邪識所惑;處身於煩惱濁中,必為貪欲所陷,惡業所牽;處於眾生濁中,必然安於臭穢,甘於墮落;處身於命濁中,必為無常所吞,為苦、空所噬。釋尊降生於五濁惡世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止甚難,簡直希有,故為諸佛,所共稱讚。

2.演說難信之法難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釋尊於五濁惡世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是難事,今再為五濁惡世眾生,說此淨土法門,難信之法,更是難事中的難事。何以淨土法門,是屬於難信之法呢?彌陀疏鈔說:「言難信者,略舉有十:

今居穢土,習久心安,自聞彼國清淨莊嚴,疑無此事,難信一也。

縱信彼國,又疑十方佛剎,皆可往生,何必定生極樂?難信二也。

縱信當生,又疑娑婆之去極樂,十萬億剎,云何極遠而得往彼?難信三也。

縱信不遠,又疑凡夫罪障深重,云何遽得往生彼國?難信四也。

縱信得生又疑生此淨土,必有奇妙法門,多種功德,云何但持名號,遂得往生?難言五也。

縱信持名,又疑持此名號,必須多歷年劫,乃克成就,云何一日七日,便得生彼?難信六也。

縱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離胎卵濕化,云何彼國,悉是蓮華化生?難信七也。

縱信蓮生,又疑初心入道,多涉退緣,云何一生彼國,便得不退?難信八也。

縱信不退,又疑此是接引鈍機眾生,上智利根,不必往彼,難信九也。

縱信利根亦生,又疑他經,或說有佛,或說無佛,或有淨土,或無淨土,狐疑不決,難信十也。

難信而言:「一切世間」,是說明不但惡道眾生難信,人天猶或疑之。不但愚迷難信,而賢智猶或疑之。不特初機難信,而久修猶或疑之。不特凡夫難信,而二乘猶或疑之。故曰:「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然釋尊大雄、大力、大慈悲,難行而能行,不但於娑婆成道,而且於五濁惡世,為諸眾生,說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勸令眾生,一心念佛,冀於念佛聲中,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智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是實在甚難希有之事,故為諸佛所共稱讚。

藕益大師說:「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難。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肋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讀此,可知釋尊利生功德,實在不可思議。

3)總結難事令信受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一切世間,指娑婆世界,九法界眾生。娑婆世界的眾生,原本是剛強,難調難伏。今時值五濁惡世,眾生慧淺障深,釋尊降生於此時此地,成道說法,已是難事,今說此持名念佛,頓超圓證難信之法,更是難中之難。故釋尊最後對舍利弗說:「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我們應該知道,若非釋尊慈悲心切,乘本願力,來入娑婆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則一切世間,根本沒有機會得聞此殊勝頓超的念佛法門?釋尊既然佛道難成今已成,法門難說亦已說,令一切世間得聞此殊勝法門;聞者若不深信、發願,繼之持名,老實念佛,自行化他,以流通此淨土法門,豈不是辜負我佛的慈悲願力?故釋尊於再三勸信,勸願之後,總結言:「行此難事」「是為甚難」,無非意在警勵一切世間,勿忘慈訓,必須深信,切願實行,以流通此至簡至易,至直至捷,至圓至頓的念佛法門。使五濁惡世眾生,可以離五濁,超三界,截生死,速往生,得不退,始不辜負釋尊無問自說,行此難事的本懷。

【書籍目錄】
第1頁:說經的因緣 第2頁:本經的教體
第3頁:此經的宗趣 第4頁:經題的含義
第5頁:譯題的介紹 第6頁:序分
第7頁:正宗分—總明依正莊嚴令生信 第8頁:正宗分—別明淨土殊勝勸發願
第9頁:正宗分—正示持名功德令修證 第10頁:正宗分—廣引諸佛稱讚令斷疑
第11頁:正宗分—讚佛功德希有令感恩 第12頁: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