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抱疾遊高峰 聖嚴法師著

抱疾遊高峰 聖嚴法師著

三四、政治大學上課‧台灣大學演講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四、政治大學上課‧台灣大學演講

  三月二十八日,下午兩點至五點,應邀到國立政治大學擔任了三個小時的主講人。這項計畫名為「國家通識教育講座遠距教學」,是由教育部委託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主辦,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協會協辦。主持這項計畫的是前任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吳京博士,聯合了全國十五所大學,遍及台灣全島。有學生參加聽課的學校是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海軍官校、國立中正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勤益技術學院、國立中興大學、私立逢甲大學、國立台灣大學、私立元智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私立淡江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私立銘傳大學、國立花蓮師院。不論國立私立,都是台灣一百多所大專院校之間的名校,分別邀請十五種領域之中的頂尖學者,在十五所大學各做一次演講。

  所謂遠距教學,就是透過網際網路大銀幕現代化教室的設備,同步同時在各校收視上課。它的目的是使得學生在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文史哲學等領域,均能兼顧發展。他所邀請的十五位國際傑出人士,是李遠哲、王永慶、吳京、田長霖、何大一、殷琪、殷允芃、陳定信、許倬雲、張忠謀、楊國樞、比爾.蓋茲、錢伯斯(J. Chambers,美國最大網路公司 CISCO 總裁)、曾志朗以及我。

  我是唯一被邀請的宗教界學者,所擔任的課目是「宗教與人生」。我介紹了宗教的種類和性質,也介紹了台灣現有的宗教人口,佔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其中佛教徒是百分之四十,道教與民間信仰、新興宗教共百分之四十,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共百分之十。我又提出宗教學和宗教信仰,與宗教修養是不同的,目前台灣絕大多數的宗教徒,僅止於信仰的層面,只有少數的人,有宗教徒的情操和宗教生活的修養,也只有少數的人在研究宗教學。所謂宗教學,是指有關於宗教的哲學、藝術、文學,乃至於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我們希望現代的年輕人,不要只是追求宗教的信仰,應該提昇到具有宗教的情操、宗教的修養以及宗教的學養。那就是如何促進:1.自我身心的調和,2.自我與人際關係的和諧,3.自我與全宇宙的融合,4.超越小我也超越大我。

  這項課程的進行,也較為特殊,除了主講人是由我擔任之外,還有助講人參與協談。助講人是兩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吳京、李亦園,以及兩位大學校長,政治大學鄭丁旺、華梵大學馬遜等,一共四位。像這樣的課程,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經驗,當我講完一個小時,就由他們四位呼應我的觀點,同時也發表他們的觀點,然後再允許我回應他們的觀點。由於彼此的角度不同,深度各異,但都不出於宗教與人生修養的範圍。最有趣的是,也可以透過遠距的網路系統,接受各校同學們當場的叩應發問。

  四月十二日,晚上七點至九點,我也應台灣大學通識教育論壇負責人黃俊傑教授的邀請,擔任了一堂課-「我的學思歷程」,主辦單位是該校的教育委員會。被這個講座邀請的學著,幾乎清一色是當今的名學者,他們不僅在國內知名,在國際學術界,也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從民國八十七學年度開始,已經邀請擔任這個講座的學者有楊國樞、吳成文(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李嗣涔(台大教務長)、張忠謀、陳維昭、錢復、辜振甫、黃崑嚴(成大醫學院院長)、杜維明、許倬雲、劉源俊(東吳大學校長)、曾志朗(陽明大學校長,新政府的教育部長)、李亦園、胡佛,加上我聖嚴,一共十六位。從以上這份名單可以看出,這個論壇的素質相當高。它的對象是台大的師生,前面幾位的論壇講稿,已被編集成書,名為《我的學思歷程》。我講的這一篇,也將被編入這一系列的另一本書。

  談起我的學思歷程,跟其他的學者都不相同。我連小學也沒有畢業,中學、大學是空白,是以同等學歷和出版的著作,進入日本東京的立正大學,完成了碩士及博士學位。多年來,我從事於教育和研究的工作,寫了上百部著作,其中能夠算得上是學術和研究性質的也只有幾本。大概他們對我這個人的求學過程,以及從未中止研究,感到興趣,所以也將我列入被邀請的對象之一。

  當天我把這堂課分成兩大段落:

