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抱疾遊高峰 聖嚴法師著

抱疾遊高峰 聖嚴法師著

一四、如何指導禪修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四、如何指導禪修

  這次的禪七,除了開示之外,我並沒有陪著在禪堂中一起打坐,照顧禪堂的工作由幾位弟子負責,監香的任務則分配給老參的禪眾們輪流擔任。原先預想早晚課誦的安排相當困難,經過協調後,都進行得相當順利:凡是唱的部分,用中文發音,以英語讀誦,誦經的部分用德語,唱腔凡是中文部分都是中國式,德語部分用日本式,英語部分用美國式。好在其中有十多位禪眾,已經跟我打過幾次禪七,老早熟悉了中文部分的梵唄腔,所以雖然西腔東調,混合唱誦,倒是蠻整齊的;同樣也用木魚、引磬、大磬等法器引導。相信將來西方佛教徒們的課誦,有一天也可能會截長補短,成為一個世界綜合性的梵唱。

  這次我所指導的禪修法門是多元化的,因為參加的禪眾來自不同派系的佛教團體,少數幾人是初次接觸,所以由我的助手,為他們初學的幾個人,個別指導基礎的坐姿及呼吸法等。我先介紹了修止修觀、入定發慧的基礎觀念,然後引導他們從心的集中、身心統一、內外統一而進入中觀的次第過程;用話頭也可以用默照,雖然這兩種都是頓悟的禪修法門,但介紹時,也都分成了幾個次第,所以讓禪眾各取所需,分別選用對他們適合而能用的方法。同時我也配合著方法,講出慚愧、懺悔、菩提心和出離心、感恩和迴向的修行觀念。

  尤其為他們指出:修行方法,不論任何人、任何宗教信仰者,都可以練習,也都可以獲得利益,唯其如果沒有依照佛法的原則和基本的因緣觀,便對無我、性空的認知不相應,即無從完成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目的,最多只可以經驗到統一心的大我境界而無法窺知無心境界。這是我反覆向他們一再說明的。

  我又告訴他們:禪修最好當然是能開悟,但如果不能開悟,只要願意練習禪的方法,運用佛法的觀念,就可以隨時隨地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平安的利益,也能長養慈悲心和智慧。同時,縱然在開悟之後,也不等於不必再修行了。「悟」是體驗到當煩惱脫落時,心非常的自在,但還是凡夫,需要繼續的修行,那是從明知煩惱、調伏煩惱、斷滅煩惱,才算轉凡成聖。

  修行,無論什麼人,只有往前走,不許停下來,更是不得往後退的,必須發起長遠心和堅固心,勇猛精進,直到成佛為止。過去看到當達賴喇嘛到世界各地主持弘法大會,就有許多金剛乘的弟子從世界各地趕去赴會,令人感到有點不可思議。現在我也發現,我到歐美國家主持禪七,許多弟子也會從各國不遠千里、萬里趕來參加,他們所花的時間和金錢以及鍥而不捨的精神,使我相當感動,像這回的柏林禪七中,就有十多位是這樣的弟子。

  

  ▲柏林禪七戶外經行。

  因為古堡環境寬敞幽靜,幾乎每天都會有一次的戶外經行。它的前庭是一片大草坪廣場,我們繞著圓形的跑道經行,也可以坐下來沈思、默想、觀心、觀身、觀境。有兩天則到古堡的後庭,那裡也是一片綠地。兩處都有百年以上的老樹,禪眾在草地上或坐、或臥、或立,各自用功。在藍天白雲、微風拂面的情景下,有數十種鳴禽,整天都在圍繞著古堡歌唱;遍地黃色的蒲公英花,點綴在生氣盎然的嫩草叢中。大家在如此的環境中禪修,可以忘記塵囂,洗淨凡思,像是在仙境中一樣。

  因此有一位曾經到紐約皇后區打過好多次禪七的禪眾,在小參時有些不解的問我:「師父曾經說在十字街頭最好參禪,這次在古堡的環境,好不好呢?」我回應他:「十字街頭好參禪,是指兩種狀況:1.是對已經徹悟的人而言。2.是對沒有更好的地方參禪,只有藉境練心的人而言,那還是不錯的。不過對初學的人,假如因緣許可,還是以寧靜的地方為原則。所以當我們落腳於紐約,還沒有辦法找到更好的道場時,只好在市區大街邊上的東初禪寺打禪七,這兩年以來,我們的情況好轉,已在紐約上州的山區,有了一所相當寬敞幽靜的禪修中心象岡道場。」

  禪七的最後一天下午,也在古堡後庭草地上指導禪眾如何從直觀的觀法,進入中觀的觀法。因為不論用話頭、默照或數息等的那一種方法,如果到了只有方法沒有妄念的程度,參話頭不見疑團,用默照不能到自我中心脫落,用數息到了無息可數,或無數目可數,而我執依然之時,最好是採用直觀而進入中觀。所謂直觀是以心觀境之時,不給名字,不加形容,不做比較。這個自我和一切境界,本是非常平安的,了無差別的,直觀法便能使你把相對的境跟你合而為一。再進一步,用中觀法觀相對的境是空,觀與境合一的我也非真有,故中觀也就是空觀;雖有境,但既不把它當成與我對立,也不把它當成與我統一,境非真有,我是假相;一切都有,就是沒有我,也沒有非我,空去一切執著,便是觀空成就。它就是《金剛經》所說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裡所說的如來就是無我的大覺智海,是以般若的空慧,照見五蘊無我。

  當大家練習直觀的法門,也要他們試練中觀的法門之後,做了一次小小的測驗。首先問大家:直觀的方法懂了沒有?中觀的方法用了沒有?他們都說懂了、用了。接著我問:「什麼叫作直觀?」

