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四十二章經講錄 蘇行三博士講述

四十二章經講錄 蘇行三博士講述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蘇行三博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

【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解)佛說:人有二十種難做的事:(一)「貧窮」二字可作能力輕微解。布施有三種:財施、無畏施、法施。沒有錢的人要用財物幫助人家,確實是難。但錢少又肯布施,才是大布施。體力不強的人,肯保護人家,叫人家不用害怕更難。還沒有深入經藏,發如海智慧,而肯將佛法講給人聽,更有甚難;但是能以少分所得,如實的施給未聞佛法者,其施甚大。(二)豪華富貴的人,多是貪愛色身的享受。這種人要學成佛之道,的確甚難。但是豪貴者,如悉達多太子,棄豪貴而學道,以至於成;才是真的可敬。(三)凡生物皆惜身命,惟少年人因失戀而自殺,商人因負重債而輕生,都不困難;只有為無上大道而殉教,忠於國而殉職,這種畢命隨志,才是難。(四)佛經傳入中華,起初幾乎是皇族的禦用品,故得睹佛經難;今則方便流通了,但還有不曉得有佛經的。或曉得而不肯讀的,這種人才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五)佛去今二千多年,弘揚佛法的,如替我們請佛住世。但還有不少人不肯聽佛法,這種人一生裏不但無從出脫,簡直是和不值佛一樣。(六)常人之情,對於色欲很難忍禁;但是想到我的身、口、意、造出惡業,將來必受惡報,那麼只好忍色忍欲了。(七)見玩好之物而欲據為己有,人之常情也。但見玩好而心存「慢藏誨盜」之禍,則貪求之心自息。(八)匹夫見辱、拔劍而起、亦常人之情也。但想到現在被辱,只是償還往前辱人之債;這樣不但不嗔,且會自喜,因欠人之債還完了。(九)有權位勢力的人,常用他的權勢,以欺壓平民。被壓迫的人、除了大德大賢,能寬恕迫害者外,總是懷恨在心、找一個報復的機會。所以俗語說:「小人報冤三日,君子報冤三年。」冤冤相報、無有已時。大的如國對國,小的個人對個人,都是生存在敵對狀態中。若是有權勢的人,記著冤冤相報的因果律,而以其權勢,造福人群,小的一社會、大的國際間、世界自然會太平了!(十)一個人辦事肯盡心,能負責、他的事業多份是會成功。但有人做事,節外生枝,或是蓄意搬弄是非,以炫其能,這是多心了。一個人遇著有事,先要平心靜氣,較量那件事的輕重,而後策劃所以應付的方法,不任性、不逆情、辦到適可而止。人生如過客,世事如浮雲,不必事事過於認真;萬事隨緣,可以了就了之。以下三難是指一般讀書人的通病,不一定是指學佛者。(十一)一般學者,常常喜歡展覽個人學識的淵博,其實不然,世間的學問無窮,一個人專心致學之所獲,亦不過汪洋一滴。所以聰明的先賢,在「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十年窗下」,才慨然歎曰:「學問之事,運寸心於千古,是知愛博而業精,力分而功就者,自古及今未之見也。」在學佛者「法門無量誓願學」,未到成佛地位,世出世法都要學,時間不問今生,乃至無量生,真是學無止境哩!(十二)讀書人的第二病「除滅我慢」是更難。人所以要讀書,是為著要通情達理明世故。沒有讀書的人,見事不清、想理不透、出言雜亂無章。但學而優則仕,很容易造成為「老爺」的官僚氣。起初不「我慢」但「我慢」卻自然而然的成功了。學佛者、是學的無上正等正覺。勇猛精進、不稍懈怠。哪容你少有所得,便貢高我慢以自絕?(十三)現代有一般人認識了幾個字,有了一點小聰明,總喜歡玩弄他們以為不聰明的人,而自鳴得意。若是一個人到了真的有學問,真的聰明了,就自然不會看不起人家的。荀子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又諺語有「後生可畏。」佛門弟子更不相同了,腦子裏總是存著「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將來皆能成佛」。所以對於一切有學、未學的人,都是一樣的,像常不輕菩薩,便是好例子。(十四)世態炎涼,人情厚薄,古如是,今亦如是。富者、貴者,處處討便宜。窮人、平民,在在受虧受辱。你看:我們在這裏信願寺每星期講經時,講者心目中並不專為富貴者講,有如釋迦牟尼佛以平等心,待其不平等地位之弟子一樣的精神。講經完了,講者、聽眾、及諸法師,吃的中飯,是一樣的素齋。寺門外的乞兒,也自己懂得不用客氣的,與大眾一樣吃。諸位都曉得,我們在供佛:設齋時、念變食、甘露水真言後,就接著念:「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別,」又如長者子善德,聽了維摩詰所說法施會之後,心得清淨,即解貴重瓔珞以上獻。維摩詰受後,分作二分;一施最下乞人,一奉難勝如來。這樣行為,真是螺髻梵王所說。「……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經文從「不說是非難……到善解方便難」等六句,是一連串有關係的道理。我現在這樣試解:一個人在這一段的生命裏,日常所做的事情,當然有是的,也有非的;人類因有爭長論短,說是說非之情,存在其心裏,所以世界上,才產生許多不了結的糾紛。人們若曉得,欲成大道的佛性,必需斷見思,絕結習,心境才能瑩潔;則學佛人應當先泯是非情,然後才能返映是非皆是成道的助緣。所以對是非未能忘情的俗人,是很難會見法界的善知識的。不會善知識,就很難瞭解現前一念的實相;更從何處學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大道?所學既未入大道之門,則不能隨機說法、以點化群迷。學佛人如未有應機度人的能力,則眼見變異無常的萬物,必動心,繫念。心一動,則穢土現;而一切迷情具體化。「我」、「我所」之別愈深,則所謂心、佛、眾生,同具無差別之實相,更無從方便解說了!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四十二章經講錄
第3頁:第一章 出家證果 第4頁:第二章 斷欲絕證
第5頁:第三章 割愛去貪 第6頁:第四章 善惡並明
第7頁:第五章 轉重令輕 第8頁:第六章 忍惡無嗔
第9頁:第七章 惡還本身 第10頁:第八章 塵唾自汙
第11頁:第九章 返本會道 第12頁:第十章 喜施獲福
第13頁:第十一章 施飯轉勝 第14頁: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
第15頁:第十三章 問道宿命 第16頁:第十四章 請問善大
第17頁:第十五章 請問力明 第18頁:第十六章 捨愛得道
第19頁:第十七章 明來暗謝 第20頁: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第21頁:第十九章 假真並觀 第22頁: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第23頁:第二十一章 名聲喪本 第24頁: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
第25頁: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獄 第26頁: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第27頁:第二十五章 欲火燒身 第28頁:第二十六章 天魔嬈佛
第29頁:第二十七章 無著得道 第30頁:第二十八章 意馬莫縱
第31頁: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 第32頁:第三十章 欲火遠離
第33頁: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第34頁: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第35頁: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第36頁:第三十四章 處中得道
第37頁:第三十五章 垢淨明存 第38頁:第三十六章 展轉獲勝
第39頁: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第40頁: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滅
第41頁:第三十九章 教誨無差 第42頁: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第43頁: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第44頁:第四十二章 達事知幻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