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黃念祖老居士著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黃念祖老居士著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堂舍樓觀第十六)

[日期:2010-12-2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黃念祖老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堂舍樓觀第十六

本品有二:一者,佛及諸菩薩居處。二、菩薩隨意修習,從因得果,自由行道,皆大歡喜。

(一)、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亦皆七寶自然化成。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

「講堂」者,說法講經之堂舍。「精舍」寺院之異名。《新譯華嚴經音義》曰:「精舍者,非以舍之精妙,名為精舍。由其精練行者之所居,謂之精舍也。」「樓觀」即樓臺。「觀」者,樓也,臺榭也。「欄楯」,即欄檻,俗稱柵欄。縱者曰欄。橫者曰楯。極樂殿閣皆從彌陀淨心流現,眾寶所成,非從木石,不假斤斧,隨機應現,故曰「亦皆七寶自然化成」。「白珠」乃蚌中所生。白潔者貴,白珠者,珠中之上品。「摩尼」見前釋。「交絡」謂交互網絡。如《漢譯》曰:「復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為交絡,覆蓋其上。」如是妙珠摩尼所成之網絡,覆於七寶樓觀欄楯之上,極為明妙。又《往生論》曰:「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又第四十二「徹照十方願」曰:「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均表極樂之宮殿樓觀,皆如明鏡,照納十方。故曇師曰:「宮殿樓閣,鏡納十方,寶樹寶欄,互為映飾。」可見極樂之明妙,無能比者。故云「明妙無比」。至於菩薩所居之宮殿,亦復如是明妙。深顯真實平等,如如一味。

(二)、

中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

上(一)表境,此下表境中人,諸往生者各依其品位,隨其意樂,自在修習。或在虛空,或在平地。各各隨意講誦、聽受、坐禪、行道。

「經行」舊云行道。乃於一定之地區,旋轉或直往直來。用以防睡,並可養身療病。《玄贊二》云:「於中往來,消食誦經。如經布綃之來去,故言經行。」又《法華經序品》云:「未嘗睡眠,經行林中。」又「思道」,思維於道也。思量於所對之境,而了別之,曰思維。又《觀經》韋提希夫人請曰:「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善導大師註曰:「言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憶念彼佛依正二報四種莊嚴也」。「坐禪」,坐而修禪也。禪者梵語,具曰禪那。譯為靜慮,思惟修等。靜慮者,禪那之體為寂靜,而亦具審慮之用。故曰靜慮。靜即定,慮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如《俱舍論廿八》曰:「依何義故立靜慮名?由是寂靜能審慮故。審慮即是實了知義。如說心在定,能如實了知。」又思惟修者,指因而言。一心思惟研修,是為因。從此乃得定,故名思惟修。(上言禪者,均指六度中,第五度之禪定。)

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羅漢。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各自念道、說道、行道,莫不歡喜。

上明彼土人民,隨所修習各得其果。須陀洹乃至阿羅漢。乃聲聞乘聖果之差別。一、須陀洹果,譯為入流,預流或逆流。又名初果。入流與預流同為一義。謂從凡夫初入聖道之法流。逆流者,謂入聖位,逆生死之瀑流。與上文字雖異。實義相同。斷三界之見惑,即得此果。二、斯陀含果。譯為一來。又名二果。一來者,斷欲界九地思惑中之前六品。因尚餘後三品,故仍須在人間與欲天受生一度。故曰一來。即一度往來之義。三、阿那含果。舊譯不來。新云不還。乃斷盡欲界思惑殘餘之後三品。不再還欲界之位。爾後受生,則為色界或無色界。四、阿羅漢。譯為殺賊,應供,不生。乃斷盡上至非想處一切思惑之聲聞乘極果。以斷盡一切見思惑,故名殺賊。既得小乘極果,應受人天供養,故曰應供。於一生中,盡諸果報,入有餘涅槃,不再來三界,故曰不生。上云得四種聲聞果者,皆指斷惑而言。實則諸往生者,悉發菩提心,均是一佛乘。所謂聲聞者,只是顯示其斷惑程度而作順俗之談而已。

「阿惟越致」又作阿鞞跋致,乃不退轉於成佛道路之義。小本《慈恩疏》曰:「阿鞞跋致者,阿之言無。鞞跋致言退轉。故《大品經》云:『不退轉故,名阿鞞跋致。』」經一大阿僧祇劫修行之菩薩,方至此位。但淨土法門大異於是。《小本》曰:「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今曰:「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兩本正同。又《彌陀要解》曰:「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此云一切種智海,即如來果海。別教須登初地,圓教至初住。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方能雙捨二邊,全歸中道,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足見念不退之難證。但淨土妙法,「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是以靈峰大師讚曰:「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末後,諸往生者,因隨意修行,受用種種大乘法樂,並自在得果,故「莫不歡喜」。

【書籍目錄】
第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概要) 第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法會聖眾第一)
第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德遵普賢第二) 第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大教緣起第三)
第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法藏因地第四) 第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至心精進第五)
第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發大誓願第六) 第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必成正覺第七)
第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積功累德第八) 第1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圓滿成就第九)
第1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皆願作佛第十) 第1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1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1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壽眾無量第十三)
第1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寶樹遍國第十四) 第1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菩提道場第十五)
第1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堂舍樓觀第十六) 第1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泉池功德第十七)
第1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超世希有第十八) 第2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受用具足第十九)
第2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德風華雨第二十) 第2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第2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第2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第2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第2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第2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第2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歌歎佛德第二十七)
第2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第3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第3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菩薩修持第三十) 第3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第3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第3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第3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第3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第3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第3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第3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第40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第41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邊地疑城第四十) 第42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第43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第44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第45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第46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第47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第48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第49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7-1 18:38:05
上传者功德无量!阿弥陀佛!请问如何下载?谢谢!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