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教科學論 索達吉堪布著

佛教科學論 索達吉堪布著

人應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日期:2010-1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索達吉堪布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人應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年青人整日沈迷於吃喝玩樂之中,一生就這樣迷迷糊糊渾渾噩噩地過下去,沒有辨別是非善惡的智慧,整天談論和奔波忙碌的就是錢財和名譽地位等,從不想從高僧大德聖賢們面前學習一些人類高尚的知識。像這樣的一種人是與動物沒有什麼差別的,也可以稱為雙足動物,因為動物整日地奔跑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一點吃喝。中國偉大的佛學家、文學家、哲學家薩迦班智達說:「無有辨別善惡者,學者之前受驅逐,整天談論錢財食,此即雙足之畜生。」人不同於畜生最大區別,乃是作為人,應具有高尚的品質和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我們要想達到很高尚的道德境界,也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長久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修正自己的行為,而這些高尚品質的修煉和提升之始乃是基於反省,如俄國文學家高爾基所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污。」因此我們應時時反省自己,通過反省,以提高自我。

世間上的人,不管他是何種層次任何階級或什麼身份的人,都可被歸為比較低級卑劣和具高尚品質這二類。前一種人的行為只是憑著自己本能和習氣的衝動而隨意行事,他們這種處世方式就好像與動物沒有什麼區別一樣;而後一種人則是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他們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是非善惡取捨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並時時以正知正念來反觀自己的心靈,這就是那種志行高潔之士。追求高尚行為的人總會擁有快樂,而卑劣的人則是痛苦纏身,現在和將來都會有許多不順心如意的事跟隨著自己。正如蜜蜂喜歡繞著芬香的花朵飛舞,而蒼蠅只是樂於逐臭一樣,世界一切高尚的人們對所有高尚的學問和知識都樂於去接受和學習,但當他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他們會驚喜地發現,世界上所有高尚的行為和道德品質其實都已全部包括在佛教的無上菩提心之中了。所以那些追求高尚行為的人們只要不斷地以佛法來嚴格要求自己,時時以無上菩提心的正知正念來觀照反省自己,如此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則最終他不但能擁有人間最高尚的道德品質,達到人生最圓滿的境界,而且也能證得最殊勝的出世間聖道,成就生命最究竟的覺悟狀態。正如偉大的政治家、佛學家、大智者根嘎嘉村在其著名的格言集中所說:「若願行持諸善事,務必敬聞佛教言,一切諸時能忍耐,縱遇命難亦行法。若能依據經教義,精進修行依對治,智者從不說妄語,彼德此後會明知。」

范仲淹,是北宋王朝時期的宰相,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曾常問道於佛門高僧,受到過很多道風高雅的禪宗大德的提攜,比如古禪師就曾寄偈相勉:「丈夫各負沖天氣,莫認虛名汙自身,撒手直須千聖外,纖塵不盡眼中翳」即教育勉勵他說,大丈夫應該有沖天的氣概,莫要迷著於那些虛假的名聲地位而污染了自己的高尚品格,更要以那種不著纖毫的大超越大解脫的佛法來時時刻刻地要求觀察自己,這樣就能達到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至善至美最高的道德境界。范仲淹能夠一生為官清廉,雖處高位而不驕,尤其是後來縱然身處逆境而仍心懷天下百姓憂苦,在著名的《岳陽樓記》中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實乃是佛法裏無上菩提心中「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人卑,從心深處思利他,恒常尊他為最上」的自輕他重和自他交換修法精神的真實體現。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懷疑把我們引向真理
第3頁:不知佛法無權反對 第4頁:佛教科學的奧秘
第5頁:佛教是整個人類的宗教 第6頁:只有佛法才能滿足眾生的心願
第7頁:信佛不是迷信 第8頁:佛教徒特別需要學習佛法
第9頁:鐵證般的歷史事實 第10頁:佛教真實不虛
第11頁:神話還是奧妙 第12頁:超越您的經驗
第13頁:辯證唯物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 第14頁:佛教是人類最高文化的產物
第15頁:維護信教自由 第16頁:以廣闊的心胸來擁抱世界
第17頁:人死並非如燈滅 第18頁: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第19頁:克隆綿羊與生命的產生 第20頁:前生與後世
第21頁:轉世靈童 第22頁:奇異的業力
第23頁:因果規律 第24頁:可憐可歎的愚癡眾生
第25頁:科學的謬誤與無知 第26頁:生物進化論與生命流轉
第27頁:世界上最大的謎是什麼 第28頁:佛陀為什麼不廣宣說科學的內容
第29頁:科學並未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幸福 第30頁:當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第31頁:使人類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第32頁:睜開眼睛看世界
第33頁:伏藏品之謎 第34頁:授記與預言、預測
第35頁:地球與四洲 第36頁:微塵數佛剎世界與宇宙
第37頁: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 第38頁:人應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第39頁:學佛是對自身有利的事情 第40頁:帝王將相亦學佛
第41頁:佛法是座寶山 第42頁:怎樣學佛
第43頁:氣功人士理所當然應學佛 第44頁:出家人對社會的貢獻
第45頁:歷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第46頁:出家以報父母恩
第47頁:追隨先賢的足跡 第48頁:即生成就的簡單法門
第49頁:結尾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