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解 律航法師著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解 律航法師著述

五重玄義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律航法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律航法師著述

五重玄義

第一釋名:「佛」者覺也,覺有兩義:一覺察名覺,對煩惱障。煩惱侵害,事等如賊,唯聖覺知,不為其害,故名為覺;二覺悟名覺,對其智障。無明寢眠,事等如睡,聖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醒,故名為覺。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圓滿,故名為佛。言自覺者,簡異凡夫;導言覺他,別異二乘;覺行圓滿,分異菩薩,是故獨此偏名為佛,此佛字專指本師釋迦牟尼佛。「說」者,陳口音陳唱,目之為說,又稱性而談,悅所懷也。大乘者,簡非小乘。「無量壽」者,命限稱壽,此佛從其壽命彰名。壽有真應二種,真即常住,性等虛空;應壽不定,或長或短。今此所論是應非真,於應壽中,此佛壽長,凡夫二乘,不能測度知其限算,故曰無量。云何得知是應非真,如《觀世音大勢至授記經》說:「無量壽佛,壽雖長遠,亦有終盡,彼佛滅後,觀世音、大勢至,次第作佛。」故知是應。「清淨莊嚴平等覺」七字,是酌採此經各譯而名之。考此經自漢迄宋,十二譯中以「無量壽」為名者七,以「平等正覺」為名者三,最初一譯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最後一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其中惟吳譯經名最長,計共二十字,此本係鄆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各譯而成。故直合前後兩名,未動一字,既非自造,又極現成,不但無混於古本,且亦有別於諸家,一唱經名,不但十二種原本名義咸括其中,即全經大旨亦瞭然心目。不但本經,即《阿彌陀經》與《觀經》之大意,亦在其中。蓋一心不亂,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無量壽之心體,合阿彌陀無量壽之大願,以莊嚴自心,清淨自心,以期普遍平等自覺覺他而已。「經」者,外國名修多羅,此翻名綖,聖人言說,能貫諸法,如綖貫華,故名為綖。而言經者,綖能貫華,經能持籌,其用相似,故名為經。若依俗訓,經者常也,人別古今,教儀常楷,故名為常,經之與常,何相關顧,將常釋經?釋言經者,是經歷義,凡是一法,經古歷今,恆有不斷,是其常義,故得為常。

第二辨體: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故欲明教體,當觀法性。夫法性者,不生不滅,不斷不常,心亦強名,土於何寄,然非心非土,而即土即心,取捨俱捐,見聞絕待,豈可橫生計較,妄說是非。略標四義,以究法源:一自他不二義、二性相不二義、三因果不二義,四生佛不二義。自他不二義者,諸佛法身,遍周沙界,全自全他,不相違礙故。性相不二義者,《大乘起信論》云:「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因果不二義者,此經言法藏比丘,方發願已,空中讚言,必成無上正覺。又言眾生一念念佛,則是具足無上功德。當知因賅果海,果徹因源,遠同法華初發心時,即成正覺,以法性中因果不異故,究竟不可得故。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故欲明宗趣,當知因緣不離法性。如此經言,法藏初心先聞正覺,往生三輩盡發菩提、若不發菩提心者,則信願念行四門不成安立。何謂「發菩提心?」菩提訓覺,舉要言之,當明五義:一了知諸佛不離自心,自心常有諸佛成正覺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離自心,自心具足一切莊嚴佛土故。一了知眾生一念佛決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眾生發願求生淨土,決生淨土,一切大願力所現故。一了自心既爾,他心亦然,有一眾生不生淨土不成佛者,是則我土不淨我佛不成,我佛眾生,三無差別故。

第四明力用:此經以帶業往生,永不退轉,一生成佛為力用,故宣說彼佛所行所成及所攝化。言所行者,說彼佛本所起願,本所修行。言所成者,說今所成法身、淨土二種之果。言所攝者,普攝十方有緣眾生同往彼國,道法化益,名為所攝。又今一切諸菩薩等,學其所行,得彼所成,同其所攝,名所攝矣。乃至具足往生正因之眾生,祇帶業生同居淨土,證位不退者,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位,誠因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較彼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者,不可同日語矣。

第五明教相:聖教不同,略要有二:一聲聞藏、二菩薩藏。今此經者,二藏之中,菩薩藏收,為根熟人頓教法輪。云何知頓?此經正為凡夫人中厭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發心生於淨土,不從大小,故知是頓。又藉彌陀四十八大願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眾生,依斯徑登不退。故當經法滅盡,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書籍目錄】
第1頁:五重玄義 第2頁:佛學術語解釋表
第3頁:正宗分 第4頁:佛十號解
第5頁:〈至心精進品〉含義 第6頁:〈發大誓願品〉含義
第7頁:〈積功累德品〉含義 第8頁:佛三十二相名稱
第9頁:〈圓滿成就品〉含義 第10頁:〈國界嚴淨品〉含義
第11頁:〈光明遍照品〉含義 第12頁:〈壽眾無量品〉含義
第13頁: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等品含義 第14頁:〈受用具足品〉含義
第15頁:〈超世希有品〉含義 第16頁:〈德風華雨品〉含義
第17頁:〈寶蓮佛光品〉含義 第18頁:〈三輩往生品〉含義
第19頁:〈禮供聽法品〉含義 第20頁:〈大士神光品〉含義
第21頁:〈歌歎佛德品〉含義 第22頁:卅、卅一兩品含義
第23頁:〈勸諭策進品〉含義 第24頁:〈濁世惡苦品〉含義
第25頁:卅六、卅七兩品含義 第26頁:卅八、卅九兩品含義
第27頁:四十、四十一兩品含義 第28頁:〈菩薩往生品〉含義
第29頁:流通分含義 第30頁:〈聞經獲益品〉含義
第31頁:回向極樂偈 第32頁:無量壽經講解圓滿開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