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教科學論 索達吉堪布著

佛教科學論 索達吉堪布著

地球與四洲

[日期:2010-12-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索達吉堪布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地球與四洲

須彌山及其四洲是佛經中所記載的一個小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如柱獨立,高八萬四千由旬,日月繞須彌山而行,山外更有七層山、七香水海次第相間圍繞須彌,如七重城牆及其護城河塹次第圍繞,第七山外,更有大咸水海彌漫四方,四方鹹海各一大洲,即為東勝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每洲旁各有二中洲等,大鹹海外四周有鐵圍山環繞如外城,是為一小世界,我們所居住地即南瞻部洲。而現代科學家們所發現的地球是圓球形的,有月亮繞著它運轉,並且地球同其他幾大行星又環繞著太陽運轉,這些便組成了一個太陽系。

對此,有些人認為很矛盾,但凡是在抉擇問題時,觀點的不同並不等同於觀點的相違,不等同於就是相違。因為在科學內部,科學家們彼此之間也會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比如在近代,針對黑體輻射以及光電效應等實驗,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說,認為能量分佈是孤立間斷的,但這在當時並不被科學家們所接受。因為這種假說與傳統理論相對衝突,傳統的麥克斯韋理論認為能量必須連續分佈,只是到後來量子力學的基礎理論建立以後,把能量子、愛因斯坦提出的光子概念以及德布羅意的波粒二相性都成功地加以解釋,這時候科學家們才開始慢慢認為這種新理論是正確的。同樣,佛教內部也對宇宙或世界的性質描述方面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時輪金剛》和《俱舍論》的說法不同,顯宗與密宗、大乘與小乘等也有很多不相同的觀點,有的說須彌山為橢圓形,有說為四面體的,對於南瞻部洲,有說為三角形,有說為圓形,又有說為是只有上下各面的等等。在佛經中也可以找到像將來「地輪飛天」(即地球飛動於空中)等與現代說法相同的哲理。

雖然對於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有一些佛教的說法與現代科學的說法不太相同,但它同樣是可以解釋諸如日蝕、月蝕、地動、潮汐、寒暑、晝夜等等這些現象的。同樣關於須彌山四周上下是怎樣一種情形,日月怎樣繞須彌等等,在佛經論典中都有簡略或定量的描述,可見這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這些在佛經裏如《起世經》、《樓炭經》、《長阿含經》、《起世因本經》、《大寶積經》、《正法念處經》、《華嚴經》、《順正理論》、《阿毗曇論》、《俱舍論》等經書裏都有詳細的解釋說明。現在藏地通行的日曆,就是按《時輪金剛續》排定。《時輪金剛續》不借助任何科學儀器,但令當今掌握先進科技的天文學家仍大為驚詫的是,在計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不差一秒,這即是佛教已包含先進的科學因素的一大佐證。

科學對於世界或者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執著為實有的,雖然對於現代的科學來說研究得很深刻,體系更加龐大,理論也越來越抽象飄渺,但它總是執著於萬事萬物都有一個不可變動的本實性的東西存在。因此對於我們生存的環境--地球來說,科學同樣是希望只有一個實際標準來描述它,若還有其他的說法,科學家就總還是有一些不可理解。但在佛經中,不認為萬事萬物有一個不可破的本質性的東西存在,故允許有各不相同的現象共存。因為眾生的業感不同,故所見到的外境也當然千差萬別,比如對於人們共同所看到的是一碗水,而對於地獄的有情來說,由於業感的顯現,所看到的就是滾燙的鐵汁,而對於餓鬼來說則是汙穢的膿血,對於天界的有情來說則是瓊漿玉液般的甘露。還有對於一件衣服,一人覺得好看,而另一人覺得難看,若衣服上存在著絕對的好或不好,那麼就不應當生有二種不同的識覺,等等。根據《俱舍論》的一個大疏講義論述,世界的大小及形狀不必就是一定的,因眾生種種業力的不同而可顯現各種各樣的形象和特征。比如在佛教中《俱舍論》所描述的世界與《時輪金剛》裏描寫的世界情況就不甚相同,屬於《俱舍論》根基的眾生不一定就能看見《時輪金剛》所描寫到的世界。同樣,佛經裏面提到的須彌山等有些眾生也不一定能看到,但也有很多高僧大德如無垢光尊者就曾親眼見到過。

