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依正第五

[日期:2010-1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圓淨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依正第五

十方如來,原是都可親近,為什麼獨推阿彌陀佛呢?其中有三個緣故。一者,誓願深重。二者娑婆有緣。三者,化道相關。怎見得願重。阿彌陀佛,往昔未成佛時,曾發四十八大願。其中三願,是專為攝受念佛眾生而發的。其大意云:我成佛之後,若有眾生,發菩提心,作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者,或聞我名號,作諸善事,一心念我,雖止一晝夜者。或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者。是諸眾生,若不得生我國者,我誓不成佛。於此可見彌陀願重。(欲詳知彌陀誓願廣大,須讀無量壽經。)

怎見得有緣。無量壽經說:「吾說此經,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憫,特留此經,更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此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又經說:此經滅後,佛法全無,但留阿彌陀佛四字名號,救度眾生。於此可見緣深。即如末世眾生,無問僧俗男女,貴賤貧富。稍聞佛教,多能信向。未聞教的,亦會稱名。就便是頑愚暴惡無信之徒,或遭惡難危險,或發讚歎怨嗟,不覺信口便叫阿彌陀佛、這些都是不勸而發,不教而能的,豈非有緣。

怎見得相關。先覺說,兩土聖人,示居淨穢,以折攝二門調伏眾生。這裏以苦以促,似多魔惱而折之,使知所厭。那裏以淨以樂以延以不退轉而攝之,使知所欣,化道便行。況釋尊於三乘化道之外,還有未度盡的,就度在彌陀。所以大乘諸經,叮嚀反覆,稱讚勸往,就是為的化道相關。有此三因,故獨推彌陀。

你看這裏血肉形軀,有生皆苦。彼則蓮華化生,何來生苦。這裏時序代謝,哀老相侵。彼則寒暑不遷,何來老苦。這裏四大難調,多生病患。彼則化體香潔,何來病苦。這裏七十者稀,無常迅速。彼則壽命無量,何來死苦。這裏親情愛戀,有愛必離。彼則無父母妻子,何來愛別離苦,這裏仇敵怨憎,相會苦惱。彼則上善聚會,何來怨憎會苦。這裏或困苦饑寒,貪求不足,彼則衣食珍寶,受用現成。這裏或醜穢形骸,根多缺陋。彼則端嚴相貌,體有光明。這裏輪轉生死,彼則永證無生。這裏有四趣之苦,彼則無三惡之名。這裏丘陵坑坎,荊棘為林,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彼則黃金為地,寶樹參天,樓聳七珍,華敷四色。這裏釋迦已滅,彌勒未來,彼則無量壽尊,現在說法。這裏觀首勢至,徒仰嘉名,彼則與二上人,親為勝友。這裏群魔外道,惱亂正修,彼則佛化一統,魔外絕跡。這裏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則正報清淨,實無女人。這裏惡魔鬼魅,交扇邪聲,彼則水鳥樹林,都宣妙法。兩土互相較量,境緣大不相同,一時那能盡舉。總之,他的境勝處,可以攝眾生取淨的心情。他的緣勝處,可以助生者修行的力量。所以偏指極樂。

須知往生淨土,原不是即能成佛。所恃的就是能夠不離佛,永無退轉,壽命無量,直至菩提。在這世間,壽短病侵,是不消說了。而昏沈睡眠的時候,已占去了一大半。況且菩薩猶昏隔陰。聲聞尚昧出胎。那尺璧寸陰,已經十喪其九。自問未登不退,一點把握還沒有,可不寒心。我們定要往生淨土,就為的是一種把穩生涯呀。

【書籍目錄】
第1頁:印光法師 序 第2頁:范古農居士 序
第3頁:宗史第一 第4頁:讚揚第二
第5頁:抉擇第三 第6頁:理事第四
第7頁:依正第五 第8頁:起信第六
第9頁:發願第七 第10頁:行持第八
第11頁:勸進第九 第12頁:發心第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