  很快的有人回答:「不給名字,不給形容,不做比較。」如我所教的一樣,全都答對了。

  我便隨手在地上摘了一莖三片的草葉,舉向大家,問道:「這是什麼?什麼顏色?有幾瓣?」

  笨的人給得很快:「是草葉,綠色,三瓣。」聰明人在偷偷地笑。

  我問一個笑的人:「笑什麼?」他說:「不告訴你。」我堅持一定要他講。他說:「我也知道,因為不給名字,不給形容,不做比較,所以不能說。」但他在心中已經給了名字、形容、比較。為什麼說他們聰明,因為他們的腦筋動得比笨的人快。

  不過多半都說這種直觀法很有用,因為當你用自己的心,在面對特定的某一境,作觀照時,感覺到心是寧靜的,所對的境跟平常所見到的也不一樣,更清晰、更親切、更自然、更和諧。至於中觀,僅有一、兩位好像已擺脫了自我,有一種自然空明的體驗。

  

  ▲禪眾們在古堡禪堂裡禪修。

  

  ▲柏林禪七心得分享。

  最後一個晚上,是例行的心得分享,分成五組,用英語、德語、波蘭語三種語言分別進行。這次有十二位禪眾來自波蘭,他們只要開車十幾個小時就到了柏林,好像比加拿大的多倫多到美國紐約還要近。綜合報告是用兩種語言:英語和德語。他們對於參加此次禪七,都有相當的收穫,在觀念上或方法上,對他們有了決定性的幫助。我鼓勵他們,在禪堂定期修行固然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禪七中學到的方法及觀念,那才更重要。平常修行和定期修行是互相輔助的,平常修行是為了平常生活中少煩少惱,如果平常生活中不修行,僅靠定期的禪七修行,力量不夠,也不切實際。所以他們都說打完禪七之後會繼續努力。

  有一位波蘭女士,已參加禪修很多次了,因為聽我說要他們發菩提心,一邊自修,一邊要把禪法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傳播給其他的人。她對我交代的這項任務非常歡喜,也感到蠻恐慌的;她認為禪修真的很好,但她沒有力量傳播給人。她問我:像她這樣的人,還應該繼續修行嗎?我便說了個譬喻:好像一個還不到十歲的小孩,見到了一位遠房的叔叔,帶來十噸黃金擺在他面前,告訴他說:「這是屬於你的,你要好好的用它。」這個小孩子一邊很歡喜,一邊又發愁,十噸黃金要搬走都沒有辦法,又要他如何去使用呢?這不要緊,等小孩稍微長大,就會委託專人管理,或者自己也學會處理了。

  大家聽完了以後,非常歡喜,直到第二天,還有人互相鼓勵,說他們得到了十噸黃金。瑞士籍的麥克斯.葛林,為我所做的德語翻譯,非常傳神。他是一位醫生,為了發願在西方推廣中國禪法,已計畫提早退休,他將把我這次在柏林禪七中的全部開示,編寫成書,分享德語世界的讀者。另一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福克斯先生,自柏林回去後給我寫信說,他修行多年,到打完這次禪七,才恍然發覺,他本來就在門內,卻老在找鑰匙開門回家,故已準備提早退休後,到美國的象岡道場砍樹劈柴。這兩位的心願,可說是這次禪七的餘音。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演講會與高峯座談
第3頁:二、受獎和頒獎 第4頁:三、學術會議-人的素質與電子佛典
第5頁:四、健康出狀況‧累及許多人 第6頁:五、訪新加坡的因緣
第7頁:六、連場爆滿 第8頁:七、在新加坡接觸到的菩薩們
第9頁:八、拜訪兩位長老法師 第10頁:九、歐陽代表官邸說因果
第11頁:十、飛到德國 第12頁:一一、我在柏林的飲食
第13頁:一二、一場精簡的演講 第14頁:一三、在古堡中打禪七
第15頁:一四、如何指導禪修 第16頁:一五、柏林國立博物館
第17頁:一六、集中營紀念館 第18頁:一七、凱旋門與柏林圍牆
第19頁:一八、給歐洲禪修者的叮嚀 第20頁:一九、政黨人士來訪
第21頁:二○、「心」五四運動 第22頁:二一、齋明寺晉山
第23頁:二二、百年大地震 第24頁:二三、中部寺院的災情
第25頁:二四、台灣,加油 第26頁:二五、在美國的禪與生活
第27頁:二六、七十自題 第28頁:二七、重感冒中的弘化活動
第29頁:二八、現代藝術的災區感恩 第30頁:二九、灑淨行腳
第31頁:三○、農曆年前後的大忙碌 第32頁:三一、與當代頂尖名人暢談
第33頁:三二、與名人談了些什麼? 第34頁:三三、陳水扁總統利益眾生
第35頁:三四、政治大學上課‧台灣大學演講 第36頁:三五、追求卓越的大師對談
第37頁:三六、打七個默照七 第38頁:三七、第四度英國行
第39頁:三八、夏芬學院 第40頁:三九、蓋亞之家
第41頁:四○、畫眉鳥洞佛教修道院 第42頁:四一、我的健康、團體、傳譜
第43頁:四二、成為媒體的焦點.預立遺書 第44頁:四三、人文社會獎助學金獲得捐款
第45頁:四四、出席聯合國的宗教及精神領袖高峯會議 第46頁:四五、接受安南的午宴招待
第47頁:四六、會議期間的餐會邀宴 第48頁:四七、列名卓越的世界宗教及精神領袖名單
第49頁:四八、台灣和大陸的佛教代表們 第50頁:四九、高峯會中的高峯會
第51頁:五○、我對消弭飢餓與貧困的建議 第52頁:五一、陳水扁總統的約見
第53頁:五二、國會及國家給我的兩項榮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