對於佛經中所說的佛土世界以及現在科學家們所發現的宇宙世界,也有不少的科學家以及佛學家作過一些比較研究。比如佛經中常提到的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包含有10億個小世界(由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由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再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這樣由小千、至中千、再到大千便成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正好含有10億個小世界),也就是相當於10億個太陽系這樣的系統,人們自然就會聯想到佛經中所指出的一個佛所化度的國土範圍實際上就是一條乃至無數個銀河系那樣大的範圍。又有一些人研究認為我們現在所處的地球就是南瞻部洲,也有一些人認為實際上四大部洲都是在我們地球上,有人認為須彌山就是地球上某一個地方,也有人認為須彌山實際上就是銀河系的中心等等。在這些研究中,人們想從佛經與科學這二者不同背景的語言描述中找到對宇宙共同相一致的說法和理論,但我認為這二者畢竟是二種不同的文化體系,雖然會有一些共同的發現,但肯定也會有很多不共同的地方。但不管怎樣,無論您是從佛經的角度還是從科學的角度,我認為大家卻必須要站在一個公正的立場上。現在關於地球這方面的事情,科學家也正在探索,正在尋求,雖然以前也曾有一些科學家得出了一些結論,同樣在釋迦牟尼佛的佛經當中也有關於我們所依存的器世界方面許多殊勝的見解和描述,有些宇宙的奧妙,在科學方面的秘密,我們還在不斷繼續地研究探索,另外在佛教那裏比較甚深的方面我們也應該學習。我們現在只有憑自己的智慧繼續地研究學習,不能以為我在某方面稍微懂一點,而對於對方的觀點又還沒有達到真實的瞭解,就很輕率地去破斥對方的觀點。實際上在佛經當中對於器世界宇宙的看法也有各種各樣的,比如有勝義諦的說法和世俗諦的說法,大乘和小乘的說法,在不同業力的眾生面前也顯現有各種多樣的,而佛陀是可以將不同眾生面前所顯現的種種外境的形相進行如理如實描述的。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懷疑把我們引向真理
第3頁:不知佛法無權反對 第4頁:佛教科學的奧秘
第5頁:佛教是整個人類的宗教 第6頁:只有佛法才能滿足眾生的心願
第7頁:信佛不是迷信 第8頁:佛教徒特別需要學習佛法
第9頁:鐵證般的歷史事實 第10頁:佛教真實不虛
第11頁:神話還是奧妙 第12頁:超越您的經驗
第13頁:辯證唯物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 第14頁:佛教是人類最高文化的產物
第15頁:維護信教自由 第16頁:以廣闊的心胸來擁抱世界
第17頁:人死並非如燈滅 第18頁: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第19頁:克隆綿羊與生命的產生 第20頁:前生與後世
第21頁:轉世靈童 第22頁:奇異的業力
第23頁:因果規律 第24頁:可憐可歎的愚癡眾生
第25頁:科學的謬誤與無知 第26頁:生物進化論與生命流轉
第27頁:世界上最大的謎是什麼 第28頁:佛陀為什麼不廣宣說科學的內容
第29頁:科學並未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幸福 第30頁:當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第31頁:使人類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第32頁:睜開眼睛看世界
第33頁:伏藏品之謎 第34頁:授記與預言、預測
第35頁:地球與四洲 第36頁:微塵數佛剎世界與宇宙
第37頁: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 第38頁:人應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第39頁:學佛是對自身有利的事情 第40頁:帝王將相亦學佛
第41頁:佛法是座寶山 第42頁:怎樣學佛
第43頁:氣功人士理所當然應學佛 第44頁:出家人對社會的貢獻
第45頁:歷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第46頁:出家以報父母恩
第47頁:追隨先賢的足跡 第48頁:即生成就的簡單法門
第49頁:結尾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