  (一)我的求學過程又分為四點:1.童年及少年時代,也就是私塾、小學、小和尚、佛學院。在這個時代,我已經發現佛教很好,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同時我已經閱讀了不少中國的古典文學、新文學、哲學以及西洋文學。2.青年時代,在軍中看了不少書,在當時的台灣,能夠看到的圖書,有商務的萬有文庫、漢譯世界名著、人人文庫、世界文學大系、文星叢刊、啟明書店青年百科入門等。對我啟發最大的有三套書:(1)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和佛學研究十八篇,(2)《胡適文存》,(3)羅素的《西洋哲學史》。同時又看了像托爾斯泰、海明威等的翻譯作品,以及甘地傳等的偉人傳記。在同一個時代,我也接觸到了香港由王道先生發行的《人生》月刊,常常讀到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新儒家學者的著作,也讀了《宋儒學案》及《明儒學案》。3.青年時代進入中年時代,也就是從軍中退役,再度出家之後。為了想做一個不給佛教丟人的和尚,便深入山中,埋首於經藏。先以律藏為重點,再以阿含為基礎,同時博涉近代佛教所有大師們的著述。例如《太虛大師全書》、《印光大師文抄》、弘一全部戒律著作、印順法師各種著述、歐陽竟無居士及其弟子們的唯識學。因此知道了印度大乘佛教有三大系,知道了中國的大乘八宗,雖然各有所屬,多數是出於如來藏系統的思想。而以上這些大師們的看法都有些出入。當時有一位楊白衣先生,為我送到大批的日本佛教著作,他告訴我:「若是不知日文研究成果,等於是井底之蛙。」因此,自修日文文法,看懂了日文,好在戰前的日文著作,漢字很多,讀來並不吃力。在此期間,我完成了《戒律學綱要》、《比較宗教學》、《正信的佛教》、印度、西藏、日本佛教史等幾本著作,目前仍在流傳。4.中年時代以及其後,那是去日本留學,並完成了最高的學位。在求學期間,發生了許多故事,例如沒有錢付房租及學費,在寫博士論文期間指導教授過世了、換了老師,夜以繼日的到處找資料、成年累月的撰寫論文。我的老師,都只叫我完成論文,沒有教我怎麼寫一部好論文;只是指出我論文的缺點,不告訴我如何去彌補這些缺點。這對我作學問來講,雖然吃力,但很紮實,所以我很感恩老師的那一種指導方式。我的思想,也在那個時代之後形成了自己的路線,我發現印順法師是回溯到印度佛學的源頭,太虛大師是以中國本土化為主的大一統格局;而我呢,希望整合這兩種觀點,成為現代化的世界佛教。

  (二)我的研究和學以致用:

  我一向主張,做學問應該是「古為今用,溫故知新;立足中華,放眼世界。」所以從一開頭,就是著眼在佛法對人的有用,因此要認識它、弘揚它。這有幾個階段:在我三十歲之前,談不上所謂研究學問的工夫;過了三十歲之後,是綜合性的研究;在留學期間則是專題性的研究;在大學及研究所任教期間,是以漢系佛教為主、他系佛教為輔的開展性研究。同時我在東西方指導中國禪法的修行,禪的思想則分作兩個系統來探討:1.如來藏的有,2.中觀的空。

  到了一九八九年開創法鼓山之後,提倡回歸佛陀本懷的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土,則是我的重點工作。放眼世界,展望未來,不斷地學習新知,再對佛法的重新詮釋,重新發揚。基於這個立場,現在經常關心的是人心的正思、社會的平安、人類的快樂、眾生的平等、世界的和平,普遍推廣人間淨土的理念,則是四種環保及「心」五四運動的實踐。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演講會與高峯座談
第3頁:二、受獎和頒獎 第4頁:三、學術會議-人的素質與電子佛典
第5頁:四、健康出狀況‧累及許多人 第6頁:五、訪新加坡的因緣
第7頁:六、連場爆滿 第8頁:七、在新加坡接觸到的菩薩們
第9頁:八、拜訪兩位長老法師 第10頁:九、歐陽代表官邸說因果
第11頁:十、飛到德國 第12頁:一一、我在柏林的飲食
第13頁:一二、一場精簡的演講 第14頁:一三、在古堡中打禪七
第15頁:一四、如何指導禪修 第16頁:一五、柏林國立博物館
第17頁:一六、集中營紀念館 第18頁:一七、凱旋門與柏林圍牆
第19頁:一八、給歐洲禪修者的叮嚀 第20頁:一九、政黨人士來訪
第21頁:二○、「心」五四運動 第22頁:二一、齋明寺晉山
第23頁:二二、百年大地震 第24頁:二三、中部寺院的災情
第25頁:二四、台灣,加油 第26頁:二五、在美國的禪與生活
第27頁:二六、七十自題 第28頁:二七、重感冒中的弘化活動
第29頁:二八、現代藝術的災區感恩 第30頁:二九、灑淨行腳
第31頁:三○、農曆年前後的大忙碌 第32頁:三一、與當代頂尖名人暢談
第33頁:三二、與名人談了些什麼? 第34頁:三三、陳水扁總統利益眾生
第35頁:三四、政治大學上課‧台灣大學演講 第36頁:三五、追求卓越的大師對談
第37頁:三六、打七個默照七 第38頁:三七、第四度英國行
第39頁:三八、夏芬學院 第40頁:三九、蓋亞之家
第41頁:四○、畫眉鳥洞佛教修道院 第42頁:四一、我的健康、團體、傳譜
第43頁:四二、成為媒體的焦點.預立遺書 第44頁:四三、人文社會獎助學金獲得捐款
第45頁:四四、出席聯合國的宗教及精神領袖高峯會議 第46頁:四五、接受安南的午宴招待
第47頁:四六、會議期間的餐會邀宴 第48頁:四七、列名卓越的世界宗教及精神領袖名單
第49頁:四八、台灣和大陸的佛教代表們 第50頁:四九、高峯會中的高峯會
第51頁:五○、我對消弭飢餓與貧困的建議 第52頁:五一、陳水扁總統的約見
第53頁:五二、國會及國家給我的兩項榮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